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探讨淫羊藿-巴戟天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淫羊藿、巴戟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NCBI数据库获取勃起功能障碍的疾病靶点,韦恩图筛选药对、疾病的共同的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Cystoscap 372进行拓扑分析,构建药对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交集网络,运用R363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潜在信号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1)巴戟天、淫羊藿筛选出203个靶点。2)勃起功能障碍疾病筛选出1 004个靶点。3)淫羊藿-巴戟天药对与勃起功能障碍的交集靶点共75个。4)通过PPI网络筛选出IL6、VEGFA、CASP3等30个关键靶点。5)GO分析的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对脂多糖的反应等过程;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膜筏、膜微区等部位;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6)KEGG分析共富集到PI3K-AKT信号通路等17条信号通路。结论:淫羊藿-巴戟天药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主要通过影响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同时可能与降低精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上调NO水平,抑制PDE-5活性及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淫羊藿治疗抑郁症的抗炎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集和筛选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TCMSP数据库对蛋白靶点进行预测和筛选;利用OMIM数据库,CT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抑郁症的相关靶点以及抗炎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抗炎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并对网络拓扑结构分析;采用GOLD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抗炎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淫羊藿与抑郁症相关的12个活性成分,30个作用靶点,5个关键抗炎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生物过程65个,细胞组成4个,分子功能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41条,其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9个;分子对接验证淫羊藿苷与关键抗炎靶点能够形成最佳复合体。结论:揭示了淫羊藿通过抗炎靶点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网络作用于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淫羊藿抗抑郁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网络毒理学预测结合细胞生物学验证,探讨淫羊藿潜在肝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根据前期淫羊藿成分检测及细胞毒性评价结果,以11种淫羊藿肝毒性相关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与GeneCards数据库,寻找淫羊藿潜在肝毒性靶点;随后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和淫羊藿活性成分-肝毒性靶点网络,分析淫羊藿发挥肝毒性的核心靶点,筛选淫羊藿肝毒性的关键成分,并针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推断毒性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最后通过考察毒性代表成分淫羊藿素对HL-7702细胞和HepG2细胞中肝毒性相关指标的影响,验证肝毒性作用。经网络毒理学分析,筛选出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靶点190个,肝毒性相关靶点991个,进而得到淫羊藿潜在肝毒性靶点64个,其中毒性核心靶点包括AKT1,EGFR,MAPK3,TNF等,推断关键毒性成分为淫羊藿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淫羊藿潜在肝毒性生物学过程条目有160条,涉及蛋白质磷酸化、凋亡过程负向调控等,分子功能条目41条,涉及蛋白结合、ATP结合等,细胞组成条目32条,涉及胞质溶胶、细胞表面等,KEGG信号通路75个,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综合推断毒性作用机制涉及调控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生物学验证结果显示淫羊藿素能够使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表明其可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降低细胞抗氧化酶活性,激活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细胞凋亡,从而造成明显肝细胞毒性,证实了网络毒理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初步阐明淫羊藿潜在肝毒性物质基础及毒性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及安全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靶点和机制。方法: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淫羊藿活性成分及靶基因,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基因,Venny将淫羊藿靶基因与PCOS相关基因映射,Cytoscape3.2.1软件构建淫羊藿-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10.5软件构建PPI网络互作图和Origin9.1软件对PPI网络中的前30位蛋白绘制条形图,最后使用David v 6.8数据库将淫羊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共同靶点做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淫羊藿候选药效成分23个,涉及作用靶点106个,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基因3739个,淫羊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化合物21个,共同作用靶点67个。GO功能富集主要包含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72条。结论:筛选和分析淫羊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为后续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增强免疫功能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检索免疫抑制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淫羊藿21个有效活性成分,179个潜在靶点。GO生物过程共562条,包括信号转导、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等;KEGG信号通路共120条,主要涉及癌症途径、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淫羊藿的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TP53、IL6、VEGFA等靶点,参与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调控癌症途径、TNF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发挥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实验验证研究淫羊藿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rugBank等5个数据库筛选肝癌相关靶点。筛选二者共同的潜在功能靶位,运用Cytoscape 3.9. 0软件构建肝癌-淫羊藿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9. 0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Vina和PyMOL软件对淫羊藿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结果 分析获得19个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与肝癌共同靶点139个,靶点经富集分析得到2 347个GO生物学功能和17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较高的结合能力。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核心成分淫羊藿素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系MHCC97H和MHCC97L的增殖,并抑制Bcl-2凋亡调节因子(Bcl-2)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淫羊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RA相关疾病靶点。取淫羊藿活性成分靶点与RA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共同靶点),作为淫羊藿对RA作用的潜在关键靶点基因。