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汽轮机在停机状态下容易引发进水事故,事故可能导致汽轮机动静部件碰摩、大轴弯曲等后果。通过对某600MW汽轮机高中压缸进水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其进水后温度场及变形随时间的变化,重点讨论转子和汽缸相对间隙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汽轮机汽缸进水后的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旷仲和  肖伟 《热力透平》2012,41(4):292-295
介绍了HNST电厂汽轮机发生进水故障及其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通过汽轮机进水故障分析,找出了汽轮机进水主要是由很多疏水聚集在冷再热蒸汽管内的原因引起的;据此制定了加装冷再热蒸汽管道疏水罐系统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对疏水的聚集情况报警及自动进行疏水。改进措施实施后的运行情况表明,达到了汽轮机进水故障被根除的目的,证明这种改进是成功的,满足了汽轮机防进水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汽缸进水、转子热弯曲变形等汽轮机故障,工程上通常采用汽轮机闷缸措施。采用大型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对600MW火电机组高中压缸及转子进行三维建模,针对闷缸状态下汽缸与转子主要以辐射换热和热传导为主的换热情况,进行大型结构体超大规模网格划分条件下的传热计算。建立的转子-汽缸换热模型计算得出了汽轮机正常闷缸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并结合结构力学分析了闷缸过程的转子-汽缸的应力场分布和变形规律,为掌握汽轮机闷缸过程中温度和变形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型机组汽轮机大轴弯曲原因分析及防弯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丰  卢华伦 《热力透平》2005,34(2):112-116
本文列举了大轴弯曲的不少事例,强调了防止大轴弯曲措施的重要性.同时从汽轮机转子动静碰磨和汽缸进水两类故障现象出发,指出由于操作不当引起转子局部温度梯度过大,导致转子产生塑性变形,最终产生大轴弯曲的机理.文章列举了导致大轴弯曲的十类原因,提出了防止大轴弯曲的十项优化措施,给机组的优化设计和现场运行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某超临界机组在正常运行中,汽轮机突然跳闸,机组停运,跳闸首出为轴向位移保护动作。基于相关参数变化趋势,排除了轴向位移保护误动的可能,确认汽轮机跳闸时轴向位移实际已发生突变。综合跳闸前后高压调节阀开度、功率、调节级压力、调节级温度等多参数的特性和变化趋势,判定汽轮机轴向位移突变是由于汽轮机运行中进水所致,再对相关运行参数的历史数据进行追溯,发现该机组已发生多起类似进水事故。结合现场汽轮机导汽管布置、调节阀结构、阀门管理曲线及运行方式,详细分析了汽轮机进水的来源及原因,最终确认汽轮机进水是由于导汽管积水所致。针对该问题制定了汽轮机防进水措施,电厂按照措施处理后,未再发生过类似事故。  相似文献   

6.
按牛顿冷却定律推导出了汽轮机的停机冷却规律。根据实践经验给出了边界条件导出实用的机组停机冷却方程,用以指导确定停机后揭缸检修的合理时间和判断汽缸的进水事故。  相似文献   

7.
主油泵同时向润滑油系统、调节保安系统以及发电机密封油系统等提供用油,其运行必须安全可靠。以一起主油泵副推力瓦磨损以及油泵损坏的事故为例,详细阐述了整个事件分析及处理过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主油泵长期运行导致入口密封环磨损加剧,调速端轴向推力增大,非工作推力瓦过载。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了调整汽轮机推力瓦挡油环间隙、盘车油挡间隙、主油泵密封圈和推力瓦尺寸等处理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采用类似形式主油泵的电力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节能》2015,(11):67-69
以白俄罗斯别列佐夫电厂汽轮机顶轴油系统和盘车系统在启动过程中无法正常运行为例,介绍该厂汽轮机出现顶轴油系统和盘车系统故障的处理过程,结合顶轴油系统和盘车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现场实际,通过各种试验诊断,分析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今后汽轮机事故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机组停运的过程中,因盘车装置无法投入,而且盘车装置短期无法修复,手动盘车无效的情况下,为使机组安全停运,有效地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事故的发生,制定了详细的行车盘车及后备方案,确保了机组安全.通过对故障原因的进一步排查,找到了盘车卡死的根本原因,消除了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0.
对给水泵汽轮机由于润滑油泵切换引起跳闸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小汽机润滑油泵故障切换时,油泵启动时间过长导致润滑油母管压力过低而跳机。通过采取在润滑油管路中加装蓄能器的措施,消除了因油泵故障切换导致小汽机跳闸的安全隐患。本文所述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可供同类电厂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课题任务的提出汽轮机在启动、暖机和升速、停机过程中,或在运行中工况发生改变时。都会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转子和汽缸不同程度的热膨胀。汽轮机转子和汽缸之间的相对膨胀差,简称胀差。转子膨胀量大于汽缸膨胀量时,其胀差值为正值;反之,转子膨胀量小于汽缸膨胀量时,其胀差值为负值。由于汽轮机轴封和动静叶片之间的轴方间隙都很小,汽轮机在启停或运行中胀差值过大,超过了轴  相似文献   

