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患者,女性,84岁,因突发胸前区闷痛6h入院。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查体:血压170/70mmHg,心界临界大小,心率74次/分,律不齐,无杂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7.4ng/ml,肌红蛋白94.40ng/ml,肌钙蛋白7.64ng/ml,空腹血糖5.95mmol/L,餐后2h血糖9.78mmol/L,肝肾功能、血脂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例1 患者男,41岁。主因“反复昏迷1个月”入院。无胰岛素应用史。患者3个月前因乏力、多汗、心慌诊为Graves病(GD),给予他巴唑5mg,3次/d,连续服用3个月。1个月前劳动时晕倒在田间,不能唤醒,无抽搐,送当地医院查血糖1.4mmol/L,输注葡萄糖后清醒。以后又多次出现昏迷,喂糖水或输葡萄糖后神志恢复。入院体检:神志清,消瘦,甲状腺Ⅱ度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率100次/min,律齐,腹部检查未见异常。住院后查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411U/ml(正常〈60U/ml),甲状腺功能测定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拟行5h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空腹血糖(FPG)4.1mmol/L,2h血糖9.7mmol/L,4h血糖1.6mmol/L,此时的胰岛素40.1mIU/L(空腹正常值6—27mIU/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意义。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2h血糖测定,如果OGTT2h血糖≥11.1mmol/L,再次行OGTT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体重指数、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的改变。结果:本组26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2h血糖≥7.8mmol/L)共98例(36.8%),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29例(OGTT2h血糖≥11.1mmol/L),占10.9%。结论: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以发现可能的糖代谢异常,使患者能得到早期干预,更显著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8岁。因“口干、多饮、多尿4年,意识障碍1小时”入院,患者于4年前出现多尿、烦渴、多饮症状,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0.0 mmol/L,餐后血糖16.1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后口服“消渴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等药物治疗,病程中饮食控制较差,血糖控制不满意,2年前改为诺和灵30R 胰岛素早餐前20 IU、晚餐前16 IU 皮下注射。近半年来,时有心慌、出汗、手抖等症状发生,发作时自测血糖1.2~2.0 mmol/L,口服糖水后症状缓解。入院前1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障碍,急查血糖1.7 mmol/L,经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神志转清,收住入院。体格检查:身高170 cm,体质量60 kg,体质量指数20.76 kg/m2,血压116/86 mmHg,心率110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差,表情淡漠,懒言,眉毛稀疏,腋毛阴毛脱落,轻度贫血貌,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Hb)96 g/L,其余项目正常;尿、便常规无异常,血钾4.09 mmol/L,钠130.7 mmol/L,氯95.3 mmol/L,葡萄糖11.48 mmol/L;血、尿淀粉酶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总胆固醇3.0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5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3 mmol/L;肿瘤系列检查无异常。血游离皮质醇<26.6 nmol/L,24小时尿皮质醇17.6μg;甲状腺功能检测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3 pg/ml(括号内为正常值,下同,1.60~5.78 pg/ml),甲状腺素(T4)5.31 pg/ml(6.40~24.75 pg/ml)、促甲状腺激素(TSH)0.38μIU /ml(0.50~4.86μIU /ml);泌乳素(PRL)18.01 ng/ml;生长激素(GH)4.88 ng/ml (0.06~5.00 ng/ml),促卵泡激素(FSH)1.25 mIU/ml(1.50~11.5 mIU/ml),黄体生成素(LH)1.02 mIU /ml(1.1~8.2 mIU /ml),雌二醇(E2)55 pg/ml(<60 pg/ml),睾酮(T)2.0 ng/ml(2.50~10.51 ng/ml)。垂体 MRI 检查示:垂体萎缩,后叶高信号消失;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110次/分;胸部拍片、腹部 B 超、头颅 CT、胰腺 CT 均正常。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纠正低血糖,停用所有降糖药物,监测血糖仍在2~3 mmol/L。明确诊断后予以激素替代治疗,口服强的松上午5 mg、下午2.5 mg,左甲状腺素钠片25μg 起始逐渐加量。血糖控制良好,电解质恢复正常,住院16天后出院。出院两个月后随访,强的松上午5 mg、下午2.5 mg,左甲状腺素钠片75μg 每日1次,十一酸睾酮40 mg 每日1次,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早晚各16 IU,血糖控制良好,未再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5.
动态血糖参数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Zhou J  Jia WP  Yu M  Yu HY  Bao YQ  Ma XJ  Lu W  Hu C  Xiang KS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189-192
目的建立动态血糖评估参数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48例正常糖调节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并分析24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餐前1h及餐后3h的MBG、血糖的时间百分比(PT)、血糖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各参数非正态分布者以百分位数法估计95%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呈正态分布者按x±1.96s计算。结果(1)除血糖的frr及AUC呈非正态分布外(P〈0.05),其余参数均呈正态分布(P〉0.05),各参数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糖参数的正常参考值上限:24hMBG〈6.5mmol/L,早、中及晚餐前1hMBG分别〈6.0mmol/L、〈6.3mmol/L和〈6.0mmol/L,早、中及晚餐后3hMBG分别〈7.0mmol/L、〈6.7mmol/L和〈7.0mmol/L,血糖≥7.8mmol/L及≤3.9mmol/L的PT分别〈9%和〈20%,血糖≥5.6mmol/L的AUC〈0.9d·mmol·L^-1,SDBG〈1.4mmol/L,LAGE〈5.7mmol/L,MAGE〈3.4mmol/L,MODD〈1.4mmol/L。(3)24hMBG与MAGE、MODD及SDBG均不相关(P〉0.05),MAGE与SDBG显著正相关(r=0.93,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CGMS各血糖参数的正常参考值,应用上述参数能较全面地反映受试者整体血糖水平和血糖稳定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董贺福  陈春生 《山东医药》2010,50(25):44-44
患者女,51岁。因四肢发麻,明显消瘦、乏力,于2009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10a,平时服用各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入院查体:T36.5℃,HR70次/min,R20次/min,Bp132/85mmHg,WBE7.28×10^9/L,空腹血糖13.2mmol/L,餐后2h血糖14.7mmol/L。  相似文献   

