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恙虫病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恙虫病的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昆明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62例恙虫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均有发热、焦痂或溃疡,35例并发脑炎,29例出现肺炎,5例肺水肿的改变,41例血小板减少,31例白细胞总数升高,60例C反应蛋白升高。全部病例给予盐酸多西环素片及保护重要器官治疗,3例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病例全部治愈。结论小儿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发热、焦痂或溃疡为特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发展为严重恙虫病,引起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盐酸多西环素是治疗恙虫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被叮咬部位出现特异性焦痂和溃疡是该病诊断的最主要依据,没有焦痂和溃疡的患者往往很难识别。本文报告1例54岁男性患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全身多个脏器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无特征性焦痂,且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效果不佳,给诊疗带来困难。病例标本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明确病原体为恙虫病东方体。换用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很快好转,最终痊愈出院。mNGS已被证明比传统培养方法更敏感,在早期诊断恙虫病方面优于传统临床方法,尤其是对于没有典型焦痂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珠海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某医院2011~2012年期间就诊的7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珠海地区恙虫病流行季节为4月~12月。有明确野外接触史42例,占60%;有发热症状63例,占90%;有焦痂59例,占84%;溃疡4例,占6%;有皮疹15例,占21%。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参考范围值正常44例,占62%,其余升高和降低各13例,各占19%。外斐氏试验—恙虫病抗体阳性(1:160以上)4例,阳性率为8%。70例经四环素或氯霉素抗立克次体病原体治疗后,治愈率达100%。结论:患者大都具有明确的野外接触史,以发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外斐氏试验阳性率低且不具有特异性;四环素、氯霉素抗病原体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恙虫病发病、就诊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87例恙虫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87例病例中男性30例,女性57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共76例,占87.35%。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份;首诊单位以村卫生室为主(57.47%),首诊疾病主要为感冒和发热待查(65.52%)。87例病例均有发热,焦痂58例(66.67%),其他主要症状为寒战(78.16%)、头痛(75.86%)以及皮疹(56.32%)。结论阜阳市恙虫病以农村劳动力发病为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发热和特异性焦痂、寒战等。基层医疗机构恙虫病诊断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小儿恙虫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2004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57例恙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7例均有发热,呈持续性;特异性焦痂占43.95%。全部病例均做变形杆菌凝集试验:在病程第1周阳性27例,第2周阳性112例。胸片检查提示间质性肺炎34例,腹部B超提示肝大80例,脾大19例。出现3个及3个以上脏器损害占30.57%。显效79.62%,有效19.11%,无效1.27%。结论小儿恙虫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较高,易伴多器官损害。减少误诊、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防止多器官损害和决定本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恙虫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3例临床诊断恙虫病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恙虫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100.0%)、溃疡/焦痂(89.2%)、皮疹(77.4%),初次就诊误诊率为72.0%。以4170岁组发病最多,占77.4%(72/93);发病时间集中在10-11月;农民占66.7%,89.2%的病例发病前3周有田间作业史。急性期患者血清东方体核酸阳性率为72.7%。结论泰州市恙虫病病例有典型的恙虫病临床表现,应结合其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特征,开展相关培训及预防控制知识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恙虫病皮肤损害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发热、焦痂、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常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由于特征性的焦痂、溃疡常隐藏在湿润、身体隐蔽的部位,且临床医师对本病典型皮肤损害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通过对浙江衢州、金华地区三家医院2004-2007年83例恙虫病出现皮肤损害的住院患者进行皮肤损害特征的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象与方法1对象83例恙虫病出现皮肤损害者,男性46例,女性37例;年龄15~74岁,<20岁8例,20~40岁28例,40~60岁37例,>60岁10例;农民51例,学生7例,其他25例。2诊断标准(1)野外活动史;(2)突发性高热并出现特异性焦痂或溃疡;(3)淋巴结肿大、皮疹;(4)神经系统症状;(5)外裴反映(OXK)≥1:80;(6)采用氯霉素进行诊断性治疗在24h内退热。具备上述3项即可确症。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发病前均有草地等野外活动史,病程3~25d。发病月份:5月8例,6月21例,7月27例,8月15例,9月6例,10月5例,11月1例。2皮肤损害的特征2·1溃疡与焦痂105例恙虫病患者中出现焦痂和溃疡75例(71·4%),单发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恙虫病的流行状况和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病例定义,采用《恙虫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175例恙虫病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结果 175例病例中,男女比1.08∶1,年龄最小2岁,最大82岁,平均(46.15±18.06)岁;病例以农民为主,129例(73.7%);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11月;22例(12.6%)有外出史,117例(66.9%)有田间作业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75例(100.0%)、溃疡/焦痂115例(65.7%)、头痛148例(84.6%)、皮疹141例(80.6%)和淋巴结肿大56例(32.0%)等。