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假性癫痫(PS)是指一组临床症状类似于癫痫发作的发作性疾病,临床上与癫痫不易鉴别,常易被误诊、误治。PS发生与脑部电生理紊乱无关,而是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碍所致,常有轻重不等的精神心理障碍,可由情绪刺激或暗示诱发。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对25例疑为Ps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并暗示诱发试验,23例确诊为P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视频脑电图监测并暗示诱发试验对假性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癫痫(pseudoseizure,PS)是指一组临床症状类似于癫痫发作的疾病,常易被误诊。PS的发生是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碍所致,可由情绪刺激或暗示诱发^[1]。视频脑电图(VEEG)可长程同步监测患者的临床发作和脑电变化情况。现将我院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经VEEG监测并暗示诱发试验诊断的25例PS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假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与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假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与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儿童假性癫痫发作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例经VEEG动态监测后诊断为假性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与10例已诊断为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及VEE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假性癫痫发作组发病前均有诱发因素,通常在觉醒状态下发生,发作时意识清楚,并可记忆发作时的情况,VEEG监测发作时无痫样放电。结论 VEEG监护可以同步观察到患者发作时的行为特征及脑电活动情况,是诊断假性癫痫发作,以及鉴别其与癫痫发作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暗示诱发实验(HPT)在儿童癔病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疑为癔病的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及暗示诱发实验,在脑电图检查同时用"暗示法"诱发其临床"发作"并给予暗示性治疗。结果 VEEG仅1例为轻度异常,其余40例均正常;HPT阳性37例,阴性4例,HPT阳性率91.5%;暗示诱发引起明显"发作"并成功终止20例,原有症状暗示后成功终止17例;37例HPT阳性患儿均最终达到症状明显缓解及治愈的目的 ,同时初步排除癫痫。结论 VEEG+HPT对于儿童癔病可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并有一定治疗作用,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视频脑电图在诊断小儿非癫痫性发作中的实用价值。方珐:对临床上拟诊为非癫痫性发作的314例患儿,进行20min~3h的视频脑电图动态监测,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结束后将记录的EEG与临床录像资料同步回放分析。结果:314例患儿中,196例(62.4%)监测到发作,302例(96.2%)结合脑电图检查证实为非癫痫性发作。结论:视频脑电图是明确小儿非癫痫性发作的种类、鉴别非癫痫性与癫痫发作的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璐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26-32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首次疑为癫痫性发作的130例新生儿惊厥者进行4~6 h VEEG监测,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监测3~5年。对于重度及中度癫痫性发作患儿给予口服鲁米那或托吡酯治疗。结果首次视频脑电图异常率90.8%(118/130),癫痫性发作48例(重度11例,中度15例,轻度22例),非癫痫性发作70例。治疗2~4周VEEG异常率75.4%(98/130),癫痫性发作40例,非癫痫性发作58例。随访3~5年癫痫性发作22例(16.9%),非癫痫性发作0例。结论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别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及对癫痫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上,VEEG是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视频EEG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频EEG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4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癫痫病人施行视频脑电图剥夺睡眠(检查前禁睡20~36 h)诱发试验,分别记录剥夺睡眠后清醒状态(包括睁闭眼、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及剥夺睡眠后自然睡眠状态2~4 h的脑电图变化.结果 134例病人中,73例诱发出癫痫样放电,其中64例根据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电图特征,结合有关病史及临床表现确诊为癫痫.7例病人癫痫的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结论 与常规脑电图比较,视频脑电图剥夺睡眠诱发试验不但能提高癫痫的诊断率,且对癫痫的分型亦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于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通过临床和Video-EEG监测确诊假性癫痫发作2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儿全部经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2],同时行暗示诱发试验及Video-EEG监测到至少临床发作1次。其中男11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9.
