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羧氨基萄聚多糖钠(术尔泰)间断腹腔注射预防术后腹腔粘连。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完全随机法均分为四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术尔泰一次性腹腔灌注组、C组为术尔泰问断腹腔注射组、D组为生理盐水处理组。A组行开关腹手术,B、C、D三组制作腹腔粘连模型,10d后处死动物,行BellucoC粘连评分;行HE和Masson染色,sP法观察粘连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①A组粘连最轻,C组粘连评分明显低于D组和B组。②HE、Masoon染色示A组无明显炎症反应,C组较B、D两组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③A组与C组TGF-β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两组TGF-β1的表达要明显轻于D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腹腔间断注入羧氨基萄聚多糖钠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表达,其防粘连作用明显优于一次性腹腔灌注。  相似文献   

2.
凝胶化改性壳聚糖膜预防腹膜粘连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研究凝胶化改性壳聚糖膜和透明质酸钠对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凝胶化改性壳聚糖膜组(C组),透明质酸钠组(D组)。利用大鼠蚓突盲端制作创伤性腹膜粘连模型,然后每组分别用相应的方法处理创面,处理后第2周和第4周打开腹腔,以Bhada分级法评定蚓突盲端的粘连程度,并对盲端组织行羟脯胺酸(OHP)水平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第2周和第4周,C,D组的粘连程度均显著轻于B组(P=0.001~0.013),OHP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37~P〈0.001);C组和D组比较,粘连程度分级的差异两组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OHP含量C组显著低于D组(P=0.005,0.002)。病理学检查:A组所有大鼠蚓突组织无明显的病理改变,B组术后第2周时处理侧浆膜面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术后第4周局部主要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相应的病理改变C,D组较B组明显减轻,C组的病理改变又明显轻于D组。结论凝胶化改性壳聚糖膜具有明显的抗腹膜粘连作用,且此作用较透明质酸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联合COOK球囊与宫内节育器预防再次粘连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67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分为A组(宫腔内放置透明质酸钠)与B组(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与透明质酸钠)、C组(宫腔内放置COOK球囊与透明质酸钠),比较3组术后宫腔再粘连及月经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复检,宫腔粘连情况(F=3.707,P=0.030;F=5.266,P=0.008)、月经情况(F=4.648,P=0.013;F=4.373,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及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COOK球囊联合透明质酸钠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月经,较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更有效。加用宫内节育器并不能更好的改善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复合物(CMC-HA)在腹膜粘连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分为A、B、C 3组,每组30只,制成腹膜粘连模型后分别于创面置入羧甲基纤维素(CMC)、透明质酸钠(HA)和CMC-HA各3 ml,分别于术后3 d、7 d和14 d观察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术后3 d于光镜下可见,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大鼠肠壁纤维细胞增生较轻,胶原纤维排列较疏松.术后14 d,C组大鼠腹膜粘连程度明显轻于A组和B组(均P<0.01).结论 CMC-HA预防术后腹膜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电针足三里穴减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腹腔粘连组(n=16)、电针足三里组(n=16)。采用开腹后无菌干纱布摩擦大鼠盲肠蚓突盲端,继之损伤侧腹壁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动物模型。各组于术后7d和14d各处死一半动物,参考Phillips五级分类法评估腹腔粘连程度并计分。取粘连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粘连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粘连组织I型胶原含量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电针足三里组腹腔粘连组织面积明显减少,7d与14d大体粘连评分均明显低于腹腔粘连组(P〈0.01)。HE染色显示,与腹腔粘连组比较,电针足三里组炎症反应轻,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少;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电针足三里组累积吸光度值(29211±21334)显著低于腹腔粘连组(124189±4831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可显著减轻大鼠腹腔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E2)对四氯化碳(GE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中门静脉压力变化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和D共4组,均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12周。