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研究了Al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左氧氟沙星(Lv FX)体系荧光光谱。当在SDS-左氧氟沙星中加入微量Al3+后,发射波长463.6nm处产生荧光猝灭现象。据此提出了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铝的方法。并确定了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l(Ⅲ)含量在1.35~5.40μg/m 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猝灭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1.02μg/m L,相对标准偏差1.79%。方法用于牛奶样品的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7%~103.5%之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几个总体的方差假设 H_0:σ_1~2=σ_2~2=…σ_n~2(σ_0已知)的检验进行了探讨.在其均值μ_j(j=2,2…,n)已知或未知的条件下,分别构造了统计量χ_n 及χ′_n.给 H_0的快速检验提供了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5-(吡啶-4-基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_2L)和3-(2,4-羧基苯基)-2,6-二羧基吡啶(H_4 dpdp)为桥连配体,分别与Ni(NO_3)_2·5H_2O反应得到2种浅绿色块状晶体:[Ni(L)(H_2O)_5]·2H_2O·DMF(配合物1)和[Ni(Hdpcp)(H_2O)_2]·H_2O(配合物2).5-(2,4-羧基苯基)-2-羧基吡啶(H_3 dpcp)由3-(2,4-羧基苯基)-2,6-二羧基吡啶(H_4 dpdp)原位脱羧生成.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2个配合物进行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0.690 4(14)nm,b=2.774 0(5)nm,c=1.326 5(4)nm,β=108.82(3)°,Z=4;配合物2属于正交晶系,Ccca空间群,a=1.684 2(3)nm,b=2.218 6(4)nm,c=1.452 1(3)nm,Z=8.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法合成两个新颖的三维异金属配位聚合物{NaNd(C_2O_4)_2[HN(CH_3)_2](H_2O)_2·H_2O}_n(1)和{Na_2Pr(C_2O_4)_2(μ_3-OH)[HN(CH_3)_2]H_2O}_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可得:配位聚合物1和2均为单斜晶系,结晶在P2_1/n空间群,配合物1:a=0. 969 9(6) nm,b=1. 184 9(8) nm,c=1. 236 9(8) nm,β=99. 236(6)°,Z=4;配合物2:a=0. 973 0(4) nm,b=1. 198 0(5) nm,c=1. 242 2(5) nm,β=99. 487(4)°,Z=4.配位聚合物1和2通过C_2O_4~(2-)以两种不同的配位模式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并通过C_2O_4~(2-)进一步构建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报导了2,3,5,6-双-(9,10-蒽)-对苯醌的合成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光谱特性的研究,发现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荧光特性,且三硝基甲苯(TNT)能够引起其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加热法合成2,3,5,6-双-(9,10-蒽)-对苯醌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同时,它有较强的荧光特性,适量的TNT会引起其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6.
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将配体(1-三氮唑)异烟酸与金属盐硝酸镉常温下搅拌溶解于DMF与水的混合溶液中,置于90℃烘箱中72 h,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d(tinc)_2·2(H_2O)]_n(其中H_4tinc为配体(1-三氮唑)异烟酸),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与溴化乙锭的竞争实验测试该配合物与鲱鱼精DNA(HS-DNA)的相互作用模式与结合能力,初步判断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得出配合物的荧光猝灭常数K_(sq)值为0. 200,此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DNA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利用分子对接模拟进一步验证其与DNA分子的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备较强的与DNA作用的能力,可有效插入DNA分子中,有希望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试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Gd_(1-x)Eu_x)_2Zr_2O_7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稀土锆酸盐(Gd_(1-x)Eu_x)_2Zr_2O_7的微观形貌及光至发光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所得产物为有序的烧绿石结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Gd_(1-x)Eu_x)_2Zr_2O_7荧光粉的最强发射峰在613nm处,归属于Eu~(3+)的5 D0→7F2电子跃迁产生的红光发射,当Eu~(3+)的最大掺杂浓度为4%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呈现最大值。