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龙接骨丸促进兔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48只雄性兔造成桡骨骨折模型,按随机原则分为双龙接骨丸组、空白对照组。按照1.0g双龙接骨丸药粉加5ml蒸馏水的比例溶解配成混悬液,每只兔按照0.50g·kg-1双龙接骨丸的剂量灌胃,2次·d-1。空白对照组同法10ml蒸馏水灌胃。术后30日、60日,每组12只兔手术取出桡骨,进行放射学评定、三点弯曲生物力学与骨折截面几何性质的测试和计算。结果:术后30日、60日,按照X线观察骨折愈合的衡量标准评定,双龙接骨丸组桡骨的骨折愈合程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龙接骨丸组桡骨的最大载荷、最大弯矩、弯曲刚性系数、最大正应力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术后30日、60日,双龙接骨丸组桡骨断面的截面模量、惯性矩均较空白对照组增大(P0.05);术后30日,双龙接骨丸组桡骨骨折断面的截面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术后60日,两组桡骨骨折断面的截面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放射学、三点弯曲生物力学和骨折断面的截面几何性质的研究证明双龙接骨丸可能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土家药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新西兰兔建立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实验分为接骨膏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通过X线检测骨折愈合进程,血清钙磷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OC、PINP、FGF2、ALP及ACP5的浓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骨折愈合进程,IHC检测骨折部位骨母细胞bFGF的表达,来研究接骨膏对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接骨膏组的桡骨骨折线提前1周消失,血清钙峰值提前1周出现,钙磷乘积峰值显著升高,IL-6、TNF-α的下降速度更快、浓度更低(P<0.05或P<0.01),而血清中OC、PINP、FGF2、ALP的浓度更高(P<0.05或P<0.01),血清中ACP5浓度在造模后第7天达到峰值,随后呈快速下降趋势,显著提前骨痂、骨髓腔形成与贯通及骨钙化和血管生成的时间,骨母细胞bFGF的表达量更高。结论:接骨膏对新西兰兔桡骨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动态地观察了中医传统接骨名方-接骨紫金丹对家兔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不同时相骨痂的抗扭转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接骨紫金丹能提高骨痂的极限扭矩值及极限载荷,并能降低其极限扭角值,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都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接骨紫金丹有较好的增强实验性骨折愈合骨痂抗扭转强度和刚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风清热合剂对兔桡骨骨折早期骨组织形态与强度的影响。方法:将造模后的36只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分成3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疏风清热合剂组,其中疏风清热合剂组于造模后以10 m L(kg·d)灌胃,实验中每5 d称重1次,根据体质量调节给药量。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生理盐水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仅一起进行指标检测。通过X线检查,骨组织形态学分析与骨生物力学三点弯曲试验观察3组家兔骨组织形态与强度并进行对比。结果:疏风清热合剂组动物骨折处X线检查评分高于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骨组织形态分析骨痂成骨细胞计数疏风清热合剂组高于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骨生物力学三点弯曲试验示动物骨折处的抗弯曲能力疏风清热合剂组高于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结论:疏风清热合剂对家兔骨折早期有明显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续断接骨汤治疗桡骨远端闭合骨折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验方“续断接骨汤”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5例 ,比较 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折处疼痛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折处疼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 (P均 <0 .0 5 )。结论 续断接骨汤具有减轻骨折后疼痛症状和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麦饭石对骨折愈合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要从生物力学及组织学角度观察了麦饭石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用药组的拉伸、弯曲破坏载荷及拉伸、弯曲强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0.01)。病理报告提示: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断端血肿吸收快,同一期内肉芽组织转变为骨样组织多,连接快,软骨骨化少,骨改建早。表明麦饭石不仅能提高骨折愈合质量,而且加快了骨折愈合速度,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配合续筋接骨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手法治疗,实验组给予闭合复位联合续筋接骨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配合续筋接骨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磁与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与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桡骨骨折模型,分别给予自然铜、磁疗+自然铜治疗,另设对照组;测量桡骨骨痂的横截面积、标本的生物力学特性、骨痂中钙、总胶原的含量。结果:磁与自然铜合用能加快骨痂的生长,增加骨痂的横截面积,提高骨痂的抗拉伸能力,促进骨痂中总胶原的合成和钙的沉积(P<0.05)。结论:磁和自然铜联合治疗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磁和自然铜合用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科尔沁接骨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鲜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蒙药科尔沁接骨丹治疗;对照组90例,单纯手法复位不使用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的任何药物。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44%,对照组优良率85.5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蒙药科尔沁接骨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接骨宝加快骨折愈合实验论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辉  梁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07-508
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采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壮筋骨的中药复方制剂接骨宝,治疗动物兔人为右前臂桡骨骨折,同时设立益肾补骨液组及空白组(自然愈合)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接骨宝组疗效比其他两组好,证实接骨宝具有加速骨痴生长,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说明“肾藏精、生髓主骨”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生康胶囊对骨折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治疗的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在家兔桡骨中上段1/3交界处造成其骨折,术后次日灌胃给予骨生康胶囊,分别于给药后14,28d,测定骨折处骨矿物密度,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测定血小板、血浆黏度。结果给药14d后,骨生康胶囊高、低剂量组的骨密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给药28d后,骨生康胶囊高、中剂量组的骨密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8d的骨密度比14d增加。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损伤后骨组织于14,28d给药组的组织学形态都有所增生修复。给药14,28d后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28d时还可以降低血液黏度。结论骨生康胶囊可以加快骨矿沉积速率,提高骨密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家兔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莲威阿那其颗粒剂对小鼠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检测莲威阿那其颗粒剂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莲威阿那其颗粒剂的抗炎作用。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莲威阿那其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每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7 d后,观察莲威阿那其颗粒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莲威阿那其颗粒剂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中、高剂量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对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致痛反应有较好的止痛作用。结论:莲威阿那其颗粒剂有明显的抗炎、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13.
