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贵州仁怀市苗族成年人体部特征,比较分析该苗族群体男女体质特征及其与其他12个民族群体的差异性,了解其亲缘关系。方法 采用体质特征观察、测量法,对376例(男性194例,女性182例)仁怀市苗族成年人进行活体观察及测量,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仁怀苗族拇指直型稍多于过伸型(男66.5%,女58.8%);中指无毛型稍多于有毛型(男56.2%,女58.3%);男女均为环指长明显多于食指长(男88.7%,女91.8);惯用手R型明显多于L型(男90.7%,女94.5%);交叉臂R型略多于L型(男53.1%,女54.4%);扣手L型明显多于R型(男73.7%,女72.5%);男、女性间除4项上下肢末段长差异不显著外(P >0.05),其他肢体长指标差异均显著(P <0.05);男性中躯干型较多(49%),女性长躯干型较多(46.2%);手型分型男性宽手型最多(34.0%),女性窄手型最多(42.3%);腿型分型男性亚长腿型和中腿型最多(均占34.0%),女性亚长腿型最多(30.8%);身材多属矮型身材(男42.8%,女53.8%)。结论 仁怀后山苗族群体男性与云南耿马佤族、勐腊克木族、怒江怒族、西藏察隅僜人、周覃布依族、云南贡山独龙族、金平莽人最接近;该苗族群体女性与云南耿马佤族、勐腊克木族、怒江怒族、西藏察隅僜人、周覃布依族、云南贡山独龙族、云南金平莽人、西藏米林珞巴族及错那门巴族最接近,仁怀苗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河北汉族人群指纹纹型分布与扣手方式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方法:调查了300例青少年的扣手方式,并采用无油墨法获取研究对象的指纹.结果:十指交叉时,左扣手人群的各种纹型频率为L(52.13%)>W(44.73%)>A((3.13%),右扣手人群的各种纹型频率为L(60.13%)>W(35.67%)>A((4.2%),其中Lu、L和W型纹的分布频率两者间具有差异.A形纹多见于示指,其次是拇指.Lr多见于示指,其次是拇指.Lu多见于小指,其次是中指.W多见于环指,其次是拇指.拇指中出现Lu、L和W纹型的频率,中指出现A、W纹型的频率,环指出现Lr纹型的频率两人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LL和LW的对应手指纹型组合频率两人群间存在差异.各指纹型组合中,拇指中AA和LL、示指AL、中指AL和LW、小指中LW组合频率两人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北汉族左扣手人群和右扣手人群的指纹纹型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手指纹与扣手方式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常人的手掌长度、宽度和厚度等特征,为补充体育科学、体质人类学基础资料和相关临床(行为)评估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活体测量法,选择拉萨市自愿参加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调查对象216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2.12±3.06)岁,其中男性136例(藏族64例,汉族72例),女性80例(藏族40例,汉族40例)。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被试者左侧手长、指长和掌长等27项直接测量指标;通过手长和手宽计算手长宽指数和手面积等2项间接指标。结果藏族男性与汉族男性比较,手长、掌厚和手长宽指数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0.01);藏族女性与汉族女性比较,手长、手背长、手宽、掌长、掌宽、拇指长、示指长、中指长、环指长、小指长、拇指指关节宽、中指近侧指关节宽、中指远侧指关节宽、环指近侧指关节宽、中指近侧指关节厚和手面积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0.01)。藏族青年掌指形态不同性别间比较,除掌厚、掌尺侧厚和手长宽指数外(P>0.05),其他测量指标值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0.01);汉族青年掌指形态不同性别间比较,除掌宽和手长宽指数外(P>0.05),其他测量指标值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0.01)。结论藏族男青年的掌指形态较汉族呈现出手掌较厚和手长略短的特点,藏族女青年的掌指形态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小于汉族女青年。女性掌指形态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均小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李文慧  席焕久  吕坡  赵宏 《解剖学报》2013,44(3):413-418
目的 探讨辽宁汉族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频率,为中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方法 在知情同意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
了辽宁省锦州市380例(男186例,女194例)汉族健康成人的6项不对称行为(扣手、利手、交叉臂、交叉腿、利足、起步类型)。结果 辽宁汉
族扣手、利手、交叉臂、交叉腿、利足、起步类型右型(R型)率分别为52.37%、91.32%、45.53%、68.16%、92.89%、51.32%,均不存在性别差
