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优化水龙多酚的提取工艺,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水龙多酚提取量为检测指标,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提取实验;对优选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水龙多酚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min、超声功率550w、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6(g/mL),在此条件下水龙多酚的提取率为28.55±0.21mg/g,其DPPH自由基清除IC50为39.1μg/mL,ABTS自由基清除IC50为108.1μg/mL。结论 提取工艺优化后,水龙多酚提取率增加,得到的水龙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陈洪彬  杨敏  宋露露  董乐 《食品与机械》2017,33(4):139-143,194
以龙须菜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龙须菜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单因素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对龙须菜多酚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液料比40:1(mL/g)、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40min为龙须菜多酚提取最佳工艺条件(龙须菜多酚提取量为1.62 mg GAE/g)。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龙须菜多酚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56.67,18.78μg/mL,分别相当于15.89,536.4μg/mL的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溪黄草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Folin-Ciocalteu法对提取液的总酚进行测定。考查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等五个因素对溪黄草多酚超声提取率。结果表明:溪黄草多酚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g:mL)1:10,提取温度40℃,超声功率250W,提取时间2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多酚提取率达6.81%±0.11%。DPPH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溪黄草多酚具有明显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为38.47μg/mL。  相似文献   

4.
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芽中多酚类物质的工艺条件,并采用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检测了苦荞芽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苦荞芽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6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0℃、料液比1:50 g/mL,在该条件下苦荞芽多酚的提取量可达72.82 mg/g。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苦荞芽多酚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19.26、205.24μg/mL。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糠中多酚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藜麦糠资源,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藜麦糠中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以BHT为阳性对照,DPPH·和·OH清除率为指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藜麦糠中多酚超声辅助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4%,提取时间31 min,提取温度61℃,料液比(g/mL) 1∶43,超声功率200 W。该工艺条件下,藜麦糠中多酚提取率为0.79%。藜麦糠多酚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量效关系明显,对·OH和DPPH·的IC_(50)分别为13.52μg/mL和2.48μg/mL。表明优化的藜麦糠多酚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藜麦多酚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对溪黄草中的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过氧化氢清除实验、还原力实验、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实验以及抑制亚油酸过氧化实验,分别研究了溪黄草多酚与抗坏血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溪黄草多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过氧化氢、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的IC50值分别为5.00、42.51与66.58μg/mL,高于抗坏血酸相应的IC50值,即5.99、56.74与94.83μg/mL。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溪黄草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7.
以贺州本地大肉姜为原料,研究大肉姜中多酚的微波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微波时间、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大肉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最佳微波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250W,微波时间3min,乙醇浓度50%,液固比40∶1(mL/g),大肉姜多酚对DPPH·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0.12mg/mL。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山药皮黄酮、多酚的高效提取工艺及其粗提物的抗氧化能力,以山药皮为原料,采用正交法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山药皮中的黄酮、多酚工艺,并对粗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药皮中黄酮、多酚提取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乙醇浓度60%、液固比60∶1(mL/g),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0.929%,多酚得率为0.51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粗提物的抗氧化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粗提物具有良好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IC50 值为0.083 mg/mL),具有一定的DPPH 自由基清除作用(IC50 值为0.158 mg/mL),当粗提物质量浓度为1.0 mg/mL 时,其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 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1.84%、79.95%、0.70 和0.68。  相似文献   

