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97例中风患者急性期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97例中风患者于中风后第2、3、4周进行3次测试,其中脑梗死53例,脑出血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结果:44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伴发抑郁症,其发病率为45.4%,包括重度抑郁8例,其发病率为8.2%。结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依赖程度与抑郁症呈正相关,44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伴发抑郁症使用氟西汀治疗,治愈好转率为88.64%。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60例中风患者伴发抑郁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发病率及治疗方法和效果。其中脑梗塞207例,脑出血153例,均经CT证实。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测试,在中风两周后进行。结果发现抑郁症138例(占365%),重症抑郁37例(占103%)。中风后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职业及中风部位无关。与中风性质,有无肢体瘫痪有关。中风后伴发抑郁症的患者对抗郁抑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927%。中风患者伴发抑郁症后,立即进行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汕头地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南登昆等编制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1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卒中后遗症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伴发抑郁及非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③结果 汕头地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9.0%。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生活质量的5个方面均低于无抑郁伴发的患者。④结论 卒中后遗症患者抑郁症发病率高,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症患者,应积极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和心理治疗,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COPD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和护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问卷对我科确诊COPD的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用SPSS14.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268例被调查患者中有101例(52.06%)有抑郁情绪,男女发生率无差异。结论COPD患者有较高抑郁情绪的发病率;患病年龄、COPD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经济状况、是否家庭氧疗是合并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护理工作者应尽早发现COP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邹丽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882-884,89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症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调查抑郁状态在该人群中的患病率;比较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一般情况、透析情况、躯体症状、各实验室指标;用肾脏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对该人群进行评分,调查抑郁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SDS评分显示该组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58.8%。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年龄、工作状况、躯体症状、透析方式、内瘘手术次数、透析前血尿酸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家庭支持度高、经济状况好的MHD患者,抑郁症发病率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生活质量分值差异有显著性,KDQOL-SF分值与SDS评分存在负相关(r=-0.871,P<0.05)。结论:MHD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60岁以上、没有工作、无定期血液滤过(HF)或血液透析滤(HDF)、内瘘手术次数多、透析前血尿酸较高,家庭支持度低、经济状况差的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高。抑郁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组。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部分地区中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比例,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种状况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90名社区和敬老院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进行抑郁症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中老年人有抑郁症者占12.7%;其中女性、年龄偏大者、文化程度较低者、丧偶者、经济阶层低者、与家庭关系紧张者、患慢性病者的抑郁症状比例均高于其他。结论中老年人抑郁状况的严重程度不容忽视,社会和家庭应多关注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中老年人要增强自我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抑郁剂治疗中风(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92例患有抑郁症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56例,对照组36例,分别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9.64%,有效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66.67%(P<0.05),并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视中风引发的抑郁症的治疗,能明显提高中风后遗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患者的抑郁症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法,对收治的7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患者的躯体情况、生活质量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抑郁症发生率58.3% 。透析不充分,抑郁症发病率高;家庭支持度和经济状况好,抑郁症发病率低。结论:对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应重视抑郁症的发生,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程双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45-2246
目的:对脑卒中后的抑郁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减轻抑郁情绪的预防措施.方法:对90例神经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在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检查合作状态下由专人采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多模式诊断(MMADD)进行测评.结果:肢体功能水平越高,ADL(日常生活能力)越强,抑郁的发症率越低;病程越短,抑郁的发病率越低.结论:脑卒中后患者如具备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情感支持系统、宽裕的经济状况并能及早进行神经功能康复,从而提高ADL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是减轻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抑郁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经济与社会状况对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抑郁组19例和非抑郁组20例,采用中国脑卒中量表和汉密斯抑郁表对其抑郁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分析年龄、性别、婚姻、经济及社会状况对抑郁的影响。结果:75~89岁脑卒中患者较60~74岁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00),女性抑郁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4),单身老人抑郁发生率高于配偶健在者(P=0.023),社会支持差者抑郁发生率高于社会支持好者(P=0.02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受年龄、性别、婚姻及社会状况的影响较大,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脑卒中自我效能量表(stroke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SSEQ)、修订版家庭支持自评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om family scale,PSS-Fa)对保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17名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自我感受负担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平均得分为(26.54±10.05)分,69.40%患者存在自我感受负担。其中,存在轻度、中度、重度自我感受负担者分别占29.34%、27.13%、12.93%。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1个月(OR=2.192)、照顾者健康状况好(OR=2.620)、自我效能(OR=1.025)和感知到家庭支持(OR=1.351)水平高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较轻;人均家庭月收入≤2 000元(OR=0.170)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较重。