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97例右室流出道患者经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结果 97例患者中91例1次消融成功,进行第2次手术的6例患者5例成功,其中1例患者术中发生室颤,经300 J电击转复为窦性心律;14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射,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疗效好、并发症少,护理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症状明显的右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即刻及术后2月的疗效;测定射频消融术前以及术后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心肌损伤。另设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射频消融能有效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远期成功率为94.4%。hs-CRP、CK-MB和cTnI射频消融术后1d较术前明显升高,7d后恢复正常。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大多属于良性早搏,对无症状者不必治疗,仅需治疗原发病。而对于有症状的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否需要射频消融治疗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但多家报道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而我院采取单导管法,即仅用1根大头电极,而不插入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室性早搏行Array球囊射频消融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Array球囊对23例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对术中、术后护理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23例患者中成功消融21例,急性消融成功率为91%.其中右室流出道室早16例,急性消融成功率100%;希氏束旁室早1例消融成功;左室流出道6例,成功消融5例,1例因患者不配合放弃;23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左室室早因球囊放置在左室,术中发生低血压事件,球囊撤出后好转.21例成功消融患者平均随访(8±3)个月,其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4.7%.结论 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Array球囊射频消融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52例均完成了射频消融治疗。随访2~60个月,根治率92.3%(48/52),有效率98.1%(51/52)。结论合理、细致的护理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手术耐受性,且能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管法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伴左心室增大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0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伴左心室增大的患者进行导管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ter ablation,RFCA)治疗。术前常规完成心脏超声检查,成功消融术后5年每年随访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echocardiography,UCG)及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又称Hol-ter)。结果 30例患者即刻成功者20例,远期成功8例,无效者2例。术后1年随访20例即刻成功者,UCG结果提示18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已在正常值范围内,与自身相比缩小值在3~7 mm以上;随访至第2、3、4、5年,UCG结果无明显变化。另2例患者心脏大小虽未达到正常值范围,但与自身相比较亦有相应缩小。8例远期成功者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法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早伴左心室增大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j症状严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患者57例给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9G.5%,术后3d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术后1个月内复发2例,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室性早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访期间心悸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右心室室性早搏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 4 2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进行治疗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42 .2±7.8)岁。将消融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区域 ,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室性期前收缩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 4 2例室性期前收缩全部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其中 36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6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以室性期前收缩在放电后 10秒内消失 ,并维持窦性心律 30~ 6 0min为即刻成功标准。结果 消融即刻成功率为 90 .5 % (38/ 4 2 ) ,其中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94 .4 % (34/ 36 ) ,游离壁 6 6 .7% (4/ 6 )。 2 0例患者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数分别为 (2 0 80 0± 10 4 0 )次 / 2 4h和 (110± 12 0 )次 / 2 4h(P <0 .0 0 1)。 1例患者消融术中出现室颤经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其余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4~ 16个月症状缓解率为 89.5 % (34/ 38) ,复发率为 5 .3% (2 / 38) ,均为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室性期前收缩。随访期间亦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地治疗症状重、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少见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3例左室流出道室速和/或室早患者,术中进行激动和起搏标测,同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或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定位.结果 3例患者中2例体表心电图特点类似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室速及室早,经腔内电生理证实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内.1例起源于主动脉瓣-二尖瓣连接区(AMC),该部位室速及室早特有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II、III、aVF及所有胸前导联QRS波均呈R形.3例患者消融后观察2~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右冠窦和AMC是左室流出道室速和/或室早的少见特殊起源部位,根据体表心电图形态,结合多种腔内标测技术及冠脉造影,能进行准确定位及成功消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7例右心室流出道室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奎性,并随访观察复发的情况.结果 37例右心室流出道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33例,成功率为89.2%,复发2例,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呈左束支传导阻滞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其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在我院行右室流出道射频消融的室性早搏22例,平均年龄34岁,男13例,女9例,患者室性早搏时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现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结果:17例在右室流出道消融获得成功,未成功5例在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与右室流出道室早相比,左室流出道室早胸前导联R波移行早(V_3 vs V_5;P<0.05),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0.26±0.04mv vs 0.12±0.08mv;P<0.05),电轴右偏更加明显(92°±4°vs80°±7°;P<0.05)。结论:对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且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室早患者,胸前导联R波移行较早,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电轴明显右偏,支持左室流出道起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系统在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手术中的术中护理.方法 30例室性早搏患者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通过在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进行术中护理.结果 术后30例患者均射频消融成功.结论 利用Ensite Navx系统的指导下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熟悉掌握术中护理要点,加强术中医护配合,能够极大地改善射频消融术的术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总结13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1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重要手段,加强术前、术后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报告了我科86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护理经过。结果:86例患者射频消融均获成功,其中术中出现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拔管时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均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而纠正,出院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对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红莉  许敏  叶常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1008-100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总结278例心律失常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加强护理使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达98%.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严密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行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的154例患者进行术前镇痛及手术安心工程、术中适时沟通、术后及时的功能锻炼.结果 154例患者中70例术后腰痛即刻消失;4例术后1d腰痛加重,2d后缓解;3例先后接受2次同一间隙消融,腰痛部分缓解;2例无效,术后保守治疗3~5个月后患者腰痛加重,行髓核摘除加椎间融合术.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优良,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其中穿刺点血肿2例、心脏压塞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安全有效,手术前后需要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安全性和随访结果.方法 将102例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分为射频消融治疗组52例和普罗帕酮治疗组50例;普罗帕酮治疗组给予普罗帕酮200 mg,每8小时1次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安全性和随访结果.结果 射频消融组49例手术成功,有效率94.2%,随访(30.27±16.61)个月,3例复发,2例经再次消融成功,在随后的随访中无再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普罗帕酮治疗组有效34例(68.0%),但大部分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普罗帕酮治疗组(X2=11.57,P<0.01).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有症状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安全性可靠,长期随访复发率低,可推荐在有症状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作为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9.
黄水英  何金兰  林婷 《家庭护士》2009,7(14):1236-1237
总结了5例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经验.对5例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病情变化,并做好穿刺肢体护理.5例病人均1次消融成功,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康复满意.  相似文献   

20.
刘焱  董烨 《护士进修杂志》2013,(19):1752-1754
目的探讨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4月8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肾动脉射频消融专用导管,实施射频消融肾交感神经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患者的筛选和准备、术前的护理准备、术中的生命体征监测及与介入医生的护理配合、病人疼痛的护理、术后伤口护理及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8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生存良好,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有效提高经导管射频消融肾交感神经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