另外,A组同时采用肌注E2(2mg/kg体重),2次/周;B组采用肌注E2(1mg/kg体重),2次/周;C组作为对照组;D组采用每日口服他莫昔芬6mg/kg体重。第13周将全部大鼠麻醉后测定门静脉压力(PVP)、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量大鼠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65(NF-kappaBIN55)mR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采用Massion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胶原纤维(CF)含量情况,并将不同组别大鼠肝组织中NF-kappaBIN55mRNA值、TGF-β1mRNA值、CF含量以及PVP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各组大鼠PVP高低为:A〈B〈C〈D,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12,P〈0.05);(2)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F-kappa Bp65 mRNA的表达情况为:A〈B〈C〈D,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024,P〈0.05);(3)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GF.1mRNA表达高低比较:A〈B〈C〈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969,P〈0.01);(4)各组大鼠肝组织CF含量比较:A〈B〈C〈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9,P〈0.01);(5)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F-kappa Bp65 mRNA值和TGF-1mRNA值呈直线相关(r=0.724,P〈0.05),TGF-β1 mRNA值和cF含量呈直线相关(r=-0.871,P〈0.05),CF含量和PVP也呈直线相关(r=0.902,P〈0.05)。结论E2通过抑制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NF-kappa Bp65 mRNA的表达,减弱了TGF-β1 mRNA的表达,使得肝组织中CF含量减少,以致PVP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网膜防止聚丙烯网片与腹腔脏器粘连的作用及其丧失保护作用的原因。方法:1.动物实验: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A)大网膜复盖组(n=15);(B)无大网膜复盖组(n=15);(C)大网膜切除组(n=15);(D)大网复盖 伤口葡萄球菌种植组(n=15);(E)大网膜切除组 伤口葡萄球菌种植组(n=15)。结果:D、E组动物术后死亡率明显高于A、B、C组(P<0.05)。术后1个月,D和E组粘连评分明显高于A、B、C组(P<0.05),术后2个月和3个月各组间粘连评分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A和B组均为网膜与网片粘连,而D和E组则主要为肠管或肝脏参与粘连,C组为部分肠管或肝脏与网片粘连。结论:在无感染情况下大网膜具有防止腹腔脏器与网片粘连的作用,而感染后大网膜则失去保护作用,同样发生网片与腹腔脏器间的严重粘连。  相似文献   

8.
化学改性壳聚糖膜预防不同类型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化学改性壳聚糖膜对四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大鼠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壳聚糖行化学改性,制成厚60μm的膜消毒后备用。SD大鼠20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A组)、创伤致粘连组(B组)、滑石粉致粘连组(C组)、结扎血管致粘连组(D组)及感染致粘连组(E组)。各组分别用相应的方法来处理大鼠蚓突盲端.再将每组大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大鼠直接关腹,实验组用凝胶化改性壳聚糖膜覆盖蚓突盲端浆膜面.然后关腹。处理后2周和4周后打开腹腔,以Bhatia分级法评定蚓突盲端的粘连程度,并对盲端组织行羟脯胺酸(hydroxyproline,OH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i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水平测定,对腹腔液行t—PA、PAI测定。结果①粘连程度和OHP水平:术后2周和4周,B、D、E组中实验组的粘连程度、OHP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C组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PA、PAI水平:术后2周和4周,A组、C组和D组的蚓突组织和腹腔液t—PA、PAI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E组中实验组t—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AI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学改性壳聚糖膜时创伤、缺血及感染所致的腹膜粘连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而对滑石粉所致的腹膜粘连则作用不明显;对不同原因所致的腹膜粘连.可以用来准确衡量组织粘连程度的指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antibody,TGF-β1Ab)复合生物蛋白胶(fibrin glue,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来亨鸡72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18只.左足第3趾趾深屈肌腱横断,四股交叉缝合肌腱,鞘管未缝合.按鞘管区给药分为4组:A组TGF-β1Ab、B组FG、C组TGF-β1Ab+FG、D组生理盐水.仅术中注入一次药物.术后1、3、8周,每组各取6只鸡第3趾行大体及组织学观测.[结果]大体观察:术后1、3、8周肌腱粘连程度分级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其余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测:术后3、8周A、B、D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C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10.
