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比较8月龄儿童同时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V-L)与单独接种MR的免疫原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招募8月龄儿童随机分为MR与JEV-L同时接种组(MR+JEV-L组)、MR单独接种组(MR组),检测每名儿童免疫前和免疫后42-48d血清麻疹、风疹IgG抗体,观察免疫后6周内不良反应,分析抗体阳转率、抗体浓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MR+JEV-L组、MR组均纳入儿童252名。两组免疫后麻疹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81%、99.60%(Fisher确切概率法,P=0.62),IgG抗体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955.36mIU/mL、1885.87mIU/mL(Z=1.02,P=0.24)。两组免疫后风疹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63%、96.83%(χ^2=0.49,P=0.48),IgG抗体浓度中位数分别为58.87mIU/mL、62.19mIU/mL(Z=0.80,P=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13.49%(χ^2=0.66,P=0.42),未发生3-4级不良反应。结论8月龄儿童同时接种MR和JEV-L、单独接种MR对麻疹和风疹均具有良好、相当的免疫原性,同时接种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北京市儿童6岁龄复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免疫原性,评价该剂疫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和门头沟区14个接种门诊选择75名8-9月龄已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18-23月龄已接种1剂MMR、未患过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72-83月龄儿童,复种1剂MM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疫前后血清麻疹、风疹和流腮Ig G抗体。结果 75名观察对象MMR免疫前和免疫后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67%和100%、93.33%和98.67%、94.67%和100%(Fisher's精确概率法,P=0.120、0.209、0.120),抗体中位数浓度分别为756.19m IU/ml和1 077.13m IU/ml(Z=-6.00,P0.001)、48.08U/ml和91.86U/ml(Z=-6.78,P0.001)、501.70U/ml和2 374.14U/ml(Z=-7.53,P0.001);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00%、6.67%、53.33%。结论儿童6岁龄接种MMR能显著提高流腮抗体水平,有利于降低流腮发病率,因此该剂疫苗仍有必要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产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对8月龄婴儿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择8~9月龄未接种过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健康儿童共77名,随机分别接种国产MMR疫苗40名和国产对照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MR)37名,观察接种后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麻疹、腮腺炎、风疹的IgG抗体水平。结果 77名观察对象全身反应率为6.49%,未观察到局部反应。2组疫苗免疫后麻疹抗体阳转率均为100%,MMR组腮腺炎抗体阳转率为87.50%,风疹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2.50%和86.49%。2组疫苗免疫后麻疹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1714.63、和1 117.54IU/ml,抗体平均增长约627.72和12 870.35倍;MMR组腮腺炎抗体平均浓度为3 313.81U/ml,抗体平均增长分别约24.32倍;风疹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40.63和44.22IU/ml,抗体平均增长分别约40.63和44.22倍。2组间麻疹和风疹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浓度和平均增长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风疹抗体同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R疫苗对8月龄婴儿的安全性、免疫原性良好且能提供额外的腮腺炎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或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接种后麻疹、风疹抗体产生时程和有MR免疫史麻疹监测病例的诊断。方法在某接种门诊随机抽取MR和MMR常规免疫适龄儿童(8-10月龄、18月龄),采集接种MR后10d、15d、20d、1月、2月、3月、6月和复种MMR 10d血标本,检测血清麻疹、风疹IgM和IgG以及血CD4+细胞数,分析抗体产生时程;对2例有MR免疫史麻疹监测病例的诊断进行个案分析。结果 59.09%(13/22)的儿童麻疹IgM在接种MR后15d产生,维持45d;75.00%(15/20)的儿童风疹IgM在接种MR后30d产生,维持30d。95.45%(21/22)的儿童麻疹IgG在接种MR后15d产生,40.00%(8/20)和90.47%(19/21)的儿童风疹IgG分别在接种MR后1月和2月产生。儿童复种MMR后10d麻疹、风疹IgG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 682.00mI U/mL、93.46 IU/mL,阳性率分别为96.00%(24/25)、88.00%(22/25);而复种前GMC分别为584.39 mIU/mL、78.39 IU/mL,阳性率分别为90.47%(19/21)、95.23%(20/21)。接种MR后15d、2月的儿童平均血CD4+细胞数为2 178/μL、2 524/μL。个案分析显示,2例麻疹监测病例应诊断为风疹,因接种MR后麻疹IgM阳性而误诊为麻疹。结论接种MR后麻疹抗体产生较早;风疹抗体产生受到免疫抑制而推迟,且复种MMR后无明显免疫应答。有MR免疫史的麻疹监测病例应根据临床症状和/或病毒核酸(而非仅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水痘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与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科学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25名约24月龄儿童,分为单独接种水痘疫苗组以及联合接种水痘和乙脑疫苗组,分析加强免疫前后水痘抗体水平和疫苗接种安全性。结果加强免疫前,单独接种组以及联合接种组的水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90%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3,P0.001)。