9.
探究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海带多酚的工艺条件,选取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乙醇浓度为试验因子,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海带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海带多酚的提取工艺,通过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及ABTS的清除作用,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海带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5.0℃、料液比1∶28(g/mL)、超声时间45min、乙醇浓度75%,在此条件下海带多酚提取率为2.118 mg/g,接近模型预测值2.139 mg/g。海带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68.87%和49.73%,IC_(50)相应为81.119μg/mL和222.224μg/mL,其清除能力与多酚浓度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海带多酚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海带中多酚的方法可行、可靠,试验为海带生物活性成分的高效制备与抗氧化剂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艾叶为对象,研究艾叶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艾叶多酚的提取工艺,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提取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以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能力评价艾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6 mL/g、提取时间60 min、超声功率300 W和提取温度74 ℃,此时艾叶中多酚的含量为54.21 mg/g。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艾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44 mg/mL和0.081 mg/mL。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4个因素,以多酚得率为指标,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超声辅助水提鹿茸菇多酚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鹿茸菇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响应面设计结果显示鹿茸菇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 76∶1(mL/g),超声功率 250 W,提取温度 60 ℃,提取时间 90 min,多酚得率为(16.591±0.173)mg/g。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鹿茸菇多酚总抗氧化能力EC50=0.123 mg/mL,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0.303 mg/mL和0.008 3 mg/mL。该研究表明鹿茸菇多酚提取工艺可行,鹿茸菇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红小豆中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红小豆黄酮提取工艺,并利用DPPH·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料液比1∶80 (g/m L)、超声功率240 W、提取时间3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红小豆黄酮提取率为30.77 mg/g。红小豆黄酮与BHT清除DPPH·的IC5 0分别为8.51、12.19μg/m L,表明红小豆黄酮具有强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三豆饮水提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以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因素,总多糖、总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以获得最佳的三豆饮提取工艺;通过体外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的测定,研究三豆饮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结果:三豆饮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18(g:m L)、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三豆饮提取液中总多糖含量为242.9 mg/g、总多酚的含量为8.86 mg/g。提取液清除DPPH·IC_(50)的质量浓度为206.2μg/mL、清除羟自由基IC50的质量浓度为184μg/mL,其抗氧化作用随总多糖、总多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三豆饮提取液总多糖、总多酚含量实测值和预测值基本一致,该工艺稳定可行,提取液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吴茱萸为原料,研究吴茱萸多酚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以吴茱萸多酚的提取率为参考指标,确定了吴茱萸多酚的提取剂为80%乙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吴茱萸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物料粒径为100目,液料比值为15(m L/g),超声功率为350 W,超声提取时间为15 min,此时吴茱萸多酚的提取率达到8.932 mg/g。吴茱萸多酚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较强清除OH·能力。随着吴茱萸多酚浓度增加,其还原能力和清除OH·能力逐渐增强,明显地高于对照组VC。  相似文献   

15.
黑蒜多酚是黑蒜抗氧化功能重要成分之一。以黑蒜为原料,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蒜多酚的最佳工艺,并评价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黑蒜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频率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黑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20%,料液比1:20,超声频率80 kHz,提取时间40 min的条件下,黑蒜多酚提取率可达(6.15±0.50)mg/g。在(1.25~15.00)mg/mL的范围内,黑蒜多酚粗提物表现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相同质量浓度L-抗坏血酸的97.83%和70.93%,IC_(50)值分别为3.68 mg/mL和3.52 mg/mL。  相似文献   

16.
以番茄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研究番茄中番茄红素的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同时,以合成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阳性对照,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法与羟自由基(·OH)法评价番茄中番茄红素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番茄中番茄红素超声-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体积比7∶1的乙酸乙酯-丙酮混合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17(g∶mL)超声温度50℃,微波功率325W,微波时间40s,超声时间40min。此工艺条件下,番茄红素提取率为1.293mg/g。番茄红素与BHT清除DPPH·的IC_(50)分别为8.78μg/mL与21.24μg/mL;清除·OH的IC_(50)分别为5.29μg/mL与16.63μg/mL,表明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即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的方法,优化了黄芥籽粕中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采用清除DPPH·和·O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黄芥籽粕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1%,料液比(g/mL)1∶16,超声功率280 W、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1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芥籽粕黄酮得率为10.042 mg/g,与理论预测值10.134 mg/g的相对误差为0.91%。黄芥籽粕黄酮与BHT清除DPPH·的IC_(50)分别为3.80、6.21μg/mL;清除·OH的IC_(50)分别为2.18、5.87μg/mL。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黄芥籽粕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黄芥籽粕黄酮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UMAE)对菠萝蜜果肉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进行4因素3水平响应曲面分析,建立多酚提取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到多酚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8%,料液比1︰26(g/mL),微波功率64 W,微波时间383 s。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为7.23 mg/g。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菠萝蜜果肉多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呈量效关系,其EC_(50)分别为152.64μg/mL和169.77μg/mL。  相似文献   

19.
超声提取韭菜籽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韭菜籽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提取溶剂、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韭菜籽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超声温度45℃,超声时间60min,料液比1∶35,在此条件下,测得的韭菜籽总黄酮得率为5.71‰。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韭菜籽总黄酮对DPPH和·O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在实验所选浓度范围内,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清除DPPH的IC50为0.87μg/mL,清除·OH的IC50为3.33μg/mL。  相似文献   

20.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柿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超声功率、浸提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柿叶总黄酮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指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柿叶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1∶20(g/mL),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40 min,浸提温度55℃,提取2次,柿叶总黄酮得率约为0.70%(以干柿叶计);在0~100μg/mL范围内,柿叶总黄酮抗氧化能力高于VC,对DPPH自由基的体外清除率达85.96%;超过100μg/mL时,清除作用基本稳定不变,浓度和清除率不显示量效关系。通过拟合线性方程计算柿叶总黄酮的IC_(50)值为5.45μg/mL,表明柿叶黄酮是良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