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舌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6例CT确诊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舌象进行了系统观察。舌质方面发现脑梗塞组以紫舌为主、脑出血组以红舌为主(p<0.01);紫舌程度脑梗塞组较脑出血组严重(p<0.01);舌苔方面两组腻苔均多于薄苔(p<0.01)。随病情好转,脑梗塞组淡舌增加(p<0.05),脑出血组红舌减少(p<0.01);两组腻苔均转为薄苔(p<0.01)或黄腻苔转为白腻苔(p<0.05)。比较了各组舌象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未发现规律性变化。本文从中医理论对舌象变化进行了讨论,部分病例做了血液流变性检测,为今后舌象量化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193例SARS患者舌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ARS患者的舌象,为SARS舌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各医院指定专人分别采用600万像素富士数码相机、佳能数码相机、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均在上午9~10时自然光线单次摄影。经专家筛选后确定193舌象照片并结合90名SARS一线专家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存储处理。结果(1)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舌质淡红70例(36.27%),舌质红60例(31.09%),舌尖红25例(12.95%),舌质暗红12例(6.22%),舌质紫红11例(5.70%),舌质绛6例(3.11%),舌紫暗5例(2.59%);(2)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舌苔以白腻、薄白、灰黑苔、少苔、薄黄为主。舌苔白腻65例(36.68%),舌苔薄白25例(12.95%),灰黑苔23例(11.92%),少苔20例(10.36%),舌苔薄黄20例(10.36%),舌苔黄厚腻15例(7.77%),舌苔黄垢腻13例(6.74%),舌苔黄腻10例(5.18%)舌苔黄燥5例(2.59%);(3)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SARS的舌体以边有齿痕、舌有裂纹和舌有瘀斑为主。舌边齿痕90例(46.63%),舌有裂纹57例(29.53%),舌有瘀斑46例(23.83%)。结合调查问卷结果SARS早期多在发病后1~5d左右,病机以热湿遏阻,卫气同病为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微腻为主;中期多在发病后3~10d左右,病机以湿热蕴毒,正邪交争,邪阻少阳为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暗红、紫红,苔白腻或黄厚腻为主;极期(高峰期)多在发病后7~14d左右,病机以湿热毒盛,耗气伤阴,淤血内阻为主要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红绛,舌紫暗为主,苔白腻或黄腻;恢复期多在发病后10~14d以后,病机以正虚邪恋,易挟湿挟瘀为主要特点,舌象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质嫩,边有齿痕,苔少或苔薄少津,或舌淡略暗,苔薄腻。结论SARS患者舌象和病情有一定相关性,研究SARS患者舌象对分析病情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8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舌象与分期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48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早,中、晚期的舌象变化,结果,舌象早期以淡红舌、红舌、薄白苔、白腻苔为多见,中期以红舌,绛舌,黄腻苔,黄燥苔为多见,晚期以绛舌,紫暗舌,黄燥苔,焦黑苔为多见,淡红舌,红知,薄白苔,白腻苔顶后较好,有舌形,舌态改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食管贲门癌患者舌象变化有规可循,就舌质而论主要是青紫、红紫、淡青紫:舌苔多见厚腻苔、黄苔:舌神晦黯。舌象变化不但中晚期患者明显。而且普查中发现的早期患者也多有舌象改变。把患者舌象变化作为辨证指标,定方论治,实践证明可以起到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58例HIV/AIDS患者舌象(包括舌色、舌形、舌态、苔色、苔质、舌苔位置等)的横断面研究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的初步探讨,以期阐明艾滋病痛邪的性质、病机特点、经有偿供血感染HIV/AIDS患者的常见舌象、抗病毒化学药物对舌象的影响以及舌象与不同阶段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判断转归预后及治疗时机的把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大三阳"舌象与免疫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舌象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其动态演化过程与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300例“大三阳”患者来自专科门诊和健康普查,其中200例为慢性肝炎,100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选30名正常者为健康组。比较分析各组舌象与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IgG,IgA,IgM的关系。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中,随着病情加重,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正常舌象越来越少,出现相应的病理舌象。在常见的红舌,黄腻苔,黄苔等异常舌象中,无情加重,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正常舌象越来越少,出现相应的病理舌象。在常见的红舌,黄腻苔,黄苔等异常舌象中,无论舌象是单个还是三种混合,许多情况下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亢进;淡白,胖大舌,白腻苔等舌象则相反;暗紫舌常只提示免疫功能异常,其中观察舌形及色泽比观察舌苔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中,舌象与免疫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肝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症状、体征进行采集,并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均以淡红舌(33.55%、30.00%)、白苔(60.70%、60.08%)、薄苔(72.44%、58.09%)、润苔(78.07%、74.09%)的出现率为高。②暗红舌、老舌、胖舌、舌下络脉增粗、迂曲,舌上瘀点/瘀斑、厚苔、腐腻苔、剥脱苔等舌象在两期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失代偿期的比例为高。结论舌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清代医案中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舌象构成比,获知两类疾病的舌象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51部清代医案著作中获得舌诊医案305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外感病医案者计1397个,内伤病医案者计1110个。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类疾病的舌象构成。结果:外感病与内伤病在舌色、苔色、苔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感病的舌象特征为绛舌、黄苔、黑苔、燥苔的出现率高;内伤病的舌象特征为淡白舌、薄苔、腻苔、剥苔的出现率高。  相似文献   

9.
