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力系统内因电缆中间头过热而引起的重大火灾事故屡见不鲜,直接威胁了发电厂的安全生产,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事故实例 (1) 辽宁某电厂曾发生电缆头故障,导致电缆着火,同时引燃相邻电缆,当消防人员扑灭刚要离开时,电缆再次爆燃,当场烧伤数人,造成群伤事故。 (2) 黑龙江某电厂试验人员查找电缆故障时采用电容脉冲击穿法,上午没找到故障点,此时故障点已被击穿并引燃该处的电缆,几小时后电缆沟引起火灾,电缆大面积着火,造成被迫停机的重大事故。 (3) 吉林某电厂2号循环水泵的电缆中间接头过热引起火灾,烧毁该沟内所有动力电…  相似文献   

2.
电缆中间接头是线路运行中的薄弱环节,研究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场分布特性,对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10 kV三芯电缆中间接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缆中间接头径向和轴向的温度场分布特性,并研究了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对电缆中间接头导体最高温度、中间接头表面温度和本体表面温度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安全工况分析给出基于电缆接头表面温度判断其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的依据。该分析结果可为电缆中间接头的运行状态监测及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飞 《电工技术》2023,(24):14-17
某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发生跳闸故障,经现场检查和故障电缆中间接头的解体分析,确认故障电缆中间 接头制作工艺不良导致电缆运行时主绝缘击穿并发生单相接地和相间短路故障最终导致了跳闸;电缆中间接头制作时 防水密封工艺不良致使水分侵入引起绝缘受潮、导体连接管管口与主绝缘有较大空隙导致高压屏蔽管失去均匀电场功 能、导体连接管有明显毛刺和刀痕造成电场畸变等缺陷导致电缆主绝缘持续恶化直至击穿是造成跳闸的根本原因.最 后提出了避免此类故障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传统110 kV电缆、光纤及带光纤复合电缆中间接头安装技术;以实验室测试和现场安装为依据,探讨了110 kV光纤复合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工艺,对其中关键工艺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并总结出了较为合理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配网设备故障中,电缆中间接头故障率占50%以上,降低其故障率是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采用电缆本体恢复技术实现电缆中间接头连接,具有以下优点:等径和异径恢复;连接牢固,电导率高;径向电场均匀分布,电能损耗小、载流量高;接头处弯曲半径小,可拖动;寿命长,与电缆同寿命.该电缆本体恢复技术具有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等优点,可有效降低因电缆接头故障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0引言 根据国际行业标准,电缆中间接头应与电缆本体具有相同的工作特性,但由于施工员对中间接头制作安装的操作细节不够重视及现场安装工艺条件较差等原因,导致中间接头的制作尤其是维修安装中存在较多电缆实验无法测试.本文将对交联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缺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电缆中间接头在制造或者安装的过程中易产生缺陷,导致局部温度上升而加速绝缘老化,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威胁。但实际中无法直接测量电缆接头内部的温度,因此有必要对电缆接头的内部温度分布进行仿真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电缆中间接头以及其内部存在缺陷的二维、三维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电缆中间接头不存在缺陷时,其温度沿径向自内向外逐渐降低,轴向温度自中心位置向两边逐渐降低;当电缆中间接头中的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界面存在气隙、水汽、导电颗粒时,接头内部局部温度受缺陷处材料热导率的影响;气隙的尺寸越大,对局部温度的影响越大,局部升温范围是气隙本身尺寸的5倍;气隙位置越靠近接头两侧,局部升温越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振荡波电压法检测电缆局部放电状态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主要测试步骤。利用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对一段长294 m的10 kV XLPE电缆进行了局部放电测试。测试中发现了电缆中间的接头部位存在局部放电现象,经解体检查发现该接头内部受潮和热缩管收缩不均匀,导致与主绝缘界面存在气隙,估计该接头可能是造成该电缆局部放电的主要原因;在更换该中间接头后,复测结果正常。检测结果验证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吴振中  赵玉明 《电世界》2011,(11):33-35
目前,施工队伍存在过分依赖试验手段检测电缆线路缺陷,而对于中间接头安装质量控制却不够重视的问题。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出现,部分接头工人还是凭借经验进行安装,难免留下电缆缺陷,进而发展为故障。对于电力公司而言,35kV交联电缆中间接头安装质量是考核重点,特别是预制式中间接头的安装有待经验积累。本文阐述在上海市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实施的35kV预制式中间接头安装质量控制,并以吉熙安35kV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冷缩电缆中间接头受潮是造成其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研究已表明,存在受潮缺陷的冷缩电缆中间接头阻抗特性会发生变化,通过频域反射法对整根电缆的阻抗不连续点进行检测,分析其阻抗特性可实现缺陷的定位与类型的判断。因此,开展受潮冷缩电缆中间接头阻抗特性的研究,可为电缆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为此,对一根10 kV冷缩电缆中间接头样本开展加速受潮实验,采用反射系数谱测试仪定期检测其阻抗特性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受潮程度的增加,冷缩电缆中间接头阻抗不匹配峰幅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对其时域反射波形进行恢复后发现,其时域波形的极性特征呈从“左正右负”到“左右持平”再到“左负右正”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王之俊 《宁夏电力》1998,(2):51-53,62
简要介绍了美国瑞侃公司电缆热缩附件性能特点和35KV电缆热缩中间接头的结构;较详细阐述了该型号热缩中间接头施工注意事项及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电缆线路发生故障后对电网运行稳定影响大,因此分析电缆线路故障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改进措施,有利于提升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针对某风电场35 kV集电电缆线路的中间接头出现的故障现象,进行了解剖和故障分析,指出了水气渗入可能是电缆中间接头故障的直接原因,并提出了预防解决措施。研究结果为电缆线路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和运维检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化企业中6~10.5kV XLPE电力电缆线路长,敷设密集,因电缆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运行实践表明,90%以上的电缆故障发生在中间接头和终端头上.  相似文献   