联合接种组的水痘抗体GMT高于单独接种组(t=-7.133,P0.001)。加强免疫后,2组的水痘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单独接种组的水痘抗体阳转率高于联合接种组(χ~2=24.589,P=0.001)。2组的水痘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2,P=0.097)。单独接种组和联合接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和12.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5,P=0.263),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适龄儿童单独接种水痘疫苗或同时接种水痘与乙脑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水痘减毒活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安全性。方法:以我省某县的7个乡镇作为观察现场,以本现场的3-6岁符合条件的儿童为观察对象,共有1208例。按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水痘减毒活疫苗(MMR),对照组给予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清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情况。结果:共检测了206例儿童的血清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免疫后的GTM显著高于免疫前,接种后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R效果更为显著。常规接种MMR的604例儿童中,无死亡病例报告。有1例出现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17%;接种MR的儿童中,无死亡病例报告。3例出现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50%。结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水痘减毒活疫苗(MMR)的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免疫效果,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接种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V)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联合接种的可行性,为制定免疫规划程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设2种疫苗同时接种组(ORV-MMR组)和单苗接种组(ORV组和MMR组),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接种前后、联合接种与单独接种组之间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浓度(GMT/GMC)、抗体阳性率和阳转率的差异。结果各接种组临床反应都轻微,共报告AEFI 10例,AEFI发生率为3.64%,各组间发生率无差异(χ2=2.124,P=0.346);实验组与各对照组免前免后同种抗体GMT/GMC、阳性率,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V与MMR同时接种未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和相互干扰免疫应答,可以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肇庆市全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控制相应疾病、改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原则抽取肇庆市三个县区2012年全人群血清标本共319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 G抗体水平。结果肇庆市2012年全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8.4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1167.95m IU/ml;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8.06%、GMC为146.10IU/ml;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74.92%,GMC为447.96U/ml。人群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县区、年龄段、性别、城乡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在城乡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县区、不同年龄段、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9.760,P0.05;X~2=36.509,P0.05;X~2=5.575,P0.05);低龄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和GMC偏低,20~29岁年龄段人群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不高。结论肇庆市全人群对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已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但应加强对低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及时为8~11月龄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1.5岁以上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建议为20~29岁育龄期妇女接种MR或MMR,进一步提高全人群防病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取18~24月龄儿童210名,每名儿童接种1剂MMR,在接种后30min、6h、24h、48h、72h、7d、9d分别观察接种后临床反应,并于接种前、后6周各采集血清标本1份,用血凝抑制(HI)试验定量检测麻疹、腮腺炎、风疹IgG抗体。结果接种MMR后中、弱发热反应发生率4.29%,在1~2d内消退,无异常反应发生。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61.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免疫后比免疫前增长3.8倍。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83.50%;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53.97%;抗体GMT免疫前1∶1.57,免疫后1∶3.52。免疫前风疹HI抗体均为阴性,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抗体GMT 1∶487.2。免疫前、后麻疹、腮腺炎、风疹的抗体阳转率及GMT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冻干MMR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探讨其免疫效果。