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乳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组织定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乳腺组织及其病变中的组织定征能力和实用价值。方法对168例女性患者共215个病灶术前行SWE测定,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获得乳腺病灶的弹性模量值;同样方法获得178例正常乳腺腺体及108例乳腺皮下脂肪的弹性模量值。结果乳腺恶性病灶(47个)的平均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分别为(113.92±61.05)kPa、(55.68±31.65)kPa及(23.45±16.13)kPa,良性病灶(167个)的平均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分别为(37.26±24.10)kPa、(23.45±14.73)kPa及(13.61±9.49)kPa,良恶性病灶3个弹性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腺病(61个病灶)的3个弹性值均高于纤维腺瘤(69个病灶,P<0.05);而纤维腺瘤的弹性值显著高于正常乳腺腺体和脂肪组织(P<0.01)。结论 SWE可直接实时检测各种组织的弹性模量,弹性量化数据的大小显示出SWE具有较高的组织定征能力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关乳腺良性疾病的声像图特征以及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结果:良性肿块48例(病理类型有:纤维腺瘤、腺瘤、脂肪瘤、腺脂肪瘤、乳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以及腺病瘤、腺病伴腺瘤样增生),弥漫性良性病变54例(病理类型有:囊性增生、纤维腺病),正常乳腺6例(病理为腺病和乳腺癌)。结论:乳腺良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为良性肿块,以纤维腺瘤最常见。另一类为弥漫性良性病变,常因声像图无肿块而不易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对乳腺实性病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乳腺实性病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常规超声、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病灶性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根据手术诊断结果,将这60例患者分为乳腺良性病变组和乳腺恶性病变组,测定两组患者的乳腺组织弹性值,比较两组患者的乳腺组织弹性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结果: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病灶性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100.00%、95.12%、96.67%,均高于常规超声的78.95%、80.49%、80.00%(P<0.05);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其Kappa值为0.735,高于常规超声;乳腺恶性病变组患者的乳腺组织弹性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结论:在乳腺实性病灶的定性诊断中,采用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有效鉴别区分乳腺实性病灶的病变性质,可为乳腺实性病灶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声触诊弹性成像(STE)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与声触诊弹性测量(STQ)联合血清CA153鉴别诊断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肿瘤患者116例,均为BI-RADS 4类、单发病灶,其中恶性组45例和良性组71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分别采用STE及STQ测量弹性模量值(以下简称STE、STQ测值),并检测血清CA153。比较STE及STQ测量成功率及不同操作者间的一致性;剔除STE或STQ测量失败的病例后,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STE及STQ测值、血清CA15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E测值、STQ测值、血清CA153单独及联合鉴别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STE测量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STQ(8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操作者间STE测值的组间相关系数(ICC)高于STQ(0.932 vs.0.894)。剔除STQ测量失败的12例患者,剩余104例患者中恶性组39例,良性组65例;恶性组STE、STQ测值、血清CA153均高于良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评价乳腺肿块硬度,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90例共102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常规超声及ARFI成像特征,记录声触诊组织成像与二维超声图像病灶面积比值(AR)、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检测深度及剪切波速值(SWV)、病灶与周边相同深度正常乳腺组织剪切波速比值(R-SWV),分析乳腺癌与各良性病灶之间的差异。结果获取剪切波速的成功率>94%。乳腺癌较其他各良性病灶的声触诊组织成像显示图像更黑,其次为乳腺炎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AR、SWV及R-SWV较各良性病灶均明显增高(P<0.01),AR、SWV、R-SWV诊断乳腺癌的cutoff值分别为1.66、6.71m/s、5.02,各良性病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FRI弹性成像技术能定性、定量反映乳腺肿块的弹性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对于乳腺癌与乳腺炎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超声弹性成像观察12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120个病灶,使用5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组织病理检查证实,120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变71个,恶性病变49个。良性病变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平均为(2.04±0.36)分,恶性病变平均为(3.06±0.94)分(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弹性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界值位于2~3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9.39%、91.55%和82.5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有望成为辅助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彩色多普勒、弹性成像与乳腺造影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作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60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超声联合检查技术对乳腺癌进行初步筛查,探讨乳腺超声联合成像对其诊断价值,并比较其与单独超声成像的诊断效果。结果:乳腺彩色多普勒、弹性成像与乳腺造影联合诊断乳腺良性病变准确率高于单独使用彩超诊断,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乳腺造影诊断,三种方法联用优于彩色多普勒与弹性成像联用,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在对乳腺恶性肿瘤的确诊方面,还需采用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X线钼靶对乳腺良恶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女性患者共72个乳腺实性小结节病灶用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定病灶应变率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弹性应变率比值,判断病灶良恶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及术前X线钼靶检查结果进行对照.通过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绘制ROC曲线图,获得区分乳腺小结节良恶性应变率比值的临界值.结果 (1)乳腺良性组应变率比值为2.46±1.11,恶性组应变率比值为5.85±1.6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ROC曲线确定良、恶性肿块弹性应变率比值的临界点为4.38,其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7.09%、90.24%和88.89%,X线钼靶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77.74%、73.17%、70.83%.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联合运用可进一步提高乳腺小结节病变性质诊断的准确性(P<0.05).