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分为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组(n=52)和未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组(n=58);统计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现况和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临床及CT表现,分析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AECOPD患者中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为52例,发生率为47.27%,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乏力/食欲减退及胸痛,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晕轮征、斑片渗出影;吸烟史、机械通气操作、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是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影响因素(OR=2.804,2.578,2.228,2.136,2.208,P均<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乏力/食欲减退及胸痛,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晕轮征、斑片渗出影;临床可根据影响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月于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46例,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62例,分析感染因素及临床特征。结果 846例患者中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62例,感染率为7.3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近4周内出现过肺部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是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见表现为食欲减退及乏力;感染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斑片渗出影、晕轮征。结论此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及CT表现未见明显特异性,临床医师还应及早诊断,具有预防意识,早期发现及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情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为制定合理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的疑似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59例,以病理学及痰培养为诊断金标准,对MSCT在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对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病灶部位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的MSCT征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对所有确诊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随访,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列为预后良好组,将临床症状恶化或死亡的患者列为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时的MSCT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MSCT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灵敏度为93.2%、特异度为76.2%、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80.0%;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MSCT下病灶部位多为双肺多发,占42.4%,在肺叶分布中,以上叶分布为主,占55.9%,外周带分布较多,占69.5%;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的实变影和团块影的分布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周时,预后不良组患者各类MSCT征象的出现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在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患者的CT征象与其基础疾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病情和预测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合并寄生性和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6例寄生性和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86例患者中寄生性肺曲霉菌感染占70.93%,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占29.07%。寄生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以咯血为主,占72.13%,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以咳嗽、咯血、发热为主,分别占96.00%、92.00%、80.00%,二者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胸痛、啰音、呼吸困难患者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寄生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病灶形态以结节为主,边缘光滑,病灶影像主要为新月型,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病灶形态以团块为主,边缘不清晰,病灶影像主要为斑片影。寄生性肺曲霉菌和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0.66%和84.00%,曲霉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5.74%和92.00%。结论肺结核患者感染寄生性肺曲霉菌和侵袭性肺曲霉菌的临床特征有明显差异,通过组织病理学及曲霉菌培养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曲霉菌感染与肺功能及正五聚蛋白-3(PTX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武警江西总队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COPD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COPD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法检测PTX3基因rs1840680位点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TX3水平,分析PTX3基因rs1840680位点多态性与COPD患者并发肺曲霉菌感染的易感性及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PTX3基因rs1840680位点A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21.67%、43.33%)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G、GA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AA基因型、A等位基因为COPD并发肺曲霉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Ⅰ~Ⅱ级与GOLD分级Ⅲ~Ⅳ级的研究组患者PTX3基因rs1840680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GOLD分级Ⅰ~Ⅱ级研究组患者血清PTX3水平(79.94±19.34) ng/ml低于GOLD分级Ⅲ~Ⅳ级患者(111.82±28.6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X3基因rs1840680位点多态性与本地区COPD患者并发肺曲霉菌感染有关,A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但与肺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真菌感染与白细胞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与白细胞、发热、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将真菌感染患者141例分深部败血症、肺部、胆道,中枢神经、局部生殖泌尿道、肠道和对照组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发热、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感染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曲霉菌属占90.8%,曲霉菌属感染引起患者高死亡率可达88.9%;真菌引起的血液系统、胆道、深部感染所致发热率可达100%,而局部生殖泌尿、肠道感染、神经系统则表现不一;深部肺曲霉、青霉菌感染引起患者WBC总数和分类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念珠菌属酵母样真菌引起的深部和局部感染所致白细胞总数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组患者发热比率显著高于神经系统、生殖泌尿、肠道局部感染患者;深部酵母菌感染其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白细胞显著增高;系统性念珠菌病、新型隐球菌病和侵袭性曲霉菌病是当前三大机会性感染真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中抽选11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痰液培养方式检验,观察组患者予以GM方式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类型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寄生性、侵袭性感染检出率(77.14%)(7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8.57%)(40.00%),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部曲霉菌感染会威胁到肺部健康,在临床治疗中需针对患者实际感染状况,运用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本文采用两种方式检验肺部曲霉菌感染,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血液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血液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情况,分析和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155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资料。结果155例中,有3例发生肺曲霉菌感染,治愈1例,死亡2例。结论过度免疫抑制是导致肺曲霉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早期使用两性霉素B仍是治疗肺曲霉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为降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治疗方法上宜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有效剂量后维持2~3周,再用伊曲康唑巩固治疗2~3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及预后演变,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60例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效力,观察其MSCT特征,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治愈好转组与恶化死亡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患者胸部MSCT演变;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灵敏度93.3%、特异度80.0%、阳性预测率93.3%、阴性预测率80.0%、正确率73.3%、误诊率20.0%、漏诊率6.7%及诊断符合率90.0%;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灶以双肺多发为主,上叶多见,外周带比例最高;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肺部CT征象包括斑片影、实变影、团块影、结节灶、空洞、星月征、枝桠征及晕轮征;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中,血液病患者实变占25.9%及团块影占59.3%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病变的比例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结节及空洞病灶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图像具有特征性,并可以评估病情演变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器官移植后真菌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器官移植患者移植后真菌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人群 ,也是造成移植失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英国医学真菌学会 1997年统计骨髓移植和实体脏器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 5 0 %和 5 %~ 2 0 % [1 ]。 Wakayama等 [2 ]对实体脏器移植后死亡者的尸检研究发现深部真菌感染占实体脏器移植的 2 1. 0 % ,其中 ,肾移植患者真菌感染发病率为2 6 .1% ,肝移植为 2 5 .0 % ,肺移植为 14 .3% ,心脏移植为13.2 %。移植后真菌感染已成为导致移植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强调建立预防真菌感染的评估体系和监护措施 ,对于降低移植后真菌感染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