方法将2008-2010年间来我院接种水痘疫苗的728例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4例,观察组儿童接种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对照组儿童接种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前后抗体阳转率为97.8%(356/364),对照组儿童接种前后抗体阳转率为95.3%(347/364),抗体阳转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接免疫种后的GMT水平较接种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接种后的GM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接种应发生率为0.330%,对照组儿童为0.302%,接种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确切,且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接种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目前国内首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的麻疹和风疹成分的免疫原性,并为将来是否需要调整首剂接种年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濮阳市两个县区8月龄(240~254日龄)婴儿及母亲206组,婴儿于接种前采集血标本2 mL,接种1个月(间隔30~35 d)采集第二份血标本2 mL,母亲血标本5 mL与其婴儿第一份血标本同时采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麻疹、风疹IgG抗体水平;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06名婴儿接种前阴性率97.5%,接种后免前阴性率+4倍增高者94.7%,接种后风疹抗体阳转率61.7%;母亲阳性率96.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95%CI):婴儿接种前麻疹、风疹分别为6.6(5.4~8.1) mIU/mL和1.1(0.9~1.3) mIU/mL;接种后麻疹、风疹分别为764.1(677.9~861.2) mIU/mL和21.7(18.5~25.4) mIU/mL;母亲麻疹、风疹分别为491.4 (433.8~556.7) mIU/mL和45.4(39.0~52.8) mIU/mL。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8月龄婴儿接种MR的免疫策略,但风疹ELISA检测试剂对此类免疫原性研究的适用性及Cut-off值是否应该调整等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江西省山区县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为制订风疹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00年4~8月选择交通相对闭塞、人口流动相对较少的江西省山区安远县作为调查点,对8月龄~30岁健康人群采血检测风疹血球凝集抑制(HI)抗体,同时对2~4岁健康儿童接种国产BDR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和进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观察其效果.共检测8月龄~30岁健康人群血清607份,阳性率57.6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4.13.2~4岁儿童接种国产风疹减毒活疫苗和进口MMR疫苗后,风疹抗体阳转率均为100%,GMT分别为1∶263.95、1∶197.40,两种不同疫苗风疹HI抗体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Var V)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6月龄儿童接种2剂次Var V(16月龄组),选择18月龄儿童接种1剂次Var V(18月龄组);分别采集受试者免疫前和每剂免疫后35-42d的血标本,采用膜免疫荧光抗体法(FAMA)检测水痘抗体;观察接种后30d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16月龄组和18月龄组Var V初次免疫中,免疫前水痘抗体阳性率(SPR)分别为89.47%、87.96%(x~2=0.17,P=0.6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80、1∶5.62(t=0.33,P=0.74);免疫后抗体阳转率(SCR)分别为49.56%、75.00%(x~2=19.44,P=0.00),GMT分别为1∶20.16、1∶35.23(t=5.94,P=0.00)。在16月龄组Var V加强免疫中,1剂次和2剂次免疫后SCR分别为49.52%和86.19%(x~2=64.72,P=0.00),GMT分别比免疫前增加2.53倍和7.01倍(F=433.97,P=0.00)。16月龄组第1剂次和第2剂次Var V、18月龄组1剂次Var V免疫后的局部红肿发生率分别为2.19%、0.95%、2.78%,发热发生率分别为0.88%、0.48%、0.93%,无其他不良反应报告。结论 Var V初次和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在5岁儿童复种和育龄期女性接种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8月龄已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且在18-24月龄已接种1剂次MMR的5岁健康儿童以及孕前体检风疹抗体阴性的育龄期女性接种MMR。采集所有观察对象MMR接种前及接种后1个月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流腮)Ig G抗体,随访观察疫苗接种后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结果 158名5岁儿童MMR接种前麻疹、风疹和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57%、89.87%和82.91%,接种后分别为100%、99.37%和100%;接种后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是接种前的1.65倍、1.70倍和4.02倍。育龄期女性MMR接种前麻疹、风疹和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49%(33/41)、0.00%(0/38)和82.93%(34/41),接种后分别为100%(41/41)、84.21%(32/38)和100%(41/41);接种后GMC分别是接种前的1.82倍、14.05倍和3.03倍。所有观察对象接种MMR后均未出现AEFI。结论国产MMR在儿童复种和育龄期女性接种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推荐开展儿童2剂次MMR常规免疫和孕前体检风疹抗体阴性的育龄期女性接种MM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不同厂家生产的冻干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545名18—24月龄儿童分组接种三种MMR疫苗,观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并分别于免前免后采血,用微量血凝抑制法定量检测接种者的HI抗体GMT水平。结果三组观察对象接种MMR后麻疹HI抗体阳转率均在90%以上,风疹HI抗体阳转率均为100%,腮腺炎HI抗体阳转率均在80%左右,三组均无明显差异,疫苗接种后三组对象全身和局部反应轻微。