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急性毒性体外筛选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4种急性毒性的体外筛选方法,为建立高通量的急性毒性筛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人HepG2细胞,运用96孔板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47种已知体内急性毒性的化合物用4种细胞毒性的检测方法及5个评价指标进行检测,并将体外评价指标与体内评价指标LD5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TT、中性红、LDH及刃天青4种检测方法中,以中性红法检测结果与体内LD50的相关性最好,评价指标中4种检测方法均以IC45与LD50的相关性最高。结论选用人HepG2细胞,运用微孔板体外细胞培养技术,4种细胞毒性检测方法中以中性红法方法最好,评价指标以IC45为宜,可作为建立高通量的急性毒性筛选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3T3细胞的毒性作用,获得的细胞毒性结果预测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并与采用小鼠上下法(UDP)和Bliss法测定的急性毒性数值进行比较. [方法]以已验证的3T3细胞中性红摄取为细胞毒性模型,以0.01~2.05 mg/L的8个浓度(剂间比为2.15)的雷公藤红素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后48h进行中性红摄取试验,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RC数学模型预测其全身急性毒性LD50.参考此LD50值设定起始剂量进行小鼠上下法实验.取70只ICR小鼠,雌雄各半,以3、4、5、6、7、8mg/kg的雷公藤红素溶液和0mg/kg[4%二甲亚砜(DMSO)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给药,观察14d,根据动物死亡率采用Bliss法计算LD50. [结果]雷公藤红素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的IC50值为(0.1197 ±0.0187)mg/L(n=2),决定系数R2> 0.96,预测其全身急性毒性LDs0为5.375 mg/kg.上下法起始剂量设为3.3 mg/kg,测得雷公藤红素在ICR小鼠的LD50值为3.157 mg/kg,95%可信区间为3.1~5.5 mg/kg.小鼠Bliss法测定急性毒性LD50为4.899mg/kg,95%可信区间为4.483~5.354 mg/kg. [结论]雷公藤红素的体外3T3细胞毒性预测急性毒性与体内方法所得数值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毒试验研究快速检测香烟综合毒性的技术。方法采用细胞毒试验(中性红法),选用仓鼠肺细胞(V79)与受试物作用,经处理、培养和仪器测试判定待检样品是否对细胞有毒性作用。结果在各不同时间段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组香烟提取物(CSE)对细胞毒性作用的强弱不同,显色变化明显。低毒香烟组显色浅,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大,细胞毒性小;高毒香烟组显色深,IC50值小,细胞毒性大。结论香烟的综合毒性越强,细胞毒试验显色越明显,反之亦然,证实细胞毒试验可作为快速检测香烟综合毒性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对Hep 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探讨3种毒素的联合毒性.方法选用3种毒素各自最具代表性的异构体微囊藻毒素LR、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比色法测定3种物质对Hep 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计算IC50,并根据等效曲面联合毒性分析模型判断联合作用类型.结果染毒24h,微囊藻毒素LR对Hep G2细胞的IC50〉100μmol/L;黄曲霉毒素B1、伏马菌素B1及3毒素混合物的IC50分别为1.0,399.2和172.0μmol/L.根据等效曲面法求得的相互作用指数α为0.95.结论微囊藻毒素LR、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对Hep G2的联合毒作用类型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水溶物对雄性健康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其对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以香烟烟雾水溶物为试验材料,用Horn's法测其LD50,进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该香烟烟雾水溶物的LD50为56.2 mg/kg,95%可信区间为33.8~82.5 mg/kg,按毒性分级标准,该水溶性提取物的毒性为中等毒;其低、中、高(1/8 LD50、1/4 LD50、1/2 LD50)剂量组的微核率分别为4.0‰、6.2‰、10.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8‰,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香烟烟雾水溶物对小鼠有较强的急性毒性,属于中等毒,可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高,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1978年我们接受了由石化部、卫生部、农林部联合下达的任务——杀螟松的三毒实验。几年来我们陆续完成了杀螟松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及亚急性毒性研究工作,结果如下: 受试物由宁波化工研究所提供杀螟松原油含量为93.1%(气相色谱法),硝化物0.27%,酸度0.12%,水份0.18%。一、急性毒性试验:经口灌胃杀螟松的LD50(mg/kg体重)雄性大鼠501,小鼠794;雌性大鼠584,小鼠1080。按毒性分级标准属于低毒级。二、蓄积毒性实验:采用本院动物房自产  相似文献   

7.
