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隔内胚窦瘤1例报告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放射科田昭俭,孟祥淇原发于纵隔内的内胚窦瘤罕见,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男,15岁,患者无任何诱因自感左侧胸痛15d,呼吸、咳嗽时疼痛加重。无呼吸困难及放射痛,于1985-10-12入...  相似文献   

2.
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提高对小儿腹部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23例CT平扫均表现为实性肿块,18例肿块表现为不均质密度,5例表现为均质密度。19例增强CT扫描表现为中~高度不均匀强化,其中9例表现为周边部的不规则条状及网状强化。结论 CT对小儿腹部内胚窦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有助于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CT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扫描对诊断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患者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随后,对全部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平扫表现为睾丸内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7例的肿瘤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其中2例瘤内可见小片状钙化,2例瘤内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另4例的肿瘤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显示全部患者的肿瘤病灶呈明显片状、团块状强化,2例小片状低密度影处增强后无强化。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尤其结合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可准确地将其与睾丸的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探讨CT在儿童睾丸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儿童睾丸肿瘤的组织病理、临床特点和CT表现。结果:良性畸胎瘤16例,内胚窦瘤7例,胚胎细胞癌5例。总体发病年龄平均14个月;良性畸胎瘤和内胚窦瘤分别为12个月和14个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胚胎细胞癌49个月,和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胚窦瘤和胚胎细胞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值明显升高,和良性畸胎瘤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T平扫5例良性畸胎瘤含钙化、脂肪成分,具有特征性,其余平扫CT征象在3种肿瘤中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增强后内胚窦瘤和胚胎细胞癌均显著不均匀强化,而良性畸胎瘤多轻度均匀强化或无强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7例内胚窦瘤中肺部转移1例。5例胚胎细胞癌中同侧精索增粗伴明显强化2例,其中1例伴后腹膜淋巴结肿大。1例内胚窦瘤和3例胚胎细胞癌患者术后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血清甲胎蛋白、盆腹腔CT和胸部x线平片均正常。结论:CT扫描并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在鉴别儿童睾丸肿瘤良恶性、肿瘤术前分期和术后随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4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2例为单纯主动脉窦瘤穿破至右室,另1例为窦瘤伴主动脉二叶瓣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又1例与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存。文中提出:临床有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时,如有肺血增多与心脏增大程度不相称或伴左心衰时有肺血减少现象应考虑此症。  相似文献   

6.
卵巢内胚窦瘤的B超和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内胚窦瘤的B超和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内胚窦瘤的B超和CT资料 ,结合病理讨论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0例卵巢内胚窦瘤均作了B超检查 ,5例呈实质性回声像图 ,3例呈囊实性 ,2例呈囊性为主 ,实性部分血流丰富 ,局部可见蜂窝样改变。 10例中有 5例作了CT检查 ,边界大部分清楚光整 ,1例呈实质性肿块 ,内见较大不规则坏死区 ;2例呈囊实性 ,囊腔边缘不规则模糊 ;2例呈囊性为主 ,内见分隔。结论 卵巢内胚窦瘤的B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尤其是CT ,结合年龄、血清AFP ,术前明确诊断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 2 6例内胚窦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H E常规染色 ,光镜下回顾性观察。结果  2 6例内胚窦瘤(性腺内 16例 ,性腺外 10例 )镜下特点基本相同 ,其中 6例合并畸胎瘤 ,1例合并精原细胞瘤 ,1例合并胚胎癌。 19例术后 4个月~ 1年内死亡 ,2例术后生存 5年以上 ,余不详。结论 内胚窦瘤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高度恶性 ,以小儿和青少年多见。组织学改变具有特征性 ,但需与胚胎癌或睾丸母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在小儿睾丸内胚窦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7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右侧阴囊5例,左侧阴囊2例.平扫肿瘤均表现为单发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2例其内见低密度区;1例其内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5例肿瘤呈多个结节状或片状明显强化,强化幅度达周围强化血管程度,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AFP术前增高6例,术后增高1例.结论 小儿内胚窦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血清AFP测定有助于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9.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6例CT平扫均表现为睾丸实性肿块,14例肿块表现为均质密度,2例表现为不均质密度。12例CT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周边部强化明显。结论CT对小儿睾丸内胚窦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1例病灶CT平扫均表现为实性肿块,8例肿块表现为不均质密度,3例表现为均质密度。9例增强CT扫描表现为中-高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周边部的不规则线状及网状强化。结论:纵隔内胚窦瘤的CT表现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韦菊临  梁桂录   《放射学实践》2012,27(3):298-300