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药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的120位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按计划分组投药,治疗组70例(口服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对照组50例(口服都可喜),疗程为60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和都可喜均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积分(P<0.01)。对痴呆的总体疗效,两药物效果相近。两药对记忆认知的作用也近似。对行为能力的改善方面,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的作用明显优于都可喜(P<0.05)。结论: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对血管性痴呆有确切的疗效。同时在改善全身机能状况和减轻周边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瘀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患者140例,采用安全性与有效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入意向性分析(ITT)140例,进入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132例。进入PP的病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60例。两组常规抗感染治疗,配合氧疗,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喷吸。试验组加用肺瘀颗粒。结果:在改善FEV1%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全血黏度高、低切及纤维蛋白原方面,试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瘀颗粒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纹牙弧轨钉板系统治疗腰椎单节段失稳性疾病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4具新鲜猪L2~S1节段脊柱标本,分别将4具标本标记为1号、2号、3号、4号,并制成L3-4椎间失稳模型.分别用自行研制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模拟手术,行单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并进行轴向和弯曲扭转加载测试,观察纹牙弧轨钉板系统的应力、应变关系特点.结果:①在压缩实验中,最大载荷达到600 N时,压缩引起的正应力、剪应力均较小;载荷达600 N时,中心加载最大位移量为1.05 mm,偏心加载最大位移量为2.07 mm;在0~600 N轴向加载范围内,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②在弯曲扭转实验中,标本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当扭转角达到3°时,平均扭矩为18.06 N·m.结论: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具有较强的抗轴向和弯曲扭转载荷能力,能为腰椎失稳节段提供即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效果及对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CRS3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规范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鼻塞、流涕、鼻涕后漏和嗅觉障碍等症状改善情况、生命质量评分、鼻纤毛传输功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各项症状评分及症状评分总分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总分及鼻塞、流涕、鼻涕后漏、嗅觉等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SNOT-20量表4个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的SNOT-20量表4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照组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对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渊通窍颗粒不仅能够改善CRS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嗅觉,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中药在预防术后感染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妇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进行无痛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的患者2 805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无痛人工流产患者3 12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即刻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0.3 g单次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术后予宫炎康颗粒18 g,口服,2次/d,连服6 d。2组患者术后均口服加味生化汤,每日1剂,分2次口服,连服7d。分析2组继发感染。结果:宫炎康颗粒及加味生化汤组感染率1.34%,硫酸依替米星及加味生化汤组感染率1.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后预防感染方面是有效的,术后不用抗生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蚁龙通痹汤对兔膝骨关节炎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按体重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蚁龙通痹汤组、葡立胶囊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右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建立骨关节炎病变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葡立胶囊0.1 g·kg-1,蚁龙通痹汤生药0.6g·kg -,ig每日1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含量以及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检测,并分析软骨.中基质金属蛋自酶(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蚁龙通痹汤组动物关节液IL-1β和.TNF-α含量、软骨MMP-1和TIMP-1表达率、关节外在表现和软骨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软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均出现明显差异改善.结论:蚁龙通痹汤能够减少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IL-1β和TNF-α的分泌,改善MMP-1和TIMP-1在软骨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平衡而达到对软骨组织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试不同牵引力量对颈椎标本髓核内压力的影响,探讨牵引对颈椎影响的机制。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材料实验机使用150N、200N、300N3种牵引力对6例新鲜人体颈椎标本进行力学加载,同时利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加载过程中各节段髓核内压力的变化。结果:模拟头部重量及加载牵引力后均出现C5,6,C6,7髓核内压力高于C3,4,C4,5髓核内压力(P0.05),加载牵引力后所有标本髓核内压力均出现降低(P0.05)。结论:牵引通过增大颈椎椎间隙,降低外力对椎间盘髓核内的压力;同时在进行旋转手法时应配合适当的牵引力以增加旋转手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胡溶石颗粒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120例胆石症患者,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证,用柴胡溶石颗粒与胆石利通片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43.33%),显效25例(41.67%),有效6例(10.00)%),无效3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13例(21.67%),显效21例(35.00%),有效18例(30.00%),无效8例(13.33%),总有效率86.67%,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部位排石有效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溶石颗粒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