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西安高校教师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使用自行设计的西安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西安地区12所高校体育教师共120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亚健康影响因素。结果西安高校体育教师有疾病史的占37.4%,其中运动系统疾病占36.6%,排首位。亚健康人数为42人,占44.2%。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教师为吸烟状况、工作环境、睡眠质量、锻炼习惯、饮食习惯,女性教师为饮酒情况、生活环境、睡眠质量、锻炼习惯、饮食习惯、排便情况。结论西安高校体育教师疾病史主要以运动损伤为主,亚健康发生率低于其他教师。男性中年教师的肥胖和超重率比较高,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现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宜春市高校教工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建平  杨云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234-1235
目的了解高校教工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导致亚健康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亚健康调查表,对宜春市两所高校的教工开展了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49.14%,30~、40~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达到55%左右,男性高于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睡眠质量和人际关系是亚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应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睡眠质量,加强同志间的人际交流,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3.
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危险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教师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9所高校教师进行亚健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亚健康影响因素。结果 30—40岁是高校教师亚健康危险年龄段,其中女性重度亚健康高于男性;工作不开心、工作时间长、缺乏体育活动等是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校教师亚健康危险人群中应重视女性重度亚健康;提高教师对亚健康的认识,保持轻松健康心态,避免长时期的过度疲劳,化解压力,合理工作是预防与控制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豫北高校女教师亚健康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豫北高校女教师亚健康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就豫北高校女教师对亚健康的认知度、亚健康现状与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豫北高校女教师对亚健康的知晓程度欠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认识不够,其亚健康发生率为63.53%;副教授、35~44岁、14学时以上/周的女教师,其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女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p<0.01). [结论]豫北高校女教师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各高校应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及早采取各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使用量表调查2997名湖南省郴州市某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使用SPSS 24.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767名高校大学生。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30.4%、25.9%和22. 2%,其中女生的身心亚健康检出率为24. 4%,高于男生的18.6%(P 0.001),法学专业的躯体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45.3%和28.1%,高于其他学科(P0. 001)。低睡眠质量检出率为40.2%,其中男生的检出率为43.0%,高于女生的38.5%(P=0.027);大三的检出率为54.9%,高于其他年级(P0.001);医学专业的检出率为56. 6%,高于其他学科(P 0.001)。低睡眠质量者中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35. 8%、28. 4%和25. 5%,各亚健康维度检出率均高于睡眠质量良好者(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均为亚健康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低睡眠质量不容乐观,低睡眠质量可增加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高校女性教职工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工作压力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亚健康危险因素,为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亚健康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对选定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43份,合格问卷236份,合格率为97.11%。调查结果表明,亚健康发生率为44.5%(105/236),其中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64.0%,高于其他组(χ2=19.305,P0.05);亚健康状态发生与工作压力典型相关,(F=31.75,P0.01),亚健康状况主要由社会环境状况、精力状况以及情志状况反映,压力则主要由工作保障、教学保障、工作负荷3个因子反映。结论应重视高校女性教师特别是高级职称女性教师的亚健康状态;可从化解压力着手改善这部分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尤其是工作保障、教学保障、工作负荷此三方面的压力,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女性教职工亚健康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高校医学生的亚健康现状以及体育运动状况与睡眠状况,剖析体育运动与睡眠状况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济宁市某医学高校在校的775名医学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75名在校医学生中,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是13.5%、12.0%、11.0%,其中,女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13.8%,高于男生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时间、运动频次平均得分分别为(2.21±1.26)、(1.83±1.10)、(2.77±1.17),运动量平均分为(12.86±11.4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平均分为(5.62±2.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理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是躯体亚健康的保护因素(P<0.05),而入睡时间长、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均是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校医学生亚健康现状堪忧,睡眠质量状况一般,体育运动量偏低。低睡眠质量、低运动量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高校女教师亚健康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广州10所高校随机抽取500名女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现场发放或通过网络进行调查。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分析调查人群亚健康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80份,有效率为96.97%,调查对象主要以30~39岁(316人,65.83%)、中级职称(240人,50.00%)为主。480名调查对象亚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平均为(60.89±9.43)分,生理、社会、心理亚健康子量表得分平均分别为(66.43±11.41)分、(56.74±12.85)分和(57.53±10.64)分;亚健康、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的比例分别为80.83%、76.67%、74.17%和7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入睡时间、睡眠时长、每周不按时吃饭次数及居住环境污染情况是高校女教师身体发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每周不按时吃饭次数及居住环境污染情况为广州高校女教师出现亚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睡眠时间<6 h、每周不按时吃饭次数(2~3次、>4次)及居住环境受到污染是亚健康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高校女教师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建议合理膳食,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可预防亚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藏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和亚健康量表,以628名西藏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1)西藏中小学教师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一般人群,社会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西藏藏族中小学教师存在职业倦怠,但尚未达到中度水平。(2)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与亚健康呈显著负相关(P﹤0.01)。(3)回归分析发现,去个性化和情感衰竭是影响教师生理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低成效感和情感衰竭是影响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因素,情感衰竭、成效感和去个性化是影响社会亚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西藏藏族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是影响其亚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采取一些措施,降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州高校女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与家庭、工作压力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从广州10所高校中随机抽取500名女教师,对其亚健康和家庭、工作压力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高校女教师亚健康的发生率与年龄、学历、职称、家庭因素、人际交往情况、科研困扰、教学时长及学生评价有关(P<0.05),与个人月薪及备课时长无关。