7.
85岁男性,2型糖尿病史25年,采用诺和灵6u加口服诺和龙lmg·tid血糖控制在达标良好范围内。骨折后血糖增高,波动于7.2~28.2mmol/L之间,急诊入院。入院后查Bun22.57mmol/L,Cre204.5mmol/L。血气分析示pH7.287、HCO3 13mmol/L。食欲差,反复腹泻,衰竭伴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04~598mmol/L。[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新世界》2009,(2):30-31
患者问:我今年46岁,男性,患糖尿病已有三年,口服二甲双胍和文迪雅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很差。空腹血糖8.5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6.5mmol/L. HbA1c8.6%,血压150/90mmHg.尤其是血脂很高。总胆固醇(Tc)8.8mmol/L(正常值5.2mmol/L).甘油三脂(TG)9.5mmol/L(正常值1.88mmol/L),并患有中度脂肪肝。  相似文献   

9.
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每例记录48-72 h,共计完整记录220 d。以睡前血糖≤4.4 mmol/L,≤5.0 mmoL/L,≤5.6 mmol/L,≤6.1 mmol/L,≤6.7 mmol/L,≤7.2 mmol/L,评估这些患者的夜间低血糖(《2.8 mmol/L)的发生情况。26例患者39夜发生夜间低血糖,他们的睡前血糖为(4.4±2.6)mmol/L(2.2-12.6 mmoL/L)。在睡前血糖≤6.7 mmol/L时ROC曲线下面积达最大值(0.359±0.046),其阳性预测值25.0%,阴性预测值91.7%。CGMS是诊断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女,68岁,因“发热半天,心慌,出汗半小时”急诊入院。诊断糖尿病10年,近3年不规则注射长效胰岛素治疗。入院急查静脉血糖:2.28mmol/L,血酮体:8379umol/L,尿糖(-),尿酮体(++),pH:6.796。K^+:4.53mmol/L,Na^+:149mmol/L。立即予以高渗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大量补液等治疗。5小时以后血糖渐升高至18.9mmol/L,给予正规胰岛素以4u/h持续泵入。  相似文献   

