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兔肝VX2种植瘤三维适形放疗前后MR的灌注加权成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兔肝VX2种植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前、后MR成像特点和灌注参数的变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制成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周后治疗组兔接受3DCRT治疗,单次放疗剂量20 Gy.于放疗前、后10 d分别对两组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及增强扫描.选取肿瘤中央区、周边区和瘤周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血流灌注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WI采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最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作为定量指标,分析不同ROI的SRSmax下降程度及其规律.结果 23只荷瘤兔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12只,对照组11只.治疗组放疗后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SRSmax值均较放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前后两次扫描中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SRS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I能反映VX2种植瘤放疗后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SRSmax可作为活体评价肿瘤微血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兔肝VX2种植瘤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MR成像特点及灌注参数变化的相关研究,为MR灌注加权成像作为肝癌疗效评估这一较新的影像学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肝VX2模型,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放疗前、后行MR扫描。选取病灶与瘤周肝组织感兴趣区(ROI),测量血流灌注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WI采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最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作为定量指标,分析不同ROI的SRSmax下降程度及规律。结果治疗组放疗后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SRSmax值均较放疗前降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WI能反映VX2种植瘤放疗后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SRSmax可作为一种活体评价肿瘤微血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经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的基本成像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的方法制成20只兔VX2肝癌模型,使用1.5T MR扫描仪行常规扫描后,采用EPI-SE序列、SENSE技术,于治疗前、后14d对肿瘤行PWI,选取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血流灌注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WI采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最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作为定量指标,分析不同ROI的SRSmax变化规律。结果:治疗前、后兔肝VX2瘤中央区及周边区之间的SRS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旁肝实质之间的SRS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1.5T MR扫描仪进行兔肝VX2瘤灌注成像研究是可行的,PWI可用于评价HIFU治疗后肝脏肿瘤的血管生成、破坏状况;不同ROI的SRSmax变化程度及规律也不同,其PWI表现与肿瘤的坏死程度、范围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兔肝VX2瘤行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不同ROI的MR灌注加权成像(PWI)变化特点,并与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2只,采用组织块种植的方法成功制成40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20只,对照组20只,治疗组行HIFU治疗。待肿瘤直径≥10 mm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对两组行常规MRI及PWI。MR扫描使用Philips 1.5 T MR成像仪,PWI采用SE-EPI序列,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最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作为定量指标,选取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ROI,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不同ROI的血流灌注值。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与PWI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不同ROI的SRSmax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只兔肝癌模型共发现48个瘤灶,其中33只瘤兔共36个瘤灶纳入最后数据分析。T2WI上,瘤灶信号呈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血流灌注图上不同ROI血流灌注程度及强度均有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肿瘤中央区、周边区SRS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两次PWI,肿瘤中央区SRSmax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瘤周区的SRSmax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周边区的SRSmax值与MVD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78,P=0.01)。结论兔肝VX2瘤各ROI的PWI表现与MVD表达程度、范围一致;PWI能反映VX2癌HIFU治疗前后肿瘤的血管生成、破坏状况。  相似文献   

5.
兔VX2肝癌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后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兔VX2肝癌后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的成像技术及特征.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平均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制作肝癌模型.瘤株接种2周后进行常规MR及PWI扫描.此后治疗组行HIFU单次治疗,14 d后对两组均行PWI检查,选取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采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最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作为定量指标,分析不同ROI的SRSmax下降程度及规律.结果 对照组肿瘤中央区与瘤旁肝实质SRS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内VX2瘤中央区、周边区及瘤旁肝实质SRS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周边区SRS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肝VX2瘤PWI表现与肿瘤坏死程度、范围基本相符, PWI可用于评价HIFU治疗后肝脏肿瘤的血管生成、破坏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兔VX2肝癌模型应用索拉非尼前后的CT灌注参数与组织学进行研究,探索应用CT灌注成像这种影像学手段来监测肿瘤生长的可行性,同时为评价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2只建模后处死作为病理对照,其余10只于种瘤后第14d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区与非肿瘤区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肝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分数(HAF)的参数值。然后经口给予索拉非尼(20mg/kg/d)7d,种瘤后第21d再次行CT检查,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检查完成后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与细胞凋亡(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2只兔均接种成功。种瘤后第14d肿瘤区HBF、HBV、PS、HAF增高,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HBF、PS、HA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BV、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aspase-3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评价兔VX2肝癌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了组织学的研究则可以更加明确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兔VX2肿瘤的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兔VX2肿瘤血管及其灌注的价值。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0只,用VX2瘤株种植于兔大腿股外侧浅肌层,2~3周后应用TomTec三维超声工作站采集肿瘤灰阶及彩色多普勒三维数据,计算肿瘤血管的容积指数(VI)。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VI与MVD、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兔VX2肿瘤血管的三维彩色多普勒参数VI与免疫组化参数MVD及VEGF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r=0.9199,P〈0.001;r=0.6871,P〈0.05)。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敏感客观地反映肿瘤的血供,为在体无创性评价肿瘤血管及其灌注提供了一条新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8.
