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发现粗壮脉纹孢菌孢子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且β-胡萝卜素占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达到20.08%。试验采用丙酮溶剂从粗壮脉纹孢菌孢子中提取β-胡萝卜素,优化了溶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3个单因素,并通过响应面法结合HPLC-DAD获得了β-胡萝卜素提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浸提温度54℃、浸提时间59.2 min、料液比1∶100(g/mL)。在此条件下粗壮脉纹孢菌孢子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最高可达561.082μg/g。按所得最佳工艺进行验证试验,实际粗壮脉纹孢菌孢子中β-胡萝卜素提取量结果为570.168±0.02μg/g,与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2.
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农副产品产类胡萝卜素的工艺条件,并对类胡萝卜素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态发酵农副产品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米糠、甘薯渣和啤酒糟的添加比例分别以34.25%,45.75%和20%,硫酸铵0.51%,初始含水量72.15%,接种量1%,发酵时间120 h,p H 6.5。在此条件下类胡萝卜素的产量达966.21μg/g培养物。粗壮脉纹孢菌所产类胡萝卜素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比同浓度的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清除自由基能力强。此外,还具有较高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较强的金属螯合能力。本研究为类胡萝卜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混菌发酵消减大米中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瑶  廖卢艳  吴卫国 《食品与机械》2017,33(8):44-49,171
以镉含量为0.977 8mg/kg的超标大米为原料,脱镉率为衡量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对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体积比=1:1:1)发酵消减大米中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重点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大米粒度、料液比、接种量对脱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体积比=1:1:1)发酵消减大米中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米粒度40目,接种量3%,料液比1:5(g/mL),温度37℃,时间21h,该工艺条件下脱镉率可达到89.98%,与模型预测值(89.736 2%)相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杜仲鲜叶饮料的工艺条件及品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料液比、浸提时间、接种量和糖源种类进行考察,通过多指标(活菌数、糖酸比、DPPH·清除率和感官评价)综合加权评分方法优化杜仲鲜叶饮料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杜仲鲜叶饮料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25,浸提时间5 min,接种量3%和糖源种类为低聚木糖,在此条件下,发酵杜仲鲜叶饮料的综合评分最高(0.9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糖源种类对发酵饮料的综合评分有显著影响,而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接种量对综合评分没有显著影响。与白砂糖和菊粉作为糖源的发酵饮料相比,采用低聚木糖为糖源可以更好地促进植物乳杆菌的增殖,获得的产品中活菌数最高。  相似文献   

5.
粗壮脉纹孢菌是一种高产纤维素酶和类胡萝卜素的优良菌株。以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菜籽粕为对象,研究菜籽粕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96 h后粗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提高12.50%,232.52%,724.45%,类胡萝卜素含量由0μg/100 g增加到(64.68±1.42)μg/100g,酸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至平稳,24 h达到最高值(25.86±0.05) g/100 g,粗纤维含量、单宁、植酸、硫甙整体呈显著(P<0.05)下降趋势,降解率分别为23.48%,24.98%,10.20%,14.79%。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菜籽粕可大大改善菜籽粕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粗壮脉纹孢菌发酵豆渣中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NCU116和青春双歧杆菌CICC 6178增殖的影响。方法:将植物乳杆菌NCU116和青春双歧杆菌CICC 6178分别培养48 h,测定生长曲线、最大比生长速率、延迟期、发酵液p H曲线和基质消耗率。结果:2 g/L发酵豆渣低聚糖组的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液最大吸光度、p H减小值、基质消耗率(p0.05)均小于2 g/L菊糖组(阳性对照组),2 g/L发酵豆渣低聚糖组的青春双歧杆菌CICC 6178最大吸光度、p H减小值、基质消耗率(p0.05)均大于2 g/L菊糖组,所有发酵豆渣低聚糖组对两种益生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均大于2 g/L菊糖组,2、6 g/L发酵豆渣低聚糖组的植物乳杆菌NCU116延迟期小于2 g/L菊糖组,各发酵豆渣低聚糖组的青春双歧杆菌CICC 6178延迟期大于2 g/L菊糖组。结论:粗壮脉纹孢菌发酵豆渣中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NCU116的增殖作用不如菊糖,对青春双歧杆菌CICC 6178的增殖作用优于菊糖。  相似文献   

