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伍珊娜  刘振杰  章从恩  何琴  王玄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24):5179-5185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对5个高相关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验证,根据5种单体化合物在灯盏细辛中的含量差异,计算5个单体化合物的相对活性贡献度。结果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5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为绿原酸、咖啡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5个化合物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16.5%~85.5%),相对活性强度顺序: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咖啡酸异绿原酸A绿原酸;而5种成分从相对活性贡献度来看,异绿原酸C与野黄芩苷的活性贡献度大于另外3种成分。结论建立了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检测方法;且野黄芩苷和异绿原酸C是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车前子中苯乙醇苷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L和FRAP两种不同的抗氧化活性体外评价体系,对车前子80%乙醇提取物以及从中分离得到的两个苯乙醇苷单体化合物,麦角甾苷和异麦角甾苷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前子80%乙醇提取物,麦角甾苷和异麦角甾苷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而且证明车前子8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来自这2个化合物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提取工艺优选及炮制对其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戚爱棣 《中草药》2002,33(7):609-611
目的 优选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提取工艺,比较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HPLC测定提取液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6.0倍药材量的50%乙醇加热回流30min,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相关2-3倍。结论 正交设计中的乙醇浓度因素影响显著,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唐静  黄磊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9):1291-1295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方法:根据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选取温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二苯乙烯苷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二苯乙烯苷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4℃、液料比18∶1(mL·g~(-1))、乙醇体积分数72%。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2.75%。结论:该工艺条件可为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二苯乙烯苷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70℃,提取时间为80min,料液比1:7,乙醇浓度40%。  相似文献   

6.
高速逆流色谱法一步分离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淑玉  彭维  苏薇薇 《中药材》2008,31(7):1079-1080
目的:研究从何首乌中分离二苯乙烯苷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何首乌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进行分离纯化,溶剂系统为正已烷-乙酸乙酯-乙醇-水(1∶50∶1∶50)。结果:分离得到的二苯乙烯苷样品纯度高于96%。结论:高速逆流色谱法一步分离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方法简便,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HPLC/DAD/MS)联用技术鉴定何首乌中同时存在顺式和反式-二苯乙烯苷,并分别测定其含量,同时考察二苯乙烯苷对光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UltimateX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10mmol·L-1醋酸铵水溶液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离子阱质谱(IT-MS)鉴定出何首乌中同时存在顺式和反式-二苯乙烯苷,DAD检测器做定量分析,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首次证实何首乌中不仅存在反式-二苯乙烯苷,还存在顺式-二苯乙烯苷。顺式和反式-二苯乙烯苷分别在0.252~4.022μg(r=0.9999)和2.14~34.36μg(r=0.9993)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得顺式、反式二苯乙烯苷在生首乌和制首乌中的含量分别为0.058%,1.56%和0.027%,0.84%。光照条件下何首乌中的反式-二苯乙烯苷部分转化成顺式结构,但总含量不变。结论此方法可以很好地将何首乌中的顺式和反式-二苯乙烯苷分离并准确测定其含量,灵敏度高,光照条件下何首乌中的反式-二苯乙烯苷会部分转化成顺式结构。  相似文献   

8.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聪坤  吴海燕 《河北中医》2009,31(3):438-440
目的研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为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二苯乙烯苷的吸附-解吸附率、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S-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二苯乙烯苷的纯化工艺。结果何首乌70%乙醇提取物上S-8树脂柱,上样液浓度4.42 mg/mL(以二苯乙烯苷计),吸附流速3 BV/h,树脂径高比为1∶8,水洗脱5倍树脂体积进行除杂,用50%乙醇洗脱7倍树脂体积,洗脱流速为6 BV/h时,解吸效果较好。结论S-8型大孔吸附树脂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二苯乙烯苷含量可达到78%以上。  相似文献   

9.
