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密里本德-普兰查斯之争"深刻影响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新左派的理论走向和"英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面貌,使之进入一种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安德森努力将普兰查斯的生产方式"多元决定"论与马克思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相结合,建构了一种"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前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大会"成员在继承德国资本逻辑学派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资本-阶级冲突论的资本主义国家理论。后期普兰查斯以不在场的方式深度介入"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成为一位非英国的"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进而在回应福柯批评的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权力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2.
普兰查斯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受到老师阿尔都塞的极大影响。他对阿尔都塞思想的继承表现在沿用有关理论概念及采纳结构主义的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他对阿尔都塞思想的批判集中在阶级、意识形态及国家机器等几个方面。正是通过这种批判与继承,普兰查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主义的国家理论和阶级理论。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核心思想.其后学阿尔都塞、普兰查斯不断地对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形成这一理论的次生逻辑.因此,深入地阐述从葛兰西开始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原生逻辑和阿尔都塞、普兰查斯之间的传承关系,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质,而且对于我们发展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姜霁青 《北方论丛》2015,(1):134-137
埃伦?伍德批评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新左翼在理论上日渐背离经典马克思主义,其中以普兰查斯、拉克劳与墨菲、后现代主义最为典型。在她看来,普兰查斯过分抬高了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重要性,其理论中存在诸多矛盾与混乱,并具有很大的危害;而拉克劳与墨菲的理论中存在诸多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其“激进民主”方案也缺乏可靠的社会根基,政治策略本质上是一种改良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其理论逻辑混乱,政治主张亦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伍德批判的出发点在于捍卫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地位,其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但在有些问题上批判过于笼统,分寸上也不是很适当。  相似文献   

5.
普兰查斯和密里本德之间关于资本主义国家问题的争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次重要争论。争论的缘由不在于是否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为研究对象,而在于理论研究方式的迥异。然而这场争论的理论价值却远远超出问题本身,因为它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主题,改变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普兰查斯看来,资本主义国家既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也不是维护社会普遍利益的主体。从根本上来说,资本主义国家是斗争中的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内在于经济之中,国家与经济已然是一种构成性关系,这种情况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危机在国家层面表现出来。阶级和它的意识形态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错位。对于工人阶级来说,制定正确的策略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力量对比关系,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符合大众利益的民主化改造可能更为现实。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所暴露出来的财政危机也为社会主义的到来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7.
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是20世纪7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他在发展意识形态部门理论,分析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时,既受到阿尔都塞和葛兰西的影响,也对阿尔都塞和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有所修正.尽管仍有不足之处,但普兰查斯有关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斗争的许多论述,尤其是他结合具体历史事件来分析意识形态的方法,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和阶级划分的标准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其中,希腊共产党人、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多元决定论”出发,提出不仅要从“经济方面”来确定人们的阶级地位,而且强调要从“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这种“多元结构方面”来决定人们的阶级地位。那么,政治和意识形态能否作为决定阶级地位的重要因素?普兰查斯是怎样提出并论证其观点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它?由此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估价等问题,在此作一番探索性的评析,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9.
普兰查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小资产阶级”这个被“正统”左翼阵营长期忽略的“边缘”群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界定了这一阶级的主要成分,概括了其阶级特征,并提出了工人阶级与“新小资产阶级”联合的政治主张。普兰查斯的“新小资产阶级”论尽管有着一定的局限,但它对理性判断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形势与前景、壮大反资本主义阵营具有值得借鉴之处,对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新社会阶层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一书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普兰查斯是希腊共产党员,1936年生于雅典,1960年以后移居法国巴黎,师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阿尔都塞,深受他的影响,并采纳其总体理论框架和一些主要概念。《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于1968年出版后,引起西方社会科学界普遍重视。西方学者评论此书填补了二十世纪后半期技术官僚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思想是拉克劳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克劳在其早期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中,整合、继承和发展了普兰查斯的意识形态要素学说、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从而形成了自己以"接合"为核心的非还原论的意识形态思想。拉克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质疑阶级还原论。他的意识形态思想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当代现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颖而极具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法国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尼科斯·普兰查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的本质所在,并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功能的总体结构的新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的彰显,特别是在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方面,是遏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润率下降趋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一现象在政治上造成两个方面的后果:有利于垄断资本获得领导权和瓦解大众阶级的阶级斗争.但普兰查斯坚持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的强化不但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危机,反而使危机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20,(1):22-28
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之一,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对于工人阶级的政治与历史的严肃兴趣。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试图以"历史-人类学"的范式解读汤普森的阶级理论,认为其阶级理论实质上是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与批判,亦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当代发展,即建立一种植根于自己国家历史经验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分别对以哈贝马斯、普兰查斯、拉克劳与莫菲等人为代表的当代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的思想是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回响。  相似文献   

15.
