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港—产—城"发展的不协调是制约连云港城市整体发展的核心矛盾,这一矛盾充分暴露了城市空间发展的不适应:城市功能组织主体的限定、城市空间发展轴线的单一、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固化等。在江苏沿海开发的背景与机遇下,连云港城市空间结构只有通过实施跨越发展战略进行适应性调整,才能真正承担"区域中心城市"的重任。即通过空间轴线的拓展、功能主体的培育及港口发展的基础支撑,构建"一心三极"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体两翼"的组合大港。  相似文献   

2.
徐州和连云港在经济发展上有相互往来的先例,由于二者同在苏北地区,又都是东陇海线的桥头堡节点城市,理应发展城市融合,提升两个城市的经济影响力和地区生产总值。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两市的关系愈加重要。本文利用swot策略分析了徐连城市间区域融合的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融合策略,并以"三步走"的方式,具体确定了徐连城市融合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是欠发达区域加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重庆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镇化水平低,与重庆"都市区"差距大,探究中心城市对其的带动作用,对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其发展,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县中心城市"两个层次,分析该区域城市的辐射范围,发现"渝东北区"和"渝东南区"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弱。建议把积极调整区县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作为"渝东北区"和"渝东南区"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文化》2009,(12):48-53
江苏沿海开发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该战略对连云港空间拓展具有相当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此背景下,连云港的城市空间拓展必须与沿海开发战略紧密结合,把握时代发展的前瞧性。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以《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提出的区域协调、健康城市、资源环境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发展理念为切入点,结合城市资源,具体分析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和都市区空间框架是如何对接沿海总体开发格局,全面阐述了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与沿海开发战略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实际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有利于区域发展总体效益的提升,使核心城市主导区域发展方向,"配角城市"推动区域发展效益最优。文章结合漳州的实践,基于厦门、漳州、泉州的竞合关系及其比较优势的差异,构建了漳州"配角城市"多层次的发展路径:从规划层面构建符合区域优势的城镇体系格局、规划原则与空间形态模式,综合引导市域生态空间组织;从实施层面组织生态公园竞赛,并突出闽南文化特色,使漳州的发展符合"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综合职能需求。漳州的经验可为"配角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有利于区域发展总体效益的提升,使核心城市主导区域发展方向,"配角城市"推动区域发展效益最优。文章结合漳州的实践,基于厦门、漳州、泉州的竞合关系及其比较优势的差异,构建了漳州"配角城市"多层次的发展路径:从规划层面构建符合区域优势的城镇体系格局、规划原则与空间形态模式,综合引导市域生态空间组织;从实施层面组织生态公园竞赛,并突出闽南文化特色,使漳州的发展符合"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综合职能需求。漳州的经验可为"配角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战略,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就连云港绿色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了系列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介绍连云港市绿色城市建设所依据的规划建设准则和和连云港绿色高质量发展主要内容,以期为绿色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3)
在当今城市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交通运输方式的进步对城市整体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区域整体联动发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连云港新浦区为例,从快速公交BRT、雷锋车、海铁联运三种新型运输方式入手,运用实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新型交通运输方式对连云港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并试图借此浅析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并同时为连云港市完善以BRT快速公交系统、雷锋车和海铁联运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和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辽宁大连已进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并在庄河选定21.8km~2区域先行先试。试点不仅为大连的绿色发展探索了新路,其建设经验还将在全国示范。"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蓄存的水可以释放利用。2009年,大连市就启动了"海绵城市"的课题研究,并在部分区域进行尝试,庄河昌盛"海绵城  相似文献   

11.
李颖 《建筑与环境》2012,(4):120-122
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和地域文化的概念.特征以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从地域性和文化性两方面进行研究。叙述了现代社会城市规划和地域文化的共生性,表达了只有两者通过和谐,平等的相互依存式的发展.才会创造出当今社会的城市魅力。伴随着全球化的席卷和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城市面貌却趋于一致。这更加凸现了城市地域性发展.城市地域性文化的重要地位。地域性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尊重城市的地域性特征,能够直接提升地区的外部竞争力,彰显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12.
紧凑城市形态下地上地下空间整合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精明增长"的核心是城市的紧凑集约发展,作为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是紧凑城市理论的内涵之一,在关于城市形态和功能的争论的过程中,尽管忽略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但是国内外实践表明其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仍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城市的紧凑形态,必须要充分分析城市上下部在功能、空间、效益等方面的特点,遵循区域功能相协调的原则,区域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立体化、人性化相协调的原则,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实现城市与区域的协调是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划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从区域协调基础理论和内涵出发,对区域协调视角下的规划编制思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澳门实际,从城市的角色定位、空间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出发,对城市空间对于区域协调的具体响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而为城市发展中区域协调问题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红卫  王建军  彭涛 《规划师》2005,21(5):96-99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研究可划分为3个阶段。根据众多学对珠江三角洲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交通与土地利用、城市群研究、区域协调发展5个方面的研究,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对外竞争主要体现在区域竞争力上,应走区域经济一体化台作的道路,即应选择全球城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与区域规划--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北京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北京的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整合,提出从城市蔓延到区域发展、从相对独立的新城到相互联系的区域城市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於昊  何小洲  杨涛 《规划师》2011,27(10):12-16,22
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对于引导和支撑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规划研究多从城市层面进行探讨,缺乏从城市群层面探讨的案例.苏南城市群有发展区域综合客运枢纽的需求.从城市群层面建设综合客运枢纽要充分分析城市群内部综合客运枢纽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城...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5)
While Yinchuan is not a typical city in China, the process by which its environment, culture and policies have affected its development is typical.The process of urban expansion in Yinchuan reflects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general(or a mirror can reflect China'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olicies evolution).Industrial development, local policy orientati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have both accelerated and restrained the direction and rate of expansion experienced by Yinchuan.The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of Yinchuan can be conduct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including its city planning, and from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These perspectives should be applied to encourage city better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healthy, livabl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and a culturally inclusiv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与城市规划思想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炳耀 《规划师》1999,15(1):4-8
文章分析了生产力发展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 重点分析了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主体: 知识经济、信息产业、基因工程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知识产业的重要特征对城市中心功能的作用、高技术发展与对偶城市的出现、知识园区作为城市新空间的特殊地位和多极化城镇体系的发展趋势; 文章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思想创新的思路与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以典型滨海盐碱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前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例,总结并提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考虑区域盐碱化特性和水资源污染等制约因素,实行“系统构建、分区控制”城市规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充分与地区排盐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系统等相衔接,形成了“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城市大海绵格局,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也为其他类似滨海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