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HS-GGT和AFP-mRNA联合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特异性γ 谷氨酰转移酶 (HS GGT)和AFP mRNA联合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分析AFP mMNA ,同时定量分析患者血HS GGT水平 ,比较它们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所设计RT PCR扩增AFP基因片段大小为 15 9bp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60 3 % ,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外肿瘤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另外 ,AFP mRNA阳性率 ,在AFP浓度低于 5 0ng/ml肝癌组中为 5 7 1% ,在伴肝外转移的肝癌组中全数阳性。AFP mRNA阳性与肿瘤大小间无明显相关性 ,与HS GGT联合分析诊断肝癌的总阳性率达 93 6% 结论 HS GGT定量和外周血AFP mRNA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远处转移或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人肝癌细胞株(HCCLM3和SMMC-7721细胞)构建的人肝癌裸鼠模型的转移潜能.方法 实验分为两组:应用HCCLM3细胞构建的人肝癌裸鼠模型组为A组,SMMC-7721细胞构建的模型组为B组.比较A组和B组的原发灶的肿瘤大小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各组的肝内转移率、转移数目,累及的肝叶数以及转移肿瘤体积的大小.所有数据由SPSS1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A组的肝内转移率为100%(8/8)、肝内原发肿瘤体积为(6954±1945)mm~3,B组的肝内转移率为62.5%(5/8)、肝内原发肿瘤体积为(6034±2035)mm~3,两组肝内转移率和原发灶肿瘤体积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内转移的数目、累及肝叶数、转移肿瘤的体积大小A组分别为4.5个(中位数)、3个和975 mm~3(中位数),B组分别为1个(中位数)、1个和274 mm~3(中位数),两组比较,Z值分别为-2.818、-2.289和-1.975,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肺转移率(P=0.001)和累及其他脏器个数(P=0.041)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LM3细胞制作的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具有高转移潜能,可应用于人肝癌的生物性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 mRNA表达及甲胎蛋白(AFP)对肝癌诊断与转移监测的价值。方法收集住院肝病患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制备总RNA,经逆转录合成GPC-3cDNA,以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分析其对肝癌诊断与转移监测的价值。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中GPC-3 mRNA阳性仅见肝癌患者,55例肝癌患者中39例阳性(70.9%);肝硬化、肝炎、转移性肝癌、非肝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中未检出阳性(χ2=26.773,P<0.001)。外周血单核细胞GPC-3 mRNA阳性表达与HBsAg阳性(χ2=14.601,P<0.001)、肝癌的TNM分期(χ2=15.252,P<0.001)、门静脉癌栓(χ2=45.658,P<0.001)及伴肝外转移显著相关(χ2=22.273,P<0.001),与瘤体直径、数目、AFP浓度及分化程度间无明显相关;与血AFP可互补诊断,提高肝癌诊断阳性率(90.9%)。结论循环血单核细胞GPC-3 mRNA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和肝外转移监测,对AFP阴性肝癌具互补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NKG5SV裸基因直接注射抗肝细胞肝癌生长及转移复发的作用。方法 以常规方法将NKG划SV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扩增捉取NKG5裸基因,以LacZ为对照基因。将不同裸基因和生理盐水与LCI-D20裸鼠人肝癌同时皮下接种或待LCI-D20肿瘤成瘤后瘤内注射,观察对肿瘤成瘤和生长的影响。LCI-D20肿瘤裸鼠皮下接种后10d,分别瘤内注射不同裸基因,观察对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LC1-D20肿瘤肝内接种,接种后22d行肝癌切除术,术中经切缘或脾内注射不同裸基因,观察其对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累 不同裸基因与LCI-D20肝癌同时皮下接种对照组、LacZ组、NKG5SV组,肿瘤直径(cm)分别为1.76±0.11、1.51±0.34、0.33±0.04。裸基因肿瘤内注射对照组、LacZ细胞组、NKG5SV组,肿瘤直径(cm)分别为0.87±0.08、0.83±0.05、0.26±0.04。瘤重(g)分别为0.43±0.06、0.38±0.04、0.08±0.06。肝癌切除术中应用裸基因转移灶累及部位数、切缘复发瘤直径、肝内转移灶数目、转移灶累及肝叶数在对照组、LacZ组、NKG5SV组分别为,切缘注射肝外转移灶数目(个):4.25±1.48、4.25±1.04、0.63±0.51,切缘肿瘤直径(cm):1.51±0.27、1.35±0.17、0.81±0.17,肝内转移灶数目(个)2.50±1.41、2.38±1.06、1.25±0.71,转移灶累及肝叶数(个):2.13±0.99、2.  相似文献   

5.
