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紫金山金矿缩短堆浸周期的途径与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堆浸周期是影响堆浸厂产量、经济技术指标的重要参数。缩短堆浸周期,有利于提高堆浸厂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矿堆浸出率。对紫金山金矿堆浸厂的矿堆浸出周期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研讨了缩短堆浸周期的技术措施,指出了缩短堆浸周期的管理与技术实施方向,并以2001 年紫金山金矿堆浸厂的堆浸生产提速为例,表明缩短堆浸出周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破碎矿石的粒度的选择、筑堆方式、矿堆筑堆高度、喷淋强度、堆浸生产的合理安排及其他缩短矿堆浸出周期的技术途径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在风大干旱地区机械化堆浸提金的筑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天佐 《黄金》1991,12(6):36-39
科学的筑堆方法,是大规模机械化堆浸提金获取成功的重要保证,它是实施堆浸提金工程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以在新疆萨尔布拉克2.4万吨规模的成功的堆浸提金试验为例,介绍在风大干旱地区机械化堆浸提金的筑堆方法。  相似文献   

4.
含砷难浸金矿石堆浸工艺研究及工业实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赵建辉 《黄金》2001,22(8):31-35
对含砷难浸金矿石进行了过氧化氢预处理--氰化堆浸新工艺的柱浸试验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堆浸工艺相比,新工艺可较好地改进堆浸技术指标,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甘肃某金矿堆浸尾矿二次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甘肃某金矿堆浸尾矿二次回收提金的低成本堆浸工艺流程和试验结果,含金2.51 g/t的堆浸尾矿经过2个多月的试验后,金的浸出率达到32.29% ,药剂耗量为0.14 kg/t,石灰加入量为4.43 kg/t,药剂耗量低,每吨矿出0.81 g黄金,按照近几年来的黄金价格估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工艺方法简单易行,很好地解决了该金矿堆浸尾矿的二次回收问题。  相似文献   

6.
铁帽型金矿石制粒堆浸提金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其 《黄金》2002,23(8):29-32
以一铁帽型金矿石的堆浸生产实践为例,结合其矿石性质,分析了铁帽型金矿石堆浸的可行, 探讨了堆浸时制粒与否,pH值,药剂制度和浸出时间等浸出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以优化生产条件,生产实践表明,对于这类氧化程度高,含泥多的低品位铁帽型金矿石,采用制粒堆浸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金浸出率达到77%。  相似文献   

7.
永平铜矿低品位氧化矿堆浸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小平  刘炳贵 《湿法冶金》2004,23(4):215-217
分析了永平铜矿低品位氧化矿堆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考察了矿堆容重的改变及不同矿堆高度对溶液渗透速度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对堆浸技术所进行的改进:(1)将原来前进式筑堆改为后退式筑堆;(2)在矿堆底部增加排水层;(3)变常规高层堆浸为硫酸熟化预处理薄层浸出;(4)实施分区喷淋与休闲轮换作业的布液制度。技术改进后,堆浸生产技术指标大为改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堆浸提金技术现状。堆浸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投资少、上马快、效益好等特点,是低品位金矿石提金新工艺。南非、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菲律宾等产金国都推广应用了这项新技术,加速了这些国家的黄金产量的发展。中国从七十年代末也开始了该项技术的试验研究。目前正应用于工业生产并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还对中国堆浸生产实践与今后发展方向作了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10.
离子型稀土矿采用堆浸和原地浸矿等生产工艺,均会造成一定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损失。为了更好比较堆浸和原地浸矿工艺造成的资源环境损失差异,基于堆浸和原地浸矿生产工艺原理,将离子型稀土矿采选造成的资源损失分为暂时性损失(如残留在矿体或尾矿堆中的资源)和永久性损失(如资源从矿床底板渗漏造成的损失),把环境破坏分为显性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或采场滑坡等)和隐性破坏(如地下水污染),将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按可控程度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堆浸和原地浸矿生产工艺造成的资源与环境影响进行综合比较;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