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9,10-二(N-甲基吩噻嗪-3-乙烯基)蒽(PT-C1)化合物,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证明该化合物PT-C1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IE)和压致荧光变色(PEC)的现象。化合物PT-C1的AIE现象是由于随着水含量的增加化合物从溶液中的分散状态变成了纳米聚集状态使其扭摆运动受到了限制。XRD和DSC的测试证明引起化合物产生压致荧光变色的原因是化合物在研磨的过程中发生了由晶态到无定型态转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异戊二烯与对苯醌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产物的进一步氧化与还原反应,合成了2,6-二甲基蒽和2,7-二甲基蒽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通过环加成反应产物的重结晶或二甲基蒽异构体混合物的重结晶均可制备出纯的2,6-二甲基蒽,并对其溴代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同步荧光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溶液中盐酸小檗碱(B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C对BSA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机理为以静态猝灭为主并结合一定动态猝灭的复合过程.利用荧光猝灭反应求得BC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BC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小于8nm,表明二者之间能够发生能量转移.根据反应热力学参数确定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且静电力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类型.采用同步荧光考察BC对BSA构象的影响,随着BC浓度的增大,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改变,从而导致BSA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强双光子吸收材料在双光子荧光显微、三维光信息存储、光限幅以及聚合物微加工等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在钯催化下合成了以2,6-二(二己基氨基-对苯乙烯基)-9,10-二烷氧基苯基蒽为结构单元的非共轭蒽基聚合物,并用核磁共振、凝胶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聚合物及其模型化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非共轭蒽基聚合物的长波吸收峰均位于红光区域,但呈现不同的荧光发射;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δ聚合物=8 789 GM和δ模型化合物=920 GM,是具有双光子吸收特性的发光光分子;该聚合物具有强度与韧性特征,可以在膜状态下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4-烷氧基苯甲醛和9,10-二磷脂基蒽的Witting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可溶性的9,10-二(对烷氧基苯乙烯基)蒽(DSA-OCn)(n=1~10,12,14,16)衍生物。溶液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随着末端烷基链长的改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其在V(THF)/V(水)=1/9混合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当DSA-OCn系列衍生物的末端烷基链长度较长(n≥7)时它们的荧光光谱峰值在550nm左右,而末端烷基链较短(n≤6)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峰值出现在500nm左右。此外,具有较长末端烷基链的化合物其溶液荧光量子效率(Φ)较低。结果表明,改变末端烷基链的长度可以有效地调控化合物的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6.
在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农药氰草津(CY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结合作用的荧光行为。试验发现,氰草津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此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熵变ΔS<0,推断出氰草津与BSA  相似文献   

7.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农药利谷隆、非草隆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两种农药与BSA结合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利谷隆和非草隆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利谷隆、非草隆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以Dy为中心离子、对苯二甲酸为配体,采用超声扩散法快速合成了[Dy_2(BDC)_3(H_2O)_4]_n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产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目标产物的尺寸和形貌与超声时间存在较大关系.研究了[Dy_2(BDC)_3(H_2O)_4]_n对于硝基爆炸物(4-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以及2,6-二硝基甲苯)的荧光敏感特性.结果表明,[Dy_2(BDC)_3(H_2O)_4]_n对3种硝基爆炸物均具有响应速度快和敏感性强的特点,并且硝基爆炸物会对产物的荧光产生较强的猝灭作用.随着4-硝基甲苯的加入体积由0增加到1μL(体积分数0~0.05%),产物的荧光强度降低18.4%,加入体积增至15μL时(体积分数0.75%),发生荧光猝灭;2,4-硝基甲苯的加入体积由0增加到2μL(体积分数0~0.1%)时,产物的荧光强度降低21.7%,加入体积为22μL(体积分数1.1%)时,产物的荧光发生猝灭;2,6-硝基甲苯的加入体积由0增加到2μL(体积分数0~0.1%)时,荧光强度降低24.5%,加入体积为25μL(体积分数1.25%)时,产物的荧光发生猝灭.  相似文献   