7.
以茶渣为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菌为发酵菌种,研究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茶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利用L9(34)正交实验对茶渣SDF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茶渣S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25h,料液比1∶10(g/mL),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茶渣SDF的平均得率可达10.99%.  相似文献   

8.
采用益生菌对鸡肝进行发酵。从3种菌株(植物乳杆菌LP1、发酵乳杆菌LF1、枯草芽孢杆菌BS1)中选择生长能力和产酸能力最强的植物乳杆菌LP1作为发酵剂,以发酵初始pH值、葡萄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料液比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发酵鸡肝A_(280 nm)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发酵鸡肝A_(280 nm)的影响大小为发酵初始pH值>料液比>接种量,经过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初始pH 5.57、料液比1∶3.55(m/V)、接种量1.5%,最终发酵鸡肝A_(280 nm)为1.537;发酵鸡肝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发酵能促使蛋白质分解,进一步提升鸡肝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彬彦  党娅  黎坤怡 《中国酿造》2023,(12):165-169
该研究以蓝莓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为发酵菌种制备蓝莓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首先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复合菌种的最佳接种量;其次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料液比对SOD活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三种菌株的最佳接种量分别为0.1%、2%、0.47%,蓝莓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1.5 h,发酵温度31℃,初始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Bx,料液比1∶5(g:m L),在此优化条件下,蓝莓酵素的pH值为3.14,酒精度为0.2%vol,总酚含量为3.14 mg/mL,花色苷含量为26.06 mg/mL,乳酸菌活菌数为1.01×107CFU/m L,SOD酶活性为103.01 U/m L。  相似文献   

10.
模拟人体消化过程对粗壮脉纹孢菌孢子进行消化,通过酸热法提取消化后孢子粉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体外发酵。采用国标法测定发酵液的产气量、pH、NH3-N,采用气相色谱法测量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志愿者肠道菌群,结果发现消化后的粗壮脉纹孢菌孢子粉中类胡萝卜素经体外发酵,pH值趋于6.0~7.2,与人体肠道pH值接近,产气量较少,不易引起胀气,可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短链脂肪酸,使拟杆菌减少,变性杆菌增加。粗壮脉纹孢菌孢子粉中类胡萝卜素有利于改善人体肠道菌群,优化肠道菌群中各菌属的比例,有益于人体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核桃粕为原料,对比探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0160)、黑曲霉(GIM3.452)两株菌固态发酵制备核桃粕多肽的发酵生产性能,优化了两株菌发酵条件,筛选得到了最优的发酵条件参数。首先对影响固态发酵过程中多肽产量的主要因素(发酵时间、原料粒径、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料液比)进行了研究,并以多肽产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逐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0160)固态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原料粒径40目,料液比1:1.25,接种量5%,发酵温度28℃,此条件发酵后核桃粕多肽含量可达243.97 mg/g;黑曲霉固态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 d,原料粒径40目,发酵温度28℃,接种量15%,料液比1:1.25,此条件发酵后核桃粕多肽含量可达158.61 mg/g。通过分子量分布测定,进一步验证了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制备核桃粕多肽产量高于黑曲霉。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纳豆芽孢杆菌单菌发酵品的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活性并减少产品的不良氨味,采用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植物乳杆菌分别与纳豆芽孢杆菌联合固态发酵核桃粕。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与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在接种量3%、菌种配比2∶1、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60 h的条件下得到的核桃粕发酵品NK活性达2040.82 U/g,提高了70.42%,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64.18 mg/100 g,降低了84.37%;纳豆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在接种量9%、菌种配比1.5∶1、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60 h的条件下得到的发酵品NK活性为1966.02 U/g,提高了64.18%,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62.68 mg/100 g,降低了84.74%。混合菌种发酵品的氨味显著减少,改善了传统发酵品的风味。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响应面试验探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CICC6224发酵蓝靛果产多酚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影响鼠李糖乳杆菌CICC6224发酵蓝靛果产多酚的三个重要因素,分别为发酵时间、接种量及料液比,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鼠李糖乳杆菌CICC6224发酵蓝靛果产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5 ℃、装液量70 mL、发酵时间28 h、接种量3.4%(V/V)、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多酚含量最高,为1 622.54 mg/100 g。说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法可做为富集果多酚的方法之一,这为微生物发酵应用果蔬益生元开发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响应面法对粗壮脉纹孢菌发酵稻谷加工副产物(砻糠和脱脂米糠)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研究了脱脂米糠、(NH4)2SO4、KH2PO4、MgSO4、MnSO4、CaCl2等6个因素对粗壮脉纹孢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筛选显著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研究表明,脱脂米糠和(NH4)2SO4为类胡萝卜素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优化培养基为:脱脂米糠64.58%、砻糠33.85%、(NH4)2SO41.57%。在优化发酵工艺下,色素产量达到366mg/kg培养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洛川苹果为原料,优化混菌发酵苹果酵素的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酵母菌发酵以酵母菌接种量、发酵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植物乳杆菌发酵以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得到单一菌种发酵的最佳条件.再通过考...  相似文献   

