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勇  易绍金 《油田化学》2006,23(3):289-292
综述了用微生物方法开采稠油的技术现状与进展,论题如下。①概述。②基本方法:异源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本源微生物采油压大港孔店油田的实例。③主要机理,包括产表面活性剂,降解稠油中重质组分及其他。④技术研究,包括机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效益研究,列举了国内外6个实例。⑤现场应用,包括国外1个、国内6个实例。⑥该技术的优势及问题。参22。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采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采油可以采出地下的可动油和不动点,并且能使枯竭井延长使用寿命,微生物采油方法正日益受到采油工程师的重视。文中介绍了微生物采油的发展历史、机理以及适合微生物采油的油藏条件,给出了该方法的国内外矿场应用实例及效果分析,总结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点和尚存的问题,并预测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MEOR)的发展概况、作用机理与油藏应用条件。根据微生物处理油层的标准,提出延长油田部分油区可以利用微生物驱油来提高采收率,并利用实例证实了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0年对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工艺技术进行了实验室评价以后,其在世界范围的秘书取得成果。为了霜些地区原产量的递减,微生物应用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对于许多频于报废的低产井,急需要一种廉价的能提高原油产量的方法。利用微生物技术改善注水油田的生产状况,经证明是一种经济有效、工艺可行的方法。本文介绍微生物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特别提出了一此成功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微生物采油及微生物发酵的机理、菌种以及地下发酵注入井的选择等问题,列举了许多国家进行微生物采油的矿场实例。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采油技术都有增产效果,且有一定的有效期,本文建议开展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矿场应用研究,并建立以地下发酵为主攻目标的研究体系,筛选适应地下条件的菌种及各菌种的配伍关系的效果,建立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并开展研究,为矿场试验做好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6.
紫外杀菌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紫外杀菌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紫外线消毒系统的类型及设计参考值等研究成果的论述,总结了紫外杀菌技术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紫外杀菌后微生物光复活与紫外剂量的关系等关键问题,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紫外线消毒系统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参考值(包括杀菌停留时间、紫外透光率、消毒系统紫外灯数量)的确定方法及紫外杀菌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法去除H2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微生物去除H2S气体方法的介绍, 综述了微生物除硫原理、工艺和技术,叙述了除H2S常用微生物 (栖泥绿菌,化硫硫杆菌、排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和脱氮硫杆菌)的性质及去硫原理,介绍了四种生物反应器(曝气式反应器、生物洗涤器、生物滤床和生物滴滤床)及其应用实例,为今后选择合适的除硫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0,自引:7,他引:43  
雷光伦 《石油学报》2001,22(2):56-61
简要阐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及微生物采油优势。介绍了用于微生物采油的自然菌和工程菌以及我国微生物采油菌的分离、筛选、产物分析、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的方法、采用手段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对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微生物采油数学模型。分析我国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成败后,指出微生物采油更适合于我国下列油藏;小于40℃的低温油藏;普通稠油油藏;含蜡油藏;含水小于80%的断块小油藏。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组分、同位素的分馏伴随其生成、运移及保存的整个过程,生成过程中组分、同位素分馏效应由反应基团活化能的差异引起,表现为随成熟度升高,产物同位素组成逐渐接近母质;天然气运移过程中的分馏机制与运移方式有关,以溶解相、游离相和扩散相运移的天然气,其组分、同位素分馏分别由组分或同组分不同同位素分子的溶解、吸附及扩散能力差异引起,均可用动力学理论进行解释;除扩散作用外,微生物降解是天然气藏内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分馏的重要机制,其过程受微生物种类及动力学过程控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天然气运移、保存分馏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研究的背景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微生物絮凝剂应用前景和微生物絮凝剂工业化进展缓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物理化学法处理油田污水,但此方法安全性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运行能耗低、降解有机物彻底、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且与膜技术和过滤分离联合使用效果更显著。通过分析陕北油田污水处理现状及流程,介绍了微生物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在陕北油田污水处理的应用,利用微生物的专性和协同作用,对不同层位的采出水投加"倍加清"专性联合菌群,为分析微生物技术在陕北油田污水处理上的适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与润滑油的品质直接相关。总结了润滑油中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讲解了微生物的有氧氧化机理及厌氧氧化机理。