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例1,女婴,足月剖宫产后3h,发现牙龈肿物。查体:口腔内上牙龈偏左侧及下牙龈偏右侧各见3cm×3cm×3cm、1.5cm×1.5cm×1.5cm圆形肿物,质中,有蒂与牙龈相连(图1)。术后随访2个月患儿无瘤再生长。例2,女婴,足月顺产后发现牙龈肿物。查体:左上牙龈见一息肉状肿物,1.5cm×1.2cm×1.2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60岁,因右耳下肿物8个月,局部无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肿物生长缓慢,于2013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腮腺下极处隆起,表面皮色正常,皮温不高,可触及一大小5 cm×3.5 cm×3 cm的肿物,界限清,质地中等偏硬,可推动,无明显触痛。CT示:右侧腮腺肿物(图1)。B超示:右侧腮腺实性占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右侧腮腺区肿物穿刺,进针后感觉质软,抽出富含细颗粒状的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8岁.喉部异物感2个月.喉镜检查:杓状会厌右侧上部见一直径2.5 cm大肿物,表面光滑.临床诊断:喉部新生物. 病理检查眼观:淡红色结节状肿物1个,3 cm×2 cm×1 cm,包膜完整,切面淡红色,质地较细腻(图1).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性,75岁。因发现舌根部肿物1个月余入院。入院后体检发现舌根部有一直径约3 cm的隆起型肿物,伴吞咽困难。未发现全身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遂行肿物活检术。病理检查眼观:小组织0.6 cm×0.5 cm×0.3 cm大小,灰白色。镜检:鳞状上皮下见淋巴样肿瘤细胞呈弥漫或模糊结节样增生,结节内部见少量CD21阳性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分布弥漫、黏附性差,细胞大到中等大小。大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59岁,发现腹胀、腹痛1年余,近2个月不断加重,腹部膨隆明显就医。盆腔超声示右侧附件区见一巨大肿物(最大直径约26 cm)。随后患者接受右侧卵巢及肿物切除。术后随访5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病理检查眼观:送检灰红、灰黄色肿物1个,大小25cm×22 cm×11 cm,表面光滑、呈分叶状,卵巢组织大小3.5cm×2.6 cm×1.5 cm,附着于肿瘤表面。肿物边界清,有薄包膜,切面大部分区域为实性,灰白、灰黄色相间,质韧。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7岁.因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于2011年5月来院就诊.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淋巴结肿大,性质待查.遂取颈部淋巴结活检. 病理检查:大体观察:淋巴结一枚,3 cm×2 cm×1 cm,切面灰白细腻质软.镜下观察: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可见弥漫浸润的淋巴样细胞,部分区域可见"星天"现象,细胞小至中等大小,核仁不清楚,染色质细腻(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X5(图2)、CD79a、CD3(图3)、CD2、CD5、CD7、CD43均呈弥漫强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CD20、CD56、CD15、CD117、CD34、CD1O阴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部分细胞强阳性(图4),Ki-67阳性指数为90%.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1岁。右会阴肿物2个多月,疼痛难忍,行走时加剧,于2005年3月入院。体检:右侧会阴部一5cm×2cm 质硬肿物,压痛,边缘清,活动,皮肤无红肿和破溃,皮温稍高,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MRI 示皮下组织深面与右侧阴茎海绵体间包块,考虑为尿道周围腺炎性包块。术中见:皮下肿物,约5cm×5cm,包膜完整。病理检查:4cm×4cm×2cm 肿物,表面光滑,切面暗红灰白色,部分囊性变,质地中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或片状分布(图1),主要由大的上皮样细胞和横纹肌样细胞构成,核分裂象多见(>10个/10 HPF),上皮样瘤细胞胞  相似文献   

8.