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发生率高。经济状况差、病程长、照顾者健康状况一般、自我效能和家庭支持水平低可能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压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家属155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照顾压力等,分析影响照顾者照顾压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99例患者照顾者照顾压力总分≥7分,占63.9%。身体、社交压力方面,生活受限排在第1位,其次为生活不方便,身体疲惫、睡眠被打扰、家庭正常生活被打乱,个人时间需要满足其他人需要阳性率最低。工作经济压力方面,个人计划发生改变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工作受到影响、有经济方面的压力。心理压力维度,感到精疲力竭/焦头烂额排第1位,其次为因患者的改变而感到沮丧、患者的行为令人苦恼和情绪改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值、照顾者照顾天数、共同照顾者的数目与照顾者的照顾压力具有相关性(P〈0.01)。患者依赖性越强则照顾者的照顾压力越大,共同照顾者的数目越少照顾者的照顾压力越大,照顾时间为28-〈180 d的照顾者照顾压力最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共同照顾者数目、患者的ADL与照顾者照顾压力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压力相对较大,而患者的ADL、共同照顾者的数目与照顾者的照顾压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杨春琴  薄海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29-1733
背景 据文献报道47%的社区脑卒中患者有超过1次的跌倒,跌倒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为此,加强社区脑卒中防跌倒管理已迫在眉睫。目的 探索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社区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在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16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进行防跌倒干预,干预时间1年。比较首次、第6个月、第12个月入户随访时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跌倒风险评估得分及2016年与2017年跌倒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首次、第6个月、第12个月入户随访时,患者及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跌倒风险评估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第6个月、第12个月入户随访时患者及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跌倒风险评估得分均高于首次入户时,第12个月入户随访时患者及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跌倒风险评估得分均高于第6个月入户随访时(P<0.05)。2017年研究对象跌倒发生率为14.9%(24/161),低于2016年的32.5%(53/163)(χ2=13.86,P<0.01)。结论 运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的风险因素,提高患者及照顾者防跌倒相关知识认知度,减少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要照顾者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于浙江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采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要照顾者抑郁发生率为40豫(48/120), SDS得分为(57.59±4.62)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抑郁和未发生抑郁照顾者在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日均照顾时间、照顾持续时间、与患者的关系、患者病程时间、患者TMN分期、疗效、患者对疾病是否知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持续时间、家庭收入、照顾者文化程度、患者TMN分期、患者病程时间是照顾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OR越1.826、0.603、0.505、1.540、1.343,P〈0.05或P〈0.01)。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较严重的抑郁情绪,医护人员应重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诊断,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抑郁程度进行评估,爱丁堡斯堪纳维亚改良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基础疾病等因素在PSD与脑卒中非PSD患者中的差异。结果PSD发生率为35.9%,PSD与脑卒中非PSD患者在年龄、经济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部位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半球卒中、合并基础疾病是PSD的危险因素,经济条件较好是PSD的保护性因素。结论PSD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部位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关系密切,掌握其相关因素对于临床及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在行家庭肠内营养期间照顾者的负担现状,分析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在该院住院行肠内营养治疗、且出院后继续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直接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2人.采用照顾者负担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患者及其照顾者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照顾者负担水平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202名接受调查的照顾者负担总评分(50.17±9.7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照顾者是否伴有负性情绪(焦虑或抑郁)、照顾时间、患者NIHSS评分及喂养方式的负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照顾时间、喂养方式、照顾者伴有焦虑或伴有抑郁、患者NIHSS评分是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照顾者在照顾患者时存在较大的负担,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依据是否复发分为预后差与预后好组。采集患者的家庭和临床资料,选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患者家庭进行评价,并对主要照顾者进行脑卒中知识评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家庭和临床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家庭因素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 预后差组患者来自农村家庭、人口数多家庭和失衡型家庭比例多于预后好组,而患者所受教育、家庭人均月收入和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少于预后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家庭因素中,患者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收入低、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少及失衡型家庭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水平与患者LDL-C水平呈负相关(r=-0.793,P=0.018)。 结论 在家庭因素中,患者文化水平低、家庭人均收入低、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少及失衡型家庭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越少,患者LDL-C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附20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艳  余华峰 《北京医学》2004,26(3):147-149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测查.用t 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发病率.结果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为35%.影响抑郁发病的因素有女性、学历、家庭不和、非妻子护理、3种以上合并症、既往抑郁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前部病灶、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等.结论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更好的开展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某社区团队所管辖的116位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症状持续时间变量对患者进行PSD综合评定.调查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照料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脑卒中病程和类型以及功能障碍等情况.方法 脑卒中后抑郁的检出率为27.6%,其中轻度抑郁占22.4%,中度抑郁占5.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慢性病种数越多、FAC功能障碍程度越高,PSD的患病风险越高.而配偶健在会降低PSD的患病风险.结论 社区脑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且PSD的发病受神经生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共同作用,社区要从多个维度加强心理卫生服务,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降低抑郁发生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状况以评价对该病临床最好的护理方式.结果2组患者较护理干预前抑郁的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有利于患者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