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硬线钢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脆断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连铸工艺,铸坯的中心碳偏析、缩孔等缺陷明显得到改善,提高了硬线盘条钢质量。  相似文献   

2.
《炼钢》2012,28(5)
为改善产品质量,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对70钢炼钢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对铸坯取样进行了低倍组织、中心碳偏析检验分析,对夹杂物进行了大样电解、扫描电镜及能谱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70高碳硬线钢铸坯质量显著改善,低倍组织大部份缺陷级别不大于0.5级,铸坯中心等轴晶面积比率大于40%;铸坯中心碳偏析指数由1.06降至1.03,成分偏析减小;111kg铸坯大样电解夹杂物总量由28.95g降至9.78mg,夹杂物以低熔点的锰铝榴石、硅铝酸钙塑性夹杂为主;盘条拉拔断丝率南每百吨7.5次降至4.9次,拉拔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连铸坯的中心碳偏析是SWRH82B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笔尖状断裂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在连铸过程中调整水量分配和优化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可以减轻铸坯碳偏析程度,线材获得良好的拉拔性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82B、77B系列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常出现的脆断现象,指出碳偏析、缩孔、表面横裂缺陷是导致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发生断裂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连铸工艺,提高了盘条的质量,降低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断丝率。  相似文献   

5.
82B高碳钢连铸坯中心偏析及线材质量的改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桂美文  覃之光 《炼钢》2005,21(3):1-4
为了解决用连铸坯直接轧制的82B高碳钢线材易脆断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金相组织检验分析等方式,找出了导致82B线材易脆断的主要原因是铸坯中心偏析,并在生产中采取了降低中包钢水过热度、用拉矫辊实施轻压下等措施,使82B高碳钢铸坯中心偏析及轧制的线材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对82B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笔尖状断口进行分析,认为铸坯中心碳、锰、铬成分偏析以及轧后冷却速度过快产生了马氏体组织,相变时引起晶格畸变,由于马氏体硬度高、变形能力差,微裂纹在拉拔过程中萌生并扩展,导致断裂。这是导致笔尖状断裂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铸坯成分偏析,优化轧后冷却工艺,降低马氏体组织尺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拉拔过程笔尖状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7.
对82B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笔尖状断口进行分析,认为铸坯中心碳、锰、铬成分偏析以及轧后冷却速度过快产生了马氏体组织,相变时引起晶格畸变,由于马氏体硬度高、变形能力差,微裂纹在拉拔过程中萌生并扩展,导致断裂。这是导致笔尖状断裂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铸坯成分偏析,优化轧后冷却工艺,降低马氏体组织尺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拉拔过程笔尖状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82B钢拉拔性能,降低铸坯中心碳偏析指数,在钢水过热度20~30℃,拉速1.9m/min,二冷比水量0.7L/kg,结晶器电磁搅拌4Hz、240A的条件下进行了末端电磁搅拌(F—EMS)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末端电磁搅拌6Hz、160A条件下铸坯的中心碳偏析指数≤1.05。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钢绞线用优质高碳盘条82B在拉拔过程中常出现脆断现象,针对碳偏析、缩孔和表面横裂等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通过优化炼钢、连铸、控轧控冷以及拉拔工艺,提高了盘条的质量.降低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断丝率。  相似文献   

10.
连铸小方坯生产大规格82B盘条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钢绞线用优质高碳盘条82B在拉拔过程中常出现脆断现象。通过对碳偏析、缩孔、表面横裂等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并实施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通过优化炼钢、连铸、控轧控冷以及拉拔工艺等,提高了盘条质量.降低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断丝率。  相似文献   

11.
高碳钢盘条中心偏析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习元  周勇  吴冬海 《钢铁》2006,41(8):68-72
研究了不同铸坯中心偏析成分在控冷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铸坯中心成分偏析是导致高碳钢盘条中心出现马氏体的主要原因,而马氏体又是导致盘条拉伸出现尖状断口的主要原因;铸坯中心碳偏析指数不能超过1.12及综合偏析指数小于1.20,才能在控冷过程中不出现中心马氏体;通过降低过热度、实施末端电磁搅拌、轻压下并适当调整盘条控冷工艺等措施,连铸坯中心碳偏析指数由1.18减小到1.10,盘条的中心马氏体、尖断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以现场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连铸工艺条件下生产的82B铸坯的碳硫偏析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过热度、拉速和末搅拌三个影响铸坯偏析的因素所起的作用随铸坯内部位置和偏析元素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针对中心碳硫偏析,拉速的影响大于其它两个因素。在拉速提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二冷强度可以有效地减轻铸坯的碳硫偏析特别是中心部位的碳硫偏析。中间包的水力学模拟表明适宜的拉速为1.8 m/min。  相似文献   