中医舌象观察的临床意义附院中医科(046000)李秋香,李慧萍,张克英晋城市教育学院李学斌舌有舌质和舌苦之分。舌苔分苦质、苔色两方面。舌质和舌苔综合观察,以舌色为纲,舌苦为目,形成了常见的一些舌象。舌象往往随正邪消长和病情的进退呈相应的动态变化,故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选取200例符合RA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指标、使用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uses 28 joint counts,DAS28)等基本信息进行详细记录,观察其舌象变化,以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现有中医证型与患者舌象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中200例RA患者的舌质以淡白舌、胖大舌和齿痕舌为主,舌苔以白苔、厚苔和腻苔为主;不同舌象的患者病情活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显示,现有证型与此次舌象研究结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RA证型——脾虚湿阻证,并明确了其舌质以淡白舌、胖大舌和齿痕舌为主,舌苔以白苔、厚苔和腻苔为主。[结论]RA患者舌象丰富多变,且不同证型中的表现不同,脾虚湿阻证是RA新的中医分型,该结果对临床诊疗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胜  王忆勤  蒋伟萍  蔡骏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27-1728
目的:通过分析外科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与舌象指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外科创伤因素对舌象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5例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于手术前后分别运用ZBOX-1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并分析患者数字舌图像,得出腐腻指数和剥苔指数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血生化指标。观察手术前后舌象腐腻指数、剥苔指数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提取对传统中医舌象有明显影响的临床理化指标,并运用线性相关分析其可能的主要相关因素的相关系数。结果: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舌象腐腻指数和剥苔指数均较术前升高(P=0.002,0.009);腐腻指数的中性粒细胞偏回归系数为0.625,血小板偏回归系数为0.025,其P值分别为0.000和0.001,剥苔指数的中性粒细胞偏回归系数为0.170,(P=0.013)结论: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舌象腐腻和剥苔变化情况能较客观的反映手术创伤后炎性细胞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与人体津液盛衰和敷布运行有直接关系。舌象作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反映,与津液盛衰的关系更加密切,临床研究显示SS患者大多数有明显的舌象表现。阴虚内热型表现为舌质红或红绛起刺,苔薄而干,或中剥、少苔、无苔;气阴两虚型表现为舌淡胖、边有齿印或瘀斑、舌尖稍红、苔薄白;气(阳)虚失运型表现为舌质淡嫩而胖大,苔白滑;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舌淡胖有瘀点、或瘀斑,或舌下脉络迂曲,舌面少津。因此,以舌象作为SS辨证分型依据是其独特的辨证方法,更易为临床掌握应用。  相似文献   

13.
166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胃炎患的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设计应用“舌象量级识别记录表”对166例慢性胃炎患的舌象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舌象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作判别分析,筛选出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黄苔和剥苔5个变量参数,建立了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舌象分类判别函数。所得的判别函数对原始数据判别正确的总回代率为51.80%,其中脾胃虚弱型73.33%,脾胃湿热型70.00%,胃络痴血型和胃阴虚型分别有59.09%和55.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舌象与证型、病情轻重、病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炎组134例,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采用DS01-B中医舌象仪采集并分析肺炎患儿住院第1,3,5,7,10天的舌象,并记录其症状、体征、证型。结果:两组舌形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均以正常为主。两组舌色、苔色、苔质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儿童舌色以淡红为主,苔色以白为主,苔质以薄为主。肺炎患儿舌色以红为主,苔色以黄为主,苔质以厚、厚腻为主;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以薄苔为主,痰热闭肺证以厚苔为主,湿热闭肺证以厚腻苔为主;轻度肺炎以淡黄苔、白苔、薄苔为主,中重度肺炎以黄苔、厚苔、厚腻苔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红舌逐渐减少,黄苔、厚苔、厚腻苔先增多后减少,淡红舌、白苔、薄苔先减少后增多。结论:小儿肺炎舌象的舌色、苔色、苔质,能反映肺炎表里寒热虚实及气血津液的变化,能判断病情进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患者舌象特点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治慢性湿疹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16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蕴型80例,血虚风燥型80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仪和临床结合的方法进行舌象的采集分析。