16.
以海鲜菇、绵白糖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质量比1∶1)对其进行发酵,研制海鲜菇乳酸饮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影响饮料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液料比10∶1(mL/g)、接种量6%、发酵时间13.86 h、发酵温度42.5℃时,海鲜菇乳酸饮料感官评分最高,为94.25分,在此条件下,海鲜菇乳酸饮料酸度适宜,口感较好。影响海鲜菇乳酸饮料感官评分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发酵温度接种量液料比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以菜籽粕为原材料,以菜籽粕中多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热带假丝酵母的单菌和混菌发酵实验制备多肽,确定最终发酵组合,并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3菌混合发酵组合多肽含量最高,且当发酵时间为2.902 d、发酵温度为40.33℃、料液比为1∶1.189、接种量为15.26%时,菜籽粕中多肽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平均为7.4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未成熟琯溪蜜柚果实提取果胶,并分析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果胶的性质。方法:以果胶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未成熟琯溪蜜柚果实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并测定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蛋白质、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活性以及乳化稳定性。结果:植物乳杆菌发酵未成熟琯溪蜜柚果实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7℃、植物乳杆菌发酵接种量14%、液料比25∶1 (mL/g)、发酵时间12 h。此条件下未成熟琯溪蜜柚果胶提取率为11.60%;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蛋白质、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活性以及乳化稳定性分别为26.13%、68.58%、1.57%、0.53 g/g、7.01 g/g、14.33%和33%。结论: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的果胶提取率与酸法工艺的相似,所得果胶为高酯化度果胶,且应用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19.
用粗壮脉纹胞菌分别复合东方伊莎酵母、里氏木霉、绿色木霉、乳酸杆菌固态发酵已去除茶皂素的茶粕,通过测定发酵产物中3种纤维素酶:外切葡聚糖酶(C1)、内切葡聚糖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及总酶滤纸酶(filter paper activity,FPA)的酶活力来探讨其分解粗纤维素的协同作用。粗壮脉纹胞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发酵产生的C1酶酶活力较粗壮脉纹胞菌单菌发酵提高了51.09%,粗壮脉纹胞菌和绿色木霉复合发酵较单菌发酵延长了其纤维素酶分泌的周期,96 h时FPA酶活力达到2.782 U/g;粗壮脉纹胞菌复合里氏木霉、绿色木霉混合发酵组在发酵10 d后对茶粕粗纤维的最终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4.19%和61.59%;接种量对单菌和混合菌发酵产纤维素酶影响总体趋势是随着接种量增加酶活力提高,但粗壮脉纹胞菌单菌发酵纤维素酶酶活力在接种量超过9 mL/100 g后开始下降。表明粗壮脉纹胞菌复合里氏木霉、绿色木霉混合发酵降解纤维素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kisonensis,JCM15041)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以多酚和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在利用单因素实验明确原料比(藜麦:黑燕麦)、液料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等发酵工艺参数优化范围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四因素三水平),建立了可有效富集多酚及黄酮的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原料比(藜麦:黑燕麦)、液料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后多酚和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发酵优化工艺条件为:原料比(藜麦:黑燕麦)1:3.4(g/g)、液料比7.5:1(mL/g)、接种量4.9%、发酵时间36.5 h,且在该发酵工艺条件下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95.3和256.3 mg/100 g,均显著高于未发酵复合谷物(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216.2和202.4 mg/100 g)(P<0.05),也显著高于藜麦和黑燕麦单独发酵(多酚含量分别为256.7和255.3 mg/100 g;黄酮含量分别为209.0和163.3 mg/100 g)(P<0.05)。与单一谷物发酵相比,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可更有利于多酚和黄酮类功能性成分的富集,发酵产物可用于功能性谷物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