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励建荣  朱军莉 《食品科技》2008,33(3):217-220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一种分析微生物区系的分子指纹技术.概述DGGE的基本原理、发展和应用现状,着重阐述该技术在评价发酵食品的细菌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区分发酵食品、控制食品质量、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等食品微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展望了DGGE技术在食品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溯源分型,是根据微生物的生化特征或基因特征,对不同来源微生物间的关系迚行分型溯源。通过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型研究,精确分析食源性致病菌的特征,查找食源性致病菌的来源,为有效应对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溯源分型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传统的溯源分型斱法主要是表型分型和基因型分型,本文以沙门氏菌为例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溯源分型技术的最新研究迚展,综述了食源性致病菌分型技术中的生化分型法、血清学分型法、抗生素耐药分型法、基于蛋白质指纹图谱分型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重复序列扩增分型技术、有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技术、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分型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法等技术,为做好食源性致病菌的监管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是一种分析微生物区系分子指纹技术,具有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方便快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领域研究。该文对DGGE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微生物中多样性分析、食品微生物动态监测、快速检测等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局限性和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和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CR技术以其自身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速度快等优点作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的关键技术在食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几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他一些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此项技术的展望,这将有力促进我们今后更好地研究应用PCR技术检测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超标及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生物污染是影响国家公共卫生的主要因素。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高覆盖度、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已经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最重要技术逐渐替代常规DNA诊断和微生物分型方法。本文通过综述测序的发展历史和二代测序原理及流程,着重论述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16S rRNA、全基因组、宏基因组以及宏转录组分析在现代食品安全实验室中的应用,展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监控及食品发酵工艺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马俊孝  季明杰  孔健 《食品科学》2008,29(5):493-497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研究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的分子检测工具之一.该技术不依赖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便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复杂样品中微生物的菌群组成及其遗传信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食品微生物学等领域.但DGGE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本文简单概述了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微生物群落分析中的应用,重点对造成DGGE结果偏差的因素,如DNA提取、PCR扩增、DGGE条件以及DGGE图谱分析等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对DGGE检测结果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具有高效、准确、检测速度快等优点。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型食源性致病菌鉴定技术,MALDI-TOF MS为食品病原微生物靶标性监测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检验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鉴别技术参考。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MALDI-TOF MS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相关研究,综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原理及具体案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参考菌株数据库建设、标准化程序规范等方面对MALDI-TOF MS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食品安全检测及快速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DNA测序的一项革命性创新技术,其特点是方便快速、高效准确、信息容量大,可实现物种基因组或转录组的深入研究。现阶段,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导致的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下一代测序技术可在信息缺乏或多种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判定,可在基因序列的背景下更科学地认识食源性致病菌的遗传特性、代谢能力、致病机制等,为食源性微生物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一代测序技术,包括第二代测序技术和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及优劣势,着重概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并展望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也在由传统的培养方式转变为分子检测方式,使得检测方式更加专业化、便捷化,确保能够更加快速精准的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食品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的伤害。因此本文针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PCR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不同PCR技术的应用优势,希望可以为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动物性食品作为人类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极易受到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给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由于动物性食品生产环节繁多,使得污染预防困难重重,因此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是预防和控制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技术特点、适用范围等方面综述了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在对传统方法和新兴技术的比较与分析过程中,结合当前动物性食品问题现状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需求,对相关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灿  生吉萍  申琳 《食品科学》2009,30(11):266-272
食品中的很多微生物无法分离培养,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造成偏差。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是一种不依赖于纯培养的分子技术,因其快速、灵敏、分析全面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了DGGE 的发展历程、原理、操作步骤及其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进展,评价了该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展望了其在食品领域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通过检测PCR产物中荧:艺讯号强度来达到定量的目的,不仅实现了对核酸信息量的分析比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能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近年来该技术开始作为食品微生物的研究手段。本文概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它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致病菌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种类主要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弯曲杆菌等。全方位、准确地实现对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传统的培养法和其他检测技术如免疫学检测、生物传感器等技术不同程序地存在针对目标单一、效率低、灵敏度差等问题。核酸技术则具有特异性强、高通量、分析角度全面等特点,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第二、三代测序技术以及其他核酸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研究前景。旨在归纳已具备商业应用价值的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上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各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展望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PCR-DGGE技术在食品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能快速的研究微生物物种多样性,该技术不依赖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便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复杂样品中微生物的菌群组成及其遗传信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食品微生物学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PCR-DGGE在食品微生物中和其他一些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通过检测PCR产物中荧光讯号强度来达到定量的目的,不仅实现了对核酸信息量的分析比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能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文章概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它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污染一直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检测方法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培养及生化实验,耗费时间长且操作较复杂,开发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一些新方法、新技术逐渐被运用,比传统培养法检测时间更短、效率更高、特异性更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综述...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建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有效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要介绍微生物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各类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方法,包括微生物试纸片检测技术、微生物代谢物检测技术、微生物免疫学检测技术、微生物DNA检测技术、微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分析了各类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并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
PCR-DGGE指纹技术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蕙文  吕欣  董明盛 《食品科学》2005,26(8):465-468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带动了实验技术的进步,DGGE作为一种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技术最近被用于食品微生物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DGGE基本原理,及其在微生物鉴定,种群多样性研究和发酵过程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建立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对控制农产品和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口岸通关到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物性风险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耗时长且操作较繁琐,不能及时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食品安全监测要求的提高,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Culture independent methods first appeared in the food microbiology field at the end of the 90s and since then they have been applied extensively. These methods do not rely on cultivation and target nucleic acids (DNA and RNA) to identify and follow the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 main populations present in a specific ecosystem. The method that has most often been used as a culture independent method in food microbiology i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The number of papers dealing with DGGE grew exponentially in the late nineties and, by analysing the studie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possible to describe a trend in the subjects tha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DGGE was first used as a tool to monitor the ecology of fermented food, such as fermented sausage, cheese and sourdough, and later it also showed its potential in microbial spoilage process.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DGGE has been to study fermented food from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