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管薪酬包容性增长乃企业团队团结与合作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绩效相关性并不能等同于包容性,引入高管与员工及其团队内部薪酬的差距这一维度,可以弥补绩效标准之不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囿于企业内生机制失灵和政府监管长效机制的缺位,高管薪酬非包容性增长之势头并未得到扭转。高管无功受禄,非但不能带来公司相应的成长,甚至会侵蚀股东和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应有利益。为高管薪酬包容性增长提供制度供给乃是国家的责任,包括激活内生机制,构建与高管人力资本相适应的薪酬监管长效机制,着力发挥内生机制与外部引导监督机制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宏 《江淮法治》2008,(12):22-22
不久前,南方某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省情调查报告指出,当前该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有的企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有的企业实行“股权激励”.高管几年间获得几千万元甚至近亿元报酬,企业却亏损……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期,我们就来聊聊高管的薪酬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公司高管薪酬中的自我交易问题,许多国家先后建立薪酬信息披露制度,以保障股东知情权,加强股东对高管薪酬事务的参与,并提高高管薪酬的合法性。然而,现实中的高管薪酬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由于制度外部效应的存在,薪酬信息披露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管薪酬的整体上涨。只有在辨证分析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价值及外部效应的基础上对该制度作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吕斌 《法人》2014,(10):12-17
正央企降薪动了谁的奶酪?薪酬机制为何成为烫手山芋?自8月底以来,围绕央企负责人降薪的讨论便不绝于耳。央企高管降薪,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央企高管薪酬问题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而关于央企薪酬改革的数次措施,也存在很大争议。相当部分央企处于垄断行业,即使盈利颇高的央企,也普遍被认为钱来得"不地道",通过垄断行为获取的高额利润,还自己给自己的高管发巨额薪水,对不住"全民所有制"的身份。此外,一些央企连年巨亏,高管却仍拿百万年薪,这种"旱涝保收"引发社会不满。  相似文献   

5.
高管薪酬由于近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广受关注,现行高管薪酬制度的诸多弊病也引起学者们的热烈讨论。本文从剖析现行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力求从法学角度找到科学规制高管薪酬的途径,并提出了完善高管薪酬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容 《江淮法治》2008,(12):23-2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对国企高管薪酬提出公开质疑,由此.引发了各界人士对国企高管天价薪酬问题的大讨论。记得中学时候,我们在教科书中就已经知道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以后从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许多的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并驾齐驱.我们看到.私有企业实行的分配标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同样的分配标准.为什么私企高管的薪酬问题没有人质疑.而国企的高管薪酬问题却总屡遭争议?  相似文献   

7.
万静 《法人》2008,(5):52-55
高管天价薪酬的风波正在愈演愈烈,符合程序审批的“天价薪酬”看上去拿得“合理合法”,但与普通职工收入涨幅滞后相比,与股民眼下正蒙受的巨大损失相比,高管们动辄数千万元的年薪显得如此扎眼  相似文献   

8.
蒋建湘 《中国法学》2012,(1):117-128
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对象并不是薪酬水平本身,而是不合理的薪酬,其本质上是不能真实反映高管的贡献、与企业绩效脱钩的薪酬。在我国,不合理国企高管薪酬难以通过市场自身的力量恢复其合理性,引入法律规制是必要的,当前国企高管薪酬管理的现状也迫切需要法律规制。为保障国企高管薪酬的设定合理以及已设定薪酬不致失去合理性,应通过立法建立独立的薪酬委员会制度、出资人代表薪酬审查决定制度和薪酬追回制度。当然,公开企业财务信息、设立科学的薪酬设定程序等也是国企高管薪酬立法规制的必要内容。同时,通过出资人代表派生诉讼启动薪酬司法审查是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另一主要方式,我国的薪酬司法审查应以信义义务为标准,并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闫鹏  张煊 《法制与社会》2013,(22):90-91
国企高管的薪酬水平应当综合考虑中国国情和国有企业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相适应。2006年,国资委规定中央企业的高管薪酬水平控制在不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4倍。一些地区也相应做出了"倍数"规定,北京市国资委规定北京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年薪不应超过本企业平均工资的12倍。而一个突出现状是部分国有企业高管年薪水平过高,与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国企高管薪酬同时是个法律问题,本文主要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探讨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法语     
《法律与生活》2009,(9):5-5
财政部4月9日通知称。国有金融机构在清算2008年度高管入员薪酬时,按不高于2007年度薪酬90%的原则确定。通知称,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在2008年度实现业绩增长的情况下,主动降低高管人员的薪酬,这种做法符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相似文献   