1 病例 患儿:女,31d,于当日晨哭闹后,父母发现腹股沟区见一肿物,急来我院,查体:于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大小约2.0×2.5cm肿物,该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不活动,不可还纳.彩超检查:右侧腹股沟见2.0×0.9cm低回声包块,其内见多个暗区,似卵巢影像,似见通道宽0.3cm(见图1).超声诊断:右腹股沟疝形成(疝内容物为卵巢).急诊手术将右卵巢复位.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6岁,发现尿道口肿块2~3年。因阴道出血入院。妇检:尿道外口息肉状肿物,大小3cm×3cm×2cm。病理检查眼观:灰白色组织3枚,大小分别为2cm×1cm×1cm、0·5cm×0·5cm×0·5cm和0·5cm×0·5cm×0·5cm。切面灰白色。镜检:瘤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部分区域呈乳头状生长,上皮下由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体组成(图1)。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核杆状或卵圆形,单层或复层排列,其间部分夹杂杯状细胞(图2)。部分区域腺腔融合呈筛孔状,细胞核及核质比增大,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图3)。AB/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CDX2(图4)、MUC2、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MTC合并右侧PTC伴两种癌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左侧叶:大小3.5 cm×2.5 cm×1.0 cm,切面见实性结节,大小1.0 cm×0.8 cm,胶质结节,大小1.5 cm×1.0cm。甲状腺右侧叶:不整形,大小4.0 cm×2.5 cm×1.5 cm,切面见2枚结节,大小分别为2.5 cm×1.8 cm、1.6 cm×1.4cm。镜检:左侧叶实性结节的细胞呈片状、巢状、梁状排列,由多角形、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被不等量的纤维血管间质分隔,间质内有明显淀粉样物质;右侧叶结节呈复杂分枝乳头状结构,毛玻璃样核,核沟核内包涵体易见。免疫表型:左侧叶瘤细胞TTF-1、Calcitonin、CEA、PCK、CD56和Syn均(+),Cg A、CK19、HBME-1、Galectin-3、TG、PAX-8和S-100均(-),Ki-67增殖指数为5%;右侧叶瘤细胞CK19、HBME-1和Galectin-3均(+),TG局灶(+),PAX-8、CD56(-),Ki-67增殖指数为5%;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MTC合并PTC为罕见的甲状腺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MTC需与PTC、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未分化癌、低分化癌和玻璃样变性梁状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性,53岁,因外阴肿物16年,肿物迅速增大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16年前患者自行发现左侧大阴唇上部有一肿物,似皮赘,质软。肿物逐渐增大,入院前1个月肿物增长迅速,质地较前变硬,散在破溃及创面,遂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妇科检查:外阴可见一大小13 cm×10 cm×8 cm椭圆形肿物(图1),色暗红,质硬,肿物底部可见散在溃疡面(图2),较大者10 cm×7 cm, 可见少量血性分泌物,蒂部大小7 cm×2 cm×2 cm,  相似文献   

12.
颏部皮肤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性,1岁,因颏部出现皮疹样改变、逐渐增大半年就诊。颏部正中见一0.8cm×0.8cm结节性肿物,与皮肤粘连,无溃疡形成,质硬,活动度好,临床以皮肤丘疹查因,切除送病检。病理检查眼观:见灰黄结节1.2cm×1.0cm×1.0cm,切面灰黄色、实性、质硬,未见包膜。镜检:真皮内见成片分布的组织细胞,呈席纹样排列(图1),向上累及表皮下,围绕汗腺呈浸润性生长;向下侵犯脂肪组织与横纹肌。组织细胞分化良好,梭形或卵圆形,胞质均一淡红染,核短梭形,有1~2个小核仁,偶见核分裂象。镜下亦可见少量的杜顿巨细胞(Touton giant cell)和黄色瘤细胞(图2、3)不规则的…  相似文献   

13.
