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全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肺结核及毁损肺的有效方法。但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一般肺叶切除术高。数据显示,全肺切除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9%,死亡率为3%~25%;右全肺切除术后死亡率是左全肺切除术后的3倍。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肺功能衰竭、支气管胸膜瘘及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PPS)等。治疗上目前主要以对症支持为基础,包括冲洗引流法、封堵法及手术治疗。预防的重点在于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及时诊断。本文就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董科  李波 《腹部外科》2004,17(4):254-255
术后胃瘫综合征 (Postsurgicalgas troparesissyndrome ,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 ,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一、PG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PGS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 ,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但下腹部手术 ,如妇科手术也可发生。文献报道 ,胃手术的PGS发生率在 0 .4 0 %~ 5 .0 %左右[1 ] 。PGS更容易出现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 (Pylorus preservingpan creatoduodenectomy ,PPPD ) [2 ,3 ,4] 。在PPPD术后早期PGS的发生率高达2 0 %~ 5 0 % [5] 。董科[6] 等报道 ,对无法切除的胰…  相似文献   

3.
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手术59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在提高肺癌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对59例肺癌病人行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此术式占同期全肺切除术41.8%(59/141例)。结果 手术死亡2例(3.4%),主要并发症13.6%.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0%(49/57例),31.6%(18/57例)和26.3%(15/57例)。3例小细胞肺癌无1例生存逾3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标准全肺切除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预后与标准全肺切除术亦相近。结论 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是安全的,可提高肺癌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5年生存率。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 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癌、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及部分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术式[1],但因手术过程非常复杂、涉及重要腹腔脏器多,其术后并发症较多、发生率也较高[2],而胰瘘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3-4]。胰肠吻合是PD的关键步骤[5-6],胰肠吻合口瘘是术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胰瘘发生率为6%~24%,死亡率则高达40%左右[2],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imy,LC)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但较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cholecytectimy,OC)高.刘永雄统计LC 3 986例,胆道损伤率为0.32%[1],刘国礼综合报道142 946例,发生率为0.19%[2],王庆等[3]统计12 672例,发生率0.2%.本文就LC胆道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医源性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可发生于上腹部的各种手术,但以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者最为常见,其发生率在开腹胆囊切除术为0.2%~0.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达0.4%~0.9%[1-2]。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DI不仅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3 494例肺部疾病行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同将3 494例患者分为两组,非肥胖组(BMI<28 kg/m2):3 340例,男2 502例,女838例;年龄(61.9±10.7)岁;肥胖组(BMI≥28 kg/m2):154例,男87例,女67例;年龄(59.7±9.6)岁。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肥胖(BMI≥28 kg/m2)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围术期共死亡26例,其中非肥胖组死亡23例,肥胖组死亡3例,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3/3 340)vs.1.9%(3/154),P=0.118]。两组患者任一并发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呼吸系统外,肥胖组患者其它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BMI≥28 kg/m2)不是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648、OR值为1.911,95%CI(0.711,5.138),P值为0.199]。结论肥胖不引起肺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左右,死亡率约5%,其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是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其发生率20%左右[1-4]。PD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BMI、营养状况),胰腺因素(肿瘤类型、胰腺质地、胰管大小),吻合方式和术者经验等因素,其中胰管大  相似文献   

9.
胆管损伤和狭窄的临床分型与外科处理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管损伤或狭窄多与上腹部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手术有关 ,其中 80 %以上发生在胆囊切除术 [1] 。国外文献 [2 ]报告胆囊切除术出现严重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 0 .3%~ 0 .5 5 % ,而出现胆瘘或轻微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 0 .3%~ 0 .5 3% [2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LC)的广泛开展 ,接受胆囊切除术人数的增多 ,有关胆管损伤的报告或文章也逐渐增多。鉴于国内一些报告中采用的临床分型标准不甚一致 ,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胆管损伤临床分型及其处理原则。1 临床分型1 .1  Bismuth分型 [3 ,4]1 982年 Bismuth根据胆管狭窄的部位介绍了一…  相似文献   

10.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原因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YS  Meng PJ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9):667-669
目的 探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因素,并寻找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5月至2007年5月965例因肺癌行全肺切除术患者中32例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发生率为3.3%(32/965),左侧12.5%(4/32),右侧87.5%(28/32).单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风险因素包括右全肺切除、术前接受放疗、延长机械通气、支气管残端长度>2 cm和血清白蛋白<30 g/L.Logistic回归证实右全肺切除、术前接受放疗和血清白蛋白<30 g/L是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对直径≤3 mm的瘘口行生物胶粘堵,治愈率为83.3%(5/6).对直径>3 mm的瘘口行大网膜加固残端,治愈率为83.3%(5/6).结论 右全肺切除、术前接受放疗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 g/L是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对直径≤3 mm的瘘口,可应用生物胶粘堵;对直径>3 mm的瘘口,可利用转移大网膜加固残端.  相似文献   

