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研究了区内印支运动以前的若干古老构造体系稍微固结之后又发生的非联合复合构造体系,即是经印支运动对古老体系扭动,位错、旋转所造成的一系列有其成生联系的陆梁、陆槽及其更次级的凹陷沉积盆地、穹隆、莲花状、涡轮状、“S”型、多字型等构造,以及与其相伴随的岩浆侵入喷出活动、多金属矿化带、矿床、矿体等是一系列有规律的组合,这种组合是在统一的应力场条件下形成的反“歹”字型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赣南于都-宁都一带,发育两期北北东向逆冲构造:早期为印支期上盘从南东东往北西西运动的褶皱-逆冲组合样式,具有叠瓦状、缓倾角特征;晚期为燕山期上盘从南东东往北西西的陡立逆冲构造,相对规模较小,不具叠瓦状特征.早期褶冲构造反映扬子板块与华南褶皱带印支期挤压碰撞在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响应.而燕山期的构造样式反映板内变形特点.从印支期到燕山期,研究区完成了从板缘变形到板内变形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滇中北部的鹅头厂式铁矿是一种典型的层控矿床。在矿床形成的过程中,构造起着双重的控制作用,即:东川运动之后的经向构造体系萌芽期,南北向的裂谷式海槽控制了矿源层的形成;晋宁—澄江运动时的经向构造体系定型和发展期,由南北向的罗茨—易门断裂带派生的多字型构造控制了矿源层的改造,以及成矿物质的转移、富集和矿床的形成。因此,这类矿床是构造体系成生、发展控制层控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4.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的西部,整体为SE倾向、NE走向的单斜构造.斜坡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多为NE或NEE向,与斜坡倾向大致垂直.断裂样式主要为雁列式阶梯状断裂和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构成的Y字型、反Y字型、树枝状组合断裂,反映所受拉张和张扭应力作用较强烈.斜坡由高阳、雁翎和西柳三个构造带组成,雁翎构造带多发育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高阳构造带发育较大规模的断层鼻状构造,西柳构造带发育小型的地堑式断槽构造,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发育.斜坡发育期主要位于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对斜坡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沙河街组中、下部沉积期属于深层古隆起构造背景上的继承性披覆发育期.  相似文献   

5.
滇西南翁孔坝矿床位于南澜沧江火山弧成矿带北段,是该成矿带内与中晚三叠世火山岩密切相关的铜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前人研究显示,构造是控制该类型铜多金属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其构造控矿方面的研究却十分薄弱.本文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该矿床不同类型构造的精细解析,阐明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与构造控矿规律.结果表明,该矿床自印支期以来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活动,主压应力方向也经历了近SN向→近EW向→NE向→NW向的转化,依次形成东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和北东构造带.其中,东西构造带控制了印支中晚期火山沉积成岩作用和矿化初始富集,南北构造带对火山沉积岩系进行了构造改造,控制着工业矿体的形成和分布.研究成果对深化区域铜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模式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其深部找矿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濮凹陷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不同性质、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作用,发育了NNE(或NE)向、NW向、近NS向和近Ew向等多组断裂构造,形成了不同的构造组合,而现今所呈现的是多期构造形迹叠加的结果.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构造图像.凹陷中断裂网络复杂程度的分形评价结果表明。分维的高值(大于1.5)条带总体上呈NE向展布,与断裂的优势方向是一致的,而且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部.  相似文献   