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对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基因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病患者外周血中制备RNA,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FP基因.测定20份肝癌、癌周和远癌组织中总RNA浓度.结果 远癌和癌周组织RNA浓度明显高于癌灶组织(P<0.05),癌组织中AFP基因检出率均为100%;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基因的检出率为53.7%,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AF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3.3%、26.3%和71.8%;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尤其在伴有肝外远处转移的肝癌中,AFP基因全数阳性(100%);在AFP<200 ng/ml肝癌中,AFP基因阳性率为50.0%;与肝癌大小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析外周血中AFP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α干扰素-对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应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对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转移复发的抑制作用,以及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是否与IFN-α的疗效有协同作用.方法在体外检测IFN-α和(或)ATRA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BEL-7405、MHCC97增殖的影响.44只裸鼠肝内原位接种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肿瘤组织,于种植后第10天切除移植瘤,共分5组,分别为IFN-α治疗组(皮下注射,3×105U  相似文献   

7.
Li WP  Gu FS  Jia SQ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17-1121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RT-PCR方法分别观察CRP和TNF-α刺激单核细胞PAPP-A mRNA表达的时间及剂量效应.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PAPP-A的mRNA表达(0.1842±0.0101)相比,CRP(20 mg/L)刺激单核细胞2 h后,PAPP-A mRNA表达开始显著增加(0.2128±0.0136),于24 h达最高值(0.6837±0.1360),呈时间依赖性.rhTNF-α(100 ng/ml)刺激后,PAPP-A mRNA表达在2 h迅速升高并达峰值(1.2546±0.0866),24 h仍高于空白对照组(0.8203±0.0413).CRP和rhTNF-α均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PAPP-A的mRNA表达,其中CRP(1、5、10和20 mg/L)刺激组PAPP-A 的mRNA表达分别为0.2544±0.0611、0.4177±0.1200、0.5828±0.0152和0.6837±0.1360,rhTNF-α(5、10、25、50和100 ng/ml)刺激组分别为0.2424±0.1378、0.3335±0.0196、0.5742±0.0131、0.6913±0.0219和0.8203±0.0413.放线菌素D(1 μg/ml)能抑制CRP和rhTNF-α对单核细胞PAPP-A 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结论 促炎因子CRP和rhTNF-α可在转录水平直接调控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APP-A的基因表达,这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PAPP-A水平升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小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简易"降落"PCR(stepdown RT-PCR)方法检测小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表达,并将SSX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等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79.5%(31/39)的小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存在SSX基因mRNA的表达,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为阴性.外周血标本中,28.2%(11/39)的病例可检测到SSX基因的表达.癌组织不表达SSX基因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也不能检测到其表达.小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和HB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随访16.7±5.1月,在11例外周血中表达SSX基因mRNA的患者中6例出现了复发和(或)转移,而20例阴性的患者仅有3例出现了复发和(或)转移,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38),提示外周血中SSX基因表达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结论SSX基因可作为小HCC患者循环肝癌细胞的标志基因,并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_β1及其TGF_β1 mRNA对肝癌(HCC)诊断和转移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从肝癌癌灶、癌周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制备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合成TGF_β1_cDNA,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DNA测序证实,并分析肝病患者外周血TGF_β1 mRNA的临床意义。结果DNA测序证实所扩增基因片段大小211 bp,方法灵敏度为2 ng/L。癌灶和癌周组织中TGF_β1基因片段检出率分别为100%和46.2%;外周血TGF_β1基因检出率,肝癌为53.3%,明显高于肝硬化组(20.0%)和慢性肝炎组(5.0%),其他组未见扩增片段检出;在Ⅲ期肝癌组为83.3%,高于Ⅰ期和Ⅱ期肝癌;在肝癌伴有肝外转移时全数阳性;且与AFP浓度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GF_β1及TGF_β1mRNA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和远处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 TAE 术前后外周血中微转移变化情况,并评价 AFP mRNA 的预后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巢式 RT-PCR 方法,检测32例肝癌患者 TAE 术前后外周血中 AFP mRNA 的表达,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32例 TAE 患者术前 AFP mRNA 阳性21例,阳性率为65.6%;术后 AFP mRNA 阳性23例,阳性率为71.9%。其中21例术前阳性者依然全部阳性,未发现有转阴性;11例阴性患者中有2例转为阳性。随访观察发现 AFP mRNA 阳性患者肝内、肝外转移发生率和 AFP mRNA 阴性患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 TAE 可能促使原发性肝癌发生血道播散。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 AFP mRNA,是一种灵敏预后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的治疗作用。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树突状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刺激活化,经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肿瘤抗原致敏后,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经腹腔注射,以自然杀伤样T淋巴细胞(CIK)和磷酸盐缓冲液为对照,研究其对LCI-D20肝癌治疗和预防转移作用。结果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组、CIK 组和对照组肝癌肿块重量、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肝癌肝内转移率和存活期依次为(1.11±0.63)g、(1.12±0.36)g 和(2.68±0.53)g;(52.1±9.7)μg/L、(48.6±5.2)μg/L和(82.2±7.2)μg/L;16.7%、16.7%和58.3%; (79.0±5.0)d、(73.3±7.0)d和(52.3±5.2)d。对照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可以预防LCI-D20模型肝癌发生转移,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2b对人肝癌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同时设立空白组(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培养液+HepG2细胞)、不同浓度IFNα-2b处理组。用MTT比色法、酶联免疫法检测HepG2的抑制率、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IFNα-2b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具有时间、剂量双重效应(P均<0.05);IFNα-2b对VEGF蛋白表达抑制呈剂量效应(P均<0.01)。结论 IFNα-2b对肝细胞癌增殖和VEGF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小玉  徐春阳  姚煜  戴峰  臧志栋 《肝脏》2023,(11):1328-1330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近2年单发性原发性肝癌96例,其中仅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46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的50例(治疗组),比较术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甲胎蛋白(AFP)等变化,以及1年内的肝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学指标AFP明显下降(t=34.06,P<0.05),1年内治疗组肝癌复发率18.00%,对照组1年内肝癌复发率89.13%(χ2=48.56,P<0.05),两组血清TBil(t=0.065,P>0.05),ALT(t=0.079,P>0.05),AST(t=0.076,P>0.05)在保肝治疗下总体平稳,差异不大。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疗效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功能影响不大,但病例选择很重要,应尽量一次性彻底消融干净,否则有肝内外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4.