11.
女,68岁,因“发热半天,心慌,出汗半小时”急诊入院。诊断糖尿病10年,近3年不规则注射长效胰岛素治疗。入院急查静脉血糖:2.28mmol/L,血酮体:8379umol/L,尿糖(-),尿酮体(++),pH:6.796。K^+:4.53mmol/L,Na^+:149mmol/L。立即予以高渗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大量补液等治疗。5小时以后血糖渐升高至18.9mmol/L,给予正规胰岛素以4u/h持续泵入。  相似文献   

12.
我用血糖仪测得的空腹血糖为5.8~6.2mmol/L(〉5.6mmol/L),午、晚餐后血糖〉7.8mmol/L,是否有糖耐量损害?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3岁,因恶心呕吐1天入院,伴胸闷心慌,上腹部疼痛。有糖尿病史5年,近1月因化验尿糖4 ,服降糖灵150mg/次tid一个月。查体:T36.5℃,P110次/分,R32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烦躁不安,呼吸深快,面色潮红,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1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腹软无压痛。入院化验:血糖5.8mmol/L。CC2p12mmol/L,K^ 4.02mmol/L,Na^ 142mmol/L,  相似文献   

14.
鲍××,男,53岁,糖尿病史12年,其母死于糖尿病。患者平时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有大量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检查:一般情况尚好,P:80次/分,BP:100/80mmHg,体重65kg。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2.0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0.20mmol/L,尿糖(+4),尿酮(-),Bld(-),Pro(-)。总胆固醇6.01mmol/L,甘油三脂11.30mmol/L,  相似文献   

15.
我刚刚被查出患2型糖尿病不到一年,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使用胰岛素。我现在用诺和锐30:早上12单位,中午6单位,晚上8单位。空腹血糖5.3~6.1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mmol/L,中餐前血糖一般小于5.9mmol/L,晚餐前血糖5.2~7.8mmol/L。请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换成口服胰岛素?  相似文献   

16.
病史51岁男性患者,“发现血糖增高5年,发作性下肢出血点、便血2月,水肿、尿检异常1月”于2003年7月入院。缘于1999年无诱因地体重下降约10kg,不伴多饮、多食、多尿,当地医院检查空腹血糖11.4mmol/L,未查餐后血糖,亦未行尿液及肾功能检测。服用“消渴丸”及中药汤剂,空腹血糖波动在8~9mmol/L之间(餐后血糖不详)。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74岁,患2型糖尿病已27年。近10年来血糖控制基本达标,空腹血糖均在5.0~6.0mmol/L,餐后血糖在7.0~10.0mmol/L之间,  相似文献   

18.
鲍××,男,53岁,糖尿病史12年,其母死于糖尿病。患者平时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有大量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检查:一般情况尚好,P:80次/分,BP:100/80mmHg,体重65kg。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2.0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0.20mmol/L,尿糖(+4),尿酮(-),Bld(-),Pro(-)。总胆固醇6.01mmol/L,甘油三脂11.30mmol/L,  相似文献   

19.
选择糖尿病并眼肌麻痹病人18例进行初诊时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检查。结果:本组空腹血糖值6.2~7.0mmol/L8例,7.1~22.5mmol/L 10例;餐后2小时血糖6~9mmol/L 8例、10~25mmol/L 10例;病程为1个月至8年。结论:本组发病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无明显关系,可能与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血液循环不足或B族维生素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并存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玫玫  赵秀娥 《山东医药》2007,47(27):156-157
测定68例空腹血糖(FPG)〈6.1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6%-7%就诊者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2hPG),研究HbA1c对糖耐量受损(IGT)的诊断价值。发现IGT患者(2hPG≥7.8mmol/L)与血糖正常者(2hPG〈7.8mmol/L)HbA1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HbA1c对IGT的诊断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