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本文结合通信业务未来对于传送网需求,分析了当前100G WDM/OTN技术主要包含有FEC技术、DSP技术与相干接收技术等技术,并在最后从对100G WDM/OTN输送系统能力的设计、100G网络保护与恢复设计两方面研究了对100G WDM/OTN的工程设计,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在未来更好利用此项技术,以及对相关工程进行设计时能够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OTN技术主要特点、100G WDM技术与设备现状、OTN设备分类以及OTN在100G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省际骨干网承载业务分析、OTN在100G系统的组网模式、OTN接口的选择等方面阐述了OTN组网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11月30日,黑龙江联通顺利完成了100G WDM/OTN试商用传输网的业务加载工作,在全国试商用的8个省分公司中第一个按期完成加载业务任务目标。黑龙江省联通100G WDM/OTN试商用传输网项目是集团公司2014年9月25日批复建设的8个重点试商用项目之一,是为2015年联通省内100G WDM/OTN传输网大规模正式商用,提供设备性能和稳定性验证的重要项目。黑龙江省联通  相似文献   

4.
黎志伟 《长江信息通信》2021,34(12):153-155
在科学技术快速背景下,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先进技术在学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市场宽带需求快速增长,100G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所需,400G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未来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目前400G?OTN/WDM技术发展趋于成熟,为了更好应用到实际中去,要提出部署建议。加强对400G OTN/WDM技术发展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进行科学应用部署,不断提升网络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3,(26):23-I0023
伴随骨干网的升级换代,高速传输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带动了OTN市场的快速发展,100G OTN也被视为下一步骨干网的标配,中国移动在100G的现网部署中,已经全面选用100G OTN系统,欲打造领先的高速传输网络,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100G的部署上,100G OTN系统与100G WDM系统并用,并逐步向100G OTN演进过渡。随着网络业务量的快速上升,大容量OTN的业务调度能力将在骨干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009-1564  相似文献   

6.
针对运营商的实际需求,从长距离传输技术、多业务支持能力、基于ODUk的电交叉能力、可靠性、在线性能监测等方面分析了100G WDM/OTN技术和设备现状,最后对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OTN规模商用期即将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耀 《通信世界》2010,(35):36-36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组织了OTN的技术及组网测试,结果表明,OTN产品设备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步入商用。近几年,IP骨干网流量的增速每年高达56%~80%,相当于近5年带宽需求增加10~20倍,而网络扁平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催生40G、100G以及路由器集群技术的应用,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在IP骨干网设备之间大量采用DWDM/OTN作为中继传输链路,IP ove WDM/OTN的应用模式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基于100G的OTN/WDM技术自2013年起就在运营商网络规模商用,成为干线网和城域网的主流.“宽带中国”战略的持续深入,移动互联网、高清视频等新兴业务持续爆炸性的增长,运营商网络的传输带宽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又对400G等超100G技术和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100G WDM/OTN系统主要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光功率均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现网中光功率均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LTE、物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不断涌现的前沿技术推动着通信行业各个环节不停向前发展.WDM/OTN作为承载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一大潮中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响应着业务与应用层面的强烈驱动.100G WDM/OTN带着闪亮的光环高调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现网波分建设仍以单波10G、40G为主流的情况下,逐渐显现出了取而代之的势头.尤其在干线,100G的需求十分明显.国内外运营商都已经开始建设或将要建设100G工程,力争在新业务的驱动和激增的带宽需求之下不要输在传输网带宽这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1.
100G技术已经全面进入商用阶段。中国移动刚刚完成的100G集采,以及中国电信今年夏天即将开启的100G大规模集采都标志着100G全面商用时代的到来。相关咨询公司的预测显示,2016年,OTN设备总的营收会占到光传送网所有设备投资的80%,增长速度从2011~2016年是每年13%,预计到2014年,100G的线卡,包括WDM和OTN线卡营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推出带来网络业务层、应用层深层次变革,视频、大规模存储和共享等数据类业务层出不穷,数据传送的带宽需求日益增长.100Gbit/s WDM/OTN光传送技术在传输容最、传输距离、传输性能等方面表现优异,得到国内外运营商普遍青睐.相对于10Gbit/s、40Gbit/s路速率,100Gbit/s能更好地缓解运营商日益面临的业务流量及网络带宽持续增长的压力.100Gbit/s WDM/OTN系统当前主要部署在干线网络以及大型本地网或城域网的核心层,用于核心路由器之间的接口互联,大型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交互.随着100Gbit/s WDM/OTN系统规模部署,后续会进一步应用在城域网络业务流量汇聚,长距离传输以及海缆通信系统的大容量、长距离传输.100Gbit/s WDM/OTN系统所具备的大容量、长距离传送特性有利于传送网络层次进一步扁平化.  相似文献   

