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豆蛋白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大豆蛋白的改性方法。通过改性可以加强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和营养 ,从而扩大它在食品中的应用。大豆蛋白可以通过物理法、化学法、酶法和生物工程法得以改性。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作为一种安全的乳化剂常被应用于食品乳化体系,通过物理法、酶法和化学法可诱导大豆蛋白的结构变化,改善大豆蛋白乳化性。本文将简要介绍改性大豆蛋白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机理,分析影响乳化特性的因素。详细探讨物理法(热处理,超声法,高压处理)、酶法(水解酶,交联酶)和化学法(糖基化法)改性后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改善。最后针对大豆蛋白作为乳化剂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作为胶粘剂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蛋白作为胶粘剂应用的改性方法有盐、硫化物、碱、胰蛋白酶、尿素、盐酸胍、SDS、SDBS、酰化和磷酸化法。简述了改性大豆蛋白作为胶粘剂的研究现状以及改性后的大豆蛋白应用在木板上的胶粘特性的变化情况。大豆蛋白经改性后其胶粘特性有所变化,变化情况受改性剂浓度的影响,改性后蛋白质的部分二级结构展开,胶粘强度提高,同时改性可以暴露出包埋在蛋白质内部的疏水基团,提高大豆蛋白胶粘剂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改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包括物理、化学、酶和生物工程等技术。通过改性可以加强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和营养,从而提高产品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通过改性可以加强大豆蛋白的营养和功能性质,从而提高产品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大豆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大豆蛋白。大豆蛋白因其丰富的来源,低廉的价格和优异的功能特性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大豆蛋白可以通过物理、化学、酶和生物工程四种方法进行修饰。改性可增强大豆蛋白的功能和营养特性,从而扩大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以上几种改性方法,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最为良好的是酶修饰法,其作用效果显著且安全,动物蛋白酶和植物蛋白酶的提取方法相对复杂,微生物蛋白酶具有效果显着,原料价格低等优点,将会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对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及其与粘胶共混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对改性大豆蛋白溶液、改性大豆蛋白溶液/粘胶共混液的剪切速率与表观黏度、剪切应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加入会使粘胶的非牛顿指数降低,结构黏度指数增大,而尿素改性的大豆蛋白与粘胶共混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尿素改性可以保证大豆蛋白/粘胶共混液具有较好的流变性能,所以尿素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可用于生产大豆蛋白/粘胶复合纤维。  相似文献   

8.
亚基水平上大豆蛋白改性修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总结大豆蛋白的改性方法及其加工性质。以国内外大豆蛋白亚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从改性手段、功能特性、分子结构概述大豆蛋白亚基的研究情况,从亚基的层面阐述3种不同大豆蛋白凝胶的机理。最后对大豆蛋白改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分别论述了p H、溶解性、加工工艺、食品添加剂、物理改性、酸碱处理、化学修饰及酶法改性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可以为高乳化性大豆蛋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蛋白质的乳化性质是蛋白质重要的功能性质之一。大豆蛋白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和亲油基团,具有乳化剂特有的两亲结构,能够通过降低界面张力帮助形成乳化体系。另外,蛋白质在乳化油滴表面吸附展开形成保护膜,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被破坏。  相似文献   

10.
SDS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SDS改性大豆蛋白溶液流变特性测定,得出不同改性条件下非牛顿指数n、结构粘度指数Δη等流变学参数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SDS法改性的蛋白溶液虽具有较好稳定性,但流动性变差。  相似文献   

11.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和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大豆蛋白中最为精制的形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可以用物理、化学、酶法和生物工程方法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过改性后能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达到人们所希望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2.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大豆蛋白最为精制形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在不同产品中表现出不同功能。该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大豆分离蛋白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改性研究,并对生物工程改性作一简单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经改性后能拓展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及达到人们所希望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性能测定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研究功能性(物理和酶法改性)大豆浓缩蛋白(FSPC)的NSI值、乳化能力、凝胶性、持水性及吸油性等变化。结果表明,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NSI值明显提高,大豆蛋白功能特性有不同程度提高和改善;FSPC应用试验,即乳化体凝胶强度试验表明,FSPCI(物理改性)大豆浓缩蛋白有较好凝胶、乳化、持油和持水性;而FSPC2(酶法改性)大豆浓缩蛋白有较好溶解、乳化性。  相似文献   

14.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分离蛋白因其高蛋白营养功能和不同的功能特性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为了探讨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综述了近年来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方法以及改性后功能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几点展望,不同方式的改性可产生合适的功能特性,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大豆分离蛋白(SPI)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植物蛋白,工业化生产会导致SPI变性,但是目前改性对SPI功能特性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通过分析超声波处理及干热美拉德反应改性方法对SPI溶解性、内源性荧光、表面疏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发泡性及发泡稳定性的影响,为不同改性方法研发SPI产品提供参考。结果发现,超声波处理能够增加SPI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乳化性及发泡性,且增强了SPI内源性荧光强度、乳化稳定性及发泡稳定性;而干热美拉德反应相较于超声波处理更能够显著改变SPI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朱晓烨  迟玉杰  许岩  刘红玉 《食品科学》2010,31(19):422-425
大豆分离蛋白因其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凝胶性等多种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大豆分离蛋白在贮藏过程中,其凝胶的稳定性往往下降,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国内外研究发现,在贮藏过程中蛋白组成成分、蛋白浓度、温度、pH 值和离子强度等的变化对凝胶形成具有一定影响,通过各种改性方法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凝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Soy proteins are very important protein source for human being and livestock.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oy protein can enhance or reduce its 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improve its nutritious value. Soy protein hydrolysates were primarily used as functional food ingredients, flavour and nutritious enhancers, protein substitute, and clinical products. Conditions for hydrolysis were usually mild, whereas recently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attracted more interest. Degree of hydrolysis (DH) was usually between 1% and 39.5%. The main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proteolytic hydrolysis of soy protein was production of bitter taste, hydrolysates coagulation and high cost of enzymes. Bitterness reduction can be achieved by control of DH,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bitter peptides from hydrolysates, treatment of hydrolysates with exo‐peptidases, addition of various components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 some amino acids, monosodium glutamate (MSG), etc.] to block or mask the bitter taste, and modification of taste signalling. Hydrolysates coagulation can be resolved by selecting appropriate enzymes and by applying immobilisation technology the production cost can be reduced. Enzymatic hydrolysis also enhances bioactivity of soy proteins through conversion of glycosides to aglycones, increasing antioxidant and immunoregulatory properties. Finally, future works have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