[结果]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这4个方面对采集舌象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证型慢性湿疹患者舌象之间比较显示,舌色、苔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象和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舌诊信息的综合运用在慢性湿疹的诊断和中医证候的区分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为慢性湿疹的诊断和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偏头痛患者舌象特点,揭示偏头痛的核心病机,为临床诊疗偏头痛提供更有效的客观化辨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女性偏头痛患者199例,统计舌象三观(舌色质、舌体、舌苔)数据,以及其与发病年龄、病程、既往服用止痛药的相关性,四诊合参,综合分析女性偏头痛舌象特点和规律。结果199例病例中,舌体三观异常舌象出现比例较高的为淡白舌占60%,胖大舌占20%,白腻苔占32%;发病年龄高发区间依次为28~35岁、35~42岁、49~56岁,舌象三观分布特点与总体一致;病程为1~10年中,淡白舌、胖大舌、白腻苔的比例逐渐增大;17%的患者长年服用止痛药,异常舌象分布与总体一致且较未服用止痛药人群占比更大。结论女性偏头痛患者舌象三观以淡白舌、胖大舌、白腻苔多见,揭示偏头痛的核心病机为脾虚湿困,肝脾胃失调。长期单纯服用止痛药治疗偏头痛易致脾胃虚寒,进一步加重头痛,造成恶性循环,应尽早中医药辨治,防止演变为慢性头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的舌象、舌苔脱落细胞的结构。方法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为对象,同脾胃气虚和健康人为对照,采用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成熟价值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脾胃湿热证舌象以红舌黄腻苔为主,舌印片MI、MV变化以红舌和黄腻苔最明显。结论舌象能反应脾胃虚实证候,舌印片MI、MV与舌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不同舌象下的骨髓象差异,探索其舌象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舌象的MDS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325例住院第一诊断为MDS的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并记录入组MDS患者的舌象资料(舌色、舌体、苔色、苔质、舌苔干腻情况)及骨髓检查资料(原粒细胞比例、早幼粒细胞比例、总单核细胞比例及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比例、形态异常情况以及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发生情况。以不同舌象特点为分组依据,利用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各舌象特点下的骨髓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总单核细胞、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比例及ALIP和其他形态异常的发生率,若基线不齐则再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最优尺度回归、Mantel-Haenszel分层方法控制基线水平后进一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00例MDS患者,其中142例(71.0%)患者进行了铁染色,133例(66.5%)患者进行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经检验,舌色暗红、舌色淡、黄苔患者骨髓原粒细胞比例分别高于非暗红舌患者(中位比例11.00%vs 2.50%,P=0.001)、非舌色淡者(中位比例4.00%vs 1.75%,P=0.001)、白苔患者(中位比例5.25%vs 2.00%,P=0.024),淡暗或淡紫舌患者骨髓原粒细胞比例、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于非淡暗或淡紫舌患者(中位比例5.00%vs 2.50%,P=0.038,2.50%vs 1.00%,P=0.023),干苔患者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于腻苔患者(中位比例9.00%vs 1.50%,P=0.042),骨髓原粒细胞比例的最优尺度回归显示舌色暗红患者评分高于其他舌色患者(2.752分)。暗红舌、干苔患者中ALIP的发生率高于非暗红舌患者(发生率50.00%vs 21.49%,P=0.028)及腻苔患者(发生率100.00%vs 12.20%,P=0.001)。Logistic回归亦提示,控制年龄的影响后,舌色暗红患者ALIP发生率高于非暗红舌患者。骨髓有ALIP患者其原粒细胞比例亦高于无ALIP患者(7.00%vs 2.00%,P=0.000)。结论:暗红舌、黄苔、干苔可能与MDS不良预后间接相关;望舌可用之以动态评估MD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舌象特点与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的数字舌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前,有较高比例的患者表现为基本正常的舌象。舌象观察指标的异常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苔色〉舌色〉苔质〉舌形。化疗后紫舌、瘀斑舌的出现率明显增加。黄苔的程度有加重,舌苔增厚,或变腻苔。结论:在化疗实施前应注重观察舌苔,以观察胃气的强弱。在化疗过程中应注重观察舌色是否有变紫倾向,防止和减轻气血的凝滞。  相似文献   

20.
92例SARS患者舌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演变规律,舌象特点与X线胸片变化之间的关系,探索舌象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采用前瞻性方法对入院的92例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照片、X线胸片等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舌象出现芒剌与X线胸片的进展期和高峰期呈正相关,且与高峰期有显著性相关(P<0.05);舌体胖大、齿痕与痊愈期呈正相关,具有非常显著性相关(P<0.01);少苔或剥脱苔与吸收期、痊愈期和病程呈正相关,其中与吸收期和病程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提示虽然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X线胸片呈多样化,但放射学仍有独特改变,且舌象与X线胸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舌象的动态追踪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中医舌诊在SARS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