13.
SWRH82B高碳盘条脆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振成  侯基林  姜德刚 《钢铁》2003,38(4):52-55
分析了SWRH82B盘条脆断问题,结果表明,尖状断口试祥的中心处存在着较严重的碳偏析,导致了组织转变上的差异,从而使拉拔变形不均匀。通过在冶炼上配备末端电磁搅拌装置,使钢坯的碳偏析指数小于1.04,可明显减少脆断现象和尖状断口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82B盘条在经拉拔后表面出现横向裂纹及脆断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节奏,为了减少脆断的发生,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脆断的82B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脆断样局部表面有块状碳化物及网状渗碳体等异常组织存在,并且裂纹源位于异常组织处,试样纵断面上有大型C类和少量B类保护渣类夹杂物,故表明这种脆断主要是由连铸卷渣造成铸坯表面局部增碳从而大量析出网状渗碳体引起的。通过控制连铸加渣均匀性、浸入式水口合理的插入深度及采用恒拉速浇注、钢水液面稳定等手段来稳定连铸操作,减少卷渣产生的钢坯表面局部增碳现象,有效地减少了脆性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世芳  麻晗  峰公雄 《特殊钢》2011,32(4):31-33
70 t BOF-LF-Φ380 mm CC-开坯成150 mm×150 mm方坯-CR和200 t BOF-LF-200 mm×200mm CC-CR两种工艺路线所生产的Φ5.5 mm盘条经拉拔成Φ0.22 mm钢帘线合股过程的断丝率为Φ380mm圆铸坯工艺-2.86次/t,200 mm×200 mm方坯工艺-<1次/t。检验结果表明,圆坯工艺生产的盘条严重的中心偏析是大量断丝的主要因素,150mm×150 mm轧坯的宏观碳偏析高达1.11。采用断面尺寸200 mm×200 mm以上的方坯连铸工艺流程,中间包钢水过热度15~25℃,拉速恒定,采用结晶器和末端电磁搅拌,可有效地减轻中心偏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钢厂生产的55SiCr弹簧钢,用户加工后的油淬火钢丝断面收缩率在40%以下,影响后续卷簧过程和弹簧的使用寿命,通过低倍酸洗试验,拉伸试验,油淬火调质处理,钻屑试验等方法对铸坯和线材进行评价检测,发现铸坯中心偏析是导致拉拔性能差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展连铸工艺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过热度控制对铸坯偏析及线材拉拔性能有显著影响,过热度为35℃相较于过热度18℃,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分别提高2%和0.8%;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从150 A增加到320 A,中心等轴晶率由8%~8.5%增加到10.5%,但是中心碳平均偏析指数也随之增加;相同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时,降低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强度有利于改善中心偏析;铸坯中心碳平均偏析指数由1.10降低到1.02时,油淬火调质态线材断面收缩率由39%增加到47%。  相似文献   

17.
建立天钢圆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数学模型,提出82B、37Mn5等典型钢种的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参数.应用模型优化连铸工艺及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制度,改善铸态组织,提高铸坯内部质量,中心偏析、中心疏松、中心缩孔,中心碳偏析指数≤1.10.  相似文献   

18.
针对40Cr冷镦钢盘条内部出现的锭型偏析缺陷,利用化学分析法分析了在不同连铸工艺下该钢种大方坯内部的碳偏析情况,并计算了碳偏析指数和极差。结果表明,铸坯碳偏析影响盘条的锭型偏析,铸坯碳偏析指数极差小于0.14时,盘条锭型偏析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轩宗宇 《河北冶金》2011,(10):41-44
对高碳钢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常出现的脆断现象进行分析,指出钢水纯净度不够、碳偏析、轧制过程冷却强度不够及风冷冷却不均是导致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炼钢、轧钢工艺,提高盘条钢质量,降低并最终杜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断丝。  相似文献   

20.
近期生产的高碳硬线钢65Mn在拉拔过程中存在断丝现象,严重影响了生产节奏和产品质量.通过对近期生产的65Mn进行跟踪取样并对其铸坯(160 mm×160 mm)中心C偏析进行分析,发现铸坯中心的C偏析较为严重,分析认为末端电磁搅拌并未有效发挥减轻铸坯中心C偏析的作用,是导致65Mn钢凝固中心C偏析严重的主要原因.文中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