7.
“构造体系”是1929年李四光教授提出的概念和术语。随后的年代中,李四光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这种理论去解决我国资源和地质灾害的一些重大问题。构造体系把地质构造作为有相干关系的组合来认识,这与现代系统科学的看法是一致的。因此构造体系是我们应该珍视和继承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8.
论文在收集整理了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川东北罗家寨构造的构造特征,表明罗家寨构造是在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罗家寨构造的发育主要经历了四个主要构造时期,即印支运动中晚期、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中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其中喜马拉雅运动中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晚期是罗家寨构造形成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本文研究,认为下扬子区推覆构造可分为NE、NNE及近EW走向三组。其主要类型有席状逆冲构造、侏罗山式褶皱推覆构造、楔状推覆构造及剪切褶皱逆冲构造等。推覆构造于印支末-燕山早期开始发育,一直可延续到喜山期,形成推覆构造的动力来源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对中国东部大陆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的改变以及郯庐断裂系的构造运动所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巴彦浩特盆地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彦浩特盆地是一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一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一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一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构造解析,认为大厂矿田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系统、印支期层滑剪切成矿系统及燕山期岩浆成矿系统;91、92号层状矿体是集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印支期与燕山期叠加成矿于一体的多因复成矿体;印支期层滑剪切成矿系统控制了75、77、79、80号层状矿体与100号岩溶型矿体。燕山期成矿系统从早至晚包括:① 控制细脉带矿体的偏正花状节理系成矿构造系统;② 控制大脉带矿体的偏负花状张裂系成矿构造系统;③ 控制94、95、96号层状锌铜矿体及岩体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锌矿体的、与岩体被动侵位-层滑剪切有关的成矿构造系统。认为丹池成矿带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系列、印支期层滑剪切成矿系列及燕山期岩浆岩成矿系列;讨论了大厂矿田成矿构造系列与成矿系列的时空联系;从矿体形貌学上分析了矿体形貌与构造体系及样式之间的因果关系。印支期成矿观点的提出,不仅可以补充与丰富区域成矿与找矿的理论,对于了解古特提斯成矿域的成矿特征、构造过程及构造边界等科学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由早期的挤压变形向晚期的伸展变形的构造转换,因此,盆地内发育有多种构造类型,从断裂的性质看,既有正断层,又有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从构造的组合型式上看,既有挤压型构造组合,又有伸展型构造组合,其中挤压型构造组合包括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伸展型构造组合包括铲形正断层与反向断层、滚动背斜组合及地垒和地堑组合两种型式。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对油气的聚集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云龙锡矿带位于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内,特别是三江南北向断裂带中,矿带内断裂经历了三期构造运动。在早、晚两期运动中,断裂归属歹字型构造体系,中期则属于南北向断裂带。早期歹字型构造体系控制锡石—石英—电气石型矿的形式,中期南北向断裂带为锡石—硫化物型矿的成矿构造体系,亦是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断裂具明显的分级控矿特点。铁厂矿床的大部分矿脉产于花岗岩质蚀变构造岩中,其中碎粒岩与含矿断裂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找矿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14.
川东南门场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川东华蓥山推覆褶皱带前缘的南门场构造是川东地区主要含气构造之一。从南门场构造的地震剖面分析入手,可建立与实际数据相吻合的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将构造解释的多解性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分析表明南门场构造存在三大断裂体系,其叠加组合形成了现今南门场复杂构造样式。合理的构造建模促使我们对南门场构造演化过程、多期构造叠加以及油气运移与分布规律等诸多因素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问题 ,进行了野外调研和室内编图工作 ;讨论了渤海湾盆地及燕山构造带、胶南隆起、辽西、辽东等地区印支期构造运动的表现、变形特征、变形期次 .结果表明 ,研究区印支期构造变形以形成近东西向大型褶皱 -冲断带为特征 ,变形期次分为早期 ( T1-2 )和晚期 ( T3 )两个阶段 .变形机制来源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间的碰撞、拼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沿黔西南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南盘江地区的三迭纪相变带上,发育一系列飞来峰,构造窗等构造,其运动学特征为自台地向盆地方向运动,局部地段有自盆地向台地方向的逆冲作用存在,两在空间上构成一复杂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模式。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作用和重力滑动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为加深闽西推覆构造带形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采用构造解析与区域背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闽西推覆构造带前锋处小溪洋煤田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田内存在滑脱和推覆2种性质的构造;井田构造整体几何形态呈"仑"字型,其中"人"字代表多次逆冲推覆的叠瓦状构造,"匕"指井田的倒转向斜构造和其内部沿轴面的滑脱断层;早三叠世与中侏罗世华夏、库拉板块先后分别向西侧的扬子和华夏陆块下俯冲,引起武夷山脉隆起,导致井田在来自北西的2期继承性的挤压应力作用下,于印支期先后产生重力和挤压顺层滑脱构造,形成倒转复向斜褶皱,并最终于早燕山期形成"仑"型背骑式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在区域拉张环境下井田遭受剥蚀改造,并使部分构造产生反转.  相似文献   

18.
机构的“逻辑研究”与“基本机构”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成功地用逻辑理性方法对机构学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1)提出了“原始功能机构”和“组合功能机构”的机械层次看法;(2)揭示了机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构造逻辑”:“功能合成”和“功能组建”;(3)论证了“原始功能机构”才是“基本机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邢台矿区层间滑动构造特征,探讨了层间滑动构造发育的基本规律及成因;认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正、反两次直扭运动和煤系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是本区层滑构造发育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韩台煤田构造特征,对该区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X”形基底断裂的活动是控制该区盖层构造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构造组合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