9.
基于氧对荧光的淬灭作用,由荧光探针和高分子基质组成的氧压敏感涂料(PSP),是用于风洞测量空气动力学模型表面空气压力分布的新型压力传感器.研究荧光探针和高分子基质对PSP压力灵敏度的影响,可以为提高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提供向导.实验将聚甲基苯基硅氧烷、三氟氯乙烯-醋酸乙烯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氟丙基硅氧烷分别与芘丁酸(PYB)和N,N,N’,N’-四甲苯基联苯胺(TBD)两种荧光探针共混,观察其荧光发射的氧猝灭作用.结果表明,PYB在上述聚合物中的氧猝灭灵敏度和响应时间随聚合物的透氧性而变化,属于扩散控制机理;在氮-氧转换时荧光猝灭时间响应也与聚合物的氧透过率一致;而TBD与4种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导致荧光发射光谱不同程度的位移,即TBD/聚合物体系的氧猝灭灵敏度与探针-聚合物的相互作用相关,而聚合物的氧透过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柠檬酸高温裂解法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并基于Fe~(3+)对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Fe~(3+)的方法.研究发现,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降低(F_0/F)与Fe~(3+)的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8 5~0.536 5 mmol/L,最低检出限为1.73 nmol/L.同时讨论了pH值、温度以及时间对荧光猝灭体系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并采用变温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探讨了荧光猝灭机理,表明二者之间是放热自发的动态猝灭过程,并实现了对食品中Fe~(3+)的检测,为建立新型荧光传感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与DNA相互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荧光探针溴化乙锭 (EB)研究了茶多酚与DNA相互作用时其荧光光谱的变化。实验表明 ,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 ,茶多酚对EB -DNA体系的荧光强度的抑制率几乎成线性关系 ,随它们质量浓度的增加 ,抑制率也升高 ,其半抑制质量浓度为0 5mg/mL ;茶多酚的荧光抑制率随质量浓度的变化不存在饱和性 ,且抑制率可达 95 %以上。并对茶多酚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中旨在探讨一种更为灵敏、快速的方法检测炸药分子.首先制备了三硝基甲苯(TNT)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及非印迹聚合物.其次,将紫外法和荧光偏振法应用于荧光印迹聚合物对TNT结合能力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得到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特异性结合TNT分子,且紫外法检测限为0.05mg/mL.而荧光偏振法检测限为0.01mg/mL,因此该方法检测炸药分子更为灵敏、快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5-磺基水杨酸(5-Sulfosalicylic acid,SSA)在不同酸度下的荧光光谱性质.酸性条件下,SSA的荧光激发峰λex分别位于201,210,236,297 nm,荧光发射峰λem位于401 nm;随pH值升高,荧光激发峰和发射峰均逐步升高,但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形状无变化.碱性条件下,随pH值升高,201,210,236,297 nm的激发峰位置发生红移且强度逐渐降低,261 nm出现一个新的逐步升高的激发峰;401 nm位置的荧光发射峰位置发生蓝移,且强度逐渐降低.pH=2~6,荧光强度随pH值升高而上升;pH=6~9.5,荧光强度基本不变;pH=9.5~13.3,荧光强度随pH值升高而下降.同时,讨论了SSA作为三元酸的解离.  相似文献   

14.
稀土铕配合物在荧光防伪油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铕离子(Eu^3+)为中心,以苯甲酰丙酮(BZA)、苯甲酸(BA)、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三元配合物Eu(BZA)3Phen与Eu(BA)3Phen.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体与铕离子发生配位,合成了三元配合物.研究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发现Eu(BZA)3Phen的相对荧光强度大于Eu(BA)3Phen.将荧光强度高的Eu(BZA)3Phen作为荧光剂制备了荧光防伪油墨.荧光防伪油墨的荧光性能显示,油墨与配合物Eu(BZA)3Phen发射波长相同,均为612nm.荧光防伪油墨在可见光下无色,在紫外灯下呈现红色,可用于防伪包装印刷.  相似文献   