结论国产与进口的三种MMR疫苗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用于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加强免疫单独接种和同时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满18月龄且已完成DTaP基础免疫的健康儿童218名,其中110人接种DTaP,108人同时接种DTaP和Var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前、后抗百日咳毒素抗体(Antibody to pertussis toxin,Anti-PT)、抗丝状血凝素抗体(Antibody to filamentous hemagglutmin,Anti-FHA)、抗白喉毒素抗体(Antibody to diphtheria toxin,Anti-DT)和抗破伤风毒素抗体(Antibody to tetanus toxin,Anti-TT),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和抗体阳转率(Seroconversion rate,SCR)。结果单独接种组和同时接种组免疫后Anti-PT、Anti-FHA、Anti-DT和Anti-TT的SCR分别为43.64%、81.48%(x~2=33.26,P=0.000),72.73%、85.19%(x~2=0.84,P=0.358),90.00%、85.18%(x~2=1.16,P=0.281),13.64%、11.11%(x~2=0.32,P=0.571);GMC分别为94.74IU/ml、98.86IU/ml(t=1.15,P=0.251),39.59IU/ml、44.10IU/ml(t=1.90,P=0.059),1.89IU/ml、1.47IU/ml(t=3.83,P=0.000),3.85IU/ml、2.72IU/ml(t=5.51,P=0.000)。两组Anti-PT、Anti-FHA免疫前阴性者免疫后SCR高于免疫前阳性者。同时接种组免疫后Anti-PT、Anti-FHA的GMC增长高于单独接种组,而免疫后Anti-DT、Anti-TT的GMC增长低于单独接种组。结论 DTaP加强免疫对预防百日咳的保护力有限,对预防白喉、破伤风的加强免疫时间可以延长,同时接种DTaP和VarV对DTaP的免疫原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可行性,于1997年4~12月随机选择了本市342名8月龄婴儿进行了观察.所有入选婴儿被随机分成3组:第1组105人,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第2组105人,分别在左、右上臂同时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和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第3组132人,皮下接种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在免疫前,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均为2.86%,几何平均滴度(GMT)均为1:1.06;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和5.30%,GMT分别为1:1.02和1:1.60.免疫后1个月,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10%和99.05%,GMT分别为1:144.15和1:148.99,两者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5%和97.73%,GMT分别为1:35.10和1:32.85,两者的差异亦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所有免疫的儿童均未发现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可产生与常规免疫相同的免疫应答,风疹疫苗初免月龄定于8月龄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冻干和液体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在衢州市选择24~36月龄和18~25岁人群,分2组接种冻干和液体甲肝减毒活疫苗1针,观察免疫后48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检测免疫后6周血清甲肝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儿童和成人接种2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均未见有明显接种反应,疫苗安全性良好。冻干疫苗接种组和液体疫苗接种组,接种前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41%和25.9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6周,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和72.5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60.85mIU/ml和48.56mIU/ml,接种后两组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冻干疫苗较液体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国产风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配合国产BRDⅡ风疹减毒活疫苗在我省的推广使用,制订合适的免疫程序,对我省部分地区的人群风疹抗体水平、国产风疹疫苗的免疫效果、麻疹与风疹疫苗的联合免疫等进行研究。当前我省5岁以下儿童风疹抗体阳性率仅19.3%,学龄儿童抗体阳性率60%。经BRDⅡ风疹疫苗免疫后1个月,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平均可达99%,GMRT值为237.5表明,国产风疹疫苗与麻疹疫苗对8月龄儿童联合免疫的阳转率,GMRT值与各自单独免疫时无任何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国产与进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在常规免疫接种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设计,对初次免疫(初免)接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沪")或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公司(简称"GSK")MMR的免疫原性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全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对常规免疫接种MMR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儿童初免接种MMR后,沪MMR组的麻疹、腮腺炎抗体阳转率为99.54%、86.76%,均显著高于GSK组的95.83%(Χ2=6.66,P=0.010)、79.17%(Χ2=4.44,P=0.035);两组风疹抗体阳转率接近(92%~93%;Χ2=0.17,P=0.676)。301384名常规免疫接种MMR的儿童随访6个月后,共报告AEFI个案42例,其中异常反应10例,发生率为3.32/10万,无严重异常反应。结论国产与进口MMR大规模常规免疫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初免接种后均可获得良好的针对麻疹、腮腺炎、风疹的免疫学效果,其中腮腺炎免疫原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