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及抗消化性溃疡(PU)复发的机理从6个方面进行了综述;(1)对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GAS)的抑制作用;(2)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作用;(3)提高溃疡愈合质量(QUH)的作用;(4)促进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恢复正常;(5)改善粘膜血流量;(6)调节免疫功能。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邬刚  覃丹平 《广西医学》1998,20(2):246-250
消化性溃疡(PU)为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研究一直为人们关注。通常认为是多种因素所致胃肠粘膜保护因子与攻击因子失衡的结果,其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较重要的作用。自1982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大量证据证明HP与PU密切相关。抗MP使对PU多了一种治疗手段,并取得良好效果。那么旧的学说是否过时?如何理解神经功能和HP与PU的关系呢?本文分下述几部分进行综述。l神经功能与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包括分泌和运动两个方面,并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维持相对的恒定。胃粘膜分泌胃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血清胃泌素测定的意义。方法:对慢性胃炎的HP感染的106例不同时间空腹血清胃泌素测定分为4组进行比较。结果:当HP感染仅限于胃粘膜内的血中抗HP抗体还没产生时,胃泌素的释放轻度增加(P<0.05),若HP感染不仅在胃粘膜中,而血中产生抗HP抗体后,胃泌素的释放明显增加(P<0.01)。当HP在胃粘膜已清除,血中虽有抗HP抗体存在,但胃泌素释放基本不受影响(P>0.05)。。结论:只要在胃粘膜中发现HP感染,使胃泌素释放增加,需要进行抗HP治疗,若仅血中查出抗HP抗体,而胃粘膜中未发现HP感染此时可不需治疗。  相似文献   

4.
邹进  高霞 《中外医疗》2009,28(31):47-47
目的观察抗HP、抑酸药物和胃粘膜保护治疗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抗HP(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抑酸(雷尼替丁、西眯替丁、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素拉唑).护胃(硫糖铝)、抗焦虑(多虑平)15~30~60d。结论抗HP、抑酸药物和胃粘膜保护治疗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壶腹部的慢性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 PU。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 PU 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素。临床实践证明溃疡治疗方案应该包括3个方面: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和根除 HP[1]。现代医学证明 HP 在其它致病因子如尿素酶、细胞空泡毒素及其相关蛋白作用下,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及高促胃液素血症,生长抑素合成、分泌水平降低,胃蛋白及胃酸水平升高,进而发展成溃疡。所以临床医生如何彻底根除和防止 HP 传播是治疗和预防溃疡的首要措施。我科在治疗 PU 中重视彻底根除 HP,从健康教育、服药指导、心理护理、消毒、饮食护理等措施中入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幽门螺杆菌(HP)是含有多量尿素酶、存在于胃上皮细胞和牯液之间的螺旋状革兰氏阴性杆菌。研究表明,它和胃炎、消化性溃疡(PU)等胃部疾患密切相关。本文阐述HP与PU发病学关系,并简述药物治疗问题。一、支持HP在PU发病中起作用的主要证据 (一)流行病学国内杨氏等报道,在143例胃镜确诊的PU患者中,HP检出率为72.5%,而志愿17例胃粘膜正常者HP均  相似文献   

7.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62例PU胃粘膜组织HBV DNA及HP。结果HBV DNA检出17例(27.41%),HP检出35例(56.45%)。经治疗3~4周后,胃粘膜HBV感染组17例,治愈8例,好转8例,无效1例;胃粘膜无HBV感染组45例,治愈37例、好转8例。胃粘膜感染HBV组中,同时感染HP11例,与无HP感染6例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HBV不但可侵入胃粘膜上皮细胞,与PU的发病关系密切,还可影响PU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合用对幽门杆菌感染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系(pepticulcer,PU)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因其病因复杂且易复发,治疗比较困难。现已充分肯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引起PU的重要因素。我国最新的?HP感染共识报告?推荐以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或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的联合疗法作为根治HP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消化道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尿素酶A基因(简称PCR法)检测69例慢性胃病患者唾液、胃液、大便中HP感染状态,结果从35例(50.72%)胃粘膜HP阳性患者的唾液中检出30例(43.48%)HP阳性,胃液中检出29例(42.03%)HP阳性,大便中检出1例(1.45%)HP阳性。从胃粘膜、唾液、胃液中检出HP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对有上消化道症状而不能耐受胃镜钳取胃粘膜的患者,可留取唾液或胃液应用PCR法对HP进行检测,为诊断胃粘膜HP感染的准确、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光辉  黄健  陈康鉴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32-132,14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缺铁性贫血(IDA)复发关系。方法①选择IDA复发患者23例及初诊IDA患者30例,比较两者HP感染率。②将复发IDA且HP阳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抗HP及补铁治疗,对照组仅给补铁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4周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复发IDA患者HP感染率高;复发IDA患者加用抗HP治疗疗效提高。结论HP感染是IDA复发原因之一,抗HP治疗对IDA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364例溃疡病患者的住院系统治疗观察,认为溃疡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活动期与肝郁及胃热有关;迁延难愈多因胃络瘀阻;胃酸增高为本病的普遍现象。故本病治疗应以健脾胃,佐以疏肝活血、清热、制酸之法。方药如用四君子汤加黄芪、白芍、郁金、三棱、蒲公英、乌贼骨等为基础方加减;对有胆汁返流者,则应配以疏肝清胆,降逆通腑之品。临床近期治愈率可达82.4%。