兔VX2肝癌MR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的DWI成像技术及成像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采用组织块、细胞悬液种植的方法制成24只肝癌模型,使用Philips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扫描后,采用EPI—SE序列、SENSE技术,取b值为100、200、300、400、500、600s/mm^2分别行DWI扫描,选取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表面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制成24只肝癌模型,共28个病灶,在DWI图上,病灶信号高于周围肝实质,在ADC图上则相反,病灶ADC值低于周围肝实质。当b值为100、200、300、500、600s/mm^2时,VX2瘤组织、正常肝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X2瘤组织ADC值低于正常肝组织。当b值为200、300、400s/mm^2时VX2瘤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b值取300、400、500、600s/mm^2时正常肝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兔VX2肝癌模型适合于DWI成像研究,DWI序列既能通过组织不同的信号强度观察解剖,又能通过ADC值对组织进行量化分析,属于形态和功能双重成像,有可能对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兔VX2肝癌的疗效评价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沸腾蒸馏水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建立18只兔VX2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12只),另一组为对照组(6只)。治疗组在直视下开腹行沸腾蒸馏水瘤内注射,并在术后即刻,第3、7天分别处死2只荷瘤兔,切取肿瘤及瘤旁肝组织行病理活检,通过HE染色、TUNEL法观察瘤旁组织的凋亡指数改变,及同时观察剩余荷瘤兔的存活时间。结果治疗组肿瘤细胞坏死程度第7天〉第3天〉即刻,坏死区域大量炎细胞侵润。凝固性坏死边缘区肿瘤组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均值达高峰。治疗组荷瘤兔存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延长。结论沸腾蒸馏水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兔肝VX2肿瘤放疗后肿瘤细胞再增殖的可行性。方法 以经腹腔瘤块种植法建立32只兔肝VX2肿瘤模型,瘤体直径≥1 cm时行单次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放疗剂量15 Gy。将兔平均分为4组,于术后第1、5、10、15天进行MR检查,取b值300、500、600 s/mm2分别进行DWI,测量VX2肿瘤、肝脏ROI的ADC值,计算两者比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DWI图上VX2肿瘤信号高于肝实质。放疗后VX2肿瘤T2WI信号不均,DWI图上肿瘤实性部分信号不均匀减低,坏死液化部分呈明显低信号,ADC图则相反;放疗后不同b值下不同时间组ADC均值及比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时间组的ADC均值及比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ADC值及比值放疗后第5天组高于第1天组,第10天组低于第5天组,第15天组低于第10天组。VX2肿瘤ADC值及比值的变化与病理所示肿瘤细胞变化相符。结论 DWI能反映肿瘤组织内微观改变,可用于监测兔肝VX2肿瘤放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细胞的再增殖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使用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对家兔移植VX2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开腹接种法在日本大白兔左前叶肝脏建立荷瘤兔模型,2周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有肿瘤生长无腹水且血供丰富的兔作为研究对象。Ⅰ组(n=10):仅行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Ⅱ组(n=10):行经肝动脉超液态碘油栓塞;Ⅲ组(n=10):行经肝动脉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栓塞。观察家兔的麻醉苏醒至正常进食时间及其一般情况。14天后处死家兔,测量原发肿瘤的大小、计数肝内转移灶的数目、腹腔有无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家兔麻醉苏醒至正常进食时间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Ⅰ组明显延长(P〈0.05);其它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肝内平均原发灶大小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较Ⅰ组明显缩小(P〈0.05);肝内平均转移灶数目Ⅱ组比Ⅲ组明显增多(P〈0.05),Ⅰ、Ⅲ组间及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内及正常肝组织内测VEGFⅠ、Ⅲ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第Ⅰ、Ⅲ组(P〈0.05)。结论:经肝动脉栓塞肝癌可能促进VEGF的表达而导致肝内转移,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行肝动脉栓塞可抑制单纯栓塞治疗后VEGF的增强表达。控制原发灶生长和肝内转移。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注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治疗兔VX2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传统的热疗方法相比,磁流体热疗具有很好的磁响应性,在一定高频交变磁场下能实现肿瘤热疗的自动控温和靶向治疗等优点。目的: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观察其介入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开腹后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造模后14d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阿霉素组,均采用3F导管从右侧股动脉选择至肝固有动脉动脉注入药物后拔管。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于介入后行热疗3次。介入治疗后14d取肝脏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为球形,大小为20~30nm,在交变磁场下有良好的磁感应升温能力。治疗后14d,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肿瘤大面积坏死,肿瘤抑制率达到70.84%,明显高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阿霉素组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可吸收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通过介入治疗可显著抑制兔VX2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单发转移瘤(n=12)或高级别星形细胞瘤(n=22)的MR PW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PWI中,高级别胶质瘤在对比剂首过后信号强度恢复快速,而转移瘤在对比剂首过后信号回复缓慢且明显不足。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的rCBV值无显著差异;但高级别胶质瘤瘤旁及瘤周rCBV值明显高于转移瘤。结论:MR灌注成像能显示肿瘤及瘤周区域血流灌注特性,对单发性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及对介入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消融治疗实验的意义。方法:40只家兔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行开腹后肝穿刺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B组行开腹后肝组织内包埋法。2周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及腹腔情况,后处死家兔观察肝脏肿瘤生长情况及腹腔转移情况,并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确定是否为肿瘤组织。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A、B两组家兔术中出血情况及接种用时情况无明显差异;接种2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1例,B组发现19例,肝脏病变发现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处死家兔后,家兔仅肝脏种植部位有肿瘤灶生长A组10例,B组16例,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肝脏成功种植A组17例,B组19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腹后肝组织内瘤组织块包埋与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相比,接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肝内外转移灶少于后者,较适合TACE和经皮超声消融治疗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