郜丹  李晓菲  尹萍  王伽伯  孙洪胜  李飞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10):2044-2050
目的基于何首乌炮制前后的谱-毒相关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为提高何首乌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何首乌生品及黑豆汁蒸制不同时间的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表征各样品的化学信息,并结合文献初步指认其主要成分;再以正常人肝细胞(Lo2细胞系)为模型,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筛选何首乌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结果共指认出何首乌生品及炮制品中的7种主要共有成分反式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并基于谱-效简单相关分析发现反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5个成分与何首乌毒性相关性较强。进一步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大黄素甲醚与顺式二苯乙烯苷对何首乌毒性贡献度较大,提示这2个成分可能是何首乌主要毒性成分。何首乌高压黑豆汁蒸至36 h后才能达到减毒的效果。结论该研究可为何首乌的合理利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何首乌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功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保肝等活性[1]。二苯乙烯苷是何首乌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保肝,减轻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等多重功能[2-4]。国际市场对二苯乙烯苷需求较大。目前,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制备工艺有文献报道用乙醇提取,....  相似文献   

11.
比较何首乌生品和炮制品对大鼠肝脏损伤作用的差异。以生何首乌、制何首乌75%乙醇提取物按可比生药量(50 g·kg-1),连续灌胃给药6周,动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6周后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实验结果显示生何首乌组大鼠血清ALT,AST,ALP,DBIL,TBIL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IBIL,TBA显著性降低(P<0.05或0.01);制何何首乌组血清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病理组织分析显示生何首乌组肝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局部可见肝细胞坏死;制何首乌组可见肝脏组织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病变现象。该研究发现制何首乌对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显著低于生何首乌,提示炮制能有效降低何首乌肝毒性;转氨酶等传统肝功能指标对生何首乌肝损伤作用不敏感,血清DBIL,TBIL含量可早期反映出何首乌引起的肝损伤,且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肝细胞毒价检测方法评价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毒性,优选炮制工艺.以同一批生何首乌为原料,分别采用高压清蒸、高压黑豆汁蒸、常压清蒸法炮制何首乌,以正常人肝细胞(L02)为模型,细胞毒价为指标,评价不同蒸制方法、蒸制时间的何首乌炮制品肝细胞毒性,并对部分炮制品进行UPLC-MS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毒价检测方法能有效评价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毒性,不同炮制方法均可减轻何首乌的毒性,高压清蒸3h减毒效果较佳,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3种方法炮制品与生品比较,没食子酸、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葡萄糖苷、大黄素均有明显降低,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与其毒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知,何首乌经炮制可减毒,炮制方法、时间对何首乌成分及肝毒性均有影响,且高压清蒸3h减毒效果较佳,建议进一步加强何首乌炮制减毒控制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何首乌与制何首乌补血作用及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何首乌、制何首乌水煎液的补血作用及其HPLC指纹图谱,初步探索两者药效不同的物质基础.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除正常组外,对其他3组大鼠于实验第2和第6天分别sc 0.015,0.03 g·kg-1剂量的乙酰苯肼,并于第6天起每天ip 0.03 g·kg-剂量环磷酰胺,持续3d,建立大鼠贫血动物模型,并于造模期间每天对相应组别大鼠灌胃何首乌、制何首乌水煎液各2 g·kg-1,造模结束后取血检测给药后大鼠外周血象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gb),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制定并建立何首乌与制何首乌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贫血模型组大鼠RBC,Hgb,HCT均显著降低(P<0.01),说明造模成功;何首乌组大鼠RBC,Hgb,HCT与贫血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HCT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制何首乌组大鼠RBC,Hgb,HCT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指纹图谱比对则发现制何首乌与何首乌有成分的差异,同时也有共有成分含量的差异.结论:制何首乌具有显著的补血功效,研究结果提示制何首乌中所含有的新的化学成分很有可能为麦拉德反应的产物,制何首乌较何首乌具有更佳补血功效有可能是该部分产物与较为温和的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何首乌制剂不良反应研究进展与成因分析,为从制备工艺影响毒性表达的角度开展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思路。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含何首乌制剂的化学成分、炮制减毒、复方配伍、制备工艺、不良反应及其毒副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成因分析。从成分方面,何首乌主要含有二苯乙烯类、卵磷脂、蒽醌类、鞣质、微量元素等成分,二苯乙烯苷及蒽醌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提出何首乌毒性的可能物质基础;从炮制方面,炮制工艺影响何首乌的成分组成,何首乌炮制前后的血药含量图谱有显著不同,致大鼠肝物质代谢途径的作用机制不同。