14.
张杰 《电工技术》2002,(10):11-12
通过对电缆中间接头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双层总线同络结构,实现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硬.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电缆故障点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胜  魏明 《电气时代》2000,(4):42-42
最近,我公司发生多起电缆事故,引起停电、降压供水。只有尽快地找到电缆故障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电缆故障在一般情况下无法通过巡视直接发现。在缺少必要仪器时应首先检查中间接头,电缆中间接头出现故障的机率最大,尤其是长期浸泡在水里的中间接头经过热胀冷缩容易进水引起接地和短路故障。通常情况下要采用测试电缆故障的仪器进行测量,确定电缆故障点的位置。电缆故障的  相似文献   

16.
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的寿命。对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进行考评,能有效判断制作工艺的水平,提高培训质量。为此对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考评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交联聚乙烯电缆接头制作工艺智能考评系统,构建全过程考评流程体系,通过智能设备精准测量关键指标,然后由软件算法客观地确定考评成绩。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设计的交联聚乙烯电缆接头制作工艺智能考评系统能客观评价作业人员的工艺水平,提高培训质量,确保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蔡兴波 《供用电》1994,(3):11-13
1 概述自1984年广州供电局首次引进110kVXLPE电缆以来,其他供电局也陆续有所引进,与其配套引进的中间接头有统包型、模塑型、组装式预制型和整体预制型等种类。大部分的中间接头是绕包型,在运行中有些类型的接头已发生过故障,有的在做竣工试验时就发生击穿。本文阐述广州供电局及上海电缆输配电公司的110kV交联电缆的绕包型接头的击穿现象及  相似文献   

18.
以舟岱大桥沿桥敷设220 kV高压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体电缆振动 热老化平台,采用振动台对220 kV电缆中间接头进行加速振动老化试验,并采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界面压力传感器监测振动加速度及界面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了随桥敷设电缆中间接头在机械振动作用下的结构层疲劳特性,发现当电缆接头受外施振动作用影响时,外界环境的振动传递至电缆与中间接头支架,电缆振动频率为外施振动频率,振幅远超电缆负荷引起的振幅。对电缆接头开展720 h的加速振动老化试验,发现机械振动对接头界面结构层应力影响较小;在电缆载流条件下机械振动引起的电缆接头界面疲劳寿命大于电缆设计使用寿命;振幅较大时应采取增加防振垫等措施来降低振幅,避免局部受力而对电缆中间接头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冷缩型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安装工艺;分析了热缩型电缆接头与冷缩型电缆接头的优缺点,认为冷缩型电缆接头取代热缩型电缆接头将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对电气连接可靠、机械稳定性高的电缆中间接头的需求愈发迫切。以新型10kV三相电缆插接式中间接头为例,对中间接头用绝缘材料进行了拉伸和动态热机械力学性能测试,并进一步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三相电缆插接式中间接头的应力计算模型。根据电动力-接触应力单向耦合仿真结果,短路电动力会对导体线芯周围的应力分布造成影响,在电动力较大处造成一定程度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但最大应力值远低于材料极限强度,仍能保持线芯与压紧锥部分紧密接触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性能及机械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