国家范畴在西方政治学中的复归及其原因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70年代始,尤其是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主导力量的西方政治学中,国家范畴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复归.这一复归的发端潜在于后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实行的“新的革命”,得力于法国“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普兰查斯关于国家相对独立性的研究,而突出显现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针对多元主义理论发起的争论,以及关于权力精英统治”的研究.这一复归同时也折射着西方社会对20世纪巨型国家的批判,以及关于“究竟谁在统治美国”的问题求解.国内学界已开始注意到这一动向,并引起关于政治学、政治哲学,尤其是关于国家学说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国家自主性概念及其当代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恩格斯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国家与统治阶级以及官僚与社会的关系上分别强调了国家的相对自主性 ,阐明了这种自主性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限度 ,从而赋予这一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我们今天“发现”、“建构”马克思主义国家自主性概念 ,必须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给予最优先的注意。但是 ,进行这样的工作 ,又不能满足于只是一味地从原著中辨认与寻找 ,这里的“马克思主义” ,必然是被大大扩展了的。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基础上 ,考察葛兰西、阿尔都塞、普兰查斯、密里本德、列菲弗尔、哈贝马斯和奥菲等马克思的后人们的理论创造 ,既是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题中之义 ,也为我们发展马克思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专题阅读理论的显著特征"相同"或"相似"性为切入点,以"可理解输入"理论、图式理论以及相关理论为依据,从语言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视角时专题阗读理论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旨在为作为一种二语习得策略的专题阅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找到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的革命理论,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思想及反思资产阶级执政之道与无产阶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本质是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一种“文化领导权”策略。作为一种对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当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应付全球化浪潮之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威胁和挑战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球体理论"与"一中三宪"二者之间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异.二者的相同点是:和平与发展取向的政治定位,现实与理想结合的政治定位,主权所有权与行使权适当区分的政治定位.二者的相异点有:对"一中"的内涵理解有分歧,对外部主权的处理有落差,对德国经验的态度不同,理论倾向有差异,理论应用前景不同.因此,要探讨"国家球体理论"与"一中三宪"的对接之道,需要认真分析接轨的几个步骤:一是认识两岸关系定位本身作为一个高度复杂性问题的各个面向;二是进行话语的融合对接,对两种理论的共通之处进行强化巩固;三是在两种理论之间找准对接口,指出两种理论之间的接轨路径.作为一种政治解决方案,"国家球体理论"可以借鉴"一中三宪"之"在两岸内部尊重双方为平等之法律秩序主体"基础上,通过这两个法律秩序主体"相互授予代理权"的方式,使"主权(所有权)一体,政府(政权)并存,存量不变,增量共商"的定位模式得以落实在法律层面,从而使两岸关系定位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政治科学的主流理论,多元主义兴起于对国家的批判性分析.但美国政治科学界将其发展为一种兼具经验性和规范性的民主理论.使得国家成为一种"隐蔽的主题".本文通过回顾多元主义政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梳理多元主义在不同阶段对国家的定位和理解.不仅描述和解释了多元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也突出了国家作为多元主义知识框架的背景.为增进人们了解多元主义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