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Ki-67染色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62岁.发现右侧外阴肿物4年余.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白、实性,质韧.镜检:肿瘤由交替性分布的富于细胞和稀疏细胞区组成,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有的围绕血管周围.细胞间细条索状、粗绳索样或疤痕样胶原纤维不规则性或石棉样的胶原物质沉积.瘤细胞CD34、bcl-2、CD99、vimentin均为阳性,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 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应与该部位相似形态的病变和血管外皮瘤样的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性,40岁,因颈肩部酸痛伴四肢麻木乏力半个月入院。MRI加增强扫描示C3~C6水平硬脊膜增厚强化,C7椎体附件及邻近软组织、C3~C7水平右侧项部软组织多发异常信号,考虑硬脊膜来源恶性肿瘤累及C7椎体、附件及C3-C7水平右侧项部软组织,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可能(图1)。病理检查眼观:3 cm×2 cm×2 cm大小灰白色碎组织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49岁,因尿路结石外院行体外冲击碎石后发现右侧输尿管口肿物后入院,经超声和CT检测发现输尿管近膀胱段发现一大小5 cm×4 cm×4. 5 cm菜花型肿物(图1),输尿管扩张明显,肾盂扩张积液,并可见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完善相关检查后遂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行全身PET/CT检测,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在右侧第11肋弓处的MGT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右侧肋缘下肿物大小6 cm×7 cm,质韧,可活动,边界清晰,无压痛,放射痛.上腹部增强CT:右侧第11肋弓处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边界光滑,其内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大小5.8 cm×4.17 cm,局部肋骨可见斑片状骨质破坏.光镜下肿瘤细胞围绕裂隙状血管弥漫性生长并浸润周围脂肪组织.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淡红染,细胞界限清晰.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有异型,核分裂9个/10 HPF,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肿瘤组织间纤维间质少,有丰富扩张的小血管,可见多灶坏死和出血.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SMA、h-caldesmon、vimentin、p53、BCL-2、CD99、Collagen IV和Ki-67,p63、HMB-45、CK、EMA、desmin、S-100、CD34、TTF-1、calretinin、CD68、Lysozyme、CD3、CD20、CD30为阴性.结论 MGT是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确诊必须依赖于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且需要和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特点的肿瘤及血管外皮细胞瘤等其他肿瘤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性,44岁。因上腹部闷胀不适伴乏力3个月余。影像学诊断示:肝右叶异常信号灶,符合富血供肿瘤MRI表现。门诊以"肝占位"于2019年3月27日收入院。病理检查眼观:肝组织1块,大小9 cm×7 cm×5 cm,临床已剖开,切面见一海绵状肿物,灰黄、灰红色,质软,半透明,肿物切面面积5 cm×4.5 cm,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图1)。镜检:肿物与周围肝组织界限较清楚,为非浸润性生长方式,周围肝组织未见受累(图2)。病变富于腔隙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1例56岁女性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肿胀伴疼痛,行走时加剧,无法独立行走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检查:4个月前右膝关节正位平片示右侧胫骨近端骨质密度不均匀(图1A);入院右膝关节正位平片示右侧胫骨近端骨质破坏伴病理性骨折,断裂骨折面呈虫蚀样骨质破坏,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图1B);膝关节MRI示右侧胫骨近端局部骨质破坏并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8.9 cm×8.9 cm×9.8 cm,  相似文献   

19.
<正>患儿男性,12岁。反复头痛2个月余,加重3周伴呕吐入院。头颅MRI示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胶质肿瘤(图1)。镜下行肿瘤分块切除术,肿瘤血供异常丰富,共切除肿瘤大小5 cm×5 cm×5 cm。病理检查眼观:灰白、灰红色碎组织一堆,总体积大小2.5 cm×2.5 cm×1.5 cm,切面灰白、灰红色,质软。镜检: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形态,胞质丰富,嗜酸性(图2),核呈空泡状,可见大红核仁,类似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核仁形态,部分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外阴及2例直肠阴道隔EGIS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59岁,右侧外阴见一肿物,4.4 cm ×3 cm ×3 cm大小,术后6个月复发。例2,58岁,直肠阴道隔见一7.3 cm ×6.1 cm ×4.6 cm大小肿物。例3,41岁,直肠阴道隔见一8.6 cm ×7.4 cm ×6.7 cm大小肿物。镜下见瘤细胞梭形,呈编织状、漩涡状及栅栏状排列,核分裂象均易见。免疫表型:3例CD117、CD34、NES及H-Caldesmon均阳性,SMA、desmin及S-100均阴性;例1和例3 DOG-1呈阳性。3例均存在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结论外阴、阴道及直肠阴道隔均可发生EGIST,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