结论 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小结节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X线钼靶,而联合检查能进一步提高恶性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张晖  王勇 《磁共振成像》2018,(4):265-269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及灌注成像技术对钼靶诊断为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的乳腺病变即可疑恶性的乳腺病变进行影像学分析,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探讨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83例患者共95个乳腺病灶为研究对象。由两名高年资的医师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的磁共振影像特征,并测量所有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灌注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把可疑恶性的乳腺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把这两组间的ADC值的差异及灌注定量参数K~(trans)、K_(ep)及V_e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95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变组有46个病灶,恶性病变组有49个病灶。上述2组中恶性病变组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该平均ADC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的灌注定量参数平均K~(trans)、K_(e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技术结合灌注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共96个病灶,并接受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得到乳腺病变定量弹性模量值,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96个病灶中,病理检查显示共70个乳腺良性病变,26个恶性病灶;良性病变的弹性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SD值均低于恶性病变,P0.05;接受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灵敏度为92.31%(24/26),特异性为98.57%(69/70),准确性为96.88%(93/96);ROC曲线分析,弹性平均值参考值为40.2 k Pa时,平均值≤40.2 k Pa为良性病灶,平均值40.2 kPa为恶性病灶;弹性最大值诊断参考值为58.79 kPa时,最大值≤58.79 k Pa为良性病灶,最大值58.79 k Pa为恶性病灶。结论:临床评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可采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所得SD值、弹性最大值、弹性平均值可为临床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至7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60例共60个乳腺肿块。所有肿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首先对所有患者行乳腺常规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肿块大小、边界、部位、回声、内部血供等,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然后应用VTIQ技术测量病灶内部横向剪切波速度(SWV)。以BI-RADS分类≥4类为乳腺恶性肿块诊断标准,BI-RADS<4为乳腺良性肿块诊断标准。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BI-RADS分类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采用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的SWV值差异。绘制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操作者工作特性(ROC)曲线。 结果60个乳腺肿块包括乳腺恶性病灶18个,均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良性病灶42个,包括纤维腺瘤21个,腺病16个,腺病伴导管扩张2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个,良性分叶状肿瘤1个,乳头状瘤1个。BI-RADS分类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88.8%、59.5%、68.3%、48.5%、92.6%、0.48。乳腺恶性肿块平均SWV值高于乳腺良性肿块平均SWV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5±1.59)m/s vs (2.28±0.64) m/s,t=9.14,P<0.001)。ROC曲线显示,VTIQ技术测得的SWV值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阈值为4.20 m/s,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94.4%、66.6%、75.0%、54.8%、96.5%、0.61。 结论与BI-RADS分类比较,VTIQ技术能明显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digitalmammography,FFDM)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06年4月期间行FFDM并怀疑有乳腺病变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病变46例,恶性病变54例,均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在一周之内同时行MRI检查。结果良性病变46例中,临床触及不到肿块6例,其病理结果:纤维腺瘤5例、腺病1例;临床触及肿块40例,其病理结果:纤维腺瘤25例、乳腺囊性增生症4例、乳腺腺病3例、乳腺结核1例、乳腺囊肿7例。恶性病变54例中,临床触及不到肿块8例,病理结果:癌前病变1例、导管内癌3例、浸润导管癌3例、黏液腺癌1例;临床触及包块46例,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44例,黏液腺癌2例。本组研究显示FFDM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59%、91.30%、92%;MRI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19%、86.96%、87%。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行乳腺DWI检查和DBT检查的患者,DBT检查发现有钙化征象,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乳腺良性病变67例,病理类型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DBT图像的钙化征象进行钙化评分并且测量相应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钙化分数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乳腺癌组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分数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C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钙化分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55,采用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两种方法(钙化分数+ADC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AUC值为0.903,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将ROC曲线(钙化分数、ADC值、两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概率)经两两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的ROC与单一RO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2)。  结论  DWI与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无差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方法,为乳腺含钙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40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TIC类型及早期强化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性。结果140个病灶中良性病变43个病灶,恶性病变97个病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TIC类型、第一期早期强化率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0.965±0.215)×10^-3 mm^2/s]低于良性病变平均ADC值[(1.335±0.26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阈值取1.085×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77.1%。TIC曲线、第一期早期强化率及ADC三者联合诊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79.1%,准确性为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高于其他三者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728、0.562、0.857)。