从剂量、用法等方面,长期大量摄入何首乌可致可逆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在复方配伍方面,不同配伍是否会造成何首乌不良反应尚未达成共识。何首乌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提示,其对肝脏有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现代制备工艺可能也是其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但其发生肝毒性的规律特点、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均尚不清楚。在何首乌的化学成分及其炮制减毒机制方面研究基础上,应积极探索药学制备工艺对何首乌肝毒性的影响;在加强何首乌制剂安全性评价基础上,积极开展药学制备、复方配伍、药物相互作用对肝毒性的影响;探索临床合理用药模式,尽量避免患者因服用何首乌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何首乌、夜交藤药材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依据指纹图谱对两种药材进行比较,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何首乌、夜交藤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 何首乌和夜交藤分别用甲醇和醋酸乙酯超声处理,提取液用HPLC进行测定.HPLC法采用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65和290 nm,体积流量1mL/min,柱温30℃.结果 建立了何首乌、夜交藤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何首乌、夜交藤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药材存在较大差异,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分数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不同产地何首乌、夜交藤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和质量评价,为全面有效控制何首乌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何首乌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rt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临床应用记载首见于唐代,历代本草文献对何首乌的基原、功效、毒性、炮制、使用禁忌等多有论述。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中的使用更为广泛,涉及何首乌肝损伤的文献报道也逐渐增加,何首乌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该文对历代本草中记载的何首乌毒性及用药风险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在安全性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种植、炮制方法等对何首乌的成分和毒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完善的医院制剂质量标准以提高医院制剂血通胶囊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方法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进行研究,用薄层色谱法对血通胶囊中何首乌、水蛭、大黄三味中药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三味药材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具有专属性;二苯乙烯苷标曲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实验结果较好。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能有效地控制血通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蒽醌类中药的致泻强度与化学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含蒽醌类中药的致泻强度与化学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生物效价检测的方法,即以小鼠泻下半数有效量(ED50)为评价指标,考察大黄的3个正品品种,以及虎杖、决明子、何首乌等含有蒽醌类成分中药的致泻强度差异;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蒽醌的含量测定,探讨致泻强度与蒽醌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含蒽醌类中药的ED50分别为(生药)0.458,0.686,0.925,1.004,1.047,1.986g.kg-1(体重),致泻强度顺序为唐古特大黄>虎杖>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决明子>何首乌。供试品中结合蒽醌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2.82%,1.64%,1.44%,0.82%,0.15%,0.019%,结合蒽醌含量高低顺序为唐古特大黄>虎杖>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结论:结果表明含蒽醌类成分不同中药间的致泻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致泻强度与结合蒽醌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将生物效价检测方法与常规理化检测方法联系起来,从而更全面的保证中药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何首乌四种提取物对雌二醇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影响,探讨其"甘温,入肝、肾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取ICR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桂附地黄丸组,何首乌水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和石油醚提取物组,共7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对小鼠体征、肛温、抓力、游泳时间、自主活动次数、血清肌酐(Cr)及尿素(UR)、血液学指标、睾丸和精囊腺指数进行测定。结果何首乌四种提取物均能改善小鼠体征、抓力、自主活动次数、RBC、Hb、PLT、WBC、LY、NE;何首乌水提取物能提高肾阳虚小鼠游泳时间、MO,降低Cr水平;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提高游泳时间、睾丸指数、MCV,降低Cr水平;正丁醇提取物能提高MCV、MO,降低UR水平;石油醚提取物能提高游泳时间、MCV,降低UR水平。结论何首乌的药效可作为改善肾阳虚证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阳虚水泛,以及肾精亏虚、肝气虚弱所致血液亏虚的基础,并作为其甘温、入肝、肾经药性现代科学内涵的组成部分。何首乌四种提取物药效相近,其中水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与石油醚提取物的药效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