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是指从睡眠开始的入睡障碍和睡眠的维持障碍。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清晨觉醒过早、睡眠时间短、睡眠中断、白昼睡眠过多。失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使人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机体的修复。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颅脑损伤神志清醒的患者常常被失眠困扰。遂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84例颅脑损伤神志清醒住院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以了解他们的睡眠状况,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探索减少患者失眠发生的应对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地西泮治疗,治疗组予以腕踝针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价腕踝针治疗失眠的效果。结果:经腕踝针治疗,失眠的患者痊愈及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的患者,同时PSQI评分、各项症状、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低于西药治疗的患者。结论:腕踝针治疗失眠,疗效肯定,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症患者70例,取镇静安神组穴(四神聪、神门(双)、二阴交(双))针刺,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治疗后失眠患者的睡眠状态、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PSQI因子分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的80例失眠证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并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小组有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中药内服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等各项指标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证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有效提高失眠证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失眠证状。  相似文献   

5.
不寐一病,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之名首见于《难经·六十四难》,临床有轻重之分,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不寐是临床常见疾病,西医称之为失眠,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①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④总睡眠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朱砂安神丸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病例的40例MHD睡眠障碍患者按自评睡眠障碍量表分级分为轻度失眠组和中重度失眠组,均予以朱砂安神丸治疗,疗程均为15 d。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轻度失眠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中重度失眠组(P0.01)。结论:朱砂安神丸能明显改善轻度失眠MH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中重度失眠MHD患者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
正失眠[1]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失眠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范畴,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医对于失眠治疗有独特的优势,神主失眠学说突出了睡眠的中医整体观,阐明睡眠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形式,是中医学的特色理论,安神法是临床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其效果显著。文章从中医药内治、外治、针灸、数据挖掘、中西医结合五个方面阐述从神理论论治失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失眠的心理生理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和症状之一,失眠不仅仅是睡眠生理紊乱,还是睡眠心理的紊乱。在急性失眠的发作和急性失眠转变为慢性失眠过程中,人格、认知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失眠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扰乱了正常的心理生理过程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正原发性失眠即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指患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引起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原发性失眠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态势,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结果显示,失眠困扰着全球27%的人群,长期失眠使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增加其罹患其他  相似文献   

11.
百乐眠胶囊与复方酸枣仁胶囊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百乐眠胶囊与复方酸枣仁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百乐眠组和枣仁组。百乐眠组给予百乐眠胶囊,枣仁组给予复方酸枣仁胶囊。疗程均为14 d。结果百乐眠组和枣仁组给药14 d后有效率均为12%,睡眠综合疗效评价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均>0.05);百乐眠组给药7 d后,在睡眠长度、中段失眠频度、中段失眠程度等症状改善方面与枣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百乐眠组连续给药14 d后在症状改善方面,包括睡眠充分、睡眠质量、睡眠长度、早段失眠频度、中段失眠频度、中段失眠程度和醒后不适感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枣仁组(P<0.05或0.01),而在早段失眠程度、末段失眠频度和末段失眠程度方面2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百乐眠胶囊和复方酸枣仁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百乐眠胶囊对于失眠部分参数的改善优于复方酸枣仁胶囊,提示2种药物诱导睡眠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失眠症患者70例,取镇静安神组穴[(四神聪,神门(双),三阴交(双)]针刺,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治疗后失眠患者的睡眠状态、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PSQI因子分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成杰辉  范宇鹏  杨志敏 《新中医》2019,51(8):315-317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睡眠紊乱和相关日间症状持续3个月或以上者,则为慢性失眠。失眠日久伤及肾元,导致元阴元阳受损、阴阳失调,加重睡眠障碍,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治疗失眠常常疗效欠佳,特别是长期失眠的慢性患者,治疗起来更为棘手。笔者从肾与失眠的关系论治慢性失眠,据肾阴、肾阳、肾精之虚损情况,分别施以"滋阴安神,交通心肾""温阳补肾,潜阳安神""补益精血,固肾安神"之法,以提高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更年期失眠患者临床采用中药四逆散加味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行更年期失眠治疗的67例女性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临床用药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2例(西药劳拉西泮片),观察组35例(四逆散加味),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治疗前后差异以及失眠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理想,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更年期失眠临床使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患者失眠治疗效果理想,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10)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睡眠障碍之一,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改善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等特点。临床常用的针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技术包括艾灸、穴位敷贴、耳穴压籽、中药足浴、芳香疗法、五音疗法,此文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失眠患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行了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新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试验设计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失眠和睡眠质、量及睡眠结构评定的医学进展,从受试者的纳入、疗效评价、依从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原发性失眠中药安眠作用的临床试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治强 《光明中医》2010,25(9):1658-1660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头穴透刺组,两组患者分别治疗30天后,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进行比较。结果头穴透刺组总有效率为89.3%,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1.4%(P0.05)。头穴透刺法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法(P0.05或P0.01)。结论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主要体现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陈忠美  许燕飞  董玉红 《新中医》2014,46(10):222-224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失眠患者,给予耳穴压豆治疗,并给予个性化常规护理,14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治疗后观察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患者经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深度,调畅患者的情志,突显出中医药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瑾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23-24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症。针刺作为治疗失眠的一种非药物疗法在临床长期广泛运用。失眠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理症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部分失眠患者在针刺治疗后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理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多数患者焦虑症状改善较明显。笔者观察了42例患者在针刺治疗前后焦虑状态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失眠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如下[1]: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 min; 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 h。临床上失眠患者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心神不宁、焦虑抑郁等[2]。影响因素复杂,受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影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