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 SP免疫组化法检测 35例原发性胆囊癌 ,10例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组织 ,10例慢性胆囊炎中 PCNA表达结果。结果 :PCNA在原发性胆囊癌 ,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组织和慢性胆囊炎中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 43.84%± 18.5 3%、6 .35 %±4.17%、4.5 8%± 3.5 8% ,原发性胆囊癌 PCNA L I明显高于胆囊良性病变组织 (P<0 .0 1)。胆囊癌分化程度越低 ,Nevin分期越高 ,PCNA L I有增高的趋势 (P<0 .0 1)。胆囊癌分化程度与 PCNA L I相关系数为 0 .3719(P=0 .0 2 78)。PCNA L I≤ 43.84%的胆囊癌患者 ,其生存率明显高于 PCNA L I>43.84%者 (P<0 .0 1)。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异常增殖有关 ,PCNA对胆囊癌的鉴别诊断、判断转移与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胆囊癌组织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力  何泽生  王家林  李向阳  杨文英 《医学争鸣》2002,23(17):1597-159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促进基因bax蛋白在胆囊癌和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52例胆囊癌,20例胆囊炎组织标本进行Bcl-2和Bax蛋白产物检测。结果:胆囊癌和胆囊炎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均主要分布在细胞胞质内;胆囊癌和胆囊炎组织中Bcl-2蛋白产物阳性率分别为69.2%和20.0%(P<0.01);Bax蛋白产物在胆囊癌和胆囊炎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8%和80.0%(P<0.01);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在胆囊癌的病理类型及患者预后间差异显著。结论:Bcl-2和Bax蛋白在胆囊癌和胆囊炎组织中均有表达,Bcl-2蛋白表达增高和Bax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cL-2和Bax蛋白表达可能作为胆囊癌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胆囊癌组织Bcl-2蛋白和Fas/FasL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Bcl—2蛋白和Fas/FasL蛋白在胆囊癌组织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33例胆囊癌,19例胆囊腺瘤,3例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Bcl—2蛋白和Fas/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特征。结果:Bcl—2和FasL在癌和腺瘤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炎症组织的阳性率(P<0.05),其阳性率均与分化程度和Nevin分期无关。Fas在胆囊癌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在炎症和腺瘤的阳性率(P<0.05);Fas的阳性率在低分化癌显著低于高分化癌(P<0.05),但与Nevin分期无关。Bcl—2和FasL在胆囊癌的表达至显著正相关(rs=0.478,P<0.005),Bcl—2和Fas在胆囊癌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317,P<0.05),Fas和FasL在胆囊癌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Bcl—2蛋白和Fas/FasL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又具有显著的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myc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15例慢性胆囊炎survivin和c-myc的表达。结果:胆囊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82.5%,胆囊良性病变组织未见survivin阳性表达,胆囊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胆囊良性病变组织(P〈0.01)。胆囊癌中c-myc的阳性表达率为65.O%,胆囊腺瘤为13.3%,慢性胆囊炎为6.67%,胆囊癌c-my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胆囊良性病变组织(P〈0.05)。c-my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survivln和c-myc均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和c-myc可能有助于判断胆囊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E-cadherin和P16基因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 钙粘蛋白 (ED)和P16基因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5 8例胆囊腺癌、2 0例胆囊腺瘤和 2 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ED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在胆囊癌中ED和P1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4 .8%和 37.9% ,均明显低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 (P <0 .0 5 )。ED和P16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 检测ED和P1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胆囊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P5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hTFRT和P53与胆囊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胆囊癌组织,22例胆囊腺瘤组织、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hTERT及P53的表达.结果 慢性胆囊炎组织、胆囊腺瘤组织、胆囊癌组织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18.18%(4/22)、80.95%(34/4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22.73%(5/22)、61.90%(26/42);胆囊癌组织hTERT及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和胆囊腺瘤组织(P<0.01).hTERT及P53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hTERT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hTERT和P53蛋白过度表达在胆囊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P53的突变可能与hTERT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嵘  史继新  蒋健  刘承基  印红霞  吴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9):782-784,787,F004