将交集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与RA疾病的共同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根据其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DAVID分析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淫羊藿活性成分23个,共同靶蛋白即关键靶标72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萘酚(Kaempferol)等;核心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等;KEGG主要通路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促乳素(Prolactin)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淫羊藿可能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从调节炎症、免疫等多方面发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巴戟天治疗抑郁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巴戟天的活性成分和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症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以STRING数据库对关建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最后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巴戟天中筛选出有效成分20个,得到可作用于抑郁症的靶点22个。GO分析富集得到65个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分析富集得到48条信号通路。结论巴戟天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原理探讨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应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相关靶点,制作维恩图获取淫羊藿与骨质疏松骨折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中药-成分-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最后,使用R语言和Bioconductor平台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GO)和基因相互作用通路分析(KEGG)。结果淫羊藿主要是通过23种活性成分、121个作用靶点及155个生物学通路发挥作用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主要核心靶点有AKT1、TP53、Jun、HSP90AA1和CASP3等;关键通路为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揭示了淫羊藿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淫羊藿治疗少弱精症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得少弱精症靶点基因;利用UniProt对所有基因进行校正;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调控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关键活性成分;将活性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上传至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淫羊藿靶蛋白-少弱精症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关键蛋白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Protein Data Bank(PDB)数据库及TCMSP数据库获得靶蛋白和活性成分的分子结构,通过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活性成分及核心蛋白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淫羊藿活性成分淫羊藿苷干预少弱精症模型大鼠,验证淫羊藿苷对蛋白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淫羊藿中筛选出23个活性成分,淫羊藿与少弱精症的共同关键靶点50个,核心靶点6个,包括肿瘤蛋白p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胱天蛋白酶(Caspase)-3、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erbB-2(ERBB2)、Caspase-9。GO功能富集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淫羊藿活性成分主要参与P53信号通路、癌症途径、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淫羊藿苷、槲皮素、8-异戊烯醇三个活性成分与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淫羊藿苷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少弱精模型大鼠睾丸中靶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少弱精症模型大鼠组比,淫羊藿苷可显著上调靶蛋白在淫羊藿苷组睾丸中靶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淫羊藿主要通过淫羊藿苷、8-(3-甲基丁-2-烯基)-2-苯基色酮、8-异戊烯醇,调节P53信号通路、癌症途径、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路径发挥治疗少弱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淫羊藿-白芍"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利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数据库平台和分析软件,从药物和疾病2个方面出发构建网络,利用TCMSP等数据库收集淫羊藿、白芍的化学成分,根据阈值筛选及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其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基因。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并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分别确定淫羊藿和白芍有效活性成分23,13个,通过检索共获得药物靶点624个,经过标准化处理后获得214个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分别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靶点306,2,5个,汇总去重后共获得293个疾病靶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获得44个共有靶点,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IL-6,TNF,AKT1,MAPK1,VEGFA等可能是"淫羊藿-白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56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免疫反应、细胞凋亡等;细胞成分主要包括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区域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活性、金属肽酶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91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信号通路涉及炎症、代谢、衰老等方面,主要有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淫羊藿-白芍"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该研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发现其可能是通过影响炎症、免疫调节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接下来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进行实验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淫羊藿-三七配伍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靶点及相关机制。方法:借助TCMSP及TCMID数据库检索淫羊藿、三七的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信息,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检索前列腺癌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STRING及CentiScape进行PPI蛋白互作分析,同时对药物-疾病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检索淫羊藿-三七的有效活性成分24个,治疗前列腺癌靶点基因64个,筛选出64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中生物学过程集中在泛素化、核受体功能、转录相关功能、激素受体功能、细胞凋亡等;KEGG富集分析提示淫羊藿-三七治疗前列腺癌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肿瘤抑制信号通路(p53)、内分泌抵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预测了淫羊藿-三七配伍治疗前列腺癌的关键靶点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提示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内分泌抵抗、杀伤肿瘤细胞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罗则华  杜倩  奚鑫  孙梅  宋义  刘松青 《中草药》2020,51(11):2997-300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淫羊藿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及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与疲劳相关的靶点;由Cytoscape 3.6.1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淫羊藿中筛选得到9种具有抗疲劳作用的活性成分:金圣草(黄)素、山柰酚、脱水淫羊藿素、C-homoerythrinan,1,6-didehydro-3,15,16-trimethoxy-,(3.beta.)-、8-(3-methylbut-2-enyl)-2-phenylchromone、木犀草素、广玉兰内酯、槲皮素、8-isopentenyl-kaempferol,作用于PPARG、GABRA1、CASP3、ICAM1等31个疲劳靶点,生物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淫羊藿主要涉及细胞的缺氧反应、凋亡过程的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节、细胞对过氧化氢的反应、血糖稳态、细胞对高氧的反应、脂质贮存负调节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PI3K-Akt、P53、HIF-1、TNF、Fox O、ErbB、MAPK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疲劳作用。