13.
4G/5G、4K/8K视频和物联网等新型应用和业务不断涌现,驱动带宽需求迅猛增长。超100G 时代的来临,驱动OTN在网络架构、业务适配等方面引入创新技术特征,解决了OTN向更高速率扩展的问题,并优化了以太网业务承载能力,使得网络部署更加灵活和经济。本文通过对超100G OTN协议栈,OTUCn帧结构、比特速率,以太网映射,光传输调制技术的研究,提出超100G OTN技术后续演进方向,对相关技术研究和商用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烽火通信从2002年开始对OTN技术进行跟踪和研发,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在国内引领OTN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推出2.5G/10G/40G/100G全系列的OTN产品,形成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相干40G系统受限于色度色散和PMD容限的限制,其传输性能并不理想,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此外,由于40G多种码型(如ODB、DPSK、DQPSK等)并存,产业链的规模优势不明显,成本居高不下。从100G以及超100G技术的发展来看,基  相似文献   

15.
简单回顾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指出建设下一代每信道超过100 Gbit/s的高速相干光纤通信系统的必要性和可用技术,列出使用不同的调制和检测技术,每信道100 Gbit/s的WDM系统实现的不同传输容量和频谱效率,介绍了光传输网(OTN)的技术演进、标准化进展和一种可能的OTN复用映射结构。  相似文献   

16.
4G/5G、4K/8K视频和物联网等新型应用和业务不断涌现,驱动带宽需求迅猛增长.超100 Gbit/s时代的来临,驱动OTN在网络架构、业务适配等方面引入创新技术特征,解决了OTN向更高速率扩展的问题,并优化了以太网业务承载能力,使得网络部署更加灵活和经济.本文通过对超100 Gbit/s OTN协议栈、OTUCn帧结构、比特速率、以太网映射、光传输调制技术的研究,提出超100 Gbit/s OTN技术后续演进方向,对相关技术研究和商用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IP和光网络的现状和联合组网需求,针对IP overWDM和lP+OTN/WDM两种组网模型,从流量协同规划、告警联动、保护协调3个方面提出IP+OTN/WDM联合组网技术的优化策略.优化策略将优化lP+OTN/WDM的联合组网方案,提高全网资源利用率,并最终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从2012年开始,100G系统逐步在市场上成为传输的主流应用。预计到2017年,WDM/OTN产品出货中,100G占比将超过60%。CFP光模块是目前使用最多的100G光模块,本文将对100G光模块框架结构进行介绍,并对CFP、CFP2、CFP43种封装类型进行对比,包括封装、电接口速率、内部环回功能、管理信息系统、业务速率、光纤类型、光纤连接器、固定机制、功耗等。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新一代传送网的基本特征,讲述了以OTN为代表的透明联网技术的发展,及100Gbit/s与超100Gbit/s高速WDM系统的发展和挑战,并对超低损耗光纤和基于光纤的复用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芳 《通讯世界》2017,(20):14-15
随着OTN 100G技术的发展和400G时代的来临,光交叉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可重构式光分插复用技术(ROADM)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光网络节点技术,它在传统WDM网络节点技术OADM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措施,使之具有灵活的光波长调度能力,是OTN技术在光域内理想的网络节点形式.本文主要介绍ROADM技术构成原理,并分析在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