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毫无疑问,伦理学工作者对医生进行职业伦理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伦理学工作者能对医生的职业伦理观念与意识的树立、情感的培养、伦理行为实践等方面发生系列影响,这些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培养合格的医学伦理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在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暨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之际,回顾医学伦理学学科在山东大学发展的历程,认为重视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具体应做到:始终把医学伦理教学视为该学科的基本使命;始终认为医学伦理的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始终坚信人才培养为学科发展注入不竭生命力;始终坚持学术交流,为学科发展开阔视野、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容医学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回顾我国当代美容医学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上,思考了美容医学学科及其事业发展中的伦理学导向;明确了美容医学伦理学与美容医学的学科关系,探讨了美容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4.
原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积极寻求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合作以促进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十几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基地和依托极大地支持和引领了我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增强了相关人员的医学伦理意识以及医学伦理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了伦理学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提升了我国生物医学科研伦理的实力,奠定了医学伦理学继续教育的基础,使医学伦理学实现了系统性和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医学教育中如何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子系统 ,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它在本质上决定了我们的医生是什么、为什么服务、服务得怎么样的问题。因此 ,重视医学伦理学的教育 ,对于加速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新形势下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改进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1 强化医学伦理学对医学教育的意义医乃仁术。医学的道德性是医学内在固有的特性 ,不是外在强加的。医治病人不仅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而且还需要高尚的医德医风 ,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医学需要伦理学 ,就如同人类需要空…  相似文献   

6.
谱写新世纪中华民族医学伦理教育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新的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 ,摆在我们医科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非常艰巨而又极其光荣的任务 ,就是如何谱写新世纪中华民族医学伦理教育新篇章。1 历史回顾昆明医学院对医学伦理教育的关注 ,始于 2 0年前改革开放年代。 1984年当时任宣传部长的陈铮同志发起联合全国十余所医学院校 ,邀请全国知名的医学伦理学专家学者云集昆明 ,同我们昆明医学院的教师一起 ,共同编写出版了《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教程》。 1989年前后 ,我们开始在研究生班、卫生管理专业培训班中开设医学伦理学讲座。 1992年在本科生中作为选修课开设。 1993年才把医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改革设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中国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中国医学伦理学教学应从四个方面入手:1、改革医学伦理学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适应医学伦理学的发展。2、改革医学伦理学教学体制,使伦理学教学穿叉于各医学学科,特别是临床学科。3、加强医学伦理学师资培养,从医学主干学科的专业教师中选拔教师进行培训,充实伦理学教师队伍。4、加强国际合作,以提高中国的伦理学教学水平,使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对医学伦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历史地看,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曾经历了专业行为准则伦理学、病人权利论、生命伦理学和人口健康伦理学四个阶段.本文认为,随着目前医学目的的转向,以预防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医学客观上要求未来医学伦理学把生态环境作为关注的对象.对此,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积极寻求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合作以促进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十几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基地和依托极大地支持和引领了我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增强了相关人员的医学伦理意识以及医学伦理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了伦理学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提升了我国生物医学科研伦理的实力,奠定了医学伦理学继续教育的基础,使医学伦理学实现了系统性和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世纪之交我国医学伦理学的若干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世纪之交,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作者就其中几个方面作了论述:1.研究领域扩大化,伦理技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2;.学科体系系统化,基础医学伦理学、医师职业道德、护理职业道德这三个部分构成了医学伦理学的基本体系;3.医德实践考核化、法规化。  相似文献   

11.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如何逐渐摆脱原有的以病原微生物为中心的医学微生物教学模式束缚,应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医学院校的特有资源建立特色鲜明的普通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努力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微生物学教学体系对培养适应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及市场发展需要的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Milestones in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genesis to postgeno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will change medicine and medical research irrevocably. The obvious gains in genetic knowledge from the HGP, together with the advances which will flow into bioinformatics, biotechnology and the potential for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will ensure that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the HGP is repaid many times over. The HGP's costs in terms of ethical and social issues remain to be determined, but it is to be hoped that these will not detract from the scientific and medical achievements. How did such an endeavour start, and what path did it follow?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新 《医学教育》2005,(2):21-22,36
本文论述了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在医学院校中的意义和对医学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并就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对生物技术中影响人类安全的技术分类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其影响因素与安全后果,综合论述了人类活动中生物技术的误用、滥用与非道德使用等不同性质的人为因素;指出生物威胁发生的地点将更加多样化,生物技术被人为不正当使用的几率将越来越大,在进行生物技术研究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规范,加强生物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两用生物技术当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传统的两用生物技术的安全风险评估主要采用专家会议法、等级评分法等定性评估方法。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引入为两用生物技术风险数据的收集带来了新的思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两用生物技术安全风险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our survey was to capture the attitudes of Swedes to marginal donors and xenotransplantation. Modern bio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to replace non-functioning organs, cells, and genes. Nonetheless, people may have reservations and fears about such treatments. With the survey, Attitudes of the General Public to Transplants, we have sought to expose the ambivalence that arises when medical possibilities are juxtaposed with ideas of risk. The design of the questionnaire originates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between ethnologists, medical scientists, and geneticists. By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t is possible to illustrate the complexity that characterises people's view of modern biomedicine. People's reflections are based on a personal and situation bound morality, which does not necessarily coincide with what they generally consider as ethically justifiable.  相似文献   

17.
电子病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病案的广泛应用,它必将成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在对电子病案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探讨如何促进电子病案健康发展,使其能更好地为全民健康保障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的基础。医患关系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发展变化。新时期的医患关系应该是由政府委托医疗卫生行业承担维护人民健康责任和患者选择自己信任的医院(医生),把自身的健康委托给医院的健康维护者与被维护者的双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人道主义性质,不是单纯的金钱关系和买卖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有利于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精通生物技术的优秀医学人才供不应求。因此,加大生物技术教学的力度刻不容缓,在生物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举措: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时因地因材施教;愉快教学;注重能力培养;课程整合及课堂上合理规划时间,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Biotechnology--updates and new develop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eas of priority for intensive discovery would be the agbiotechnology and biomedical sectors using gene technology as a platform. The use of genetic manipulation in farming and the use of plants as 'pharma' factories to manufacture therapeutics would be on the rise. The human genome will continue to have a powerful impact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diseases and healthcare. Discovery of genetics and pharmacogenomics will have great impact on drug development and will allow the prediction of the patient' s response to various drugs as well as the onset of individualised or 'designer drugs'. Human stem cells could have their cellular clocks reset by the cloning process, enhancing opportunities to grow young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for an aging population. The cellular clock could also be reset by therapeutic cloning. Bioinformatics would be a technology which would be synonymous with biotechnology. The analyses of biotechnology research would be conducted in silico and would involve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mong sophisticated computer databases. Applications of biotechnology would be even more evident 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food development and food processing. In electronics, the use of the specificity of proteins in biochips is underway. In tandem with the explosions in research, regulatory issues, legisl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ill evolve to enhance the climate of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Public education will have to be continually enhanced as awareness could negate any fear resulting from novel and innovative improvements from bio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