卡巴胆碱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拟胆碱药卡巴胆碱预防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 4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n=12)、手术对照组(n=16)及卡巴胆碱组(n=16,卡巴胆碱50ug/kg),后2组采用开腹后无菌干纱布摩擦大鼠盲肠蚓突部,钳夹和刮伤腹壁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动物模型。各组于术后第7d和第14d各处死一半动物,参考Phillips 5级分类法并结合本模型特点进行大体粘连程度分级评分;取粘连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粘连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粘连组织Ⅰ型胶原含量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卡巴胆碱组第7d与第14d大体粘连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显示卡巴胆碱组比之手术对照组炎症反应轻,偶见增生纤维结缔组织;Ⅰ型胶原含量卡巴胆碱组第7d与第14d均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1);各组内第7d与第14d比较,腹腔大体粘连程度评分和I型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拟胆碱药卡巴胆碱能显著预防大鼠腹腔粘连形成,降低粘连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牙本质经两种漂白方法漂白后,在不同时间粘结树脂其抗剪强度变化。方法:25颗恒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人工唾液内3周后制备牙本质粘结面,粘结树脂;B组:牙齿外漂白每天6h,共3周后制备牙本质粘结面,粘结树脂;C组:牙齿外漂白3周,人工唾液内储存2周后制备牙本质粘结面,粘结树脂;D组:牙齿内漂白3周后制备牙本质粘结面,粘结树脂;E组:牙齿内漂白3周,人工唾液内储存2周后制备牙本质粘结面,粘结树脂。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剪切粘结强度。结果:①抗剪强度测试结果:A组(18.61±3.56)MPa,B组(10.74±3.03)MPa,C组(17.21±3.15)MPa,D组(12.10±2.64)MPa,E组(16.78±2.84)MPa;②统计学分析:A-E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值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表明5组样本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均数两两比较(Student-Newman-Keuls,SNK-q法)显示A与B组,A与D组,B与C组,D与E组的剪切强度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与C组,A与E组,B与D组,C与E组的剪切强度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两种漂白方法对牙本质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别;②牙齿漂白后即刻粘结树脂,两种漂白方法均会降低牙本质与树脂的粘结强度;③牙齿漂白后延迟2周再粘结树脂,两种漂白方法均能够恢复牙本质与树脂的粘结强度接近未漂白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新鲜标本(含L1~L5)。共筛选了49节椎体,根据不同椎体分区,分为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为A、B、C、D、E、F组,每组n=7。对各椎体标本施加轴向压力负载,测出各椎体的原始强度和原始刚度,并建立椎体压缩骨折模型,行PKP术后,测出每组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刚度。结果:各组成型术后强度较初始强度均显著增强(P〈0.05)。实验组组内比较提示:A组和B组比较无差异,C组、D组和E组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椎体强度比较:F组〉C组、D组和E组〉A组和B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成型术后F组椎体刚度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椎体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各组成型术后F组椎体刚度和初始刚度相比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小于初始刚度(P〈0.05)。实验组组间比较提示:A、B和C组比较,D和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刚度比较:F组〉D和E组〉A、B和C组(P〈0.05)。结论:骨水泥在椎体双侧分布较单侧分布可以获得更好的生物力学效应,于椎体前2/3区域内是较为理想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肛门局部切除Ⅰ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经肛门行局部切除术的Ⅰ期(T1-N0M0)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局部切除术组),其中T1期20例,T2期9例;以23例行根2治术的Ⅰ期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根治术组,1期8例,2期15例)。对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年复发TT5率、年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T1期5年生存率均为100%,2期5年存活率局部切除术组为5T88.9%,根治术组为10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5年复发率局部切除术组为5.0%,2根治术组为0,T2期5年复发率分别为44.4%和6.7%,2期5年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4)。局部T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根治术组为30.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2)。结论:对于T1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是合理选择,而T2期直肠癌不宜单纯采用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植入对人纤维肉瘤裸鼠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4组,实验组A、B、C组分别植入单颗活度为14.8、22.2、29.6MBq的125I粒子,对照组D组植入单颗空源。15d后比较各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移植瘤大小,计算抑瘤率,观察移植瘤微血管结构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比较各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粒子植入后15d,A、B、C、D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879.32±54.90)mm3、(186.91±32.70)mm3、(122.01±34.72)mm3和(1302.71±62.39)mm3,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4.21,P=0.000)。125I粒子对A、B、C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32.50%、85.65%和90.63%。与D组比较,实验组可见移植瘤细胞坏死,微血管不同程度减少,内皮细胞杀伤明显。4组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2%(13/24)、29.2%(7/24)、20.8%(5/24)、66.7%(16/24),A、D组间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P=0.376),B、C组的VEGF表达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P=0.009;χ2=10.243,P=0.001),A、C组与B组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79;χ2=0.444,P=0.505),A、C组比较,VEGF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89,P=0.017)。