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孩子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相似文献   

2.
张虎军 《大众健康》2007,(10):53-55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觉得活得没劲,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什么都失败。这时我们要注意,可能他或者她有抑郁症的前兆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意识多元化,思维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人们都面临选择的多元化,无所适从似乎成了很多人做任何事情的通病。从上小学、中学、大学、工作、结婚、生育,似乎任何事情都在逼迫您做出选择,一次次的选择恐惧和对选择的不满意会使自己失去选择的乐趣。社会竞争的压力,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亚健康”,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亚健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继续“恋爱”周女士28岁,结婚两年了。她在心理医生面前讲起她丈夫的种种不足之处:“他这个人,一不高兴就变了脸色,也不理人了,根本不考虑我在想什么;不能说他不勤快,可他干点儿活,我得收拾半天,比我自己干还累,所以,现在不敢要孩子;为一些小事俩人老说不到...  相似文献   

4.
选择坚强     
选择坚强江波从懂事起,妈妈的话就挂在我的耳朵上:好孩子要坚强,跌倒了,不能哭,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别人欺负你,不要哭,和他讲道理,学会保护自己;别人会做的事而你不会做,不要哭,耐心学习,你会做得比他更好!……我不知道什么是勇敢,也不知何谓坚强,只是想应...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没心没肺,活着不累。”一是说傻里傻气、糊里糊涂地活着,就没有活得太累的感觉;二是不过分要脸面,善做凡人,就能得长寿。这句俗话,我觉得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对老人,应家事、公事都不用多管,主要关注自己如何养生,不必再操心劳力,弄得疲乏不堪;遇到一些事情,也不必那么强要脸面,改一改犟脾气,只要肚子不饿,就能快快乐乐,自然也就会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6.
理想之芽     
董敏  侯威生 《健康文摘》2008,(10):12-12
一天,4岁的女儿翻书时碰到一个陌生的词“理想”,便问我“理想”是什么。我说理想就是你心中那个最大的愿望,比如你最希望自己能做什么事情,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女儿静静地想了一会儿.说:“妈妈,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捏面人的人!和公园里的那个阿姨捏得一样好!比她捏得还要好!我希望我可以天天捏面人,让小朋友们都买我捏的面人!”  相似文献   

7.
张科长现在已经不是科长了,他真没有想到,自己当了几年的小官,还多次评上先进工作者,在这次全员聘任上岗时,却落选了。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工作上积极努力,也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贪什么便宜……为什么?工作变了,与几年来形成的习惯轨道偏离了。老张每天还是正常上班下班,但干着活却提不起劲头,下班后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每天晚上都喝点小酒来麻醉自己。再就是看看电视,不管是什么片子,看完也就忘了他心里想,自己就这样子对付着干到退休算了。  相似文献   

8.
聚焦消极案例 一对老年夫妇吵架被劝开之后,妻子向人埋怨:这老头子越活越不像样,什么事情都与我斤斤计较,有时连小孙子都不肯相让……一位老年人向另一位老同事诉说不满:原以为退休以后收入有保障、家务不用操心、子女也孝顺,自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现实并非如此,跟老伴时常吵架、退休金也不够用,退休后的生活与退休前的想象简直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
生活实例 我和老公结婚多年,孩子也不小了。可是,我一直感觉他“没有长大”。他从小到大所有事情都由婆婆一手包办,所以,结婚这么多年了,他还没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即使推脱不过做了,完了以后我不满意还得由自己重新来做。另外,很多事情上,他经常会征求婆婆的意见,反而不听我的话。他出门从不交待,也不知道检查家里水、电、煤气关了没有,也不会说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孩子的事他也一点都不管,他的数学不错,可让他给孩子教点数学,他都懒得动。他有时生活不规律,在外面和朋友打扑克到很晚,让他改,他说改不了。  相似文献   

10.
生活案例 老马退休了,闲来无事重操“旧业”,玩起相机。摄影是马先生年轻时的一个爱好;人至中年时,马先生一心忙事业,在职场上做得如日中天,于是这个爱好被他一搁就是好多年。这不,刚一退休,老马就赶快报了一个摄影学习班,想着这回要正儿八经学习学习了。老马觉得自己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因为,首先那些和自己合得来的同事好多都还没有退休,谁有闲工夫陪你玩?二是,即便合得来又有工夫,人家也未必有这种雅兴不是?所以,老马那天恰巧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培训班,当机立断就直接报了名。  相似文献   