15.
纳米晶体量子点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是在生物体系中作为荧光探针,量子点的光学特性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具有宽的激发光谱、窄的发射光谱、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寿命更长等优点。本文评述了作为生物荧光探针的量子点的合成及用于生物探针时的量子点表面修饰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型一氧化氮分子荧光探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此荧光探针为连接有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环胺化合物的荧光素-环胺-Cu(Ⅱ)离子配合物,其本身无荧光,当与NO反应后,在λex=465nm光激发下产生荧光且最大发射波长λem=524nm。体系的pH值对荧光强度有影响,在pH为4.5时荧光强度最大。在H2O2,ONOO-存在下,荧光探针对NO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以NOC-18为NO释放剂,在NOC-18浓度为4×10-5~14×10-5 mol.L-1范围内建立了NOC-18浓度和荧光强度间的关系曲线,荧光强度随NOC-18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可实现对NO的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17.
荧光聚氨酯在荧光聚合物研究领域中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制备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荧光聚氨酯,以1,5-二羟基萘为荧光功能单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固态和酸碱响应荧光发射的多功能聚氨酯(MFU)。采用核磁共振(1H 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 -vi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溶液样品和固态薄膜样品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研究了其荧光发光性质,还用酸碱滴加实验研究了MFU溶液样品的酸碱响应荧光性质。结果表明:核磁谱图在δ=7.20-7.54 ppm范围内出现萘环质子吸收峰,红外光谱谱图在1630 cm-1,1548 cm-1,1483 cm-1附近出现萘环骨架振动峰,可见-紫外吸收光谱中在226 nm处以及260-340 nm范围也出现萘环共轭吸收谱带;另外,选取紫外光谱中226 nm为基准,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标准曲线法拟合定量分析得到,MFU分子链中荧光基团含量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综合表明,分子链中含有功能基团1,5-二羟基萘的荧光聚氨酯被成功制备。荧光光谱表明,MFU样品无论是溶液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在460 nm左右宽范围内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而相对照的纯聚氨酯样品在两种状态下均没有明显的荧光发射。此外,溶液样品在酸(490 nm,蓝绿光)和碱(460 nm,蓝光)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发光波长,最大位移超30 nm;荧光强度方面,强碱性(pH=11)相对于强酸性(pH=3)环境下的荧光强度降低了89%。基于MFU溶液样品在酸碱环境中表现出发光颜色和发光强度的双特征响应行为,新型荧光聚氨酯MFU有望用于强酸和强碱的双信号探测。因此,通过化学键接引进荧光功能单体,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固态和酸碱响应荧光发射的多功能聚氨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共价键成功地将量子点(CdTe)与脂肪酶连接,并采用荧光光谱法对结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将结合物进一步应用于酶催化酯水解反应,发现随着酯水解反应的不断进行,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会发生相应的线性降低,这将成为研究酶催化酯水解动力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聚酰亚胺薄膜的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致发光测量装置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聚酰亚胺薄膜的发光强度、发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发光光谱由荧光区、磷光区和红光及红外三个区域组成,其中700 nm附近的峰带相对较强.辐照时间增加,发光强度衰减减慢,发光峰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由吸收边算得其光能隙约为2.76 eV.  相似文献   

20.
选择壳聚糖(CTS)对含羧基的噻唑橙(TO—COOH)进行修饰,制得壳聚糖一噻唑橙荧光染料(TO—COOH—CTS)复合物.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底物用量的调节,确定了合成高接枝率TO—COOH—CTS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叶酸对壳聚糖一噻唑橙复合物进行靶向修饰,制备了壳聚糖一噻唑橙一叶酸化合物(TO—COOH—CTS—Folate),并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对复合物中的TO—COOH进行了定量分析.荧光光谱及细胞标记实验表明,接枝后的TO—COOH—CTS与噻唑橙相比荧光发射波长无明显变化,但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