目的 :研究人类垂体腺瘤中的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p5 3、Bcl 2、Bax产物。 方法 :采用TUNEL法检测14例患者垂体腺瘤的细胞凋亡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7例垂体腺瘤的细胞增殖相关抗原 (PCNA)和凋亡相关基因p5 3、Bcl 2、Bax表达的蛋白产物。 结果 :14例垂体腺瘤中 12例检测到凋亡细胞 (85 .71% ) ,其凋亡细胞比例仅占 0 .1%~ 8.0 % ,与肿瘤体积呈负相关 ,与腺瘤细胞增殖活性关系不密切。凋亡相关基因中Bax阳性率高 (92 .31% ) ,表达强 ,p5 3有 2例阳性 ,Bcl 2仅 1例弱阳性。腺瘤细胞Bax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人类垂体腺瘤中存在细胞凋亡。垂体腺瘤中Bax高表达 ,Bcl 2 /Bax比值 <1.0 ,这一细胞内的微环境有利于细胞凋亡的发生。人垂体腺瘤细胞Bax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垂体腺瘤的凋亡活性和其他临床特征(如增殖活性、侵袭性等 )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和β-catenin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9例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1、5例慢性胆囊炎中surviv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胆囊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83.67%(41/49),胆囊腺瘤、慢性胆囊炎中未见阳性表达,胆囊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后两组(P〈0.01)。胆囊癌中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为61.22%(30/49),胆囊腺瘤为26.67%(4/15),慢性胆囊炎无表达,胆囊癌中β-catenin异位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结论survivin和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共同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il,APC)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β-catenin和APC基因的表达,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β-catenin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异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80.0%和25.0%(P<0.01),与胆囊癌分期及转移均有一定的关系(P<0.01);APC基因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85.0%及90.0%(P<0.01)。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均无明显关系(P>0.05);两者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APC基因缺失和β-catenin异常表达是胆囊癌发生的早期事件,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间黏附功能的丧失也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β-catenin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9例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15例慢性胆囊炎中surviv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胆囊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83.67%(41/49),胆囊腺瘤、慢性胆囊炎中未见阳性表达,胆囊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后两组(P<0.01).胆囊癌中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为61.22%(30/49),胆囊腺瘤为26.67%(4/15),慢性胆囊炎无表达,胆囊癌中β-catenin异位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结论 survivin和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共同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通过研究Survivin与Pte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的相关性。②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与Pten在51例胆囊癌标本和13例慢性胆囊炎及26例正常的胆囊组织标本中的表达。③结果Survivin在51例胆囊癌中呈阳性表达的有40例,表达率为80.4%,而在13例慢性胆囊炎组织和26例正常的胆囊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ten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9.4%,在非肿瘤性胆囊组织(慢性胆囊炎、正常的胆囊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两者差异显著(P〈0.01)。Survivin和Pte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胆囊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Survivin和Pten在胆囊癌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499,P=0.000)。④结论Pten对胆囊细胞的增生起抑制作用,Survivin对胆囊细胞的凋亡起抑制作用,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高表达和Pten在胆囊癌中的失表达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Survivin和Pten的表达将有助于对胆囊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和MMP-2在55例胆囊癌组织中及60例慢性胆囊炎和50例胆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胆囊癌患者CD44v6和MMP-2的阳性数分别为46例及41例,阳性率分别为83.64%,74.55%,远远高于慢性胆囊炎患者和胆囊腺瘤患者,同时与组织的分化及侵袭转移程度呈显著性相关。结论:CD44v6和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环氧合酶-2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 - 2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探讨环氧合酶与原发性胆囊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为原发性胆囊癌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39例原发性胆囊癌、11例胆囊腺瘤和 16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环氧合酶 - 2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环氧合酶 - 2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2 % (32 / 39)、36 %(4 / 11)和 2 5 % (4 / 16 ) ,其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 - 2的表达在Nevin分期晚期病例比早期高 (P <0 .0 5 ) ,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环氧合酶 - 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为诱导性表达 ,其表达上调与原发性胆囊癌的形成关系密切 ,并与肿瘤Nevin分期及是否有转移相关 ,提示环氧合酶 - 2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Expression of P16 protein and Bcl- 2 protein in malignant eyelid tumo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16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法检测 96例常见眼睑恶性肿瘤中p16和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 96例眼睑恶性肿瘤中 ,其中基底细胞癌 (basalcellcarcinoma) 40例 (70 0 %) ,鳞状细胞癌 (squamouscellcarcinoma) 33例 (5 4 6 %) ,眼睑皮脂腺癌 2 3例 (5 6 5 %) ,p16呈阳性表达 (细胞核染色 ) ;p1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高分化癌与低分化癌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19,P <0 0 5 )。