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我科从 1992年 8月~ 2 0 0 0年 4月 ,采用切断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松解颈动脉鞘膜的术式共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 5 3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5 3例 ,男 31例 ,女 2 2例 ,左侧有18例 ,右侧 35例 ;年龄 1~ 14岁。依据年龄大小将其划分为三组 :甲组 1~ 4岁 33例 ;乙组 5~ 10岁 18例 ,丙组 11~14岁 2例。1 2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病人仰卧位 ,两肩胛下垫枕 ,使头稍向后仰 ,下颌转向健侧 ,耳廓用胶布固定于面部。在锁骨上 1厘米处 ,在胸锁乳突肌起点部位与锁骨平行作一横切口。切开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选择性颈部肌肉、神经切断(或切除)术治疗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治疗的25例痉挛性斜颈患者的资料,术前根据斜颈类型、CT/MRI、肌电图检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采用两联或三联术治疗。结果本组痊愈14例(56%),显效8例(32%),进步3例(12%);伤口皮下积液3例,枕颈部皮肤麻木感8例,颈部支撑乏力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颈部肌肉、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但是手术不能过度以防颈部支撑乏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患儿采用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松解术,4例患儿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使胸锁乳突肌充分松解,直致颈部旋转活动不再受限,能维持过度矫正位,术后采用牵引、侧卧式训练方法.结果 36例经1~5年随访,优30例,占83%;良4例,占11.4%;可1例,占2.8%;差1例,占2.8%;优良率94.4%.效果较好.结论 1~4岁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佳手术年龄,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松解术可作为首选术式,而5岁以上的患儿,应选择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小儿斜颈患者的诊治,分析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07~2012-03在我院诊治的肌性斜颈与眼性斜颈患儿23例,其中我院骨科收治肌性斜颈组患儿15例,眼科收治眼性斜颈组患儿8例.所有患儿均经彩色超声检查及眼科检查并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后对患儿颈部功能及面容方面进行预后评估,评价两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彩超显示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明显厚于对侧,回声增强.而眼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与对侧相同.对23例患儿术后颈部活动及面容方面进行评定:肌性斜颈的患儿术后优良率93.75%%,眼性斜颈的患儿术后优良率为91.89%.结论:彩超和眼科检查对于鉴别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有重要的价值,在此基础上的不同治疗均可取的良好的效果,肌性斜颈术后效果略优于眼性斜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患儿采用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松解术,4例患儿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使胸锁乳突肌充分松解,直致颈部旋转活动不再受限,能维持过度矫正位,术后采用牵引、侧卧式训练方法.结果 36例经1~5年随访,优30例,占83%;良4例,占11.4%;可1例,占2.8%;差1例,占2.8%;优良率94.4%.效果较好.结论 1~4岁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佳手术年龄,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松解术可作为首选术式,而5岁以上的患儿,应选择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自2005年以来,采用胸锁乳突切断延长及颈阔肌"Z"字缝合术纠正斜颈并恢复颈部"V"形外观.手术治疗36例.术后按严重程度不同分别采用颈托外固定、颌枕牵引、石膏外固定1~3月.结果 36例患者中,优33例,良2例,差1例.结论 学龄前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经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相当的矫形美容效果.采用胸锁乳突切断延长及颈阔肌"Z"字缝合术矫正斜颈并恢复颈前"V"形外观.新的手术方式疗效确切,采用皮内缝合伤口瘢痕小,恢复了女性患者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万延永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911-911
笔者三年来收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痉挛性斜颈22例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1998年4月~2000年4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小儿痉挛性斜颈患者22例 ,其中男10例 ,女12例 ;年龄6个月~12岁 ,平均年龄6 6岁。患儿痉挛性斜颈发作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1~5天 ,其中发热20例 ,轻咳16例 ,流涕22例。患儿均以痉挛性斜颈急诊入院。体检 :神清 ,头向右侧方倾斜9例 ,向左侧方倾斜13例。患儿均有鼻粘膜充血 ,咽充血16例 ,病侧胸锁乳突肌合并斜方肌痉挛8例。心肺未见异常 ,腹软 ,肝脾不大 ,生理反射存在 ,…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以患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病变为特征的小儿头、面、颈部发育畸形的常见病,发病率为0.3%~2%。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2年1月-2008年7月收治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27例,采用胸锁乳突肌起点切断配合术后颈托矫正的治疗方式,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玉杰  吴战坡  高凤梅  许瑞江 《河北医药》2011,33(13):2010-2010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畸形。我院自2003年以来应用胸锁乳突肌Z形延长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9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3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顺产11例,难产9例,剖宫产12例;11例出现面部明显不对称。本组均排除精神性斜颈、骨性斜颈及眼肌异常所致的颈部偏斜等。  相似文献   

10.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方法 ,但大龄儿童由于畸形严重 ,术后粘连等原因而影响矫治效果。自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大龄儿童先天性肌斜颈 4 6例 ,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术后应用气囊颈托牵引及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术 ,配合恰当的手法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6例中 ,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12岁~ 16岁 ,左侧 2 4例 ,右侧 2 2例 ,患侧胸锁乳突肌缩短 2cm~ 4 cm ,面部畸形严重。1.2 治疗方法  4 6例患儿行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切断术 ,其中同时行乳突…  相似文献   

11.