结论安徽省恙虫病流行于秋收季节,以田间作业农民发病为主;多急性起病,有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47例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情况,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6月—2018年5月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恙虫病临床诊断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恙虫病病例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平均48.89岁;发病集中于7—9月,共35例,占74.47%;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共38例,占80.85%;所有病例发病前均有明确的野外活动或草地接触史, 16例有明确的恙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以高热为主,共42例,占89.36%; 47例均出现焦痂或溃疡。常见并发症为肝损害,共41例,占87.23%。初诊误诊32例,占68.09%;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5例、副伤寒9例、肺部感染5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和肝炎1例。治愈45例,治愈率为95.74%。结论恙虫病临床特征以高热和焦痂或溃疡为主,但容易被误诊,需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细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一起恙虫病暴发情况。方法采用《恙虫病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6月25日至7月5日白云区某村共出现恙虫病病例12例,罹患率高达33.3%(12/36)。所有病例发病前均集体从事砍伐竹子的活动,病例临床表现除发热、焦痂、溃疡外,全部都有支气管炎或肺炎等并发症。本组病例初诊时大多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结论恙虫病暴发极为罕见,误诊率高,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灭鼠、灭螨活动,控制恙虫病的流行和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平潭小儿恙虫病近年来临床特点。「方法」对1982-1999年429例小儿恙虫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潭地区小儿恙虫病发病季节高峰后移,≤6月龄婴儿病例逐年增多,皮疹焦痂减少,不典型病例增多,白细胞数减低,耐药菌株增多,病程延长。「结论」平潭小儿恙虫病临床有新的变化,对发热的患儿,要想到恙虫病的可能,应作外裴氏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恙虫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63例恙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恙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3例恙虫病患者男女比1:2.15,平均年龄(59.7±9.8)岁,病例主要为农民(59例,93.7%),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10月下旬及11月中上旬;患者相比健康者血常规(57.1%,10.0%)、生化指标(77.8%,15.0%)、B超检查(15.9%,1.7%)异常率及外斐试验阳性率(46.0%,3.3%)均升高(P0.05),经多西环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恙虫病多以发热首诊,可出现多系统功能损害,焦痂与溃疡是特征性体貌及重要诊断依据,无此体貌者,在秋收、鼠患或野外生活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考虑此病,必要时可予多西环素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收集的20例儿童恙虫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有野外活动史,溃疡或焦痂可作为恙虫病的主要表现,发生率100%。[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误诊率高,病史询问要详细,体格检查要全面细致。  相似文献   

14.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全国多个省份均有恙虫病病例报告,感染人群主要为农民、野外作业人员等,夏秋季均有发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为传播媒介,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其主要的临床体征。现对目前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诊断、药物治疗及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广西阳朔县首起恙虫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用《恙虫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外斐氏试验检测患者血清进行诊断.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现恙虫病病例13例,罹患率为2.03%,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4例,临床诊断病例7例,疑似病例2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暴露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占76.92%)、皮肤焦痂(占84.62%).共采集7份患者血清进行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阳性率为57.14%.所有病例经强力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 本次为阳朔县首次报道恙虫病暴发疫情,应该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该地区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恙虫病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恙虫病东方体(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恙虫病在我国呈广泛分布,大部分省份都曾有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7.
黎建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84-2484,2492
目的:探讨沙县区域近年来恙虫病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沙县区域28例恙虫病并发心肌炎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沙县区域恙虫病的发病季节为2~11月,以7~10月为发病高峰期,患者均有野外活动史。常见症状有高热、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对红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有良效。结论: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漏诊,可伴多脏器损害,其中以心肌损害较常见。  相似文献   

18.
据疫情资料统计,我县1986和1987两年发生了360例恙虫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38~41℃,稽留热型;发热3~5天全身出现充血性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虫咬溃疡或焦痂附近为甚;虫咬溃疡或焦痂。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酸痛,嗜睡,个别病人肝脾肿大等症状。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县恙虫病流行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发热、焦痂、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常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由于特征性的焦痂、溃疡常隐藏在湿润、身体隐蔽的部位,且临床医师对本病典型皮肤损害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我们对浙江衢州、金华地区3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05例恙虫病患者中出现皮肤损害的83例住院患者进行了皮肤损害特征的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陈洪芳 《工企医刊》2010,23(5):65-66
恙虫病是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该病并发症多,但中毒性肝炎少见。对我院2005年~2008年收治的9例恙虫病并发中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