结论广州高校女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与家庭及工作压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愿填写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750名来自合肥市8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25.55%。性别和年龄之间的亚健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SCL-90量表的各因子分,除敌对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均有P〈0.05)。学生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听课效率、心理状态、近期健康状态、近期躯体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有P〈0.05)。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的状态须引起大学生自己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亚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为其防制提供相应依据。 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对东莞市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自评表》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发放问卷870份,有效回收834份,回收率为95.86%,疾病人数为94例,非疾病状态740例,心理亚健康占21.62%(160/740)。医学院校和医学专业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28.57%、30.45%,均高于非医学院校10.96%、非医学专业17.30%(P<0.05);大二、大四与大五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27.86%,32.43%)高于其他年级。最主要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症状为不明原因疲劳、充满压力、工作效率低和感到无助,均占心理亚健康人群的95.00%以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熬夜频繁(每天熬夜OR=7.32,经常熬夜OR=3.48,有时熬夜OR=2.58)、经济困难(困难OR=5.72,拮据OR=3.46)、身边朋友影响(内向消极OR=1.69,作息不规律OR=1.44)是导致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结论 东莞市大学生中,医学生、大二学生及高年级学生的发生率比较高,生活环境与个人行为习惯是发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南京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雨珊  俞君  朱毅 《中国健康教育》2011,(2):130-132,136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南京大学等4所学校的28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大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为56.60%。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学校间的亚健康发生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生,为64.23%,但两者均发生亚健康时,女生的状况比男生轻;大二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其他年级,为64.10%,且在亚健康群中,大三学生的情况最好;医学类专业、学校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低于其他专业、学校,均为35.44%,且在亚健康群中医学类专业、院校的情况最好。大学生亚健康群在心理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例如渴望宁静(76.00%)和心烦意乱,应付不了(72.67%)最高。结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心理方面表现尤为明显,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和疲劳量表(FS-14)对某高校800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为35.35%;疲劳性亚健康的发生在不同年级(X^2=28.257,P〈0.01)、月消费水平(x。=7.101,P〈0.05)、睡眠时间(X。:50.532,P〈0.01)、周体育锻炼次数(X^2=7.013,P〈0.05)以及恋爱(X^2=73.911,P〈0.0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次数少(OR=8.079)、月消费水平低(OR=3.091)、睡眠时间不足(OR=1.574)以及恋爱(OR=2.570)等因素是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发生率较高,各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预防和消除疲劳性亚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北省鄂州市青少年亚健康现状、亚健康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鄂州市城、乡中学各2所及1所大学进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结果鄂州市青少年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为42.7%,高中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x^2=24.669,P〈0.05),亚健康症状主要表现形式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困难等。影响亚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经济条件差、学习负担重、睡眠少于8h、偏食、没有知心朋友等。结论鄂州市青少年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主要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相关部门应采取各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分析亚健康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择研究对象,应用自填式问卷,现场调查人口统计学变量和MSQA,运用非条件Logigtic回归分析亚健康影响因素。结果亚健康检出率为9.4%。非独生子女发生躯体亚健康的危险性是独生子女的0.640(95%CI:0.413-0.901),父母管教少发生躯体亚健康的危险性是管较多的1.758倍(95%Ch1.038-2.979),学习成绩差发生心理亚健康的危险性是学习成绩好的2.531倍(95%CI:1.088-5.885),男性发生身心亚健康状况的危险性是女性的O.461(95%CI:0.258-0.821)。结论温州地区高校学生总体健康状况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独生子女、父母管教少、学习成绩差和女性是亚健康的危害因素;高校学生亚健康需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2—7月在沧州市随机抽取3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区/县抽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研究时间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免疫规划的婴幼儿的主要监护人进行婴幼儿喂养指数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喂养指数评分的因素。结果 1 450名婴幼儿中男童835名,占57.59%,女童615名,占42.41 %,顺产827名,占57.03%,剖宫产623名,占42.97%,足月1 009名,占69.59%,早产441例,占30.41%,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均值(8.31±2.0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多重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城市(β'=0.233)、月龄12~24月(β'=0.316)、母亲学历为硕士及以上(β'=0.166)的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更高。结论 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需要加强该地区婴幼儿喂养的宣传,提高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为婴幼儿健康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高校教师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所大学1 158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某市高校教师亚健康检出率为54.5%,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入睡困难、疲倦等症状。工作压力大、家庭琐事繁多、同事之间竞争激烈、教学任务繁重、经济压力大以及睡眠时间少是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某市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现阶段工作压力的状况,为缓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建立符合高校教师心理需要的心理支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工作压力量表对高校15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是多元的,其中工作负担压力、职业声望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的强度居前3位,男女教师在工作负担压力维度上的差异显著(P〈0.01);工作压力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9,P〈0.01)。工作压力各维度与应对方式各维度间(除求助外)相关密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各压力源与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呈负相关;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校教师普遍压力较大,学校应构建心理支持系统,力争从教师自身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上使教师减轻压力感,使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压力,提高自身的承受力,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公务员亚健康罹患状况,为公务员亚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3~6月,在越秀区党校2011年上半学年各级培训班的干部学员中,抽取部分没有疾病的学员,采用亚健康自评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147人,处于总体亚健康者占71.57%,躯体亚健康罹患率为52.49%,心理型亚健康罹患率为34.00%,社会型亚健康罹患率为3.40%。总体亚健康罹患率在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BMI)、不同行政级别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躯体亚健康罹患率,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不同BMI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行政级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亚健康自评总得分为216.88±29.47分,躯体亚健康得分为127.11±18.78分,心理亚健康得分为42.36±7.40分,社会亚健康得分为36.45±5.35分。亚健康自评总得分,女性低于男性(P〈O.01);躯体亚健康得分,女性低于男性,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行政级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越秀区公务员总体亚健康罹患率处于一般水平。亚健康表现以躯体亚健康为主,应重视对公务员群体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对亚健康危害的认识及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