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介绍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实用性。方法:手术切口采用后正中约2~4cm(平均2.8cm),显示单侧椎板,术前电透或术中确定需手术椎间隙,用弧形骨凿开窗切除椎板下1/3~1/2及下关节突内侧部份,满意显露椎管内结构,摘除突出椎间盘并相应盘黄间隙扩大减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手术治疗,随访1~2年,优良率98%,无腰椎不稳等医源性脊柱病发生。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法与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法相比,出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椎稳定性及椎管干扰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7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0例,大部分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较少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其中单一椎间隙椎间盘突出共463例,均选择性采用小切口椎板间有限开窗减压术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开窗手术摘除LIDP的髓核及神经根松解的疗效。方法:后路正中切口,以突出间隙为中心,长约3~4cm,切除椎板间黄韧带后开窗,取出髓核;有侧隐窝狭窄者同时扩大侧隐窝、松解神经根。术后疼痛症状消失,即可下床活动,最早可于术后3d下床行走。结果:术后腰腿疼症状消失86例;明显缓解8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l例症状有缓解,但仍有疼痛;l例症状复发。结论:小切口微创治疗LIDP是目前骨科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优点有创伤小、骨骼小开窗、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下床活动早,有效的避免了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引起的医原性椎管狭窄及下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只要术中准确定位,精细操作,完全能达到比传统手术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结果对68例患者随访6~48个月,按NaKai分级,优53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97%,本组无神经根损伤、切口和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硬脊膜撕裂,术后头低足高位俯卧1周,切口亦一期愈合。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对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影响小,术后康复快,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89~ 1998年采用改良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 15 0例 ,经 1~ 10年临床随访观察 ,效果满意 ,未发现术后腰椎不稳定。现就我们对手术前后护理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0例男 96例 ,女 5 4例 ,年龄 2 2~ 78岁 ,平均 4 5岁 ,病程 3个月~ 12年 ,平均 3 2年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央型 ) 90例 ,椎管内肿瘤 6例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 5 4例。手术切除 1 5个全椎板 34例 ,切除 2个全椎板的 76例 ,平均切除 1 3个全椎板。行 2次手术的有 6例 ,首次手术均为半椎板切除术或开窗术 ,其中术后疤痕粘连 3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和介绍小切口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优点和可实用性。方法 取后正中切口约3.0~4.0cm。X光机透视下定位,保留棘上、棘间韧带和棘突,骨膜下剥离骶棘肌,显露椎板、椎板间隙和小关节.环形切除突出的纤维环取出髓核,扩大成型侧隐窝,解除所有卡压脊神经根组织,彻底松解脊神经根。结果 该组66例。按中华脊柱外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腿痛手术评定标准评定:优57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6.97%。结论 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手术创伤小,暴露清晰,能在直视下操作,避免手术失误,能彻底去除神经根致压物,脊柱稳定结构基本上不破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手术切除部分黄韧带、部分椎板边缘、部分小关节突。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结果:小切口开窗术对身体损伤小,愈后效果好。结论: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曾辉 《中外医疗》2014,33(1):36-3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76例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根据腰椎突出的间盘组织压迫的程度和症状的轻重程度及椎管狭窄的程度,分别选择上下半椎板切除开窗髓核摘除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小关节融合术,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阐述本人的体会。结果上下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术后基本治愈的25例,术后仍感疼痛但明显减轻的5例,其中术后1年复发l例,其中术后1年再发疼痛的3例(复查磁共振腰椎间盘突出症没复发,但出现腰部疼痛的患者),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37例,术后基本治愈的37例,1年后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1年内再发疼痛的2例,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小关节融合术的9例,基本治愈9例,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术后观察2年,无再发疼痛。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但应考虑椎间盘病变前后会出现腰椎不稳情况,是否解决腰椎不稳情况和椎管及神经根减压是否彻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经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特点.方法 自2001年1月~2008年1月对我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采用常规腰椎间盘手术器械,于后正中切口2.5~4cm,在棘突旁椎板间开窗,并行神经根管减压,窗口大小约为1.5cm×1.5cm,摘除髓核组织.手术时间20~90min,平均1h.结果 术后随访1~2年,平均20个月.根据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35例,良20例,可5例,优良率为91%.结论 小切口经椎板间开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可早起下床活动,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一项安全、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稳定性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或侧隐窝狭窄临床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及/或侧隐窝狭窄患者在同期同等条件采用稳定性开窗法与推板切除法2种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随机抽查2种术后各70例患者,分为2组做随访观察。结果稳定性开窗法术后并发症:如慢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明显低于椎板切除组(P<0.01),返工率明显高于椎板切除组(P<0.01)。结论稳定性开窗法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稳定性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或侧隐窝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及/或侧隐窝狭窄患者在同期同等条件采用稳定性开窗法与椎板切除法2种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随机抽查2种术后各70例患者,分为2组做随访观察。结果 稳定性开窗法术后并发症,如慢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明显低于椎板切除组,返工率明显高于椎板切除组。 稳定性开窗法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小切口椎板开窗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全椎板切除或扩大椎板切除),各30例,评价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小切口椎板开窗术组有效率为90.0%,传统手术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术优于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术或扩大椎板切除术,手术切实可行,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技术切除腰椎管内囊肿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技术切除腰椎管内囊肿13例。结果8例囊肿完整剥离切除,5例囊壁大部分切除,3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同时行髓核摘除术,随访2~8个月,所有病人术后恢复理想。结论对于腰椎管内囊肿,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技术手术创伤小,囊肿切除顺利,有利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对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1例,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优良率95.2%.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手术治单节段腰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1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对采用单侧半椎板开窗方式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16例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术后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随访脊柱稳定性好,1例术中改全椎板手术。结论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且肿瘤大部分偏向椎管一侧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也有暴露受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对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1例患者,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优良率95.2%.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化104例,外侧型或椎问孔型者,采用一侧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中央型及部分旁中央型,作两侧椎板问开窗;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合并椎管及侧隐窝狭窄者,两侧椎板开窗并行桥式椎管潜行扩大,采用特制骨圆凿和“L”型骨刀切除骨化间盘.结果:104例经11个月~5年随访,优54例,良42例,可8例,优良率为92.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应选择手术治疗.根据临床特点,CT、术中所见确定手术方法,特制骨圆凿和“L”型骨刀的应用可减少对脊椎稳定性的破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杨衡  王克勤  陈鄂 《新疆医学》2004,34(4):71-72
腰椎管狭窄减压手术经历了全椎板切除;部分椎板切除和椎板间开窗阶段。一般认为全椎板切除破坏了后张力带结构,术后腰椎不稳和交界处椎管再狭窄发生率高,手术率明显上升。我科自1998年开始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近期和中期临床与影像学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手术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全椎板切除103例,半椎板切除38例,开窗术15例,术后疗效优良率全椎板切除95%,半椎板切除90.1%,开窗术86.2%,腰背肌锻炼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柱不稳,结论: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术,三种方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化104例,外侧型或推间孔型者,采用一侧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中央型及部分旁中央型,作两侧椎板间开窗;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合并椎管及侧隐患狭窄者,两侧椎板开窗并行桥式椎管潜行扩大,采用特制骨圆凿和“L”型骨刀切除骨化问盘.结果:104例经11个月~5年随访,优54例,良42例,可8例,优良率为92.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化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应选择手术治疗.根据临床特点、CT、术中所见确定手术方法,特制骨圆凿和“L”型骨刀的应用可减少对脊椎稳定性的破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