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518例消化性溃疡、胃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的分析,发现这类血证的发病具有受季节气候和月廓盈亏变化的特点。本研究表明反复出血好发于冬、春季节,农历十五前后;而受伤食(包括药误)、情志、劳累等因素影响则相对较少。上述因素常因加重了该病原有的脾虚血瘀的病理基础,使得气伤、血瘀成为这类血证的常见病机,认为火热病机在此并非如唐容川所说的“血证气盛火旺者十之八九”。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紫球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146例,并与大黄粉组、泻心液组,去甲肾组对照。结果:紫珠素组显效12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3.8%,无效9例,与大黄粉组(共39例,其中显效3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泻心液组(共18例,其中显效1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8.9%)比较,三组的总有效率相似(P>0.1),去甲肾组与上三组比较则疗效稍差(P<0.01)。同时,由于紫珠素易得价廉,加工工艺简单,且服后副作用少,易为病人所接受。故认为可以推荐紫珠素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中药胃疡生肌汤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胃疡生肌汤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三联疗法(灭滴灵、阿莫西林、洛赛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胃疡生肌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白花蛇舌草、黄芪、天花粉、郁金、佛手、甘草、三七粉、白及粉等组成)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HP根除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92.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血浆ET-1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胃疡生肌汤能显著提高西药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这可能与其促进ET-1的生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左金丸抗溃疡及抑制胃液分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左金丸水提液能促使实验性大白鼠胃小弯溃疡的愈合,愈合率93.33%,明显高于雷尼替丁(P<0.05)及生理盐水(P<0.005)对照组。在幽门结扎术大白鼠左金丸明显抑制胃液分泌,与雷尼替丁和生理盐水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及P<0.001).在胃窦移植于结肠术大白鼠获得类似结果,这可能是其抗溃疡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复发影响因素,旨在为针对性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疗的5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以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有无复发,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消化性溃疡复发影响因素。旨在为针对性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规律和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较高,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探讨中药治疗该疾病的可能机理。[方法]将7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71.4%,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确切,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以求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定期随访后按是否复发分为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有46例复发,复发率为28.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量大、酗酒、春秋季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精神因素、男性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酗酒史、精神因素、NSAIDs服用史、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酗酒史、精神因素、NSAIDs、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独立因素,干预这些高危因素可减少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138例,治疗组68例,对照组70例。每例患者同时进行C14_呼气试验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组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和法莫替丁,口服奥美拉唑和胶体果胶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加服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咄;对照组除不用前列腺素E1外,其余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O.01),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1年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fP〈0.01)。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愈合率显著提高,复发率降低,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对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致消化性溃疡愈合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71例长期服用NSAID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Hp阳性奥美拉唑组26例,Hp阳性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组24例,Hp阴性奥美拉唑组21例,3组的用药时间均为6周。追踪溃疡愈合者43例,并分为Hp根除组13例,Hp持续阳性组16例,Hp持续阴性组14例。均停用抗溃疡药物,继服用NSAID6个月后复查.结果:3组溃疡愈合率依次为A组65.4%,B组75.0%,C组71.4%,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根除组、Hp持续阳性组、Hp持续阴性组累计溃疡复发率分别为30.8%,43.8%,28.6%,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除Hp不能提高NSAID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亦不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