异;除交叉臂外,其他5项均是R型高于左型(L型)。 辽宁汉族与蒙古族等15个民族R型率比较,其中有4项及以上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显著性
差异的有布依族、苗族、侗族、仫佬族。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汉族与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北方民族最为接近。辽宁汉族腿足特
征间的相关性优于手臂特征,且RR型组合的出现率明显高于LL型组合的出现率。结论 与国内外其他族群相比,辽宁汉族扣手、利手、利足、起
步类型R型率处于中等水平,交叉臂和交叉腿R型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抽样调查了沈阳市新城子区两个群体锡伯族及汉族惯用手的特征,对惯用手基因频率的分布进行了同民族不同性别间及两个民族之间的X~2检验比较分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项观察(如使用剪刀、投球、使筷、写字等)综合得出结论。左手灵巧者则为左惯用手(L型),若右手灵巧则为右惯用手(R型)。结果辽宁锡伯族惯用手显性基因频率A=0.8517、隐性基因频率a=0.1483。辽宁汉族惯用手显性基因频率A=0.7895,隐性基因频率a=0.2105。结论辽宁锡伯族、汉族男、女群体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两个民族间惯用手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长、手宽与身高的相关性。方法 :身高和手的度量取自郑州工商大学商学院随机抽取的650名研究样本,其中男性327名,女性423名。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的手测量值与身高呈显著正相关(r=0.319~0.793, P<0.01)。回归模型的估计标准误差为±3.744~±5.902 cm。仅用手长建立的简单线性模型得出男女平均SEE最低,为±3.744~±4.168 cm。结论:手长是估计身高的最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浙江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 方法 对浙江省诸暨市439例(男195,女244)汉族人群的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类型、优势眼等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浙江地区汉族人群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结果 浙江地区汉族除扣手和起步类型的出现率L型高于R型外,其余5项出现率均R型高于L型;浙江地区汉族叠腿出现率存在性别间差异,其他6项均无性别间差异;与其他8个地区汉族人群比较,浙江地区汉族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率与贵州汉族差异极显著,与其他7个地区汉族差异相对较小;与其他13个少数民族比较,浙江地区汉族与布依族、彝族、苗族、侗族、黎族等南亚族群差异较大,与其他8个北亚族群差异较小;浙江汉族扣手和叠腿、扣手和利足、利手和叠腿、利手和利足、利手和起步类型、叠腿和利足、叠腿和起步类型、利足和起步类型、利足和优势眼存在相关性。结论 浙江地区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与回族和朝鲜族最为相近,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贵州赤水苗族体部体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探讨贵州赤水市苗族成年人体部体质特征,比较分析该苗族群体男女体质特征与其他10个族群的差异,并了解其亲缘关系,为我国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方法采用体质特征观察、测量法对299例(男性146例,女性153例)赤水苗族成年人(20~60岁)进行活体观察及测量,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男、女性间除中指长和内踝下点高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19项肢体长指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0.01P0.05或P0.05);男性中躯干型较多(55.5%)、女性长躯干型较多(39.9%);手型分型男性宽手型较多(44.4%),女性窄手型较多(39.9%);腿型分型男性亚长腿型较多(占33.6%),女性中腿型较多(35.3%);身材多属矮型身材(男37.0%,女54.9%)。结论赤水苗族群体男、女性均与习水苗族最接近,与仫佬族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川木雅人手长、手宽、足长、足宽与身高的关系,为人类学、法医学及临床医学提供参考,同时为中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方法按人类学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年龄在20~70岁四川省木雅人157人(男77名,女80名)的手长、手宽、足长、足宽和身高进行测量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手长、手宽、足长、足宽、身高的均数及相关系数,各组相关系数r在0.279~0.623之间,手长与身高、手宽与身高、足长与身高、足宽与身高呈现相关性,其r分别为:男性0.285,女性0.345;男性0.500,女性0.379;男性0.623,女性0.620;男性0.359,女性0.279。结论由此推算出的8个回归方程可推算出四川木雅人身高。  相似文献   

10.
