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具技术》2006,40(6):6-6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有关负责人说,我国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未同步发展,影响整车技术水平提高。通过合资、合作,整车产品制造工艺和质量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零部件生产落后于整车发展。零部件企业整体配套能力不强,专业化水平较低,自主开发系统集成能力薄弱,跟不上整车开发步伐。  相似文献   

2.
过去,当整车企业完成新车型设计后,零部件企业只需要按照图纸生产,很少有机会参与整车厂的设计开发。而这种单向、被动型的技术流动不仅阻碍了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进步,而且也限制了汽车新车型的开发。汽车零部件生产是整车生产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并且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成长功不可没,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强大的汽车产业以其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基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汽车零部件产业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汽车发展趋势将怎样变化?整车企业对零部件配套体系有着怎样的要求?企业应该有怎样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汽车产业附加值的70%是零部件创造的,零部件企业对汽车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零部件工业支持,汽车工业发展就缺少根基,也就没有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这些年我们在喊自主开发,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汽车开发工作不仅需要良好的整车系统匹配设计和适应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外型设计,也离不开零部件开发的支持。世界汽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源于零部件的创新,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开发始自零部件的开发。因此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应是今日中国汽车工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汽车零部件生产是整车生产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作为支撑,汽车工业必然是脆弱的.汽车的生产制造涉及到零件、总成、整车等上百家甚至上千家生产制造厂家,据世界汽车零部件制造协会估计,2003年世界汽车零部件市场总额约1.2万亿美元,我国出口所占的份额不到0.4%.  相似文献   

6.
汽车零部件生产是整车生产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作为支撑,汽车工业必然是脆弱的。汽车的生产制造涉及到零件、总成、整车等上百家甚至上千家生产制造厂家,据世界汽车零部件制造协会估计,2003年世界汽车零部件市场总额约1.2万亿美元,我国出口所占的份额不到0.4%。  相似文献   

7.
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分析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茶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领先于整车企业,一辆新车的开发,70%的知识产权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由此可见,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至关重要。而我国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主要依靠主机厂。但零部件企业要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成为行业内的龙头,就必须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鹏 《现代零部件》2004,(11):18-18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之间长期以来沟通不畅,阻碍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零部件与整车的采购配套关系远远不能适应中国整车工业发展的要求,亦远远不能适应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业是一个大规模、集群式发展的高竞争性产业,虽然实施信息化起步较早,但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极不均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朱孔源告诉记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规模和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汽车产业既有整车企业又有零部件企业,整车又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所以,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因为产品的不...  相似文献   

11.
汽车零部件生产是整车生产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作为支撑,汽车工业必然是脆弱的。汽车的生产制造涉及到零件、总成、整车等上百家甚至上千家生产制造厂家,据世界汽车零部件制造协会估计,2003年世界汽车零部件市场总额约1.2万亿美元,我国出口所占的份额不到0.4%。当前跨国汽车公司大都实行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经营策略,这一策略最终导致了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形成,这将使中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一个较为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初步形成,众多跨国汽…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目前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和零部件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整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分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建议,概括为:"根、本、点",即以培育本土中小企业为"根"、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本"、以提高研发设计能力为"点"。最后,提出了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机械工业部日前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产品开发的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及工作重点。 1.发展目标 (1)形成自主的技术开发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开发基地(包括整车和零部件);由研究所、高等院校和国家检测认证中心等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这个技术支撑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开展共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做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直接领导,沈宁吾副秘书长在“中国汽车零部件高层论坛”上介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多个方面的信息,如2005年行业经营概况、我国零部件行业现状、边缘化风险和本土化趋势、零部件企业今后发展分析、扩大零部件出口问题以及有关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十一五”规划等。他特别指出,我国零部件行业从依附主车型、依附主机厂、依附地方政府起步发展到今天,基本上还是因车而生,因车而发,始终摆脱不了整车的控制和影响,而本土化演变的趋势导致零部件企业的重组兼并和整合,促使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提升抗风险的能力,逐步减轻和摆脱受控于整车企业的程度。零部件行业只有开拓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只有形成了具备同步开发能力,具备了为多品种汽车系统供贷和模块供贷的能力,形成一定数量的世界级零部件企业,才能具备与主机厂平等对话的能力,才能真正走向中国独立的零部件产业的道路。总之,这条道路需要由在中国的全部零部件企业去共同开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汽车零部件》2012,(7):1-4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电子电器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高速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优势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得以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并使我国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基地.一系列举措为支持汽车工业,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期间,全球化发展步伐加快.海外并购、贸易争端、技术壁垒频现,汽车电子电器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发展中心2012年年会召开之际,中国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发展中心(如下简称电子电器发展中心)理事长田亚梅畅谈电子电器行业热点;并介绍了一直致力于服务中国电子电器行业的行业组织——电子电器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16.
当前自主汽车零部件的困状与机遇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尤其是整车行业取得的发展成绩令世界瞩目,不仅是整车的产销数量突破了1800万辆大关,而且车型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一些国外先进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国产整车上,较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整车整体水平的提升。伴随整车的发展和进步,汽车零部件业也有了一定提升。但是零部件与整车不同步发展的局面仍未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机械》2012,(4):1-1
<正>【概况】贵州省现有53家汽车工业企业,其中,有9家国家公告内的汽车企业和4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中商用车生产企业7家,乘用车生产企业2家,产品涉及轿车、载货汽车、客车(含微型客车)、专用车等;贵州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有汽车电机、车用电器及电子产品、汽车门锁、汽车散热器、汽车橡胶密封件及橡胶制品、汽车内饰件等。截至2011年底,贵州汽车工业从业人数为2.7万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汽车工业近几年迅速发展。从数量上看,全国汽车产量从2000年的200万辆跃升至2004年的520万辆从制造技术上看,国内近几年引进了数条具有当今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线,加之过去在汽车企业合资合作过程中的技术引进、消化和提高,国内主要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制造水平近几年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机械》2006,33(7):I0002-I0003
“十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汽车零部件基本上满足高速的汽车生产和社会维修服务的需要,基本上具备了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零部件开发与配套能力.具备了中高档乘用车零部件引进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从国外整零合作关系来看,整零关系模式可分为欧、美、日整车与零部件合作模式。其中,日本汽车工业中的整零关系模式是金字塔型多层交互垂直式分工体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汽车工业整零关系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按整车企业的图纸加工制造零部件;另一类是自己开发产品,由整车厂选择采购。美国汽车工业整零关系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简单的"水平分工"体制,阻碍了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