11.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支气管胸膜瘘 (bronchopleuralfistula ,BPF)是一种严重的肺切除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可达 40 % 〔1-3〕,近年对其预防和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解剖性肺切除的普遍开展 ,明显地减低了非解剖性肺切除 (肺门大块结扎、切除 )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病率。Asamura等〔1〕 和Weissberg等〔4〕 总结了手工缝合 (manualsu ture)和支气管闭合器 (bronchialstapler)闭合支气管残端的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 ,手工缝合为 4%和 4 5 % ,闭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单肺叶切除术17例、复合肺叶切除术15例、全肺切除术5例、余肺切除术3例、肺段切除术2例等共计42例耐多药肺结核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结果 42例患者随访1~84月(26±24.8月),单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各1例患者随访1月后丢失。4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病情缓解率、失败率分别为80.0%(32/40)、7.5%(3/40)、12.5%(5/40,其中3例死亡),其中:单肺叶切除术分别为16/16、0、0,复合肺叶切除术分别为11/15、2/15、2/15,全肺切除术分别为3/5、1/5、1/5,余肺切除术分别为2/3、0、1/3,肺段切除术分别为1/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5.0%(14/40),包括顽固性空腔(12.5%,5/40)、支气管胸膜瘘(12.5%,5/40),胸腔感染(5.0%,2/40),胸腔内出血(2.5%,1/40)和伤口感染(2.5%,1/40),5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2/16、8/15、2/5、2/3、0。结论 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对于单肺叶内局限性病灶患者,建议首选单肺叶切除术;对于多肺叶切除的手术,则应积极防范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 (opencholecystectomy ,OC)相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Dezie[1] 分析美国 1117家医院的 7760 4病例 ,报道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 0 .5 9% ;Vechio[2 ] 分析美国114 0 0 5病例 ,胆道损伤发生率为 0 .5 %。国内O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 0 .15 %~ 0 .5 % [3 ] ,LC为 0 .3 2 %~ 0 .91% [4]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国内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已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992年经 2 8家医院的调查为 0 .3 1%…  相似文献   

14.
腹壁巨大切口疝术前评估及准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双  杨斌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2):1017-1019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11%,若切口感染疝的发生率可增加至23%[1]。目前,美国1年的切口疝修补手术为20万例左右[2],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尤为突出,约占39%[3]。近年来,随着人工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微结节在骨肉瘤患者中的发生率、进展率以及进展为肺转移的肺微结节特征。方法使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对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 采用改良Newcastle-Ottawa量表评估文献质量, 回顾骨肉瘤肺微结节的发生率、进展率及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的文献, 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 证据等级均为Ⅲ级、高质量研究。分析文献中肺部微结节在骨肉瘤患者中的发生率、进展率以及进展性肺微结节特征等。结果骨肉瘤肺微结节的发生率为36.0%[95%CI(14.6%, 57.3%)]。骨肉瘤肺微结节进展为肺转移的比例为52.5%[95%CI(37.7%, 67.2%)]。相对大的肺微结节(直径≥5 mm)发生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 HR=2.40[95%CI(1.06, 5.42, P=0.035)]。肺微结节的进展在其数量、成分和边界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微结节在骨肉瘤患者中十分常见, 其进展为肺转移的比例高。肺微结节进展与多种因素相关, 除考虑其影像学特点外, ...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T)已成为壶腹周围肿瘤的标准治疗术式,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50%[1],其中以胰瘘(6%~17%)、胆瘘(3%~9%)、腹腔脓肿(2%~9%)、胃排空延迟(20%~30%)及出血(3%~16%)最常见[2-3].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手术、麻醉、监护及围手术期处理等诸多方面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外科相关严重并发症如胰漏、围手术期出血、术后腹腔感染等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5%,但由于其术式的复杂性及患者术前多合并有黄疸等继发症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仍显著高于其他腹部手术,约为18%~52%[1-3],其中以术后胃排空延迟及胰漏最为常见,前者除可延长住院周期及加大经济支出外,多预后良好;而后者还可致腹腔感染甚或腹腔出血等危及生命之严重并发症.综合文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出血的发生率为2%~8%,但并发胰漏及腹腔感染时,其发生率为6%~26%,合并出血患者的相关死亡率为18%~38%[2-4].我院2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率为8.75%,合并出血后死亡率高达34.8%[5].可见,尽管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的总体发生率不高,但临床表现多较凶险,常需紧急处置,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肺曲霉菌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32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施行采用标准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术6例,楔形切除术3例,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改良后外侧微创小切口楔形切除术15例,肺叶切除术6例,肺段切除术2例。结果21例无肺原发疾病,11例有肺原发疾病。痰菌检查阳性率为13.3%(2/15),术前诊断符合率为28.1%(9/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其中切口皮下积液、肺膨胀不良各2例,气胸1例;随访32例,随访10~160个月,无咯血或血痰、肺曲霉菌病复发或播散。结论肺曲霉菌病多数无肺原发疾病和症状,无论有否症状均应手术治疗,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少且较轻,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肺损伤是围手术期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单肺通气及脓毒血症患者中其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转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行肺保护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急性肺损伤高危因素包括:机械通气、输血、感染、肿瘤患者的术前放化疗,患者本身存在的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COPD等)以及肺部手术。文献报道,急性肺损伤在全肺切除术后发生率为2.5%~11.4%,在肺叶切除术后为1%~5.5%,其死亡率超过  相似文献   

20.
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中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虽然外科医师都非常重视并尽量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但是仍有一定的发生率,国内文献报道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1%~0.5%[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