视频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203例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评价视频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分类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癫痫 2 0 3例患儿 ,应用 VEEG1 1 6 1 B型视频脑电图仪 ,进行 1~ 6 h动态监测包括至少 1个清醒 -睡眠周期 ,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 ,结束后将记录的 EEG与临床录像资料同步回放并逐秒分析。结果 :2 0 3例拟诊为癫痫患儿中有 89例 (43 .8%)进一步确诊为癫痫综合征 ,其中 6 7例 (3 3 .0 4 %)监测到癫痫发作 ,43例 (6 4 .2 %)为局灶性起源 ,2 4例 (3 5 .8%)发作时脑电图不含尖棘慢波。结论 :视频脑电图是诊断小儿癫痫及明确分类的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部分剥夺睡眠诱发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与分型.方法经视频脑电图监测对152例临床疑诊为癫痫患儿进行全程脑电图分析,并做自身比较.结果觉醒-睡眠的完整周期描记,它可提高脑电图异常率,并可提高额颞叶癫痫及睡眠发作癫痫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部分剥夺睡眠诱发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与分型。方法:经视频脑电图监测对152例临床疑诊为癫痫患儿进行全程脑电图分析,并做自身比较。结果:觉醒-睡眠的完整周期描记,它可提高脑电图异常率,并可提高额颞叶癫痫及睡眠发作癫痫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在癫痫诊疗中价值。方法对170例癫痫患者及疑似癫痫患者行视频脑电监测。结果 (1)明确诊断癫痫的140例患者中,91例病史明确,79例发作性疾病通过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其中27人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期及间歇期有明确癫痫样放电,22人未监测到临床发作,但间歇期有异常放电,上述49人根据脑电图可明确诊断为癫痫,另12例有临床发作,但脑电图未见异常,可明确排除癫痫的诊断,3例考虑为心因性发作,进行暗示治疗,效果好。15例无临床发作,脑电图正常,因有临床发作,不能完全排除癫痫,建议复查脑电图。(2)对明确诊断癫痫的140例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确定发作类型、癫痫综合征;14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通过对170例发作性疾病的患者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对鉴别痫性和非痫性发作提供了客观依据,明确了诊断。癫性疾病根据放电部位、数量、频率、波型可确定癫痫的发作类型,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防止医源性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并对治疗、减药、停药提供客观依据。对于难治性癫痫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可以准确定位致痫灶,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对癫痫的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脑电图的录像特点及同步脑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并与55例癫痫患者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进行比较。结果69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均捕捉到发作,发作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抽搐、肢体瘫痪、不停喊叫、意识障碍等,发作时间持续2 min~3 h。发作期同步脑电图表现却均相似:正常节律或在动作伪差及肌电干扰间可见正常背景及节律,或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均表现为正常节律基础上散发出现少量非特异性慢波,无一例出现症状相关性痫性放电。随访1~2年,所有入组患者在接受暗示治疗后46例未再发作,17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6例失访。结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有时仅从临床发作表现上很难与癫痫鉴别,视频脑电图使发作期临床症状与脑电图变化同步结合,有助于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大减少了癫痫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非癫痫陛发作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动态脑电图室监测到发作的45例患儿。结果:经动态脑电图证实,40例初诊为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32例(80%)确诊为癫痫,8例(20%)为非癫痫性发作;5例初诊为非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2例(40%)确诊为癫痫3例(60%)为非癫痫性发作。结论:动态脑电图对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ideo-EEG)对于癫痫诊治的价值,总结监测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24例拟诊为癫痫的发作性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4例发作性患者监测到73例临床发作,其中57例确诊为癫痫,9例为非癫痫,7例暂无诊断结论;确诊的57例癫痫患者发作前脑电图均有异常改变。结论 v-EEG在癫痫诊断、癫痫灶定位上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熟知监测相关知识和精心护理是监测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视频脑电结合睡眠诱发试验对儿童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结合睡眠诱发试验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取临床拟诊儿童癫痫 40例作视频脑电结合睡眠诱发试验检查并与常规脑电图检查比较。结果 视频脑电结合睡眠诱发试验对儿童癫痫的确诊率、分型分类等均较常规脑电图检查显著提高 (P 均 <0 .0 1)。结论 视频脑电结合睡眠诱发试验是儿童癫痫诊断分型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视频脑电图在癫痫及其他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江明  刘向  马仁飞 《安徽医学》2010,31(10):1154-115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及其他非癫痫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意大利EBNeuro智能化脑电图仪,对150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和疑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1-4hVEEG监测,并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同时对比进行常规脑电图(EEG)检测。结果 150例中,VEEG异常者124例(82.7%),痫样放电101例(67.3%);150例中109例行常规EEG检测,异常者30例(27.5%),痫样放电10例(9.2%)。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VEEG监测均明显高于常规EEG检查(P〈0.005)。150例VEEG监测后明确诊断癫痫117例,其他发作性疾病33例。49例癫痫(41.9%)确定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43例(36.8%)明确其发作类型。结论 VEEG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癫痫的临床诊断及分型,而且对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癫患儿视频脑电图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视频脑电图在小儿癫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监测和护理。方法按照国际10-20系统对236例有癫或拟诊癫的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排除各种干扰及伪差,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电波改变,做好癫发作时的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 236例患儿中,确诊全面性发作者79例,部分性发作者46例,癫综合征者28例,合并其他疾病者27例。结论视频脑电图对小儿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植物神经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脑电图检查,确诊后行药物治疗,并随访。结果,发作后12h内脑电图癫痫波检出率最高(71.11%),98例经1-4次脑电图检查,均记录到癫痫波而确诊,发作控制1年后停止用药,癫痫复发率45.45%,发作控制2年后停止药得发率仅12.00%,结论:及时,多次脑电图检查,可明显提高该病诊断阳性率,以发作控制2年后停药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