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局部麻醉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Lichtenstein)与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120例局部麻醉下行Lichtenstein患者(Lichtenstein组)和98例行TAPP患者(TAPP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TAPP组无中转开腹病例.Lichtenstei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TAPP组[(40.1±4.5) min比(45.7±3.5) min、(6.7±1.3)ml比(10.6±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PP组术中发现伴发疝发生率多于Lichtenstein组[10.2%(10/98)比1.7%(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ichtenstein组术后3d使用止痛药物次数、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多于TAPP组[(0.31±0.03)次比(0.22±0.09)次、(9.32±1.38)d比(6.54±0.98)d],但Lichtenstein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TAPP组[(5.34±1.98)h比(10.24±2.35)h、(2.98±1.32)d比(6.43±0.93)d、(5032.15±372.18)元比(8325.76±438.2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Lichtenstein组术后随访慢性疼痛发生率高于TAPP组[10.0%(12/12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ichtenstein组术后真性复发疝发生率与TAP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但是Lichtenstein组假性复发疝发生率明显高于TAPP组[6.7%(8/12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局部麻醉下Lichtenstein与TAPP均安全有效,各有其优点.  相似文献   

2.
黄德安 《医疗装备》2020,(8):113-1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TAPP,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痛感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更显著,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21-1622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组(n=60)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组(n=18),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腹股沟疝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TEP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TAPP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PP组,VAS评分低于TAPP组(P均<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股沟疝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APP与TEP治疗腹股沟疝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TEP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对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性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腹股沟疝患者82例,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两组,TAPP组58例,开放组24例,分别采取腹膜前TAPP术式与开放性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情况。结果:TAPP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均低于开放组(P0.05);TAPP组手术时间均高于开放组(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APP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TAPP术式具有恢复速度快、出血量少的特点,且能够实现对并发症的控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在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采用TAPP治疗)和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分别收集并将两组患者各项围手术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12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疼痛、阴囊血肿、腹股沟区感觉异常、切口脂肪液化等并发症总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TAPP均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有效治疗方式,虽然TAPP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80例女性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 35例)和常规组(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 45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 <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2.86%vs. 17.78%, P <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女性腹股沟疝,相对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减轻患者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Rutkow手术和Lichtenstein手术在成年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Lichtenstein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Rutkow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4.3±11.3) min比(57.8±12.6)min、(10.4 ±2.6)d比(12.3±3.1)d、(3212±234)元比(4532±35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tkow手术和Lichtenstein手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疗效均确切,其中Lichtenstein手术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内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前者采用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术后麻醉反应、下地时间、下床正常生活时间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麻醉反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地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下床正常生活时间及复发率等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均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可靠,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治疗最适宜的麻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43-74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TAPP(三维立体补片)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开放式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充填式网塞)治疗,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TAP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式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式组,总住院费用高于开放式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放式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开放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7.0%、4.7%,低于开放式组的23.3%、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手术比较,腹腔镜下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缺点,为腹股沟疝患者寻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腹股沟疝患者100例,分为2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5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修补术组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处牵拉感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处牵拉感以及术后并发症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学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修补的适宜手术方式.方法 24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手术顺序编号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传统组)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组),每组12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为(34.26±4.56) min,短于无张力组的(40.35±6.2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组进食、下床、住院时间分别为(6.73±0.64)h、(7.53±1.11)h、(8.53±3.06)d,均长于无张力组的(2.06±1.61)h、(2.63±0.83)h、(4.38±2.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组住院费用为(4825.20±157.32)元,高于无张力组的(4683.47±151.2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切口疼痛(中度)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5.83%(7/120)、5.00%(6/120)、19.17%(23/120)、32.50%(39/120)、10.83%(13/120),均高于无张力组的0、0、1.67%(2/120)、6.67%(8/120)、0.83%(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两组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异物感、睾丸疼痛萎缩、慢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能明显地减少患者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更快,是腹股沟疝修补的适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97-198
目的对比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8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190例)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B组(130例)采用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C组(60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P<0.05);A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复发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在术后2 d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方面,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其中又以腹股沟疝修补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开放疝修补术与改良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9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开放性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予以改良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13±1.33)d]、下床活动时间[(12.78±2.54)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78±1.67)d、(27.79±5.3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3.17±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3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3.56%)明显低于对照组(3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相比,改良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李杰 《现代保健》2012,(32):50-51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疝环修补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为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1)。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及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我院48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分层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实施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22例,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38.4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9.23%,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亦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男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0例)及对照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手术时间较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47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男性腹股沟疝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伤口疼痛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手术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费用也将会下降,此术式将成为治疗老年男性腹股沟疝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开放式经腹股沟入路腹膜前间隙UPP三维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效果。方法:30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术式),26例采用腹膜前间隙UPP修补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手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上Rutkow组低于UPP组(P0.01)。在手术后疼痛、术后异物感方面Rutkow组明显高于UPP组(P=0.002)。结论: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单侧原发性腹股沟疝疗效肯定,UPP术术后异物感轻,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高者,建议用UPP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A组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B组行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两组的术后最高体温、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与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但TEP更利于术后快速恢复,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腹股沟疝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情况、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情况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预防。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接诊的60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疝囊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疼痛轻、创伤小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能同时发现与处理对侧的隐匿性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