4组MVD表达分别为(27.49±3.10)个、(10.27±3.57)个、(9.14±2.49)个、(30.15±4.2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22,P=0.000),A、D组间MV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3.814,P0.05),但B、C组的MVD表达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8.502,P0.05;q=30.123,P0.05)。B、C组与A组表达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4.689,P0.05;q=26.309,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628,P0.05)。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纤维肉瘤微血管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粒子初始活度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明确三种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在建模成功率及模型相关尿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方法:6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各15只大鼠.A组大鼠作为对照组不做建模处理;B组大鼠行全尿道游离;C组大鼠行阴道扩张并双侧卵巢切除;D组大鼠仅行阴道扩张.术后1个月,全部大鼠均行耻骨上膀胱置管,测定腹压漏尿点压(ALPP)及最大膀胱容量(MBC),并用喷嚏实验检测模型是否漏尿,恒定模型的成功率.结果:尿流动力学(ALPP、MBC):实验组B、C、D组较对照组A组均明显降低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实验组中B组最低,C组次之,D较高,它们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C、D组ALPP除外(P=0.082);喷嚏试验:四组大鼠喷嚏试验阳性率分别为0、85.71%、64.29%、40.00%.喷嚏试验阳性率,实验组B、C、D组较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最高、C组次之,D组最低.B、C及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三种方法(游离尿道、阴道扩张并双侧卵巢切除及单纯阴道扩张)都可以成功建立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且它们在建模成功率及模型尿动力学参数方面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16只。分别于再灌注后12、24h各处死8只,取肺组织标本,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CAM-1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12或24h后I/R组有明显的弥散功能障碍,表现为间质浸润细胞增多并伴有明显水肿。IPC组和I-postC组的各项指标均较I/R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ostC可以减轻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后肺损伤,与IPC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胃转流Roux-en-Y吻合术(RYGBP)术后血糖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胃部疾病合并T2DM患者行胃部分或全胃切除,残胃食管近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25例,根据入院时FPG水平分为3组:A组(7.0 mmol/L≤FPG〈11.1 mmol/L)、B组(11.1 mmol/L≤FPG〈15.0 mmol/L)、C组(FPG≥15.0 mmol/L)。检测各组术前(0周)、术后1、4、8、12、24周FPG水平,评估患者术后转归情况。结果:各组术后FPG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24周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YGBP术后T2DM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率为72%。结论:从血糖改善方面评估,RYGBP对所有T2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FPG水平过高时控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4种鼻内镜下微创腺样体切除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腺样体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08年1月-2012年6月,选择Ⅲ~Ⅳ度腺样体肥大患儿,分别在鼻内镜下采用经鼻、经口2种入路切除,每种人路采用电动吸切器或低温等离子刀2种工具切除。按家属意愿分为4组,A组为经鼻、电动吸切器,B组为经口、电动吸切器,c组为经鼻、低温等离子,D组为经口、低温等离子,各30例,并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为A、B组〉c组〉D组(F=324.5、455.5,P均=0.000),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89、0.997)。2个经鼻手术组的术中鼻腔黏膜创伤和术后鼻塞的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组(X2=7.200,P=0.007;X2=4.286,P=0.038)。2个经口手术组的软腭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r=0.000,P=1.000)。4组间术后1周内头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X2=7.059,P=0.070)。术后6个月4组疗效均为治愈或有效,均无无效病例,4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r=2.182,P=0.536)。4组腺样体残留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r=1.617,P=0.655)。4组均无头痛及咽鼓管口闭锁发生,耳闷症状均消除。鼻腔粘连率c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X2=19.730,P=0.000),A、B、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下4种腺样体微创切除术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各有利弊。低温等离子切除较电动吸切器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但学习曲线较长,技巧性较高。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视野开阔.但切除深度不易把握:经鼻切除视野盲观.简便易学.但应尽量避免术后鼻腔粘连和腺样体残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据诱导排卵日雌二醇(E2)水平减少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排卵剂量对卵泡液双调蛋白(Areg)及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4月~8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185名患者卵泡液及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卵泡液Areg,化学发光法检测卵泡液HCG。根据HCG日E2水平阶梯式减少HCG诱导排卵剂量分为4组,分别为3 000U组(A组)、4 000U组(B组)、5 000U组(C组)和7 000U组(D组)。比较各组实验室结局、卵泡液Areg和HCG水平。结果 A组和B组获卵数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可用胚胎数多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卵泡液Are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卵泡液HCG水平低于C组、D组,B组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发生2例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依据诱导排卵日E2水平,减少HCG诱导排卵剂量不影响卵泡液Areg的表达;卵泡液HCG水平与HCG诱导排卵剂量有关;对于卵巢高反应者HCG诱导排卵剂量降低至3 000U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