二氯五氟丙烷的28天吸入毒性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氯五氟丙烷(HCFC-225)的毒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实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来确定该物质的急性毒性等级,通过大鼠28天吸入毒性试验找出亚急性毒作用浓度闽值及靶器官。急性毒性用霍恩氏法计算;亚急性毒性用不同剂量的该物质对动物染毒,分别对各剂量组的动物进行血液生化测定,称量动物体置、脏器重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肺、肝、肾、心)。[结果]小鼠总性LD50雌性为20g/kg,雄性为14.7g/kg;小鼠急性LC50幼为526670mg/m^3;大鼠急性LD50大于21.5g/kg;大鼠28d吸入毒性试验结果提示,AK-225吸入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动物的肺脏和肝脏,其次是肾脏。主要的毒性表现有血清中ALT、AST、cR、BUN含量升高;肺组织淤血、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轻度及水样变病理改变等。最小毒作用浓度(LOEC)为37350mg/m^3,未观察到毒作用浓度(NoEc)为12450mg/m^3。[结论]二氯五氟丙烷(HCFC-25)的急性毒性用于微毒;本次大鼠28d吸入毒性试验结果提示,HCFC—225吸入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动物的肺脏和肝脏,其次是肾脏。最小毒作用浓度(LOEC)为37350mg/m^3,未观察到毒作用浓度(NOEC)为12450mg/m^3。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HA-NPs)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毒性差异,为HA-NPs的安全性提供实验证据。方法以肝肿瘤细胞(Hep G2)和肝正常细胞(L02)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比色(MTT)、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和台盼蓝染色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比较HA-NPs对Hep G2和L02的细胞毒性差异。结果 MTT结果显示,在HANPs染毒浓度为100、200和400μg/ml时,L0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0%、114%和104%,而Hep G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2%、89%和73%;在HA-NPs浓度为600μg/ml~1600μg/ml时,L02细胞的存活率从90%降至27%,而Hep G2细胞的存活率则从67%降至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释放和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400、600和800μg/ml的HA-NPs对Hep G2和L02的细胞毒性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且相同剂量的HA-NPs对Hep G2的细胞毒性要高于L02(P0.05)。结论高浓度HA-NPs对Hep G2和L02细胞均具有毒性效应,且相同剂量的HANPs对L02的细胞毒性要低于Hep G2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新型含能材料二硝酰胺铵(ADN)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进行研究,确定ADN的急性毒性分级、毒作用性质及靶器官.方法 根据《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采用大鼠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亚急性经口(28d)毒性试验和亚慢性经口(90d)毒性试验.结果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ADN对小鼠的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568.9 mg/kg,大鼠为616.6 mg/kg,急性毒性分级属低毒级化学物.(2)亚急性经口(28d)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雌、雄鼠123 mg/kg剂量组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61.6、123 mg/kg剂量组血清中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肝/体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3)亚慢性经口(90d)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染毒第5周开始,123 mg/kg剂量组雌性大鼠体重增长幅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6、123mg/kg剂量组血清中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高于对照组,肝/体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肝脏病变检出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N急性毒性分级属低毒级,其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30.8 mg/kg,毒作用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大鼠经口LD50间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建立LD50预测系统.方法采用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在对91种芳香族化合物进行电化学、热力学及3D结构学等参数与大鼠经口LD50间的构效关系研究基础上,建立LD50预测模型,并探讨预测准确性.结果该预测模型对高毒性化合物的预测准确度为100%、中毒性为80%、微毒性为61.5%,低毒性化合物的预测准确度较差仅为24.6%,总预测准确度为63.2%.大鼠经口LD50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呈正相关系数(r=0.65,P<0.05).结论计算机毒性预测系统是化合物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 G2及原代大鼠肝细胞的体外毒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细胞活性、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改变为指标,观察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 G2,体外毒作用的时效、量效关系,共观察其对正常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结果三叶青提取物以1×10-4g/L的浓度与Hep G2共同培养,在24h较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活性有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和Hep G2共同培养,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细胞活性及酶学改变有显著性影响;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活性及LDH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三叶青提取物对Hep G2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其毒性作用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明显正相关,但对正常原代大鼠细胞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昆明山海棠雄性抗生育活性提取物TH5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昆明山海棠雄性抗生育活性提取物TH5的毒性试验结果进行评价。方法:TH5的毒性试验用急性毒性试验(LD50)、Ames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微核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TH5之ID_(50)为3.27g/kg;Ames试验在0.5~5000μg/皿5个剂量范围内加与不加S9条件下,4个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有2倍增加;TH5之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在其最终浓度为1/4IC50、1/2IC50及IC50(11~44μg/ml)时无论加S9与否,细胞畸变率与溶剂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TH5在30~300mg/kg3个剂量水平其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组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H5的抗生育有效剂量(116mg/kg)范围内3种诱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仍不失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溴双酚A对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四溴双酚A(TBBPA)暴露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TBBPA染毒Hep G2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以AnnexinⅤ与PI联合标记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Hep G2细胞存活率随着TBBPA暴露浓度升高相应降低;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μmol/L TBBPA暴露组Hep 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1);Hep G2凋亡细胞随TBBPA暴露浓度升高有增加趋势,其中30μmol/L TBBPA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TBBPA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研究粒径不同的粒状纳米硫化镉(Nano-CdS粒,粒径3~5nm)和棒状纳米硫化镉(Nano-CdS棒,直径30~40nm)对小鼠的肝、肾毒性。通过普通级昆明种小鼠急性毒性实验(LD50)、蓄积毒性实验、肝肾的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及肝肾病理学分析对Nano-CdS粒和Nano-CdS棒的毒性进行研究。Nano-CdS粒和Nano-CdS棒的经口急性毒性分别为LD50=584mg/kg和LD50=7500mg/kg。Nano-CdS粒蓄积系数(K)为3.2,Nano-CdS棒的K为4.8。