随机对照研究干扰素α-2b治疗晚期肝癌(HCC)的效果.将不适合肝切除、肝移植、酒精注射治疗或肝动脉栓塞的58例HCC患者根据Okuda分级随机分为接受IFN治疗组(3×10~6,每周3次,1年)(n=30)或对症处理组(n=28)组。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症状、结节、门静脉栓塞、肝外扩散、Child-Pugh分级、Okuda分级间无差异。27例患者一直用干扰素治疗,平均治疗8±3个月。结果,23例中出现IFN治疗副作用,使13例中止治疗。2/30(6.6%)例表现为部分应答,肿瘤大小减少50%,AFP水平正常。1、2年间生存率无差异(58%对38%,36%对12%)。肿瘤进展(p=0.17)、Child-Pugh分级(P=0.  相似文献   

15.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分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原发性肝癌 (PLC)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 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测定肝癌、肝硬化 ,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继发性肝癌 (SHC)、消化道其它肿瘤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浆TGF β1水平 ,并分析在PLC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结果 PLC组血浆TGF β1水平 ( 2 2 1± 1 19μg/L)均显著高于 (P <0 0 5 )正常对照组 ( 0 67± 0 11μg/L)、肝硬化 ( 0 95± 0 2 3 μg/L)、慢性肝炎 ( 0 98± 0 2 0 μg/L)、急性肝炎 ( 0 72± 0 3 7μg/L)、SHC( 0 89± 0 19μg/L)和消化道其它肿瘤 ( 0 82±0 0 9μg/L)。如以血浆TGF β1水平 1 2 μg/L为界 ,其诊断PLC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 5 %和 94 0 %。并且与血清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性 ,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LC诊断阳性率。结论 资料提示TGF β1过度表达与肝癌形成有关 ,血浆TGF β1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转移监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53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术后随访3年,分析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变化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术前并与肝硬化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25例)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组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是否有血管侵犯、是否转移、血清AFP是否阳性、临床分期、是否术后复发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性别、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无相关性(P0.05),与肝癌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长短呈负相关(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高危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高表达促进肝癌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其术前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行播散是原发性肝癌(HCC)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1],因此,及时发现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不仅对判断肿瘤的转移、复发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措施亦有重要意义。我们以RT-PCR方法检测了HCC患者外周血γ-谷氨酰转移酶(GGT)mRNA-H亚型,探讨其在寻找血循环中肝癌细胞、预测肝癌血行播散及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诊断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抑制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肝癌生长的影响及是否能诱导其凋亡. 方法用3H-TdR掺入、形态学观察、DNA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阿司匹林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建立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阿司匹林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结果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当其浓度在1×10-1~1×10-7mol/L时,肝癌细胞3H-TdR掺入与浓度增加呈显著负相关(r=-0.918,P<0.01).经1×10-3mol/L阿司匹林作用后可见较多肝癌细胞呈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凋亡指数为(8.90±1.32)%,对照组为 (0.5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流式细胞术也检测到其G1期前有一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凋亡率为 12.79%.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抑瘤率为71.62%,实验中裸鼠存活率为100%,未见消化道出血、溃疡等不良反应. 结论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的构建、表达及导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高效、低毒的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 方法 将人突变型肿瘤坏死因子α(mTNF α)与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hscFv25基因连接,构建pGEx4T-1/hscFv25-mTNF α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之后,进行荷肝癌(SMMC-7721)裸鼠体内初步抑瘤实验,并对治疗后裸鼠肿瘤组织进行抗TNF α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hscFv25 mTNF α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2%,hscFv25-mTNFα治疗组对荷肝癌裸鼠的有效率为5/5,其中2/5为完全缓解,3/5为部分缓解,疗效明显高于mTNFα对照组(F=8.70,P<0.05),治疗组裸鼠的肝、肺等组织中未见转移性病灶,经hscFv25-mTNFα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呈TNFα弥漫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瘤细胞的胞质中。 结论 hscFv25-mTNFα是高效、低毒的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