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干预组给予SCIT治疗10周,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有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组SDSS评分和FA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但物质生活满意度评分在干预前后及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干预后PANSS总分和SCL-90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的综合治疗对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PANS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F-36各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治疗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的综合治疗对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PANS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F-36各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治疗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艺术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采用书法、绘画辅助干预治疗,对69例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艺术行为治疗和非艺术行为治疗,对照观察12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PANSS量表各项评分的减分率在入组3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阴性症状的改善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SCL-90量表因子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艺术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能起到促进康复、改善社会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艳  林晓  金爱敏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0):119-122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0至12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全程护理康复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symptom check list 90,PANSS)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ilton anxiety scale–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reening form,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人际反应指数(interpersonal response index,IR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cale of quality of life,GQOLI)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可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积极性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综合疗效。方法: 将104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干预组予积极性社区干预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随访观察1年。分别在实施干预前、干预6月末、干预1年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威斯康星量表(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生存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结果: 治疗1年末,干预组复发率、住院率分别为9.62%、1.92%,对照组分别为15.38%、5.7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91,P=0.374; χ2=0.260,P=0.610)。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干预6月、1年末 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WCST、SQLS和SDSS评分均明显改善;对照组干预1年末 PANSS总分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WCST、SQLS和SDSS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干预组治疗1年末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WCST、SQLS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性社区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定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出院6个月后复检,采用服药依从性报告量表(MARS)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情况;两组康复状态比较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MARS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PANSS较护理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SDSS较护理前降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ANSS、SD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NSS、SDSS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得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光  谢焱  雷黎  韦盛中  刘敏东 《广西医学》2012,34(9):1229-1231
目的 探讨综合性干预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临床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效果.方法 处于发病期有暴力倾向的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64例(干预组)采用医院精神科医生、社区精神卫生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及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模式,62例(对照组)每周常规访视了解病情、治疗用药情况不进行上述干预.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危险行为评估表和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暴力分级改善好于对照组(P<0.01),PANSS量表各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SDSS评分改善均好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缓解患者症状,防止患者社会功能减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疾病知识宣教及门诊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出院后每隔1个月随访一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知识宣教和门诊随访,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家庭干预合并药物治疗,观察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自然社区生活,患者出院时和出院6月后分别进行PANSS、SDSS量表评定。结果:干预组6月后PANSS SD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综合性家庭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是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韦强  李杰  文才仁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10-1911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及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TAQ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训练。在干预前、干预后6周和干预后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 干预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和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PSP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均P<0.05),但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的上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2周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和PSP评分,以及干预后6周、12周的NOSIE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练习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可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部分社会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及回归社会,值得在基层精神卫生机构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统一接受自我管理训练规范化培训,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Herth希望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前HHI、SQLS、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HI、SQLS、SCL-90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SQLS评分在心理社会、症状和不良反应、总分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HI、SQLS、SCL-90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实行自我管理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生活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在利培酮治疗的同时,对干预组给予综合心理行为干预,观察时间为8周,出院后随访1年。用阴性、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估。结果1年末随访时两组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有改善,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两组均有改善,但干预组在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院内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4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CBT,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损害程度、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SQL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8.8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9.62%(P0.05)。结论: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CBT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缓解病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损害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维度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和应对方式[压力情景应对方式问卷表(CISS-21)]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L-90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任务应对、情感应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逃避应对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模式可提高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ESCA评分,改善CISS-21评分,降低SDSS和SCL-90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激惹性与敌对猜疑外)、SDSS评分及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区内易操作易实施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0月收治的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病区内易操作易实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DL)、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中IQ值、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ANSS、SDSS、WCST评分均降低,ADL评分、IQ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ANSS、SDSS、WCS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IQ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病区内易操作易实施康复训练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水平,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箱庭疗法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抽取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并给予干预组患者给予箱庭治疗。对观察组与干预组治疗前后进行SCL-90、MRSS以及SDSS各评定一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MRSS总分与各分量表分以及SDSS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结束后,干预组和对照组SCL-90因子评分中6种指标,MRSS总分与各分量表分以及SDSS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箱庭治疗能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