薛泳华  徐侃 《安徽医药》2018,22(5):882-884
目的 总结痉挛性斜颈(ST)的临床分型、相关解剖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S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分别按照痉挛肌肉累及范围、斜颈姿态、肌肉痉挛方式及病情程度分型,并根据斜颈姿态采用相应的术式组合,包括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颈神经1-6(C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副神经切断术,术后采用TWSTRS 评分以判断手术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7~12(10.6 ±1.2)个月,手术有效率为87.1%,均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症发生.术前行CT检查、肌电图检查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未行检查者(P<0.05);单纯性ST的术后疗效显著优于症状性ST,旋转型、侧屈型ST的术后疗效显著优于混合型ST(P<0.05).结论 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ST,缓解颈部症状,但需结合患者的临床分型、病情,完善术前肌电图与CT检查,局部解剖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方法回顾了2003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1岁以上肌性斜颈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仅1例复发,其余患儿效果均满意。结论术中彻底松解及术后有效的固定(配戴颈部围领)及恰当的手法训练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斜颈矫正托佩戴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30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配合斜颈矫正托佩戴,对照组只进行推拿治疗,分别观察治疗结束后的疗效和2年后随访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配合斜颈矫正托佩戴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告针刀治疗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1.针刀闭合术;2.术后颈围固定。结果 22例患者有效率97%。结论 针刀加颈图固定是治疗肌性斜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颈丛神经阻滞加强化用于肌性斜颈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21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无精神病史。采用一针法行单侧(手术侧)颈丛神经阻滞,颈深丛注入0.3%罗哌卡因5ml,颈浅丛注入5—8ml。阻滞成功后给予咪唑安定0.075—0.1ms/kg,杜冷丁1ms/kg静注,常规接鼻导管吸氧。结果所有病例切皮手术均无痛感,BP、HR、SpO2均无明显波动,术中无知晓发生。结论在颈丛神经阻滞加强化麻醉下行肌性斜颈矫正术具有操作简单,麻醉效果良好,局麻药种类和用量少,安全可靠,节省人力物力,值得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方法回顾了2003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1岁以上肌性斜颈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仅1例复发,其余患儿效果均满意。结论术中彻底松解及术后有效的固定(配戴颈部围领)及恰当的手法训练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孟叶  陈万钧 《云南医药》1997,18(3):228-229
眼性斜颈误诊为先天性斜颈3例报告孟叶**陈万钧***作者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因眼肌不全麻痹所致斜颈被误诊为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先天性斜颈)造成的斜颈,现报告如下。例1、李某某,女,6岁,患儿自幼歪头视物且2岁后明显,无复视、未发现眼斜。3岁...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75年1月~1987年1月,对1岁以上小儿共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61例。现将得到随访的116例的影响手术疗效主要因素,作一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67例,女99例。左40例,右76例。手术年龄1~13岁。术后随访2~14年,平均5.5年。二、手术方法:1.单纯切断术55例。本术式仅将胸锁乳突肌各头切断。术后采用DennisBrown’s 布帽固定。2.广泛松解术61例。除切断胸锁乳突肌各头外,同时切除胸锁头远端1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46例肌性斜颈患者,其中5例为手术后肌性斜颈患者,按我们的方法进行再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虹  王德荣 《天津医药》2004,32(8):514-515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其发病率为0.4%~1.5%。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病是由特发性宫内或围生期间综合征引起的后遗症。1990--2000年笔者采用颈阔肌及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0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