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盐湖地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建设中所面临的盐渍土结构强度低这一特殊地质条件,通过开展平板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碎石换填厚度下盐渍土地基的承载特性,并以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 kV第二通道输变电线路工程的斜柱式基础为设计原型计算分析了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分析得到了盐湖地区盐渍土软弱地基的沉降控制处理方案。结果表明,在盐湖地区输电线路地基基础工程中采用基底换填碎石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效降低基础沉降量。  相似文献   

2.
魏占元 《青海电力》2009,28(3):22-24
通过对青藏铁路110 kV输变电工程自立塔锥柱基础发生沉降、位移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多年冻土对输电线路工程地基与基础的危害及破坏机理,并对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方法和施工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冻土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完成后,冻土受人为扰动和气温影响会出现冻融现象,使基础发生位移和沉降,造成输电线路铁塔倒塌和导线断裂,导致输电线路的运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此在组塔、架线及运行等各阶段应通过高精度水准仪对基础不间断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基础的位移和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输电线路几个阶段观测成果开展梳理、对比和分析后,发现基础的高差值与根开值未超出规范及设计要求,因此能确定基础没有发生位移和沉降等现象,输电线路是在安全稳定的范围内运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岩石锚杆基础在山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中应用的逐步推广,其在工程项目总体经济效益、施工周期、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已渐显优势。但其对以工程地质调查方法为主的注重于查明场地稳定性为主要任务的传统山区输电线路勘测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更加重视查明场地地基条件,尤其是场地下伏基岩的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本文介绍一种以适合于山区输电线路工程场地的轻便型勘探手段为主、辅以工程地质条件精细化描述和勘测过程控制信息化管理的勘测方法,以期能对提高拟选山区输电线路铁塔岩石锚杆基础场地勘测成果的可靠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压电器》2015,(4):40-45
针对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被埋置于孤堡中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进行孤堡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偏移实时监测方法。首先确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位移检测笛卡尔坐标系,有效获取孤堡杆塔基础支撑脚处位移量;其次提出以笛卡尔坐标系为基准的孤堡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偏移算法;最后结合相关检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获取了一段时间内基础位移与时间变化关系曲线。对该曲线的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对孤堡输电杆塔基础偏移预警效果好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指出采空区塌陷一直是影响山西省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分析了煤矿地下开采对山西省地面输电杆塔的影响,提出了采动区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技术,形成了线路通过沉陷区设计的技术方案,分析了采动区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方法,总结了采后区输电线路的维修与治理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砂土地基在地震等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导致地基丧失承载力,使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杆塔倾斜或倒塔。通过分析液化的形成条件及本身特性,提出了在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中全部或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和减轻液化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顾和亮 《陕西电力》2000,28(5):17-19
多条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平行通过有雷暴活动的山区某一区域时会出现雷击输电线.用规程法和击距法对110 kV小南线一次雷击跳闸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山区输电线路有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9.
多条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平行通过有雷暴活动的山区某一区域时会出现雷击输电线。用规程法和击距法对11kV小南线一次雷击跳闸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山区输电线路有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空区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处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采空区地质塌陷而产生杆塔倾斜与基础差异沉降问题已成为全国电力行业关注的热.占、安全问题,倾斜与沉降而产生的非荷载应力将极有可能导致杆塔构件破坏、断裂、变形等事故发生,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从减灾防灾的角度采取有针对性地治理维护措施。提出采空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方法、处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亚萍 《电力建设》2008,29(4):51-0
华新换流站位于上海的软土地基上, 自然地基难以满足设备对沉降差的要求。通过分析华新换流站场地地质情况及GIS 设备基础设计要求, 决定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作为GIS 基础, 该桩基不但承担部分外载荷, 而且主要起到减少和控制沉降作用。桩数量由容许沉降量确定。对于软土地基, 一般采用桩身截面边长不大于250mm、长细比在80 左右的混凝土预制小桩, 平均桩距一般在5~6 倍桩径以上。根据华新换流站应用情况可知, 桩基沉降稳定, 满足设备对基础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沉降控制理论的设计原理, 以及具体的工程实例, 提出了桩基设计方法和原则, 可供在同类桩基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龚享金 《江西电力》2011,35(1):24-25,38
变电站地基处理好坏将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从工程业主单位或运行部门角度探讨如何把好变电站地基的设计施工质量关,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结合赣县110 kV夏都变电站工程实践,对地基发生的沉降实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工程建设中应予重视的质量管理方法,为今后110 kV变电站建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仙枝 《电力学报》1996,11(4):31-34
本文提出了文献[1]中桩箱基础沉降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并通过一些工程实例说明改进后的公式对工程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尉扬 《华东电力》2005,33(1):39-42
介绍了大型汽轮机基础在软土地质条件下的沉降特点,并分析了相关原因。对基础沉降造成汽轮机安装的影响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某变电站主变压器地基不均匀沉降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500kV变电站工程在投运前发现主变压器基础与散热器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设备受损,严重影响本地区2002年夏季的正常供电。为使500kV变电站在拟定时间内投入运行,经多方案比选,采用"地基土体卸载法"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收到了安全、经济、快捷的效果,值得同类型基础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炜 《贵州电力技术》2011,(4):51-53,69
从贵州山区地基具有多种不良地质条件出发,以变电站基础设计是变电站设计优化的重点,分析了山区变电站可能产生的各种基础沉降不均匀的现象,根据各种不良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基础设计方案。探讨了合理的基础形式,以控地基不均匀沉降,为设计、施工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冯洋  陆强 《浙江电力》2012,31(4):81-84
针对日益突出的变电站地基沉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照射技术的变电站地基沉降简易观测系统,通过差值的差值算法量化不均匀沉降信息,从而实现对变电站地基不均匀沉降差的监测.系统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测量,大大缩短地基沉降的发现时间,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计划外停电事故.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预压法加固机理的深入研究,作者结合近年工程实践数据对土力学的固结理论公式进行推导,得出一个沉降固结计算的简化公式。该公式将复杂的土体三维固结计算问题进行等效简化,可较准确的计算加固土体各时段的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对今后在相近的地质条件下预压法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输电线路铁塔塔基沉降问题,利用ANSYS建立110 kV三塔两档-塔线体系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各种沉降组合工况下铁塔关键杆件所承受的最大等效应力随沉降度的变化规律,并基于输电线路铁塔塔基沉降实验平台,采用光纤光栅解调仪测量关键杆件所受应力对仿真结果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沉降值增大,关键杆件承受的最大等效应力近似呈线性增加;各种沉降组合工况下,发生单个或3个塔基沉降时的关键杆件所受应力最先超过应力屈服临界值;在外荷载相同时,塔基横向沉降位移限值为50 mm,纵向沉降、单个或3个沉降位移限值分别为15 mm、1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