Nano-CdS粒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均高于Nano-CdS棒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Nano-CdS粒对肝肾的损伤大于Nano-CdS棒。粒径较小的Nano-CdS粒的毒性大于直径较大的Nano-CdS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初步评价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3T3,MTT法检测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青霉素G和受试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值IC503T3、IC50E14TG2a;采用悬滴-悬浮-贴壁法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浓度-反应曲线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值ID50E14TG2a。利用胚胎毒性预测模型预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胚胎毒性。结果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3T3和IC50E14TG2a分别为(321.20±8.60)μg/ml和(180.60±4.84)μg/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E14TG2a细胞的分化亦有抑制作用,其ID50E14TG2a为(34.40±3.91)μg/ml。根据EST预测模型计算得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弱胚胎毒性。结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弱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214对Hep G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Realtime-PCR法检测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 G2、SK-Hep-1、Huh 7、Hep3B及正常肝细胞L-02中miR-214表达量,并利用脂质体转染miR-214NC及miR-214 mimics,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转染效果;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iR-214对肝癌细胞活力、凋亡及细胞周期影响;蛋白印迹(WB)检测miR-214对肝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生存素(survivin)及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影响。结果 miR-214在肝癌细胞SMMC-7721、SK-Hep-1、Huh 7、Hep3B、Hep G2中表达量[分别为(1.25±0.10)、(1.43±0.10)、(0.95±0.09)、(0.98±0.01)、(0.82±0.08)]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L-02(2.52±0.23),其中Hep G2中miR-214表达量最低。miR-214 mimics组Hep G2细胞中miR-214表达量(2.38±0.23)明显高于miR-214 NC组(0.83±0.08),miR-214mimics组Hep G2细胞活力(0.37±0.03)明显低于miR-214 NC组(0.78±0.07);与miR-214 NC组比较,miR-214mimics组Hep G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cyclin D1、CDK4、survivin及PCNA表达量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调miR-214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守宫木的急性及亚慢性、细胞、遗传及免疫毒性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守宫木进行小鼠急性经口、大鼠亚慢性经口、细胞、遗传及免疫毒性试验.结果 全成份鲜样匀浆、叶干粉LD50值>21.5 g/kg,梗干粉小鼠LD50值雌性20 g/kg、雄性23.3 g/kg;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干粉无明显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2 000 mg/kg;较低剂量守宫木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较高剂量则出现细胞增殖现象;浓缩除菌滤液剂量相当于含鲜样6×102mg/mL时,染色体畸变急剧增加,剂量达1.2×103 mg/mL时,细胞全部死亡;守宫木提取物对BALB/C小鼠脾T、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功能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γ)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均呈抑制作用,而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呈刺激性增强作用.结论 守宫木为低毒或无毒类物质,对大鼠无明显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对免疫系统有一定毒物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溴乙腈(dibromoacetonitrile,DBAN)对3种人源性肝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 G2)细胞、人正常肝(Chang Liver)细胞和人胚胎肝(L-0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0.5、1、5、10、20、50、100μmol/L DBAN染毒溶液中孵育24 h。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总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将稳定转染A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p G2细胞分别暴露于0(对照)、0.5、1、5、10μmol/L DBAN染毒溶液孵育6 h,测定抗氧化响应元件(ARE)报告基因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及100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和L-0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而1、5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的存活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和L-02细胞及各浓度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内ROS的含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ROS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2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和10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及各浓度DBAN暴露组L-02细胞内GSH的含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GSH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2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及20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内SOD活性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浓度DBAN暴露组L-02细胞内的SOD活力均无明显改变;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SOD的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1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ARE报告基因活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Hep G2-ARE报告基因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DBAN可通过氧化应激对3种人源性肝细胞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其中,Chang Liver细胞对DBAN毒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比较不同产地的甘草提取液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为甘草药材的质量评价及抗病毒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 G2.2.15)细胞,以拉米夫定作阳性对照药物,噻唑蓝(MTT)法检测甘肃、内蒙古甘草、甘草酸、甘草苷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分别计算抑制率和半数毒性浓度(TC50);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药物对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影响,分别计算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EC50),最后计算治疗指数(TI)以进行抗HBV作用评价。结果甘肃、内蒙古甘草具有抑制Hep G2.2.15细胞生长,随着药物浓度增大,其抑制率也随之增大。甘肃甘草对HBs Ag、HBe Ag抑制作用的TI值为11.570、6.760,内蒙古甘草为8.360、5.020。结论甘肃、内蒙古甘草提取液在体外均有明显抑制HBV作用,甘肃甘草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苯并(a)芘(Ba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脂质含量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0、0.01、1nmol/LBaP作用Hep G2细胞,采用刃天青检测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甘油三脂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脂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代谢相关调节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 经BaP处理后,Hep G2细胞活性不变,细胞内脂质增加,LXR-α、FANS、MPC1、MPC2、CD36的mRNA表达增加,DAGT1、MPT的mRNA表达下降(P<0.05),FABP1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BaP影响Hep G2细胞脂质代谢,促进细胞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