随着掺杂浓度的继续升高,发光强度逐渐降低,归因于出现了浓度猝灭。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于多巴胺(DA)对N-CQDs选择性荧光猝灭效应,实现了对多巴胺快速准确检测.研究以豆奶同时为碳源和氮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高荧光产率的水溶性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对N-CQDs进行表征。N-CQDs的粒径在3 nm左右,表面被-COOH、-NH2、-OH等官能团功能化,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在优化条件下,DA对N-CQDs的猝灭作用与DA浓度在0. 1~100μ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2 8),检出限为0. 05μmol/L(S/N=3),该方法用于尿液样品中DA的检测,回收率为93. 9%~109. 6%,相对标准偏差为2. 9%~5. 4%.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多巴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Fe~(3+)和F~-的检测,以MoO_x量子点(MoO_xQDs)为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Turn-off和Turn-off-on荧光传感器.采用简便环保的水热法合成了MoO_x QDs,利用TEM、 AFM、 XPS、 FT-IR、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表征其形貌、结构和光学特性.重点研究MoO_x QDs对Fe~(3+)和F~-的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MoO_x QDs能被Fe~(3+)选择性地猝灭,Fe~(3+)浓度在1μmol/L~5μmol/L时,体系溶液荧光强度与Fe~(3+)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78 nmol/L.猝灭后的荧光随着F~-的加入能够逐渐恢复,F~-浓度在0μmol/L~8μmol/L时,溶液荧光强度与F~-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43 nmol/L.  相似文献   

10.
易制爆类硝基化合物的检测是环境污染控制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以高荧光量子效率的发光铂配合物[Pt(ppy)(CH3CN)2]ClO4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硝基化合物4⁃硝基甲苯(4⁃NT)。[Pt(ppy)(CH3CN)2]ClO4的荧光发射强度随着4⁃NT的加入而逐渐降低直至淬灭,利用Stern⁃Volmer方程拟合实验数据,得到[Pt(ppy)(CH3CN)2]ClO4对4⁃NT的检测效率KSV为40.2 L/mmol,最低检测限为1.83×10-6 mol/L。通过光谱实验及DFT计算证实,[Pt(ppy)(CH3CN)2]ClO4对4⁃NT的检测机理为能量传递机理及电子转移机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DADNP)为原料,选择性还原制得关键中间体2,3,6-三氨基-5-硝基吡啶,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做稳定性分析.实验表明:以DADNP为底物,水合肼与自制多硫化钠为还原液,回流反应2h,得纯度为99.2%的目标产物,产品收率为58.4%.并将此化合物成功应用于AB型新单体前体4-(N-(2,6-二氨基-5-硝基吡啶3-基)氨基甲酰基)苯甲酸甲酯(ANPCB)的合成(粗品纯度95.12%,收率60.3%)及AB型单体骨架分子4-(5-氨基-6-硝基-1H-吡啶并[2,3-d]咪唑-2-基)苯甲酸甲酯(ANPIB)的探索研究中.所有产物结构经13 C-NMR、MS和FTIR分析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利用石墨烯量子点荧光猝灭定量分析糖果中苋菜红含量的方法.讨论了溶液p H值和反应时间对苋菜红与石墨烯量子点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降低(F0/F)与苋菜红浓度(0.5~3μ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变温实验、紫外吸收光谱和计算荧光猝灭常数对猝灭机理进校了讨论,结果显示苋菜红与石墨烯量子点之间的作用为基于石墨烯量子点与苋菜红生产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此外,该方法被用来定量分析糖果样品中苋菜红的含量,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食品样品中苋菜红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农药氰草津(CY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结合作用的荧光行为。