12.
介绍国内外汽轮机进水事故的情况,改进措施与检测,保护装置的开发应用。建议制订汽轮机进水导则,检查,改造电厂设备;修订运行操作规程,加深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分析导致汽轮机进水或进冷汽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各主要参数或变化率的阈值以实时获得对应的状态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各主要状态参量设计了准确进行汽轮机进水或进冷汽的预警逻辑;与DCS结合完成了汽轮机进水或进冷汽的集控室现场预警系统和基于短信平台的远程预警系统。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该预警策略和系统平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有效地降低汽轮机进水或冷汽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汽缸裂纹补焊后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轮机上汽缸上的裂纹不论是因铸造或是运行中产生的,国内均采用补焊的方法消除裂纹,地某叶200MW汽轮机中压缸下缸裂纹焊区的三维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分析了因焊缝区和汽缸材料不同造成的影响。评估了焊缝处和热影响区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5.
前言我国火力发电厂在高温高压下(530℃ 90ata)使用的铬钼钒汽缸多半在运行2~3年之后发生裂纹,这些裂纹几乎全是在汽轮机定期检修工作中才被发现的。而汽缸是汽轮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使用可靠性影响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因此裂纹比较严重的汽缸,使得汽轮发电机组不得不减低负荷运行。由于汽缸等铸钢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裂纹事故的增多,并且比较普遍,因此对产生裂纹的汽缸怎样焊补修复,也是我们汽轮机制造厂应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汽轮机在鼓风运行状态下,叶片与介质高速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引起汽缸温度急剧上升,严重影响汽缸强度、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某型汽轮机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流场仿真计算,分析了介质与叶片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鼓风热流,并将该热流作为温度场研究的边界条件获得了汽缸内部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鼓风热流对汽缸温度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鼓风热流越大,汽缸的温度越高,可能造成设备因过热而产生故障。因此在设计时需对鼓风热流进行更细致的计算,为汽缸可靠性、安全性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作用在汽轮机上的管道力和汽缸上存在的温差分析,说明了温差是引起汽缸左右偏差的主要原因。根据汽轮机滑销系统的设置特点,验证了该偏差值对机组静体部分的中心偏移量影响是有限的,不会导致机组的动静擦碰。得出了机组启动时,不能以汽缸左右偏差值的大小作为评判停机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30MW背压式汽轮机轴封漏汽导致润滑油进水,引起油质乳化的问题。重点分析了轴封漏汽以及润滑油进水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和改进措施。采取了四种方案解决轴封漏汽问题,即调整轴封、改造轴封加热器、改造轴封汽管道及增加汽封管道。实践证明轴封漏汽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机组轴封漏汽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型工业驱动用汽轮机为了提高效率一般采用全周进汽,但启机时调节汽阀的开启顺序会带来汽缸上下半的温差,进而产生汽缸的热变形。以十万空分装置用汽轮机为研究对象,针对汽缸上半先进汽和汽缸下半先进汽这两种进汽顺序,采用热固耦合的有限元方法计算汽缸在启机过程中由于温差和重力产生的变形,并提出一种表征动静间隙的方法,从而给出汽轮机本体启机过程对动静间隙的设计要求,通过对比发现汽缸下半先进汽比汽缸上半先进汽需要的动静间隙更小。  相似文献   

20.
某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轴承盖振异常,威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电网调度的灵活性。通过振动 特征分析及现场实际测试,确认了振动的真实性。基于经验及紧急排查,排除了大轴弯曲。通过振动趋势分 析以及盘车状态下全面排查,排除了汽流激振与轴系动平衡不良,表明缸内发生较重的转动部件松脱的可能 性很小。基于低压缸特征通流面积法和汽缸进汽流量-进出口压差算法,预判低压缸内部通流间隙无变化。 停止盘车后,揭开轴承箱护罩,发现汽轮机低-发联轴器有一个液压螺栓的螺母脱落。更新液压螺栓与螺母并 加大紧力后,起机非常顺利。这验证了液压螺栓的螺母脱落是引发轴承盖振大的直接原因。随后深人讨论 了液压螺栓螺母脱落的根本原因,确定了处理措施,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