Bcl 2蛋白阳性者均为细胞浆染色。 4 0例BCC均为Bcl 2蛋白阳性 ,且几乎所有肿瘤细胞均呈阳性胞浆反应 ;33例SCC中 ,仅有 1例呈局灶性阳性反应 ,且染色较弱 ;2 3例眼睑皮脂腺癌者均未见Bcl 2阳性表达。结论 p16蛋白的表达与眼睑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分化程度有关。Bcl 2蛋白在BCC的普遍过度表达提示凋亡抑制作用可能是BCC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nm23-H_1/NDPK与原发性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nm2 3-H1/NDPK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检测原发性胆囊癌4 3例 ,胆囊腺瘤 10例 ,慢性胆囊炎 4 5例 ,其中nm2 3 H1/NDPK表达阳性率依序为 4 8 8%、90 0 %、77 8% ,原发性胆囊癌表达阳性率低于胆囊良性病变 (P <0 0 5)。nm2 3 H1/NDPK在原发性胆囊癌的表达 :按Nevin分期 ,早期高于晚期 (P <0 0 5) ,高分化癌高于低分化癌 (P <0 0 5) ,未发生转移者显著高于转移者 (P <0 0 2 5) ,其表达水平与转移呈负相关。nm2 3 H1基因可能在原发性胆囊癌转移过程中起负性调控作用 ;nm2 3 H1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分期、分化程度及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cadherin与cyclin D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胆囊癌、18例胆囊腺瘤及19例胆囊炎中E-cadherin与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率(33.3%)明显低于胆囊腺瘤(66.6%)及胆囊炎(63.2%)组。cyclin D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率(73.8%)明显高于胆囊腺瘤(33.3%)及胆囊炎组(22.2%)。两者的异常表达与胆囊癌的浸润转移、Nevin分期和病理分型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两者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程负相关(r=-0.383,P〈0.05)。结论 E-cadherin和cyclin D1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重要。E-cadherin与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胆囊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囊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 例原发性胆囊癌、18 例胆囊腺瘤性息肉和25 例慢性胆囊炎中FHIT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FHIT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3%(15/53),而在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达分别为55.6%(10/18)和88.0%(22/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织中FHIT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癌中表达低,与高中分化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研究表明其表达与预后有关(P<0.01)。结论 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胆囊癌分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7 kDa层粘连蛋白受体(67LR)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胆囊癌、21例慢性胆囊炎及9例胆囊腺瘤组织中67LR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67LR阳性表达率为52.50%,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而与胆囊腺瘤差异无显著性(P>0.05).67LR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5).结论:67LR可能在促进胆囊腺瘤恶变以及胆囊癌细胞获得浸润、转移能力等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claudin-1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胆囊癌标本47例、胆囊腺瘤18例、慢性胆囊炎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aud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结果。结果: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laudi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27.8%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腺瘤组与胆囊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间claudin-1表达差异均无明显不同(P0.05)。病理Ⅱ~Ⅲ级标本中claudin-1表达高于Ⅰ级(P0.01),Nevin分期Ⅳ~Ⅴ期中表达高于Ⅰ~Ⅲ期(P0.05),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claudin-1在胆囊癌的发生、侵袭及转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S期的激酶相关蛋白2(Skp2)以及p27kip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已经病理确认的胆囊癌标本17例及慢性胆囊炎标本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7例胆囊癌及10例慢性胆囊炎标本Skp2及p27kip1的表达状况。结果在17例胆囊癌切片标本中出现Skp2高表达15例,低表达2例;在10例慢性胆囊炎切片标本中出现Skp2高表达3例,低表达7例;Skp2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27kip1在10例慢性胆囊炎标本中高表达8例,低表达2例;而在17例胆囊癌中低表达14例,高表达3例;p27kip1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7例胆囊癌组织中,Skp2蛋白高表达的15例中,p27kip1蛋白表现为低表达13例;在Skp2蛋白低表达的2例中,所有患者的p27kip1蛋白都表现为高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呈现负相关(r=-0.658,P<0.05)。 Skp2和p27kip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Skp2、p27kip1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Skp2促进了胆囊癌的发生,而p27 kip1在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抑制作用,两者在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