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手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手纹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积累侗族群体遗传学与民族学资料。方法 用油墨拓印法捺印手纹 ,放大镜下观察分析。结果 侗族左扣手人的指纹分型特点是 :尺箕 >简斗 >双箕斗 >桡箕 >简弓 >帐弓 ;Ws型在各手指的出现率、掌褶纹类型的百分率、以及总指纹嵴数和a -b纹嵴线数存在明显的性差 (P <0 0 5或P <0 0 1) ;女性Ws和Lu的出现率、男性Ws和Wd在各指的分布 ,以及通贯型掌褶纹百分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的斗型纹与掌褶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湖南汉族一侧优势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汉族人体一侧优势行为特征的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湖南汉族共709(男387,女322)例正常人的7项一侧优势行为特征进行活体调查。结果(1)除叠臂外,其余6项特征的右型出现率过半,且利足的性别差异显著;(2)各项特征的出现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3)除利眼、叠臂外其余5项特征均有相关性,且相关程度较高;(4)湖南汉族7项特征与南方民族的差异比与内蒙古民族或群体的差异相对更明显。结论湖南汉族7项一侧优势行为特征具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冀  刘伟 《解剖学杂志》2021,44(3):232-237
目的:了解河北沧州回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情况,为我国少数民族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采用群体遗传学调查方法,遵循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 447名( 男 253,女194) 生活在河北沧州回族人群7项不 对称行为特征( 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类型和优势眼)进行活体观察。结果: 沧州回族除扣手、叠臂、 起步类型左型率高于右型率外,其他 4 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均为右型率高于左型率;沧州回族7 项不对称行为特征 的出现率均无性别差异;与其他族群比较,沧州回族起步类型和优势眼右型率偏低,其他中等;沧州回族两两不 对称行为中,手臂特征扣手、利手和叠臂间无相关性。利手行为与各项腿足特征都具有相关性。腿足特征间的相 关性优于手臂特征,扣手与利手无关,优势眼仅与利足具有一定相关;沧州回族与国内15 个族群的聚类分析结 果表明,沧州回族与天津汉族、内蒙回族及达斡尔族遗传性状分布比较接近,尤其和天津汉族亲缘关系最近。结 论:沧州回族与天津汉族亲缘最接近的原因可能是几百年民族迁徙融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贵州彝族白族16种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贵州彝族、白族群体部分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及其分布特点. 方法 采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调查了879人(彝族472人、白族407人)16种遗传性状.计算了各遗传特征的基因频率.采用U检验进行了民族群体间差异显著性比较. 结果 贵州彝族翻舌、卷舌、唇厚、下颏类型、发质、发旋、眼睑、前额发际、睫毛、耵聍、达尔文结节、利手、拇指类型、中指毛、环食指长(男)、环食指长(女)和小指弯曲基因频率分别为0.0424、0.3427、0.5539、0.3527、0.1894、0.3860、0.4960、0.1089、0.5132、0.1363、0.3652、0.6285、0.2190、0.3397、0.0673、0.0797和0.3144;白族分别为0.0450、0.3868、0.4940、0.2993、0.2210、0.3188、0.4075、0.0901、0.6285、0.0808、0.4238、0.7034、0.2550、0.3707、0.0678、0.0950和0.2901.贵州两民族人群发旋和利手显性基因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眼睑、睫毛和耵聍显性基因频率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 贵州彝族、白族翻舌、中指毛、发旋、拇指类型和小指弯曲5种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处于较低水平,下颏类型和睫毛两种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余9种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研究广西壮族人手的特征。方法 按人类学的方法和标准对广西壮族 4 10名成人 (男 2 0 2人 ,女 2 0 8人 )的 82 0只手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 ,并进行总结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手指远端延伸程度 6项 ,测量手、指、掌共 2 2项 ,经统计分析得出壮族环指远端长于食指远端占 80 % ;小指远端延伸程度以短型占多数 (男 4 6 % ,女 5 8% ) ;壮族手型以Ⅲ型为最多 (男性 5 0 % ,女性 4 6 % ) ;结论 广西壮族人手有其特点和特征 ,壮族各项观察和测量值与汉族比较 ,多数比例相近 ,但显著性检验大部分项目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侗族、苗族和汉族3对一侧优势行为性状的基因频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汉族扣手的显性基因频率均极明显低于侗族和苗族,且其利手的显性基因频率也极明显低于苗族,但侗族利足的显性基因频率明显或极明显低于汉族或苗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