试验发现,氰草津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此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熵变ΔS<0,推断出氰草津与BSA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两种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Cu(L1)_2·H_2O]·3H_2O}_n(1)和[Co(L2)·2H_2O]_n(2)(L1为5-甲基吡唑-3-甲酸离子,L2为3,5-吡啶二羧酸离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变温磁化率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物1和2分别表现出零维和二维网状结构,并且二者都通过丰富的氢键作用力进一步组装成为迷人的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磁性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和2中,相邻的两个Cu(Ⅱ)或Co(Ⅱ)之间均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1,命名为[Mn(OBA)_2(H_2O)_2]_n(H_2OBA=4,4-二羧基二苯醚).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技术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点群为P2_1/c,晶胞参数:a=2.535 12(14) nm,b=0.675 41(4) nm,c=0.743 59(4) nm,Z=2,V=1.272 24(12) nm~3,D_c=1.580 mg/m~3,M_r=605.39,μ=4.839 mm~(-1),F(000)=622,R_1=0.127 0,ωR_2=0.294 1.中心金属Mn(II)与四个4,4-二羧基二苯醚和两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呈现出正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展现出一种二维的4-连接sql网状结构,拓扑符号为{4~4·6~2}.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常压下经Koble-Schmitt反应得2,6-二羟基对苯二甲酸(2,6-DHTA),再经酯化反应得到两种不同的单酯,即2,6-二羟基-4-甲酯基苯甲酸(β-单酯)和2,6-二羟基-1-甲酯基苯甲酸(α酯).合成2,6-DHTA较佳实验条件:在甲酸钾熔融状态下,m(3,5-二羟基苯甲酸)∶m(甲酸钾)=1∶5.46,反应温度180~190℃,反应时间4h,收率87.32%,质量分数为99.62%;β-单酯合成:以2,6-DHTA为原料,甲醇作为酯化试剂和溶剂,反应时间0.75h,收率76.94%,质量分数为98.76%;α-单酯的合成:以2,6-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双甲酯(二酯)为原料,n(NaOH)∶n(二酯)=4∶1,反应温度0~10℃,氢氧化钠浓度0.6 mol/L,反应时间2h,收率86.14%,质量分数为98.99%.2,6-DHTA、β-单酯和α-单酯经FT-IR、13C-NMR和EI-MS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7.
于颖 《丹东纺专学报》2011,(1):13-15,27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酸性介质中与6-甲氧基鸟嘌呤发生重氮化反应,反应产物在沸水浴中水解,氨基被羟基取代,产生弱荧光的2-羟基-6-甲氧基嘌呤。此反应导致荧光强度降低,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亚硝酸根离子的新方法。亚硝酸根离子的检出限为6.9×10-3μg.L-3,线性范围为0.01~0.8μg.L-3,测定回收率在94.35%~100.74%之间。  相似文献   

18.
化合物(C_5H_4N)(μ~2-η~5:η~1-C_9H_5)}Ru_3(CO_)9和乙基乙烯基醚反应得到一种新的金属化合物{(C_5H_4N)(μ~3-η~5,η~2,η~1-C_9H_5CHCH_2OCH_2CH_3}Ru_2(CO)_4。然后根据此金属化合物设计了Ru催化3-吡啶基茚与乙基乙烯基醚反应。得到了{η~1-(C_5H_4N)(C_9H_6)}_2Ru_2-(CO)_4金属化合物,而此金属化合物不与乙基乙烯基醚进一步反应。此结果可以解释部分Ru催化烯烃类C—H活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法合成2个新型配合物:[Er_4(HL)_4(L)_4·(H_2O)_(20)](配合物1)和[Eu_2(HL)_2(L)_2·(H_2O)_(10)](配合物2),[H_2L=4′-(5-四氮唑基)-联苯4-甲酸].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a=1.204 6(2)nm,b=1.611 3(3)nm,c=1.713 7(3)nm,α=83.48(3)°,β=70.39(3)°,γ=68.57(3)°,Z=1;配合物2:a=0.80900(16)nm,b=1.1810(2)nm,c=1.727 0(3)nm,α=105.23(3)°,β=96.69(3)°,γ=107.92(3)°,Z=1.配合物1和配合物2均为零维结构,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和氯磺酸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氢和酯化2步反应合成了4-氨基-N-[3-(2-羟乙基)砜硫酸酯]苯基苯甲酰胺。实验表明,加氢反应的较佳条件: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质量,g)与甲醇(体积,mL)比1∶18,Raney-Ni催化剂质量分数40%,氢气压0.4~0.6 MPa,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0 min,收率86%。酯化反应的较佳条件:n(4-氨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n(氯磺酸)=1∶1.0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 h,收率92%。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经过了IR1、H NMR表征,确定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