11.
彭真明  方妙 《法律科学》2011,(1):162-169
管理者薪酬,不仅在于给什么,而且在于如何给,此即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的实体与程序规制两个面向。由于缺乏自治性与适应性,实体规制面临诸多困境甚至"失灵",为此,转换视角,引入和完善薪酬程序规制殊为必要,亦即基于正当程序原理完善程序规制立法以及救济与责任机制,保障程序规制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机制中存在数额失控、市场竞争不能有效约束、董事会不能合理决定、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不挂钩等突出问题,由此引发了民众不满、学者批评和政府行动。因此,市场机制、公司自治和行政干预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存在的不足。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问题兼具公共性与私有性,应合理划分公权干预与公司自治空间,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高管薪酬长期激励机制,完善相关披露制度,相机选择法律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自定薪酬的控制机制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羿锟 《河北法学》2006,24(1):26-30
经营者因利益冲突而寻租,经营者自定薪酬大行其道,致使年薪制在实践中背离其设计目标.程序公正成为控制经营者自定薪酬的关键,这就要求提高经营者薪酬透明度;通过排除"灰色董事"和引入商事判断规则,超越董事会潜规则,增强利益冲突隔离机制的有效性;股东大会的事前控制应定位于薪酬政策和长期激励方案,并通过引入股东提案权和代表诉讼机制,强化股东对经营者薪酬的事后监督.  相似文献   

14.
《Federal register》1993,58(206):57748-57750
In its Memorandum Opinion and Order on Reconsideration, the Commission affirms certain aspects of the Second Report and Order and makes a number of modifications. First, the Commission affirms its holding that interexchange carriers (IXCs) must pay competitive payphone owners (PPOs) compensation in the amount of $6 per month per payphone. Second, the Commission modifies the Second Report and Order to allow IXCs to avoid the obligation to pay compensation if they do not receive access code calls from payphones to which they are not presubscribed. Third, the Commission affirms its decision to use to toll revenue standard for apportioning compensation among those IXCs required to pay. Fourth, the Commission clarifies in a number of respects its requirements pertaining to the customer-owned coin-operated telephone (COCOT) lists provided by local exchange carriers (LECs) to IXCs. In addition, the Commission denies Allnet's Application for Review of a decision by the Common Carrier Bureau relating to the list of IXCs required to pay compensation. The Commission's Memorandum Report and Order on Reconsideration ensures that PPOs receive fair compensation for the service they provide in originating interstate access code calls from their payphones.  相似文献   

15.
修改国家赔偿法应做到“与时俱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应与时俱进,应扩大赔偿范围,提高赔偿的标准,建立赔偿义务机关与赔偿金支付机关分离的制度,并解决国家赔偿确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保险法》对重复保险的概念仍应采用广义说,但必须明确体现保险合同的生效期间重合这个要件。没有必要将重复保险适用范围扩及至人身保险。重复保险的通知条款应包含通知的内容、时间、通知义务的例外情形及违反通知义务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对重复保险的法律效力针对投保人的主观意图进行区分。对重复保险保险金给付的上限标准应以保险价值为限更为科学。重复保险的损失分担,应采连带赔偿规则,同时应注意重复保险中“合同另有约定”条款的规定及协调。  相似文献   

17.
We study whether CEO influence is evident in CEO incentive arrangements by examining how the imposition of state anti-takeover laws (ATLs) in the 1980s affected CEO compensation and retention. On balance, we find that CEOs have higher compensation and more job security, and their compensation and retention are less sensitive to stock-based performance after the enactment of ATLs. We also find that CEO compensation and retention are more sensitive to accounting-based performance after ATLs, but the increased sensitivity is attributable to the accruals component of accounting-based performance. Based on prior evidence that CEOs often exercise discretion in measuring accounting-based performance, we interpret our results as evidence that CEOs have strong negotiation power vis-à-vis their corporate boards.  相似文献   

18.
德国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敬华 《法学论坛》2005,20(5):53-57
德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历史悠久,其相应的法律法规较完备。针对其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立法,德国理论界根据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产生的基础将之分为三类:即以容忍为前提的牺牲性责任、危险性责任和一般侵权责任。德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以改善受害人的法律地位、侧重人身损害赔偿以及重视对生态破坏的赔偿为主要价值取向。目前,德国正准备制定一部统一的环境损害赔偿法,德国的这一做法对于和德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较相似的我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湘江流域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而生态补偿作为利益平衡机制之一,是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实现环境正义促进湘江流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已经开始进行试点工作,但仍需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湘江流域生态补偿办法》;二是明确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客体;三是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四是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方式应当多元化;五是完善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监管、评估和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干部考核机制:六是培养湘江流域公众生态补偿意识。  相似文献   

20.
医疗损害赔偿是现阶段医疗纠纷处理中最现实和最敏感的问题,如何公正、合理、有效地处理医疗损害赔偿问题一直被社会公众所关注。本文围绕如何正确理解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准确把握法律适用和规范赔偿处理行为等关键性影响因素作出分析和阐述,并力求在法理性与规范性方面为医疗损害赔偿问题的处理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