结论动态增强成像中的TIC曲线类型及第一期早期强化率与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成像在乳腺x线摄影BI-RADS 4类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7例乳腺x线摄影评估为BI-RADS 4类的乳腺疾病入选本研究,分为MRI和活检两组,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相比较,并以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管理方案间的差异。结果 48例MRI组中,31例乳腺病变BI-RADS评级维持4类或评级上升(≥4类),手术病理示乳腺癌29例,良性2例;17例病变评级下降(≤3类),其中3例选择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为乳腺纤维腺瘤1例和乳腺腺病伴钙盐沉积2例,余14例随访1年以上病灶未见明显变化,MRI准确率为95.83%。59例活检组中,真阳性18例,假阴性7例,真阴性34例,准确性为88.14%,MRI组和活检组两者对乳腺癌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36;P=0.154)。结论乳腺MR成像对X线摄影评估为BI-RADS 4类的病变具有细分和参考价值,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及活检,并对良性病变提供更多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凤琴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864-1867
[目的]通过Twist 、E-cadherin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 EMT) 现象,探讨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其及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 例乳腺腺病组织、40 例乳腺纤维腺瘤及66例乳腺癌Twist 、E-cadherin表达水平,分析Twist、E-cadher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①乳腺腺病、纤维腺瘤良性病变组织中E-cadherin 的表达分别97 %(39/ 40) 和85 %(34/ 40),而在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 的表达则明显下降,仅为37.8 %(25/ 66); Twist在6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6例为Twist阴性(9%),15例为Twist弱表达(22.8%),24例Twist中度表达(36.4%),有21例Twist高表达(31.8%),阳性总表达91%;乳腺腺病中无阳性表达,乳腺纤维腺瘤中阳性表达仅2.5%,两种抗体组间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wist与E-cadherin两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③在乳腺癌中两者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而在乳腺微乳头状癌中及淋巴结转移率高组Twist较高表达E-cadherin较低表达,说明Twist、E-cadherin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率有关(P〈0.05).[结论]Twist、E-cadherin与EMT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乳腺癌中侵袭能力的增强可能与Twist高表达和E-cadherin 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剪切波弹性定量技术及“硬边”征鉴别诊断乳腺实性肿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SWE)定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实性肿块的价值。方法选择因乳腺实性肿块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19例(142个病灶)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观察特征性弹性"硬边"征,并测量病灶的弹性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其与临近脂肪组织的标准差(SD)、与临近脂肪组织的弹性比(SWE-ratio)。结果乳腺癌38例,共40个肿瘤;乳腺良性肿瘤81例,102个肿瘤。弹性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SD和SWE-Ratio预测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83、0.97、0.98、0.87。弹性"硬边"征、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99.0%;90.0%、90.2%。超声BI-RADS联合弹性"硬边"征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7.5%、94.6%。结论剪切波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和SD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以0~180kPa为量程,剪切波弹性"硬边"征可作为评价乳腺恶性病灶的独立预测指标。BI-RADS联合弹性"硬边"征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灶周围红晕在乳腺实性肿瘤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264例患者共281个乳腺实性肿瘤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良恶性乳腺实性肿瘤剧围红晕特征。 结果超声弹性成像中病灶周围红晕宽度及其分布特征在乳腺癌和纤维腺瘤两组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实性肿瘤周罔红晕表现无助于病灶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特点及超声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检查准确率。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共60个病灶(单纯型36例,共36个病灶;混合型22例,共24个病灶)的声像图做回顾性分析,超声表现包括肿块数量、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肿块内部是否伴微钙化灶、肿块内部血流情况及腋下淋巴结受累情况。 结果58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有44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9%(44/58);9例单纯型乳腺黏液癌术前超声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2~3级,其中1例误诊为脂肪瘤,2例误诊为囊肿,5例误诊为纤维腺瘤或腺病,1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另外5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术前超声BI-RADS分级为5级,误诊为浸润性导管癌。 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黏液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单纯型黏液癌具有良性乳腺肿块的一些声像图特征,应特别注意与乳腺良性肿块鉴别;混合型黏液癌具有浸润性导管癌的部分声像图特征,应特别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诊断标准,探讨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9例乳腺肿瘤患者395个病灶,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及VTI检查,VTI模式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分级,记录乳腺病灶边界是否清晰进行,并分别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联合VTI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BI-RADS分类。采用χ2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VTI分级、VTI模式下病灶边界情况差异。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联合VT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并采用McNemar?s test进行比较。 结果本组395个乳腺病灶中,282个(71.4%)为乳腺良性病变,113个(28.6%)为乳腺恶性病变。75.5%(213/282)的乳腺良性病变为VTI分级Ⅱ~Ⅲ级,83.2%(94/113)的乳腺恶性病变为VTI分级Ⅳ~Ⅴ级。乳腺良恶性病变VTI模式下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59,P<0.01)。77.7%(219/282)的乳腺良性病变VTI模式下肿块边界不清晰,78.8%(89/113)的乳腺恶性病变VTI模式下肿块边界多清晰。乳腺良恶性病变VTI模式下病灶边界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80,P<0.01)。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7.3%,特异度为54.2%,准确性为66.6%;常规超声检查联合VT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8.2%,特异度为84.4%,准确性为88.4%。常规超声联合VT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准确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425、67.549,P均<0.01);但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74,P>0.05)。 结论常规超声检查联合VTI技术能够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