综述了润滑油中微生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使用抗微生物添加剂是抑制润滑油中微生物繁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稀油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的实验室研究和矿场实验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稠油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的实验室可行性研究,总结出克拉玛依油田稀油和稠油油藏原生生物的特性和应用价值。相对于稠油区块来说,稀油区块本源微生物含量较低,活性较差。通过对本源微生物进行筛选、培养、重新注入的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显著,而稠油区块本源微生物含量高,活性好,用直接注入培养基激活本源微生物的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理想,并同时实现了对高黏度、高钙稠油的乳化降黏和脱钙作用,降黏率达到50%以上,脱钙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拉玛依下亚组油藏属于普通稠油油藏,地层水中的内源微生物含量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内源微生物驱油潜力。在现场试验中,检测油井采出液中的总菌和内源菌浓度,总菌浓度提高1~3 个数量级,内源菌数提高1~5 个数量级,试验后采出液中的醋酸根离子浓度大幅度提高,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也明显升高,表明油藏中的内源微生物明显被激活,产生了很好的激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内源微生物驱油激活配方筛选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摇瓶实验和岩心驱油实验,系统分析了油田内源微生物激活实验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包括激活内源菌总菌数、6类内源菌菌数,水相pH值、乙酸根离子质量分数、水相粘度、水相表面张力,油相粘度、密度,实验产出气体体积,油水乳化效果和岩心驱油提高采收率值等。不同激活实验结果表明:内源菌总菌数可增加3个数量级以上;有益内源菌菌数可增加2个数量级;水相中的乙酸根离子质量分数和水相粘度有所增加;实验中可以产出不同体积的气体,气体成分主要为CO2;油水乳化效果差异较为明显;岩心驱油提高采收率值为6%~9%;上述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一致,可以作为内源微生物驱激活配方筛选的评价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胜利油田沾3断块开发难度日益增加的状况,通过激活地层内源微生物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经过室内物模试验,得到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激活体系,激活后菌浓能提高4个数量级,而硫酸盐还原菌被有效抑制,物模驱油试验能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以上。为了验证室内研究获得的激活剂在实际油藏中的激活效果,采取油井单井吞吐的方式,在沾3断块沾3-26井、沾3-X24井、沾3-25井3口油井开展内源微生物现场激活试验。结果表明,油藏内源微生物均被大量激活,其中沾3-26井激活后细菌总量从102个/ml提高到106个/ml,乙酸根离子浓度由试验前的35mg/L上升到554mg/L,另外2口油井也取得了较好的激活效果。现场激活试验结果为沾3块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温高盐油藏微生物采油菌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MI/NPC公司MEOR菌种在高压、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油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并在胜利油田营6断块Y6-16井组开展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Y6-16井微生物强化水驱后,解除了岩石表面的死油垢质等堵塞,疏通了井底周围和油层中的孔隙通道,降低了表面张力,提高了注水波及面积和原油采收率。对应的Y6-27、6-24、6-25油井,见到了较好的增油效果,200d累计增油1019.8t,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3.41。  相似文献   

18.
有机钻井液处理剂生物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钻井液处理剂的生物降解性是评价其环境可接受性的重要指标,评价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方法主要有有机物衰减法、生化耗氧量法和二氧化碳吸收法。以累积耗氧量为评价指标,对部分有机钻井液处理剂在自然海水中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了有机钻井液处理剂在海水中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了不同类型有机钻井液处理剂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有机钻井液处理剂的生物降解性与其类型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有机处理剂生物降解性具有很大差异.NHPAN、SLSP和SMP在试验期内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且对微生物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XC、DFD-140及MV-CMC易被微生物所降解,且试验中所用钻井液处理剂在海水中的生物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模型。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采油中微生物对原油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武平仓  巨全义 《油田化学》1998,15(4):362-365
长庆油田采用美国NPC公司的商品微生物,分两次在32口井上进行了116井次的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试验,效果显著。通过测定微生物处理前后油井产出的原油组成(含蜡量和烃组成)和物性(凝固点、粘度)、原油伴生水中有机酸含量和水的表面张力等的变化,以及在室内将油井产出的含水原油与微生物混合培养后测定生成气体的组成,研究了微生物对原油的作用:产生C6以下气态烃、少量CO2、N2和H2,使原油轻质化,产生有机酸和其他表面活性物质。本文报告了此项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单井吞吐可以有效提高稠油低效井产能,为了强化微生物作用效果,对内外源微生物进行综合研究。利用激活剂体系(糖蜜3g/L,玉米浆2g/L,硝酸钠1.5g/L,磷酸氢二钾1.2g/L,磷酸二氢钾1g/L)对地层水进行内源微生物激活,添加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进行细菌浓度和乳化能力研究,利用微生物复合吞吐技术对稠油低效井进行单井处理。结果表明,内源微生物被有效激活,细菌浓度峰值为5×108个/mL,乳化指数最高可达95%,产气量最高达260mL;相比单纯激活内源微生物,添加外源菌后细菌浓度由2×108个/mL增加至9×108个/mL,乳化指数峰值时间由20d缩短至15d。GO7-53X145井和SJSH14-8井取得了显著增油降水效果,为微生物吞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