目的:提高对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1例CT平扫均表现为纵隔内实性肿块,8例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较均匀。10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度-高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周边部不规则线状及网状强化。结论:纵隔内胚窦瘤的CT表现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小脑幕下原发性内胚窦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胚窦瘤(endodermalsinustumor,简称EST)又称卵黄囊瘤,属生殖细胞瘤的一个亚类。原发于小脑幕的EST非常罕见,我院遇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5岁,因频繁呕吐,走路不稳1个月入院。头颅CT发现左后颅窝一等密度肿块,大小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1例CT平扫均表现为纵隔内实性肿块,8例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较均匀.10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度-高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周边部不规则线状及网状强化.结论:纵隔内胚窦瘤的CT表现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睾丸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是来源于性腺的生殖细胞,具有向胚外卵黄囊成分分化能力的恶性肿瘤.国内外有关此疾病的报道比较少见,尤其是3个月以内婴儿罕见报道,我院2006年6月6日收治1例74d婴儿经病理证实为睾丸内胚窦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K型同源盒基因转录因子2. 5(NKx2. 5)及甲胎蛋白(AFP)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类型将患者分为卵巢内胚窦瘤组(n=76)及其他类型卵巢恶性肿瘤组(n=12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内NKx2. 5、AFP的表达情况,分析NKx2. 5联合AFP检测在卵巢内胚窦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卵巢内胚窦瘤组的NKx2. 5及AFP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他类型卵巢恶性肿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卵巢内胚窦瘤组中,NKx2. 5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腹水量无相关性(P> 0. 05),与肿瘤分期存在相关性(P <0. 05)。卵巢内胚窦瘤组中NKx2. 5、AF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NKx2. 5、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结论 NKx2. 5作为一种新型的标志物,在诊断卵巢内胚窦瘤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NKx2. 5及AFP可提高卵巢内胚窦瘤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不同类型间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P53在卵巢内胚窦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1984-2007年收治的64例纯型卵巢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在卵巢内胚窦瘤中的表达,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数>3个、残余瘤直径≤2 cm、腹水量≤100 m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53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数、残余瘤直径和腹水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Bcl—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bcl-2蛋白在人膀胱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57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石蜡包埋在组织切片中bcl-2的表达。结果 正常膀胱粘膜组织bcl-2蛋白呈阴性。膀胱移行细胞瘤I级15例,阳性率13.3%;Ⅱ级16例,阳性率6.2%;Ⅲ级18例,阳性率50.0%。膀胱横纹肌肉瘤阳性1例,葡萄状内瘤阳性1例,内胚窦瘤阳性1例。结论 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在人膀胱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内胚窦瘤的CT及MRI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儿童睾丸内胚窦瘤的CT和MRI资料。其中行CT检查4例,3例行增强检查;行MRI检查16例,11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20例病灶均单发,左侧睾丸12例,右侧睾丸8例,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17例,模糊3例。CT平扫病灶均呈混杂密度包块,MRI平扫病灶T1WI呈等、等低或混杂信号;T12WI呈等、等高或稍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明显。结论儿童睾丸内胚窦瘤的CT和MRI表现特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卵黄囊瘤又名内胚窦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文献罕见报道,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20.
卵黄囊瘤又名内胚窦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文献罕见报道,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