结论研究结果体现了淫羊藿抗疲劳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淫羊藿抗疲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出中药淫羊藿防治疾病的活性组分,并对潜在的靶点与机制进行整合与分析。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利用TTD和DrugBank数据库配合文献挖掘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利用通路注释技术对淫羊藿中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进行通路的富集与分析。该研究共筛选出淫羊藿中具有潜在靶点的活性成分34个,主要包括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A,淫羊藿C在内的21个黄酮类组分;(+)-cycloolivil和olivil在内的木脂素类组分以及谷甾醇、24-epicampesterol和poriferast-5-en-3beta-ol在内的甾醇类组分。另外,筛选出与之相对应的作用靶点183个,主要包含Ptgs2,NCOA6,RANK,OPG,WNT9B,PTH1R,BMPs,SMAD4A等;共涉及信号通路84条,如NF-κB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在内的8条炎症相关通路,乳腺癌、膀胱癌、胰腺癌在内的10条肿瘤疾病类相关通路以及与雌激素信号通路在内的内分泌等相关通路。这为淫羊藿活性组分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淫羊藿治疗股骨头坏死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对淫羊藿可能的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和预测,针对TTD,Drug Bank,OMIM,GAD,Pharm GKB等数据库与股骨头坏死相关的作用靶点进行挖掘,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淫羊藿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特异性靶点,采用Clue GO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共检索出与淫羊藿相关成分130个,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药物相似性(DL)参数筛选获得入血活性成分23个,利用相关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可能的靶点102个;通过上述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共检索到与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已知靶点72个。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及疾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图,合并网络图并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135个;采用Clue GO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淫羊藿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的关键节点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被富集在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炎症、应激及癌症相关等80条信号通路。结论:淫羊藿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直接参与骨重建的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调节成骨、破骨代谢平衡,还通过调节免疫、炎症及应激反应等干预和影响骨微环境以达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与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系统挖掘淫羊藿治疗哮喘的关键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寻找淫羊藿的活性成分与作用靶标,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靶标进行筛选与验证;查找疾病数据库得到哮喘相关靶标;构建靶标互作网络筛选关键靶标;利用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生物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等10个关键靶标,富集的通路有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信号通路等66条,功能信息共得到446条,包括参与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等。结论:淫羊藿中的活性成分靶标及作用通路在对抗炎症反应、逆转气道重塑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富集,与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相符合,在哮喘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藿朴夏苓汤的成分、靶点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TCMSP搜集藿朴夏苓汤组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网络,并进行模块化、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靶点,将筛选到的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藿朴夏苓汤的11味中药含71个活性成分235个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具有4个模块,筛选出41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72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73个通路。结论:藿朴夏苓汤的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肺纤维化的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信息数据探究“黄芪-半枝莲”药对治疗胃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收集黄芪、半枝莲药物活性成分,据药动学特征,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为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其中活性成分;利用OMIM,GeneCards和DigSee数据库,以“gastric cancer”为关键词,对胃癌相关靶点进行检索及筛选,将三个数据库筛选结果合并,删除重复项后得到胃癌的相关靶标信息;结合活性成分及靶点,建立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芪-半枝莲”共含49个活性化学成分,与胃癌对应作用靶点241个;获得GO富集分析条目2783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条目2501个,分子功能条目149个,细胞组分条目133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261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肿瘤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半枝莲”药对可能通过增加黄酮总量及依赖其活性成分抑制细胞增殖、诱发调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发挥抑制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肉苁蓉-巴戟天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肉苁蓉-巴戟天药对中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股骨头坏死疾病靶点,取得交集基因后使用Cytoscape 3.7.1建立化合物-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基于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得到肉苁蓉-巴戟天药对的21个活性成分和182个潜在靶点,相关的疾病靶点727个,GO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细胞凋亡、脂质代谢异常、活性氧反应等功能途径;KEGG通路分析主要包括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出肉苁蓉-巴戟天药对治疗股骨头坏死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代谢异常、细胞凋亡、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屈悦  屈文萍  李瑶  麦炜彬  秦艳虹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8):22-28,后插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麻黄-甘草药对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获取麻黄、甘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的基因名称,通过OMIM数据库获取哮喘相关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得到疾病-药物成分共同靶蛋白。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化合物-关键靶标-主要通路"多维网络关系图。结果筛选出115个活性成分,12个作用于小儿哮喘的蛋白靶点;GO富集(P0.01)提示有24个生物过程条目、3个分子功能条目、3个细胞组分条目,KEGG富集29条通路(P0.01),关键靶点包括TNFRSF1A、TNF、IKBKG、TP53、NFKBIA、IKBKB等,关键通路包括细胞凋亡、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了麻黄-甘草药对治疗小儿哮喘的多维调控网络,从多角度探索了麻黄-甘草药对治疗小儿哮喘的潜在分子机制及药理作用,为其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