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背景以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评估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输注乙酰胆碱和数字性血管造影的方法,但这种有创性检查限制了对疾病早期发生、发展及临床干预治疗后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估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并与健康者进行对照. 设计病例-对照. 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超声科和心内科. 对象选择2001-05/2002-03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5岁.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高胆固醇血症组2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组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组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男12人,女8人.所有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 方法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变化测量采用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患者休息至少10 min后测量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及基础血流量.然后用袖套式充气带在肘关节以下加压300mmHg,持续四五分钟,突然放气,测量放气后15 s时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再休息至少15 min,待血管完全恢复正常后,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400 μg,三四分钟后,再次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然后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基础血流量×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基础血流量×100%.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观察3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体检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 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3.2)%,(5.4±3.0)%,(3.8±2.4)%,(11.3±3.1)%,P<0.05],其中以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降低最明显.而3个患者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青年子代血管内皮功能、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的性别差异.方法:①选择2003-01/004-12济南军区总医院门诊的健康查体者170人,其中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青年健康子代90人,平均年龄(31&;#177;7)岁;设有家族史男性43人为有家族史男性组;设有家族史女性47人为有族史女性组47人.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80人,平均年龄(29&;#177;7)岁,分为男性对照组37人,女性对照组43人.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肱动脉舒张功能检测参照Celermajer介绍检查方法进行.受试者在测试前休息10 min,在测定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后进行反应性充血试验,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3~5 min时再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即代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即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健康查体者170人进入结果分析.各性别组间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有家族史女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女性对照组(P<0.05),有家族史男性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青年子代在青年期即存在有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即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可作为男性冠心病发病的预测因子,对女性则无此意义,这可能与该类女性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对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青年子代血管内皮功能、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的性别差异。 方法:①选择2003-01/004-12济南军区总医院门诊的健康查体者170人,其中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青年健康子代90人,平均年龄(31±7)岁;设有家族史男性43人为有家族史男性组;设有家族史女性47人为有族史女性组47人。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80人,平均年龄(29±7)岁,分为男性对照组37人,女性对照组43人。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肱动脉舒张功能检测参照Celermajer介绍检查方法进行。受试者在测试前休息10min,在测定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后进行反应性充血试验,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3~5min时再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即代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即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健康查体者170人进入结果分析。各性别组间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有家族史女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女性对照组(P<0.05),有家族史男性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青年子代在青年期即存在有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即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可作为男性冠心病发病的预测因子,对女性则无此意义,这可能与该类女性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对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无血管并发症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其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测定基础值(D0)、肱动脉内径(D1)、肱动脉最大内径(D2)。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比表示,(D1-D0)/D0&;#215;100%和(D2-Do)/Do&;#215;100%分别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t=1.999—2.313,P&;lt;0.05)。②2型糖尿病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3.62&;#177;0.41)%】明显低于对照组【(4.68&;#177;0.31)%】【t=2.306,P&;lt;0.05)。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 方法对27例病程6周的AMI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和20例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 结果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重构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低于非重构组(P〈0.05);重构组和非重构组间及两组与对照组间含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无差异(P〉0.05)。 结论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AMI后早期左室重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吸烟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1:1配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吸烟及其吸烟量不同对中老年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5/2004—10在鞍山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格检查者167人。纳入自愿参加实验的吸烟健康体检者85人为吸烟组。排除戒烟已超过2年者和确诊为肺心病和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职业1:1配对为不吸烟组(n=85),不吸烟是指一生中从未吸烟。共配成85对,其中男67对,女18对。根据吸烟者的吸烟指数将其分为大量吸烟组(吸烟指数≥100年支,n=39)和小量吸烟组(吸烟指数&;lt;100年支,n=46)。使用HP2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同时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判断心动周期的舒张末期,测定3个心动周期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取其均值。每位受试者分别测定安静时肱动脉内径,之后进行反应性充血试验,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休息10min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3.5~4.0min再次测定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分别代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吸烟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流量增长百分比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4.38&;#177;0.79)mm,(4.50&;#177;1.09)%,(217.8&;#177;99.6)%;(4.5l&;#177;0.83)mm,(10.51&;#177;3,17)%,(375.6&;#177;197.4)%,t=3.173~4.539,P&;lt;0.01]。大量吸烟组的各项肱动脉血管内皮指标与小量吸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gt;0.05)。结论:中老年吸烟者较不吸烟者伴有更明显的血管功能损害,但与吸烟量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廖土才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333-133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对肱动脉充血后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扩心病患者予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和20例健康成人应用高分辨超声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反应性充血后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扩心病组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2.32±2.10%)显著低于对照组(7.87±4.15)%(P<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后,扩心病组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增加(P<0.01,P<0.05)。【结论】扩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减低。培哚普利能改善扩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且较大剂量组改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分别探测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抗排异、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抗排异及正常对照3组患者静息条件下、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内径变化,从而判断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反应性充血后,肾移植术后患者肱动脉内径舒张的绝对值及相对值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含服硝酸甘油后3组患者肱动脉内径的舒张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应用环孢素A抗排异与应用FK-506抗排异组在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的绝对值与相对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探讨其血管内皮功能及两者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高血压组:选择山东省泰山疗养院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4&;#177;8)岁。另选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126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IMT[(1.06&;#177;0.05)mm]明显比正常对照组[(0.73&;#177;0.02)mm]增厚(t=57.29,P&;lt;0.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5.8P&;lt;0.001)。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38,-0.46,P&;lt;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内皮功能紊乱引起血管重构、肥厚、斑块形成。原发性高血压的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流介导性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测定,探讨心衰病人FMD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心衰患者50例,健康人20例。采用美国菲利普7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心衰组FMD均显著降低(P〈0.05),心功能越差,FMD降低越明显。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改善内皮功能对于心力衰竭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