11.
心平血压平     
张维君 《药物与人》2004,(12):56-56
人总是有苦有乐,有忙有闲,人人都想从苦难繁忙中走出来,这就得有一个平衡的心态,得学会休闲。著名的戏剧学家肖伯纳说得好:“真正的休闲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徐悲鸿在书房内观赏雨花石,老舍在庭院内养花……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处事更是充满幽默。苏格拉底娶了一位强悍的妻子,  相似文献   

12.
高海青 《家庭健康》2004,(10):16-16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今年66岁的杨大妈虽然是女流之辈,也是“有泪不轻弹”,年轻时忙忙碌碌过来.顾不上去感觉苦和累。退休以后在家里闲下来.生活中也没有什么让人伤心的事情。可是杨大妈老是觉得自己有点不对劲:自己的眼泪太少了,有时候明明电视剧让她感动得不得了.激动得她已经哭出声来了,可就是没有眼泪。小孙子笑话她:“奶奶老是干打雷不下雨,假装哭呢。”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如何适应退休之后的社会角色转变?实际上,你要承认自己现在退下来了,不再握有权力了,不再能“管”别人了……就是说,你要承认这个现实.尽管你有很多的经验,尽管你曾经“管”着很多人,掌握过很大的权力,但是,你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有很多老年人不能承认自己退休了这件事,所以在国外有“养老金死亡”的说法,就是人在退休领养老金的第一天死了,说明这些人对退休这个事实接受不了.他们把自己全部的生活、精力、爱好都放在工作上,以致退休以后,没有了寄托,特别是刚刚退休的一段时间是最糟糕的,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调整.老年人退了休,按理说应该没有什么“压力”和“包袱”可言.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对照一下您自己,是不是也背着这样或那样的“包袱”?  相似文献   

14.
角色快调整     
刘姿含 《现代养生》2014,(17):43-44
退休是老年人感觉自己衰老的一个标志,因为很多老年人突然退休在家,什么事情也不做,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了,还有很多老年人不能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而引发了很多的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5.
张老太太老两口退休后生活安定,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但近月来张老太太总是心烦胸闷、睡不好觉;老是担心已出国的小女儿在国外不适应;此外头疼、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连展练也缺乏兴趣;以前爱看看电视、打打麻将,现在是电视也不看了,牌也不打了,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而且总怀疑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到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只是诊断为“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吃了不少药,病情还是不好。其实张老太太得的是老年抑郁症。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完美主义者的各种表现:如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不允许自己的工作仅仅是一般,他们一定要做得最好,可事实经常是把自己累得够呛,工作却未必如想象的那般好……这些想把生活中每件事都做得非常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7.
晓晖 《健康生活》2008,(5):46-47
善于根据兴趣确定自己的职业,并以此推销自己的优势是择业成大事者的起点。罗素说过,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使“我之所爱为我天职”。也就是说,他要把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作为其终职业。这的确是个值得效仿的榜样。在确定你的终生奋斗目标,首先要问问你自己的兴趣所在。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会灰心丧气,而能想尽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甚至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天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难怪他会成大事。  相似文献   

18.
现象一:一对老年夫妇吵架被劝开之后,老年妻子会向人埋怨:这老头子越活越不像样,什么事情都与我斤斤计较,有时连小孙子都不肯相让。现象二:一个已经从处长位置退下来做顾问的老人,常常在处室全体会议上否决新处长的决定或者干脆在实际操作中擅自改变新处长的做法,以致引起处室全体同仁的微词。在家里他又常常会无意识流露出处长的口气,摆出处长的架势,结果招致全家的不满甚至一致反对。现象三:一位老年人向另一位老同事诉说不满,退休以后原以为收入有保障,家务不用操心,子女也会待我不错,自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享享清福了。但是事实上现在存在着物价上涨、退休金不够用,子女也不如以前孝顺了,老俩口时常会吵架,退休以后的生活与退休之前的想像简直是大相径庭。现象四:有些老年人离退休以后,简直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整天日混三餐,夜图一宿,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结果身体急剧地衰老下去,心理健康状态也快速地恶化起来。  相似文献   

19.
李愚 《大众健康》2011,(8):116-117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别人做自己的知己,而大多数人却从没想过要做别人的知己。很多人常常想着别人该为自己做点什么,而从没想过自己该为别人做些什么,他们常常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当成天经地义,以为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那都是理所应当,这样的人无疑是自私的,而自私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朋友的。  相似文献   

20.
老爸退休后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对任何事情仿佛都没了热情。每天起来就是坐在沙发上发呆,要不就看电视,或者拿个半导体收音机咝咝啦啦的不知道听些什么。别的老头退休后都有个爱好什么的,养花、下棋、遛鸟、跳舞或者登山等等,可我的老爸什么也不喜爱,真的快急死我们了。我和老妈没少劝说他,盼望着他能够早些从退休的不适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