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采用体位固定改良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固定改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手术固定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稳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对手术的影响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固定改良法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的影响.方法:将8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3~7 d进行气管推移和术中体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状较常见,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此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耳部手术体位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4月于我院行耳科全麻手术10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将7~9月收治的1378例行耳科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FMEA理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失效模式发生情况及耳部手术体位摆放流程中的危险系数(RPN)。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失效模式发生情况及RP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FMEA模式运用于耳部手术体位摆放的风险管理中,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术后因体位摆放不当造成的并发症及各类失效模式的发生率,有利于耳科手术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仰卧位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探寻更方便、舒适的手术体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月股骨粗隆骨折复位PFNA固定术的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行PFNA传统体位安置,观察组行改进后的PFNA体位安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时间、患者舒适满意度、医生满意度、麻醉师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体位安置时间及患者、医生、麻醉师、护士的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仰卧位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方便安置,且能使患者更加舒适,同时利于医生、麻醉师、护士的手术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取俯卧位的肛周手术患者术中使用中凹型改良体位垫对减少术后排尿困难的效果,并为患者及手术医生提供更舒适、满意的体验。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5月随机选取396例安置俯卧位行肛周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8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中凹型改良体位垫,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传统软枕体位垫。调查记录患者术后24h、48h、72h排尿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舒适度,术毕收集手术医生对体位垫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体位垫舒适度评分及手术医生对体位垫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中凹型改良体位垫能有效减少肛周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能提升患者术中舒适度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组合式颈椎体位垫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符合入选条件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摆放手术体位时,观察组应用我院设计的组合式颈椎体位垫(由凝胶制颈椎托、肩垫、头圈组合成),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沙袋、头圈及辅助海绵垫.比较两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医生满意度、颈部固定稳定率、头颈部皮肤完好率.结果 两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医生满意度、颈部固定稳定率、头颈部皮肤完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体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颈部固定稳定率和皮肤完好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组合式凝胶体位垫在颈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过程中使用方便、颈部固定牢固、对皮肤压迫轻,可提高术者的舒适度并有利于术者的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医生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实施体位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手术的流畅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梁敏  杨燕珍  莫奇凤 《妇幼护理》2022,2(5):975-977
目的 分析舒适手术体位对宫腹腔镜患者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住院的 60 例宫 腹腔镜手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截石位,观察组采取舒适手术体 位。观察对比两组体位暴露满意度、腘动脉指标、术后舒适度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体位暴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中腘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术后总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腘静脉内径和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宫腹腔镜患者术中采取舒适手术体位,可提高医生对患者体位暴露满意度,促进腘静脉血液回流,提高术 后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与传统入路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入路手术,研究组实施微创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以及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6.67%(P<0.05)。结论: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微创入路手术治疗,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恢复皆优于传统入路手术治疗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体位摆放的不同时机对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麻醉插管后摆放体位,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摆放体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插管时间、手术体位维持时间、手术时间、自觉体位舒适度及术后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插管时间、手术体位维持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觉体位不舒适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背部疼痛、咽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在麻醉插管后摆放体位,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引入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对其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3月来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病人40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4月—2017年3月来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病人40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照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实施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5项高风险因子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可以降低病人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长时间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行长时间手术患者55例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行长时间手术患者5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中体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及舒适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64%,明显低于对照组14.55%的压疮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体位护理可预防长时间手术患者术中压疮,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舒适理论在手术侧卧位上肢安置改进中的应用.方法 将100例侧卧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后手术体位,对照组则用传统体位.比较2组患者术后因侧卧位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术后舒适度以及术中上肢受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因侧卧位上肢摆放引起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上肢受压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进后手术体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手术患者因体位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提高患者对术中体位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遵医体位的护理干预方法,延长术后患者遵循体位医嘱的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将58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术后遵医嘱卧位,并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则只采用医嘱卧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5d遵循体位医嘱的情况及舒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情况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术术后特殊体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其舒适度和满意度,延长体位的维持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后路腰椎手术后体位安置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后路腰椎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进后的术后体位安置。对照组为100例2013年1~6月实施常规术后体位安置的患者。两组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实施改进的体位安置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室护理干预;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焦虑状况、术后舒适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入室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可明显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显著缓解其焦虑状况,促使患者舒适度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侧卧位与截石位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肛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截石位摆放,观察组采用侧卧位摆放。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以及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如心率、动脉压、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肛肠手术患者采用侧卧位比截石位配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隧道"定向跟骨手术平台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12月的43例跟骨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卧位跟骨手术; 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47例跟骨手术患者设为试验组,在"隧道"定向平台上行跟骨手术。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现患肢滑动、不稳定,试验组患者患肢稳定、无滑动;对照组器械从手术台面滑落多于试验组;对照组医护满意例数少于试验组;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试验组; 2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体位安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本研究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体验传统侧卧位体位垫与跟骨手术平台的舒适性,志愿者认为跟骨手术平台感觉更舒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隧道"定向跟骨手术平台解决了患肢滑动、透视时患肢不稳定、器械滑落等问题,具有舒适性高的优点,极大提高了医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宫外孕患者术后康复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宫外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输卵管再通情况、宫内妊娠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不通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卵管通而不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宫外孕治疗中具有微创、高效及安全等优点,患者术后恢复快速且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提升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训练结合术中体位护理对经皮肾取石术(PCNL)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将2015年1~12月拟行PCNL的112例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前体位训练结合术中体位护理,比较两组血压、心率变化及手术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俯卧位和侧卧位时,对照组和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俯卧位、侧卧位时收缩压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心率减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体位训练结合术中体位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术中体位变化的耐受性,保持术中心率和血压相对稳定,减少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